毛泽东长媳刘松林生活片断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fei1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戏言成真
  
  刘松林,原名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和革命老人张文秋惟一的女儿,在她还未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跟毛泽东一家结缘了。
  刘谦初是燕京大学高材生,大革命初期的中共党员;张文秋毕业于湖北女子师范,1926年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兼宣传委员。
  1927年春天,时任北伐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长的刘谦初,带着自己的恋人张文秋,去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住处拜访毛泽东,毛泽东当时主持设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
  生下第三个儿子毛岸龙才几日的杨开慧,听说有客来访,便在保姆陈玉英的搀扶下从产房来到客厅,端出花生和栗子招待客人。听说这对正处在热恋中的男女青年即将举行婚礼,风趣的毛泽东便对他们说:“别人会祝你们早生贵子,我则希望你们早生、多生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三个儿子呐!”
  张文秋红着脸,羞涩地逗着依偎在她身旁的5岁的毛岸英、4岁的毛岸青玩。她压根儿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她竟然成了这两个孩子的丈母娘。
  
  二、毛泽东的干女儿
  
  1938年初春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观看演出。那天上演的剧目里有一出话剧《弃儿》。《弃儿》写的是一对中共地下工作者在白区进行艰苦斗争,不幸被捕了。他们的女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奔走呼号:“妈妈!妈妈!”这个演女儿的小演员便是刘松林。刘松林当时在延安幼儿园读小学,她很活泼,喜欢唱歌、跳舞,所以被选中扮演这个角色。
  毛泽东深深地被剧中情节所感动,这大约是由于他也有着类似的情景,他的三个儿子在上海也一度成了“弃儿”。
  剧终了,毛泽东仍沉浸在《弃儿》的剧情中,他建议把最后一幕再演一遍。于是,刘松林衣衫褴褛,又一次在舞台上奔走呼号:“妈妈!妈妈!”
  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小演员。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微笑着把刘松林招呼到身边,让她坐在自己膝上,抚摸着她的头,问她叫什么名字,爸爸妈妈是谁。刘松林指着坐在后边的陈振亚和张文秋说:“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毛泽东朝他们招招手,陈振亚和张文秋赶忙过来。
  陈振亚向毛泽东解释道:“她是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同志的女儿。刘谦初同志,1931年在济南被国民党杀害了,我是她的继父。”
  毛泽东看看张文秋,觉得面熟。张文秋告诉毛泽东,她和刘谦初同志在武汉时曾去过他家的。经张文秋这么一提,毛泽东终于想起来了,是1927年4月在武昌时那对来访的男女青年。
  他对刘松林说:“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吗?”
  刘松林回答说:“好!”
  毛泽东又说:“你既然是我的干女儿,那就随我到家里去玩吧!”
  于是,在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牵着刘松林的小手,领着张文秋、陈振亚夫妇去他住的窑洞小坐。
  第二天,毛泽东又派人把刘松林接到自己家里。从此以后,刘松林就成了毛泽东家的小客人。
  那时,毛岸英还在苏联。
  
  三、与毛岸英的一面之交
  
  刘松林第一次见到毛岸英,是在8年之后的1946年7月。
  刘松林在1939年随父母亲离开延安前往苏联。不料,在路过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陈振亚和张文秋被新疆当局扣留。1941年5月21日,陈振亚在新疆遇难。1943年4月,张文秋在新疆被已翻脸反苏、反共的盛世才逮捕,刘松林也和母亲一起坐了监狱。同时入狱的还有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代表和国民党谈判,被关押在新疆监狱的130多位中共干部和革命者终于在1946年6月获得释放。应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要求,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将军,派武装将这一大批人集体护送至延安。
  她们回到延安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专程前往看望这批出狱的同志。过了6年铁窗生活的刘松林,又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张文秋,向她问好之后便问起干女儿刘松林来。张文秋指指身后那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毛泽东很惊讶,8年没见,刘松林已长大成人了!
  毛泽东对干女儿刘松林说:“明天到我家里来玩啊!”
  第二天,毛泽东派人来接刘松林。在毛泽东的家,刘松林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24岁,长刘松林8岁,半年前才从苏联回国,回到阔别19年的父亲毛泽东身边。
  毛岸英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长得比毛泽东还高。
  毛岸英真诚而直率,讲话从不拐弯抹角。他给刘松林的第一印象是很随和。刘松林把毛岸英当成了大哥哥,喊毛岸英为“大哥”。
  不过刘松林在延安跟她这位大哥仅见一面而已。毛泽东考虑到毛岸英在国外太久,不了解中国国情,所以就让他自带口粮,到延安城南15里的吴家枣园参加劳动,跟一个劳动模范学习种田,平时难得回家。
  1947年3月,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延安。正在延安中学读书的刘松林参了军,随部队离开延安,过黄河进入山西。而毛岸英此时也离开延安,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前往晋绥解放区临县郝家坡进行土改工作,后来又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康生前往山东渤海地区继续参加土改运动。
  
