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代苏州木版年画存在较多母子图像作品,从画面场景来看可以分为庭院、居室、戏曲神话故事类型;从画面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教子、女红、休闲、游戏等;从画面寓意来看有祈福、祐子、祈求功名等。不管是场景、内容,还是寓意,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都非常丰富。有意思的是传统绘画中的母子图像,在画史中往往被称为“教子图”“婴戏图”“仕女图”“美人童子”等,女性要么处在“教子”的从属地位,要么处在“美人”的物化身份,母子图像蕴含的是男性视角的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是文化和商业高度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母子图像赋
【基金项目】
:
教育部201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性别审视: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的女性主义视角考察》(15YJC760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苏州木版年画存在较多母子图像作品,从画面场景来看可以分为庭院、居室、戏曲神话故事类型;从画面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教子、女红、休闲、游戏等;从画面寓意来看有祈福、祐子、祈求功名等。不管是场景、内容,还是寓意,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都非常丰富。有意思的是传统绘画中的母子图像,在画史中往往被称为“教子图”“婴戏图”“仕女图”“美人童子”等,女性要么处在“教子”的从属地位,要么处在“美人”的物化身份,母子图像蕴含的是男性视角的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是文化和商业高度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母子图像赋
其他文献
在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永丰县、吉水县等大部分地区,民间流行着供奉信仰万民伞的习俗。本文结合赣中地区田野考察访谈及实物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对“万民伞”名称与形制、万民伞页子的名称、数量词、形制等进行考释。研究发现,万民伞及其页子称谓繁多,形制也不尽相同,但总体结构简洁大方,色彩对比强烈,风格较为一致。
今年,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1889-1961)先生逝世60周年,也是其著作中译本在中国出版30周年。通过近40年来大量的介绍,中国人对柳宗悦及其事业已经不再陌生,但如何准确地认识柳宗悦与民艺运动的意义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对柳宗悦的工艺文化思想体系,需要研究者和爱好者认真研读原著,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步辇图》是我国现存最早反映汉藏民族交往的历史画卷,该画以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记录了汉藏和亲这一特殊历史事件,本文从礼仪文化的角度以《步辇图》中的礼仪表达方式为参照分析礼仪文化的表现、内在意义与根本追求,通过《步辇图》对礼仪的呈现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真正的秩序要求与精神实质。
本研究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及欧洲Living Labs联盟(European Network of Living Labs,ENoLL)中167个案例分析比较,理清Living Lab这一开放创新模式的起源、内涵、创新机制研究流派,及不同类型Living Lab中开放设计现状等,为深入理解Living Lab式社会创新模式,以及构建为开放而设计的概念框架提供基础。
新出《李浑金墓志》记载志主工于篆隶,收藏书法作品数百卷,武周朝官至弘文馆学士,与陈子昂、卢若虚等人有交往,为唐代“弘文书体”提供了新证据。李浑金之子李岳,八分书卓然成体,李浑金墓志应该就是他书丹;李浑金侄孙辈李瑜、李汇、李嗣之等人书法也各有所擅:这是一个在唐代书法史上不应忽视的书法家族。
厉鹗的《南宋院画录》是研究南宋宫廷绘画的重要史料,是一部关于南宋画院的画史著作。《南宋院画录》不仅提供了南宋画院的历史,还梳理了南宋院画的风格谱系。其所建构的风格谱系一方面通过画家列传的方式指明其师资传承,另一方面又通过梳理南宋院画的历代题跋来明晰南宋院画对明清绘画发展的影响。在《南宋院画录》现存版本中,以知不足斋本为佳。虽然此版本经过鲍廷博详细的校勘,但是也存在一些画史知识的讹误。
本文主要从妆容造型、化妆用品、梳妆用具和身材喜好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周朝中原女性和南楚女性不同的妆容文化特征。中原女性追求健康自然、清新素朴、不着雕饰的素妆之美,身材喜好高大修长,这和中原地区尚礼、尚文,追求女性内在美及生产和生育的功利性有关。南楚女性追求错彩镂金、色彩斑斓的浓妆之美,化妆用品丰富,身材趋向于娇小、柔美而纤弱。这和楚地巫风炽盛及强烈的女性崇拜意识有关。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公园的新形态,具有属性嵌套性、功能多元性和范围广域性的特点。江苏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已在四个方面全面发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建议从组建实体管理机构、明确多元主体关系和完善管理运行体制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省域管理体制。
近几年来,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研究已然成为学界的焦点.然而,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深入探讨区域民间工艺的海外传播则为鲜见.苏南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兴盛、
“采莲”作为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活动,在中国传统的文本及图像表述中皆为构建与呈现美人的重要题材。在视觉文化蓬勃发展的明代晚期,该题材的图绘亦出现于诸多媒介之上,成为满足视觉享受及观看欲望的载体。本文以明代采莲图绘为中心,讨论该题材的母题构建及其在不同媒介上的视觉呈现与意涵。同时,本文亦指出在晚明时期,随着该题材从文学及绘画领域走向各式大众化媒介,“采莲”逐渐从一个蕴含男性视角及对女性审美品鉴的主题,转化为一种以视觉装饰为主的女性形象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