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许多教授都喜欢收藏,比如潘光旦、沈从文和冯友兰。
潘光旦随身三件宝:拐杖、并蒂葫芦和烟斗。他特别喜欢收藏烟斗,相比其他人的烟斗,潘光旦的烟斗独具特色:一是大;二是自己做;三是撰铭文:“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志于通。”这三点足以把他与同时代其他教授的烟斗比下去了。
此外,他还收藏了一只终生奉为宝贝的“并蒂葫芦”。1936年,潘光旦在清华大学新南院11号种的葫芦藤,结出了一对并蒂葫蘆,据说概率仅有亿兆分之一,那个葫芦,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劫难,从北京被带到昆明,又从昆明带回北京。清华复原回到北京后,潘光旦把它收藏在一个特制的三角形葫芦柜里,那是潘光旦的心爱之物。为此,潘光旦特意把他的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期,喜欢收藏当地的民间艺术品耿马漆盒,这种漆盒在昆明的地摊上很容易买到,且不贵。是竹胎的,涂红黑两色漆,刮出极繁复而奇异花纹的圆盒是很美的。装点心,装花生米,装邮票均合适,放在桌上也是个摆设。不过,沈先生买来的这些小古董,并非独赏,后来这种漆盒也都被沈先生陆续送人了。
冯友兰在联大时期授课之余,不是舞文弄墨,而是舞刀弄枪,喜欢收藏旧兵器,这一点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昆明有一条文明街,有个摆旧货地摊夜市。冯先生经常去那里逛,买旧兵器,他收藏的大都是明清两代的遗留品。
他的长子冯钟辽曾在文章中专门回忆他在昆明收藏旧兵器的轶事。后来,冯友兰收藏的旧兵器全部捐献给了历史博物馆,“冯友兰先生捐赠各式兵器六百一十九件”,足见他对收藏旧兵器付出了大量心血!
这些收藏都是教授们的业余爱好,但透露出的是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在艰难困苦中不失传统文人的高雅生活情趣。汪曾祺在沈从文80岁生日时曾写过这样两句诗:“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恰是对那一代大师们爱好收藏的最好概括!
潘光旦随身三件宝:拐杖、并蒂葫芦和烟斗。他特别喜欢收藏烟斗,相比其他人的烟斗,潘光旦的烟斗独具特色:一是大;二是自己做;三是撰铭文:“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志于通。”这三点足以把他与同时代其他教授的烟斗比下去了。
此外,他还收藏了一只终生奉为宝贝的“并蒂葫芦”。1936年,潘光旦在清华大学新南院11号种的葫芦藤,结出了一对并蒂葫蘆,据说概率仅有亿兆分之一,那个葫芦,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劫难,从北京被带到昆明,又从昆明带回北京。清华复原回到北京后,潘光旦把它收藏在一个特制的三角形葫芦柜里,那是潘光旦的心爱之物。为此,潘光旦特意把他的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期,喜欢收藏当地的民间艺术品耿马漆盒,这种漆盒在昆明的地摊上很容易买到,且不贵。是竹胎的,涂红黑两色漆,刮出极繁复而奇异花纹的圆盒是很美的。装点心,装花生米,装邮票均合适,放在桌上也是个摆设。不过,沈先生买来的这些小古董,并非独赏,后来这种漆盒也都被沈先生陆续送人了。
冯友兰在联大时期授课之余,不是舞文弄墨,而是舞刀弄枪,喜欢收藏旧兵器,这一点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昆明有一条文明街,有个摆旧货地摊夜市。冯先生经常去那里逛,买旧兵器,他收藏的大都是明清两代的遗留品。
他的长子冯钟辽曾在文章中专门回忆他在昆明收藏旧兵器的轶事。后来,冯友兰收藏的旧兵器全部捐献给了历史博物馆,“冯友兰先生捐赠各式兵器六百一十九件”,足见他对收藏旧兵器付出了大量心血!
这些收藏都是教授们的业余爱好,但透露出的是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在艰难困苦中不失传统文人的高雅生活情趣。汪曾祺在沈从文80岁生日时曾写过这样两句诗:“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恰是对那一代大师们爱好收藏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