  四、喜结连理
  
  1948年5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从山东来到了西北柏坡,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编辑助理。
  正巧,就在这时,刘松林来西柏坡看望母亲张文秋,又在毛泽东那儿遇见了毛岸英。
  18岁的刘松林,梳着两条辫子,已经是个大姑娘了。那天晚上,毛泽东留她吃饭,毛岸英跟她一直谈到11点多。
  刘松林在西柏坡住了近一个月,跟毛岸英有了多次接触,彼此产生了感情。刘松林假期结束后回到山西,进入长治北方大学学习,毛岸英跟她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
  毛泽东发现自己的长子爱上了自己的干女儿刘松林,对这门亲事当然很满意。1948年9月,毛泽东邀张文秋见面时,跟她商量这桩亲事。张文秋一口答应下来,毛岸英和刘松林正式订了婚。
  毛岸英很想和刘松林早点结婚。但是,当时,华北解放区在男女结婚年龄方面有明文规定,男20周岁、女18周岁方可结婚,而刘松林的实足年龄离18周岁还差几个月,所以毛泽东没有同意,希望他们还是等到刘松林年满18周岁之后再结婚。毛岸英很不高兴,闹了情绪。毛泽东不讲情面,发火道:“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的!”
  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个周末——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为爱子主持婚礼,毛岸英和刘松林在北京结了婚。婚礼隆重而简朴,周恩来和邓颖超、朱德和康克清、刘少奇和王光美、李富春和蔡畅、谢觉哉和王定国等重要领导人夫妇出席了婚礼。
  毛泽东送了一件大衣给毛岸英,说:“日间岸英穿着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俩人都暖和。”
  
  五、毛岸英上了前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决定派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随时准备开赴朝鲜前线。
  10月14日夜里,毛岸英对刘松林说:“我明天将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我走了,通信不方便,如果没有接到我的信,千万别着急。”
  “你到什么地方去呢?”刘松林问。
  毛岸英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劝她别问。
  不过,毛岸英却跟她谈了战火纷飞的朝鲜,他问刘松林:“有个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
  “知道,那儿正在打仗!”刘松林猛地一愣,问毛岸英,“怎么,你?”
  毛岸英话到嘴边又忙改口,笑道:“我是在考考你的时政哩!”
  不傻又不呆的刘松林恍然大悟,岸英要去的的地方就是朝鲜。既然岸英让她别问,她也就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1950年10月15日早晨,毛岸英告别了妻子刘松林。毛岸英从此一别,音讯杳然。
  
  六、毛岸英牺牲了
  
  毛岸英于1950年10月19日,随志愿军先头部队跨过了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他和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生活在一起。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成了美军重要的轰炸目标。
  1950年11月25日清晨,天还未亮,志愿军司政后机关人员就吃完早饭,按照防空规定,除值班人员外,统统都进入防空洞。值班人员在听到空袭警报后再进防空洞。
  11时,三架美军B-29轰炸机飞了过来,正在忙着处理电报的毛岸英被警卫人员硬拉进了防空洞。
  敌机空袭之后飞走了,毛岸英和作战参谋高瑞欣又从防空洞里跑回作战室处理电报,晚上即将发起第二次战役,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不料,飞远了的敌机又突然调过头来,向志愿军总部所驻地的小山村俯冲,倾泻汽油弹!顿时,志愿军总部一片火光!
  后来,人们从被烧焦的尸体的腰间,发现了斯大林所赠的德制手枪和手腕上戴的那只苏联产的手表,才确认了这是毛岸英的遗体。
  这时,毛岸英年仅28岁,出国才仅月余。
  彭德怀心情沉重,亲拟电文,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毛岸英牺牲的经过。
  机要秘书叶子龙接到电报,等毛泽东办完公事,回到北京万寿路新六所一号楼休息时,小声叫了一声“主席”,呈上电报,然后默默地站在那里。
  毛泽东将那份简短的电报埋头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当他抬起头时,脸色非常难看,面部没有任何表情,向叶子龙摆了摆手,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牺牲者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已过去,精神伟大。”
  
