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下对两种写作教学方式 的再审视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由键盘、鼠标、电子文本及Internet构成的新的写作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思维模式,扩张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与视野,同样给学生的写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那么,传统写作方式就完全过时了吗?如同枯枝败叶一样需要被抛弃吗?我想也绝非如此。信息技术时代,需要我们对两种写作教学方式进行再审视。
  
  一、传统写作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学生传统写作方式是以纸笔为主要载体的写作,其优点是:
  1.对书写工具要求简单,书写条件和书写环境广泛。传统写作方式对写作工具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有一张纸、一支笔就可,经济成本较低。也正是由于此,写作时时、处处都可以发生。
  2.对学生在书写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不高。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汉字书写能力即可,不需要进行书写技术能力方面的专门培训。从这一方面说,传统写作几乎是人人都能进行的写作方式。
  3.有助于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当前社会,书写现代化虽然不可避免,但社会很多领域还不能完全抛弃手写,并且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传统写作有助于学生书写能力的逐步提高,有助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
  4.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与提高。传统写作把主要精力和重点投放在写作过程上,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与提高,能够有效地保证写作教学不偏离其核心与本质。
  (二)不足
  虽然学生的传统写作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但与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方式相比也有着很多不足:
  1.写作参考资源不丰富,查找不方便。学生传统写作方式重生活的再现与生成,忽视写作参考资源的占有,即使有参考资源也不丰富,并且查找极为不便。
  2.作品不便于修改、保存与积累。人们常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传统写作修改时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誊清,书写量极大,所以一提修改学生常常不耐烦,难以达到修改的效果。另外由于传统写作成果的纸质文本属性,也使学生常常丢失,不便于长时间的保存与积累。
  3.写作成果表现形式单一,不便于传播交流。传统写作的成果表现形式就是“白纸黑字”,较为单一,另外由于缺少传播平台的支持,展示交流的只能是很少一部分,不能使人人、件件都得到参与。
  4.写作评价方式不够灵活,实效性差。传统写作的评改方式较为单一,工作量极大,成为语文教师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影响着写作评改的效果。
  5.过于关注思维训练,增加了写作难度,使学生写作兴趣降低。传统写作方式程序较为简单,重写作过程与思维训练,明确写作内容后学生一下子进入紧张状态,增加了写作难度,使学生对写作普遍存有敬畏心理,学生的这种心理影响了写作兴趣。
  
  二、网络环境下写作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网络写作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基于互联网络上的在线写作,并通过网络作为媒介进行传播。正是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优势,网络环境下写作方式具有传统写作方式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
  1.写作参考资源丰富,查找便捷。网络环境下写作方式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有坚实的基础。网络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优势,而且强大的搜索引擎,更使学生查找便捷。
  2.作品便于修改、保存与积累。网络环境下作品修改的便捷性是最突出的,数字化的文本可以任意的删减、增加、调换,而且操作简单,真正摆脱了传统写作修改的复杂性。并且网络写作数字化的文本可以永久地保存与积累,能够组建学生个人的写作档案,见证学生写作人生的成长。
  3.写作成果表现形式丰富,便于传播交流。网络写作成果的呈现方式趋于多元化,它可以是传统的纸介文本,而更多的是电子文本。电子文本以数字方式存贮,通过屏幕呈现。它可以是平面、无声,静态的,也可以是立体、有声、动态的,它以文字、声音、图象等各种媒介的综合体存在于虚幻的网络空间,并在这个活生生的状态里自由地发展。网络写作的传播是瞬间传递,不受时空限制。网络文本完成以后,通过网络终端可被所有网络成员所共享,人人的件件作品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展示。
  4.有利于改进和构建灵活多样的写作评价方式。传统写作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评价的对象就是学生写作的结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写作评价新的要求,如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等。要实现这些新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有利于改进和构建灵活多样的写作评价方式。
  5.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网络环境下写作素材的丰富性让学生有的可写,克服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另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更容易增强写作的吸引力,展示交流的便捷性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所有这些都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不足
  虽然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方式有着许多优势,但它同样存在不足:
  1.对写作的硬件及师生所具备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较高。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方式有着一定的条件限制,不像传统写作那样时时处处都能发生和人人都能进行。首先,电脑与网络设备是进行网络写作的基本硬件要求,另外教师和学生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否则网络环境下的写作就无法实现。
  2.网络信息良莠不分容易使学生受到其他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写作必须在网络上运行,而当前互联网网络信息还良莠不齐,学生年龄尚小,分辨和自控能力较差,他们极容易在写作时受到其他负面信息的影响。
  3.容易使学生过于关注书写工具和表现形式。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方式重视写前的资料搜集和完成后修改与交流,往往会忽视规范和严格的写作过程,容易偏离写作教学的本质,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的提高。
  4.不利于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经常性的计算机录入方式,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汉字书写能力较差。
  
  三、结语
  
  通过比较,可见传统写作方式与网络环境下写作方式各有优势,各有不足。网络环境下写作方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并不等于传统写作方式就会被淘汰,如何将两种写作方式进行互补将成为我们更为关注的课题。
  (注:此论文为河北省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HBDJ-482)
  
  参考文献:
  ①孙杰远、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李德贤《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7)。
  ③姜葵《关于网络写作教学的探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2)。
  ④何一萍《网络写作的心理剖析》,《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0)。
  ⑤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2)。
  ⑥韩艳梅《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2)。
  ⑦何一萍《网络写作的写作方式变化》,《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2)。
  ⑧叶黎明、陶本一《网络写作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新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2)。
  ⑨申屠立平《网络写作教学研究综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6)。
  (作者单位:唐县理想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县级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隔离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对浙江省13个县(市、区)的1157名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向纵深的大背景下,在语文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语文知识的地位?语文知识是否依然重要?语文知识的讲授应该如何进行才是正确的?这一系列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回答。语法知识作为语文知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语文素养大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角色。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的组织和运用要
本文针对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几种现象展开思考和阐述,认为让“有效提问”更加充实我们的课堂,是我们真正需要深思努力的方向。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因人而宜地实施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81例患者都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
闲暇翻看粤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注意到其中的几处古诗文注释,颇觉有商榷之必要。现列举一二,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可怜夜半虚前席”的“虚”    “可怜夜半虚前席”为李商隐《贾生》中的一句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贾谊人生际遇的惋惜之情。贾谊才华横溢,以文才更以治才赢得汉文帝信赖,后遭排挤被贬于长沙,远离政治中心,抱负不得施展。三年后,汉文帝“宣室求贤”,又把他放到较为重要的岗位。《贾生》一诗的感
目前作文课的基本现状是,一学期学生写8篇作文,每两周一篇。教师布置作文题很随意,作文课没有基本的序列,部分教师也没有作文课教学设计及作文批改记录。学生初中阶段上了三年作文课,写48篇左右作文,教师辛苦评改了三年,结果学生作文精品不多,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不敢恭维。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觉得语文课应打造精品作文,要质量而不要数量。具体看法如下:    一、阅读课上做好积累与句段练习。    1.做
自媒体时代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快速进步,内容范围、传播手段也更加丰富,但也因此使得原本新闻传播之中的伦理问题变得更加尖锐,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自媒
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刺激居民扩大消费需求,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人们的收入支出的心理预期。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已达53000多亿元。面对这一庞大的数字,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涵化和播化中形成自身的文化圈;中国文学艺术受中国文化的浸润和熏染,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学艺术走向也受到中国文化和民族感情的制约。民族性是文学艺术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