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0—2012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在厦门、漳州、福州等地进行多年多点试验,总结出了小番茄新品种金玲珑的特征特性及适宜当地种植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广大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金玲珑;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95-02
2007年,农友种苗有限公司以“T97-3281”为母本,“T97-3280”为父本交配杂交得新组合“T-3060”,该组合经过3年4作田间、区域试作,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抗病性强、产量高、耐裂果、口感好,可用于市场推广,2009年命名为金玲珑。2011—2012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在厦门、漳州等县区对金玲珑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栽培,示范推广面积达666.7 hm2,产量可达87 t/hm2以上,比当地常年种植品种金币高6 t/hm2以上,产值比当地常年种植品种高2.25万元/hm2以上。2013年该品种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将该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中早熟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播种至始收85~110 d,植株生长健壮,分枝性强,耐热性强。第一花序着生于第7~8節,果实高球形,果色橙色亮丽,单果重22 g左右,果纵径4.2~4.5 cm,横径3.7~3.9 cm,含糖量约8.5%,果实硬度高,肉质厚脆,不易裂果,耐贮运。经漳州农业检验监测中心品质检测,每100 g鲜样蛋白质含量为1.73 g,可溶性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6.18 g,VC含量为47.1 g。经翔安区农林水技术推广中心田间病害调查,枯萎病、青枯病、霜霉病、早疫病等较对照品种金币轻。
2 栽培技术
2.1 土壤选择
番茄不宜与茄果类连作,要选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种植。
2.2 播种育苗
高档优质的小番茄一般采用大棚栽培,播种时间为8—9月。目前多用穴盘育苗方法,一般采用70~100孔穴盘和壮苗二号。壮苗二号先加水搅拌到含水量70%左右(用手紧捏,有水从指缝渗出),然后装盘,一般一包50 L壮苗二号可装10盘左右。装盘后播种,播种深度0.5~1.0 cm,播种后浇透水,覆盖遮阳网,5~7 d出土,出土后水分保持见干见湿,防止徒长及病害发生。自2片真叶开始5~6 d浇1次叶绿精1 500倍液,苗5~6叶时可以定植。此育苗方法操作简便,所育苗质量好。
2.3 整地
2.3.1 整畦。一般进行整畦的过程中以高畦为好,畦宽为1.2 m左右。为了取得良好的结果,畦面要覆盖地膜。
2.3.2 施肥。番茄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确保其生长正常,结果多,要重施基肥。一般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复合肥、过钙,其用量分别为30~45 t/hm2、750~1 200 kg/hm2、750 kg/hm2。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适量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生石灰的用量为750~1 500 kg/hm2。番茄对硼肥的需求较大,在缺硼的地区要施入一定量的硼肥,其用量一般以15.0~22.5 kg/hm2为宜。基肥的施用方法是:施肥前先在畦面中央挖一条深沟,然后将基肥均匀施入沟中,再拉平畦面。
2.4 定植
炼苗指通过降温、降湿、控制水分等方法,使苗木的质量提高,增加成活率,炼苗的时间一般为定植前的7~10 d。定植的标准一般是苗长到6片真叶。定植的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当地的气候状况等决定,一般厦门地区定植的密度为1.80万~2.25万株/hm2,一般按株距为50~80 cm,双行“品”字定植,也可单行定植。定植最好选在晴天,定植后应浇透定根水,同时可适当加些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
2.5 田间管理
2.5.1 水肥管理。在番茄苗定植成活后,如果种植地为裸地,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同时进行培土,时间一般为结果前。番茄前期生长缓慢,需水肥量较小,定植1周左右施1次提苗肥,以氮肥为主,施尿素75 kg/hm2 [1]。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主,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以有效预防前期徒长。进入结果期和采收期后应及时补充肥水。正常情况下,当第1穗果坐稳后,施1次促果肥。一般施三元复合肥300~450 kg/hm2或适量腐熟的粪水。穗果膨大时应保持持续的肥水供应,同时应在不同的生长期配合叶面喷施“三精肥料”,即生长期使用“叶绿精”增强植株长势,开花结果期使用“开花精”等硼肥促进开花坐果,结果后使用“甜果精”高钾肥提高糖分转化。叶面肥要根据实际生长情况交替使用,时间一般以晴天下午进行为佳,可以有效促进叶片生长,防止植株早衰,提高产量和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多施磷肥,减少番茄裂果的产生,提高贮运性。果实采收前应适当控制水分供应,以有利于果实糖度积累,提高品质。