  七、晴天霹雳
  
  对于长子殉国,毛泽东心情十分沉重。但是,他更担心的还是长媳刘松林。刘松林才20岁,她怎能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
  遵照毛泽东嘱咐,四周的人都对刘松林封锁消息。
  毛岸英牺牲很久了,毛泽东始终严守秘密,自己承受痛苦,忍受精神上的折磨,也不愿把这个噩耗告诉还很单纯的儿媳刘松林。又岂止毛泽东?就连刘松林的母亲张文秋,在得知女婿殒命朝鲜的消息后,也向女儿隐瞒了这件事情。
  刘松林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已经很晚了,是毛岸英牺牲快3年的时候。
  开始一年,刘松林没有担心,后来也觉得不对了——岸英他怎么老也不来信呀?心里老犯嘀咕:这不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时期,一个领袖的儿子能去哪儿,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现呢?但又不敢去问公公毛泽东。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松林看见一张照片,岸英身着朝鲜人民军军服,站在朝鲜大雪覆盖的山坡上,这显然是初入朝时拍摄的。可朝鲜战争已停战了,不少人都回国了,而岸英他……
  刘松林再也忍不住了,一刻也不能等了,立即跑去问毛泽东:“爸爸,岸英已经有2年8个月18天没有给我来信了!”
  历来处变不惊的毛泽东,听儿媳这么一问,也“哦,啊啊……”地支吾着。他也许认为再瞒下去也不是办法,那就索性告诉儿媳吧。他掐灭手里的香烟,沉沉地对刘松林说:“思齐,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亲人之间的离别,是很痛苦的。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我和你们的开慧妈妈在离别时,她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我说,我们很快会见面的,你回吧!她就不回去,站在那里望着我,直到我们互相都看不见了。3年后,却传来她不幸的消息!还有你们泽民叔叔、泽覃叔叔、泽建姑姑、楚雄小哥哥……”
  毛泽东讲亲人们为革命献身的用意,是再清楚不过了,是在做刘松林的思想工作!对这些道理,刘松林都明白,但她的心还是被击碎了!她扑在毛泽东膝上号啕大哭,刘松林的哭声,把整个中南海都惊动了!
  人们好不容易才把悲痛欲绝的刘松林劝住了。毛泽东估计刘松林这下子一定是睡不好觉了,便拿出3颗自己服用的安眠药,放在一个小瓶子里,对她说,你若夜间实在睡不着,就吃上一颗。可是,她带回去的安眠药却被她母亲藏起来了。刘松林连续几夜皆通宵不眠,便找毛泽东给她的安眠药,她记得是放在枕头下的,可找遍了床上、床下也未找到,便问母亲见没见到那小药瓶子。张文秋说,见到了,被她拿走了,因为她听人讲过,青年人不要轻易服安眠药,服惯了,离开安眠药就不能入眠。刘松林不无感慨地对人讲,真正能体谅他感情的是公公毛泽东,而不是生母张文秋!只有公公才知道岸英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自此,刘松林患了脑神经衰弱症。
  
