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日,首届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杭州西湖国宾馆隆重举行。作为第七届(2005)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的开场项目,首届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将奏响一曲“精致、大气、交融、和谐”的艺术之歌。
首届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由西泠印社主办,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特别协办,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内容涵盖艺术、学术和展览三个层面。“从过去局限于专业人士参与的创作活动,到百年社庆之后逐渐推向公众的社会项目,到现在被提升为政府主导项目的国际艺术节,西泠印社正在逐渐完成印学与社会的衔接。”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说。
本届国际艺术节最大的亮点在“系列大展”部分,它由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中国书法大展、中国画大展组成,这体现了西泠印社对传统书画、篆刻的倡导,有别于其他艺术展,这对古典传统的指向将更为明确。“三大展”将评出本届国际艺术节中国印十杰、中国书法十杰、中国画十杰,其中3至5名兼书画印的优秀作者可获“全能奖”,从中还要产生“三大展”最高奖——“吴昌硕奖”1名。延续去年吸收新社员的改革举措,“吴昌硕奖”和“全能奖”的获奖者经西泠印社社长会议批准可以直接入社。据最新统计,“三大展”的征稿启事发布不到一个月,就收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和日、韩、东南亚各国及美、法、加等国家的来稿超过2000件。
此外,孤山印证——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将是国际印学界规格最高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届时邀请海内外印学界公认的、学术地位和声望尊崇的顶级专家汇聚杭城孤山论剑;2005西泠印社艺术博览会暨中国印石精品展,则汇聚全国各地的传统艺术品和特色艺术品,以及中国国石候选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福建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等印石精品,充分展示中国艺术品的绚丽多彩。
作为国际艺术节的另一重要内容,西泠印社乙酉秋季雅集系列活动届时也将同时进行。秋季雅集主要包括笔会、特邀篆刻作品原作主题展、社员作品观摩展、历代印章印谱展、七届三次理事会等。另外,艺术节还将举办杭州市首届十佳“翰墨之家”评选和系列艺术鉴赏会活动。
本届国际艺术节将继承西泠印社“面向世界”的优良传统,突出“艺术无国界”的崇高共识。无论“三大展”作品征集还是“艺博会”招展,都向全国和全世界开放,其中产生的优秀作品,拟赴上海、香港和日本、韩国续展。
The Xiling Seal-Engravers Society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at West Lake State Guesthouse on June 2, 2005. The age-old elite society announced at the conference that it will hold an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to usher in the 7th West Lake Exposition this fall. The activities include three major exhibitions featuring masterpieces of seals, calligraphic work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So far, more than 2,000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received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broad. Prizes will be awarded to the best artists in the three fields. Top-class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seal engraving will be invited to attend seminars. And classy seal stones will also be exhibited.
(Translated by David)
西泠印社简介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浙派金石书画家丁仁、王、叶铭、吴隐等人,在孤山买地建房,修契立约,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发起成立西泠印社。经百年传承,西泠印社融传统的诗、书、画、印为一体,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学术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历任社长有吴昌硕、马衢、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现任社长为启功。现有社员300余人,遍布海内外。
西泠印社以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杭州地域特色与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西泠印社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要求,分类改革重构了社团、事业、企业等新型发展主体,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特别是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系列庆典活动的成功举办,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宏伟目标鼓舞人心,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雅集交流、展览竞赛、学术研讨、艺术创作、鉴赏拍卖、教育培训、产业经营等活动空前活跃,正逐步走上自主、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首届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由西泠印社主办,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特别协办,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内容涵盖艺术、学术和展览三个层面。“从过去局限于专业人士参与的创作活动,到百年社庆之后逐渐推向公众的社会项目,到现在被提升为政府主导项目的国际艺术节,西泠印社正在逐渐完成印学与社会的衔接。”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说。
本届国际艺术节最大的亮点在“系列大展”部分,它由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中国书法大展、中国画大展组成,这体现了西泠印社对传统书画、篆刻的倡导,有别于其他艺术展,这对古典传统的指向将更为明确。“三大展”将评出本届国际艺术节中国印十杰、中国书法十杰、中国画十杰,其中3至5名兼书画印的优秀作者可获“全能奖”,从中还要产生“三大展”最高奖——“吴昌硕奖”1名。延续去年吸收新社员的改革举措,“吴昌硕奖”和“全能奖”的获奖者经西泠印社社长会议批准可以直接入社。据最新统计,“三大展”的征稿启事发布不到一个月,就收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和日、韩、东南亚各国及美、法、加等国家的来稿超过2000件。
此外,孤山印证——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将是国际印学界规格最高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届时邀请海内外印学界公认的、学术地位和声望尊崇的顶级专家汇聚杭城孤山论剑;2005西泠印社艺术博览会暨中国印石精品展,则汇聚全国各地的传统艺术品和特色艺术品,以及中国国石候选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福建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等印石精品,充分展示中国艺术品的绚丽多彩。
作为国际艺术节的另一重要内容,西泠印社乙酉秋季雅集系列活动届时也将同时进行。秋季雅集主要包括笔会、特邀篆刻作品原作主题展、社员作品观摩展、历代印章印谱展、七届三次理事会等。另外,艺术节还将举办杭州市首届十佳“翰墨之家”评选和系列艺术鉴赏会活动。
本届国际艺术节将继承西泠印社“面向世界”的优良传统,突出“艺术无国界”的崇高共识。无论“三大展”作品征集还是“艺博会”招展,都向全国和全世界开放,其中产生的优秀作品,拟赴上海、香港和日本、韩国续展。
The Xiling Seal-Engravers Society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at West Lake State Guesthouse on June 2, 2005. The age-old elite society announced at the conference that it will hold an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to usher in the 7th West Lake Exposition this fall. The activities include three major exhibitions featuring masterpieces of seals, calligraphic work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So far, more than 2,000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received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broad. Prizes will be awarded to the best artists in the three fields. Top-class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seal engraving will be invited to attend seminars. And classy seal stones will also be exhibited.
(Translated by David)
西泠印社简介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浙派金石书画家丁仁、王、叶铭、吴隐等人,在孤山买地建房,修契立约,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发起成立西泠印社。经百年传承,西泠印社融传统的诗、书、画、印为一体,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学术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历任社长有吴昌硕、马衢、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现任社长为启功。现有社员300余人,遍布海内外。
西泠印社以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杭州地域特色与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西泠印社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要求,分类改革重构了社团、事业、企业等新型发展主体,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特别是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系列庆典活动的成功举办,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宏伟目标鼓舞人心,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雅集交流、展览竞赛、学术研讨、艺术创作、鉴赏拍卖、教育培训、产业经营等活动空前活跃,正逐步走上自主、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