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设高效课堂,学习并应用导学案的先进教学理念引导下,数学课堂显得更充实,更有活力。从2014年9月份开始应用导学案至今,在一学年的时间里,我对导学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认为“学贵有思”,教重在引,设问导学,“问”“导”是关键。
设问导学是教師在新课实施中,将学科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进而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应用导学案,对设问导学的一些思考:
一、新课自学,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内在需求
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贯穿全节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面对学生,在备课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生是否对新知有所了解,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的认知基础。(2)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学生自己难以理解,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引导。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有效的导学问题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注意与教师教的设计紧密结合,着眼为难点内容的铺垫和搭建台阶,做好新知与旧知的衔接;导学问题的设计还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因此,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还应关注和把握导学问题的呈现时机与频率,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回答的机会。
二、在发现质疑处引导小组有效合作交流,深化知识理解
新课程改革强调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发现疑问,疑问是获取新知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有可能获得新知。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就会从一个单纯的接受者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互相交流的机会。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出示:想想0.984≈_____(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自主完成汇报:0.984≈1.0 0.984≈1。有了两种情况,教师不要急于说出哪个是正确的。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0.984≈1.0是正确的,小组汇报1和1.0的精确度不同,1精确到个位,1.0精确到十分位,从而自主得出“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结论”。教学中,没有生成是不精彩的,教师在学生质疑中引导有效小组合作,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乐于探索。
三、 在解疑关键处导议,促进课堂生成
个体问题,小组内解决;小组问题,组间解决;小组共性问题,师生合作解决。叶圣陶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共性问题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差异都会呈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在关键处、疑难处启发、点拨,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交流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课堂上,不能放任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真正发挥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深入学习小组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从而恰当地进行调控和引导点拨,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四、在教学中导“法”,实现“鱼”到“渔”的提升
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促使学生“领悟”学法,切实有效地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如,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说“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有时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时,也可适时加强学法指导。
忽视学法,教法会失去针对性,降低其实效性;没有学法的教法是不完善、不科学的。而教师恰到好处的“导”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为全体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究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由不想学到想学,由不会学到会学,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从而使他们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交流思想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实践证明,新课程运用导学案有效地设问导学对于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教师学习贯彻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陆敏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J].小学数学参考,2012(05).
设问导学是教師在新课实施中,将学科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进而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应用导学案,对设问导学的一些思考:
一、新课自学,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内在需求
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贯穿全节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面对学生,在备课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生是否对新知有所了解,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的认知基础。(2)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学生自己难以理解,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引导。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有效的导学问题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注意与教师教的设计紧密结合,着眼为难点内容的铺垫和搭建台阶,做好新知与旧知的衔接;导学问题的设计还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因此,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还应关注和把握导学问题的呈现时机与频率,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回答的机会。
二、在发现质疑处引导小组有效合作交流,深化知识理解
新课程改革强调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发现疑问,疑问是获取新知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有可能获得新知。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就会从一个单纯的接受者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互相交流的机会。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出示:想想0.984≈_____(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自主完成汇报:0.984≈1.0 0.984≈1。有了两种情况,教师不要急于说出哪个是正确的。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0.984≈1.0是正确的,小组汇报1和1.0的精确度不同,1精确到个位,1.0精确到十分位,从而自主得出“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结论”。教学中,没有生成是不精彩的,教师在学生质疑中引导有效小组合作,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乐于探索。
三、 在解疑关键处导议,促进课堂生成
个体问题,小组内解决;小组问题,组间解决;小组共性问题,师生合作解决。叶圣陶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共性问题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差异都会呈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在关键处、疑难处启发、点拨,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交流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课堂上,不能放任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真正发挥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深入学习小组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从而恰当地进行调控和引导点拨,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四、在教学中导“法”,实现“鱼”到“渔”的提升
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促使学生“领悟”学法,切实有效地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如,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说“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有时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时,也可适时加强学法指导。
忽视学法,教法会失去针对性,降低其实效性;没有学法的教法是不完善、不科学的。而教师恰到好处的“导”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为全体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究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由不想学到想学,由不会学到会学,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从而使他们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交流思想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实践证明,新课程运用导学案有效地设问导学对于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教师学习贯彻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陆敏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J].小学数学参考,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