  八、毛泽东帮助刘松林改换环境
  
  为了缓解刘松林的悲伤,使儿媳能摆脱噩梦,振作起来,毛泽东决定帮助刘松林改换环境,让她去苏联留学。
  刘松林进入莫斯科大学,选择数理专业。渐渐地她觉得数理知识很难学,几乎到了一点也不感兴趣、怎么也学不进去的地步。她想转专业,学文学,但又害怕被人议论,不敢向驻苏大使馆提出来,便写信给毛泽东。毛泽东很理解她,给她回信,支持她改换专业,劝她莫要怕飞短流长,随人家怎么议论去。
  1957年,刘松林回国,转入北京大学攻读俄罗斯语言文学。后来,她发现自己更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觉得自己这一次转专业又转错了,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毛泽东。
  毛泽东说,你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很好,但要学好中国古典文学必须要懂中国历史,我可以教你。说着便给刘松林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子,刘松林接过一看,上面是《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红楼梦》、《水浒》、《聊斋志异》、《古文观止》……
  “哎哟,这么多书呀!”刘松林看完书单,禁不住大吃一惊,说:“怕我这辈子也读不完!”
  毛泽东说:“人活到老学到老,一天不吃饭可以,但不可一天不读书。”说完这句话,便开始给刘松林讲古典文学。
  自那以后,刘松林每次去见毛泽东,毛泽东总要给她讲一篇古文。
  一次,毛泽东让刘松林帮他借一本《茶花女》。刘松林很快便从一个熟人那里借来了这本书,给毛泽东送去。
  毛泽东读书有个习惯,往往会随手在书上圈圈点点、写上眉批,读《茶花女》也是如此。
  数日之后,毛泽东派人将书送给刘松林还人。刘松林打开一看,吓了一跳,心里直嘀咕:原来人家干干净净的一本书,现在被父亲圈呀点呀打红杠呀,眉头上还写了那么多字,这叫我怎么还人家呀?刘松林只得硬着头皮将书朝书的主人手里一塞,扭头就跑了。
  几十年后,刘松林的妹妹邵华将军谈到这件事时,十分惋惜地说,如果当时那位书的主人还健在,他若知道此书曾被毛泽东主席读过、圈过、点过、杠过、批过,那这本书就成了珍贵的文物了。
  
  九、为毛岸英扫墓
  
  时间到了1958年寒冷的冬天,整整8个年头过去了,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也从朝鲜凯旋归国了,可岸英回不来了!
  一次,毛泽东又开导她:“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远的很,你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将来老了,也还要个伴儿嘛。老来没伴儿,好凄惶啊!”“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但望门守节,从一而终,这都是封建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会赞成。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里不安,很难过。让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刘松林哭了,哭得很伤心。后来,她的妹妹邵华去对毛泽东说,姐姐讲,岸英哥哥死了这么多年,生不见人死不见鬼,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还没给丈夫扫过墓呢。姐姐要去朝鲜给岸英哥哥扫墓,不祭奠岸英哥哥,她是不会改嫁的。
  毛泽东又一次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过这一次他跟刘松林“约法三章”:一不花国家一分钱,一切费用全从他稿费中开销;二不得惊动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三,所有活动不得见报。
  刘松林庄重地答应了毛泽东这三条要求。
  毛泽东让邵华陪伴着她的姐姐一同去朝鲜,还让人给刘松林、邵华姐妹俩送去一笔出国置装费。
  1959年春节后的一天,刘松林、邵华姐妹在毛泽东办公室秘书沈同陪同下,从北京乘火车抵达丹东。
  鸭绿江边,寒风凛冽。刘松林踏上朝鲜国土,心潮翻滚,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呼唤着亲人岸英。
  毛岸英烈士当时被临时安葬在他的牺牲地——大榆洞山上。1955年秋,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初步建成,迁葬至陵园内。
  从平壤乘车到桧仓郡往返,要足足一整天。中国大使馆派车直驱桧仓郡,刘松林终于“见”到了她久别的爱人。一声“岸英”,泪水夺眶而出,她跪倒在毛岸英的墓碑前,双手抚摸着碑身,痛哭失声:“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父亲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我来晚了……”她在墓前长跪不起,声声哭诉,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临别时,刘松林在墓前的泥地上撮了一些土放在手帕里,然后对着墓深情地说:“岸英,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管理烈士陵园的朝鲜人,从花圈上看出祭奠者是毛岸英的妻子,立即上报,直报到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劳动党中央派人跟中国驻朝大使馆联系,要隆重接待刘松林一行,被大使馆婉言谢绝。
  刘松林因伤心过度,加上旅途劳顿,先是嗓子疼痛,以为是犯了咽喉炎,可很快便支撑不住,病倒了。火车到了北京车站,刘松林从火车上下来就被直接送到首都医院,一查是几种急性病并发。
  毛泽东闻讯,派卫士长李银桥送信到医院看望、安慰。
  
