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密切关系,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条有效解决对策,希望能为促进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管对策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范畴,其不仅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
(一)监管体系薄弱
目前,在我國水产品监管体系中,国家和省级监管力量比较强,而县(区、市)基层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短缺,总体体系建设呈倒金字塔状。例如:某县目前共有12个乡镇,各乡镇均设立了水产畜牧兽医站,但水产畜牧兽医站不具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而农村基层又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专业监管机构的缺位,势必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出现盲区和漏洞。全县的渔业监督管理机构是县渔业监督管理站,主要挂靠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机构现有人员主要是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调剂而来,没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导致县渔业监督管理站很难有效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监管难度大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包括养殖环境、养殖者、养殖品质、流通过程等方面,监管难度比较大。水产养殖者无需登记就可开展水产养殖活动,监管部门很难及时掌控辖区内养殖者的实际状况;水产养殖水域不需要进行监测和划型,属于开放性养殖;养殖品种由养殖者自己决定,不需要进行管理和评估;在水产品流通环节未设置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各种水产品均可随意进入市场销售,上述情况的存在,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很大难度。
(三)养殖者素养不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生产规模小、养殖分散、产业门槛低,养殖者法制观念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水产养殖小散户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他们不清楚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哪些渔药,不了解饲料添加剂和渔药使用的最佳剂量,不严格执行渔药休药期制度,对生产、用药和销售不进行记录等。由于水产养殖者素质不高,还会导致恶意竞争、无序竞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四)监管队伍建设不足
首先,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县(区、市)渔业监督管理部门负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但由于水产品养殖业户分散、监管业户多、监管区域大,导致监管任务异常繁重。加之县(区、市)基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人员不足,不少人员是体制内兼职而非专职,更是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其次,监管人员专业不对口。目前,很多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人员不是专业对口人员,他们对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防病治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监管体系
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薄弱的问题,应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区、市)、乡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在县级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实验室,配齐配全检测设备仪器和检测人员;在乡镇设立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机构,配备快速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对水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发现不合格水产品应予以立案查处。此外,还应在乡镇设置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所,按照“三定”方案,配齐配强监管力量,购置办公设备和财政保障设施,每个乡镇基层监管所的人员配置不少于5人,并根据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二)提升装备水平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施装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装备水平。将基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投入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根据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为各乡镇监管所配备执法车辆,购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另外,积极探索水产品质量“智慧监管”新模式,建立智慧监管信息平台,打造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共享,切实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法制宣传
通过组织开办各种培训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栏、微信微博宣传等各种方式,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人人关心水产品质量安全,人人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浓厚氛围,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首先,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要结合监管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监管人员开展学习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新标准,不断更新监管措施和监管知识,增强履职水平和能力。其次,推行激励机制,增强监管活力。对那些干实事、会干事、能干事的监管人员应予以优先晋升和提拔。最后,完善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追究程序,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完善监管体系、提升装备水平、加强法制宣传、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等多项有效措施,切实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微,任黎华,陆小平.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验浅析[J].科学养鱼,2018(11):54-55.
[2]王陆军.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与建议[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5):39-40.
[3]刘丹阳,尚福华,宫民.浅析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J].黑龙江水产,2020(4):21-23.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管对策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范畴,其不仅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
(一)监管体系薄弱
目前,在我國水产品监管体系中,国家和省级监管力量比较强,而县(区、市)基层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短缺,总体体系建设呈倒金字塔状。例如:某县目前共有12个乡镇,各乡镇均设立了水产畜牧兽医站,但水产畜牧兽医站不具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而农村基层又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专业监管机构的缺位,势必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出现盲区和漏洞。全县的渔业监督管理机构是县渔业监督管理站,主要挂靠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机构现有人员主要是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调剂而来,没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导致县渔业监督管理站很难有效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监管难度大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包括养殖环境、养殖者、养殖品质、流通过程等方面,监管难度比较大。水产养殖者无需登记就可开展水产养殖活动,监管部门很难及时掌控辖区内养殖者的实际状况;水产养殖水域不需要进行监测和划型,属于开放性养殖;养殖品种由养殖者自己决定,不需要进行管理和评估;在水产品流通环节未设置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各种水产品均可随意进入市场销售,上述情况的存在,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很大难度。
(三)养殖者素养不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生产规模小、养殖分散、产业门槛低,养殖者法制观念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水产养殖小散户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他们不清楚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哪些渔药,不了解饲料添加剂和渔药使用的最佳剂量,不严格执行渔药休药期制度,对生产、用药和销售不进行记录等。由于水产养殖者素质不高,还会导致恶意竞争、无序竞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四)监管队伍建设不足
首先,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县(区、市)渔业监督管理部门负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但由于水产品养殖业户分散、监管业户多、监管区域大,导致监管任务异常繁重。加之县(区、市)基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人员不足,不少人员是体制内兼职而非专职,更是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其次,监管人员专业不对口。目前,很多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人员不是专业对口人员,他们对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防病治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监管体系
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薄弱的问题,应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区、市)、乡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在县级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实验室,配齐配全检测设备仪器和检测人员;在乡镇设立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机构,配备快速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对水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发现不合格水产品应予以立案查处。此外,还应在乡镇设置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所,按照“三定”方案,配齐配强监管力量,购置办公设备和财政保障设施,每个乡镇基层监管所的人员配置不少于5人,并根据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二)提升装备水平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施装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装备水平。将基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投入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根据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为各乡镇监管所配备执法车辆,购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另外,积极探索水产品质量“智慧监管”新模式,建立智慧监管信息平台,打造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共享,切实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法制宣传
通过组织开办各种培训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栏、微信微博宣传等各种方式,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人人关心水产品质量安全,人人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浓厚氛围,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首先,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要结合监管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监管人员开展学习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新标准,不断更新监管措施和监管知识,增强履职水平和能力。其次,推行激励机制,增强监管活力。对那些干实事、会干事、能干事的监管人员应予以优先晋升和提拔。最后,完善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追究程序,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完善监管体系、提升装备水平、加强法制宣传、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等多项有效措施,切实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微,任黎华,陆小平.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验浅析[J].科学养鱼,2018(11):54-55.
[2]王陆军.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与建议[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5):39-40.
[3]刘丹阳,尚福华,宫民.浅析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J].黑龙江水产,2020(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