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深挖教材 精设问题 激发兴趣 突出主体,2.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情境 培养综合能力,3.优化问题设计 寻找认知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4.面向全班,因人施问,正确评价,5.深入反思,提高自我评价技能
[关键词]注重 激发 优化 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揭示学习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研究、探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15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设计和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
一、深入挖掘教材 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突出教学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同时,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所提问题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在备课中还要反复推敲所设计的问题,使课堂提问有明确的目的性。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者。
二、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三、优化问题设计 寻找认知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四、面向全班,因人施问,正确评价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了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五、深入反思,提高自我评价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能力。这种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问题的展开序列、呈现方式、层次的清晰性、发问时机的选择、答问对象的确定、候答过程的调控、态度和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的评估。教师对课堂提问行为的详细、客观、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师提问技能、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合理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问题的设计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课堂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对学生的思维强加干涉。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语句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总之,问题设计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 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街小学)
[关键词]注重 激发 优化 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揭示学习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研究、探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15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设计和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
一、深入挖掘教材 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突出教学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同时,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所提问题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在备课中还要反复推敲所设计的问题,使课堂提问有明确的目的性。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者。
二、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三、优化问题设计 寻找认知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四、面向全班,因人施问,正确评价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了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五、深入反思,提高自我评价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能力。这种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问题的展开序列、呈现方式、层次的清晰性、发问时机的选择、答问对象的确定、候答过程的调控、态度和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的评估。教师对课堂提问行为的详细、客观、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师提问技能、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合理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问题的设计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课堂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对学生的思维强加干涉。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语句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总之,问题设计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 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