  十、毛泽东劝刘松林改嫁
  
  在毛泽东的不断鼓励下,刘松林终于从失去毛岸英的阴影中挣脱出来,修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被分配到军委工程兵某部门工作。但作为公公兼父亲,毛泽东只是了却了一半心事,他的另一半心还在悬着。
  刘松林年岁渐长,毛泽东很替她操心,多次劝她再婚,也多方托人为刘松林物色对象。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将军向毛泽东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杨茂之,说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而且为人忠厚正派,并把材料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看了材料很高兴,认为此人的出身、经历确实不错,政治上也很可靠,就同意了。于是,毛泽东便写信给刘松林,催她结婚:
  女儿:
  你好!哪有忘记的道理?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父亲
  随后,毛泽东又写信给亲家母张文秋,信上说:
  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我看此人不错,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如你认为满意,可介绍思齐见面,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感情。如两人感情成熟,委托你为他们举行婚礼。
  其实,刘松林对杨茂之并不陌生。1954年,杨茂之和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一起前往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学习,在一次中国留苏学生的集会上,刘松林见过杨茂之,只是当时没有说话,以后也没有交往。
  经毛泽东牵线,刘松林和杨茂之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便于1962年正式结婚,婚礼在南池子缎库胡同举行。
  结婚之前,刘松林去中南海告诉毛泽东,毛泽东显得非常高兴,亲笔将自己的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书写给刘松林以作纪念。结婚那天,毛泽东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作为赔嫁之礼金。毛泽东的另一半心思终于了却了。
  刘松林和杨茂之组织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养育了4个子女,皆学有所成。
  就在笔者写这篇稿子时,见报载:
  (2010年)5月9日9时,80岁高龄老人刘松林在其女儿杨密和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夫妇陪同下,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烈士家属代表团赴朝鲜访问回国时,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刘松林和女儿杨密缓慢地行进在墓群中,向烈士墓一一献花鞠躬。刘松林的眼泪一直流个不停。
  刘松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去过朝鲜扫墓,也来过沈阳烈士陵园,但是每次来心里都特别难过。这些烈士都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却为国家的安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人是要永远缅怀他们的。”
  刘松林告诉记者,她在朝鲜跪拜了两位烈士,一位是毛岸英,一位是邱少云,“他们为国家捐躯的精神值得我敬佩,尤其是邱少云烈士,在烈火焚身时一动不动,那是需要超人的毅力的,我由衷地敬佩他。在他们面前,我真的有一种冲动,我没有资格站着纪念他们,只有跪拜才足以表达敬仰之心。”
其他文献
在台湾、内地爆红的方大同,月初突然爆肺病倒留院。虽未严重到要开刀做手术,但暂不能唱歌,也不宜乘搭飞机。不过因合约关系,十一月方大同将冒病情恶化之危赴上海开演唱会。被
患者,女,26岁。反复左侧耳塞2年、加重5个月于1996年8月12日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左侧鼻塞,伴流涕,1年前曾诊断为“左鼻息肉”而行“左鼻息肉摘除术”,术后鼻塞改善,流涕减少。5
例1女,59岁。因无明确原因反复低热,全身肌肉酸痛、周身乏力、咳嗽1月余到我院内科就诊,未明确诊断。经抗炎及对症治疗不见好转,上述症状逐渐加重。3个月后出现全身多发性硬结,并
新型神奇的声音驱动发动机  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在不久的将来 ,人们可以利用声音来驱动发动机。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技人员已经研制出一种
One of the questions constantly being raised in China is whetherincreasing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will invariably give rise toinflation, or whether inhibit
题  目作 者期 页题  目作 者期 页·管理与改革·浅析施工企业设备租赁经营管理的可行性 陈幼丽 1- 5 6如何提高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曹 芳 3- 4 0浅
患儿,男,4岁。患结核病在结核科门诊候诊。其母给一块水果糖,刚放入口中即出现烦躁、憋气、紫绀。结核科医生立即将其送耳鼻喉科,在简单询问病史后考虑气管异物送手术室,在放气管
巨大脂肪瘤及粘液性囊肿同位于会厌罕见,我科曾遇1例,经手术治愈,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因咽部阻塞感、讲话不清半年。于1996年7月2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光明显诱因出现咽阻塞感,
笔者经治2例喉神经纤维瘤。现报告如下。例1女,36岁。因讲话费力7年,伴轻度呼吸困难2年.于1994年6月21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正常。间接喉镜下见构间区有一圆形、
沟眶象为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昆虫。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陕西、辽宁、甘肃、四川等地,危害臭椿、千头椿等。成虫体长18.5 mm,略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