2.5.2 植株调整。为了促进番茄的生长,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及时对番茄植株进行调整。可以采取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和疏花疏果等方法。当番茄分枝增加的时候,要及时建立支架并进行整枝打杈,以使植株通风透光良好。立支架的时间是定植后10~15 d,在第一花序开放前结束。番茄支架分为“井”字形和“人”字形,生产中常用“井”字架。搭架后绑第1次蔓,以后每隔40 cm绑1次。整枝有以下几种:一是双干整枝,即除主杆外,留第一花序下叶腋所生的1根侧枝,其余的侧芽全部摘除。二是三干整枝,除留主杆外,再在主杆外选留最壮的侧枝2条[2]。在整枝时,应在晴天下午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番茄易落花落果,为了提高坐果率,可在花蕾期用2,4-D或番茄灵液涂果柄或花序。 2.6 病虫害防治
2.6.1 猝倒病。发生该病后幼苗的茎基部出现病斑,形状为水渍状。病斑的颜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收缩成线状,子叶尚未萎蔫而从病变处倒伏,然后干枯。该病最终会以病株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造成成片的猝倒和死亡。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幼苗长势不好、播种的密度较大及大水或者雨水漫灌造成苗床冷湿等。防治该病的方法主要有2种:①物理措施,如加強通风透光、调节温度和湿度等[3]。②化学药剂防治,如用百菌清、普力克、杀毒矾800倍液喷施。
2.6.2 早疫病。发生该病,叶片上最初会表现出水浸状,然后变为褐色的小斑点,最后扩大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黑斑,黑斑的最中间呈现出暗灰褐色,一般在边缘表现出浅绿黄色的晕环。该病对叶柄也有危害,会让叶柄产生椭圆形的轮纹状斑点,呈现出棕黑色[4]。植株的茎部感染该病后,病斑常发生在分枝处,其形状为椭圆形或者是菱形,颜色为褐色,稍凹陷,具有同心轮纹,植株发生折断多发生在出现病斑的位置。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土壤湿度较大、通风状况差。发生该病后一般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治药剂的种类主要有扑海因、瑞毒霉、多菌灵、杀毒矾800倍液。
2.6.3 晚疫病。该病在幼苗时期就开始发病,病斑由叶片向茎杆蔓延,主要的症状表现在茎部和叶柄,其颜色主要呈现出黑褐色,有病斑的地方逐渐腐烂,植株易折倒。该病在植株长大后最先发病的部位为植株的下部。病害不严重时,在清晨露水未干的时候,能够在叶子背面观察到水浸状,隔天就会变为褐色的病斑,潮湿时边缘着生白色霉层。后期病斑蔓延到植株茎杆,使其呈现出黑色腐败状,植株容易萎蔫或者折断。该病在温度为18~22 ℃、湿度较高、通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一般采用化学药剂喷防,常用药剂主要有瑞毒霉、瑞毒霉锰锌、百德富、杀毒矾800倍液。
2.6.4 枯萎病。该病的发生状况并不明显,早期仅表现为植株下部的叶片逐渐变为黄色,后叶片变黄的现象逐渐向整个植株蔓延。黄叶多出现在一侧,另一侧则表现正常。染病植株的根部变为褐色,茎维管束已经变为褐色。潮湿时,茎基部常产生粉红色霉层。病株初期在晴天表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叶片黄枯而死。重茬连作、移栽或者是中耕伤根、土壤酸性较大都是造成该病发生的原因。为了避免该病的发生,可以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5-6]。
2.6.5 青枯病。该病在pH值较低的土壤中容易发生,发生造成的损失非常大。病菌在植株苗期就浸染潜伏,直至结果初期才逐渐表现出症状。首先表现为植株顶端的叶片开始萎蔫,然后下部叶片逐渐凋萎,最后中部的叶片凋萎。发病的初期,病株中午萎蔫,夜间恢复正常。该病发病快,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染至全株。如果土壤湿度不大,且气温偏高,则很快植株会染病死亡[7-10]。该病在碱性和中性的土壤中不容易发生,在土壤呈微酸性时,比较容易发生。在30~37 ℃时病菌生长良好。连续阴雨天、光照不充足、天气突然放晴,容易导致该病的流行。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调节土壤pH值至微碱性,已发病病株在种植穴灌石灰水消毒,在畦沟撒石灰,然后喷施农用链霉素,或络氨铜等1 000倍液。也可用77%可杀得600~8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隔10 d 1次,连续2~3次。
2.6.6 斑潜蝇。在棚室内设置长条形黄板,诱集、粘杀斑潜蝇成虫。也可用48%乐斯本1 000倍液、1.8%爱福丁2 000~2 500倍液、5%抑太保2 000倍液轮换防治。
2.7 采收
从播种至采收大约需3个月,第一花穗开花至采收约为2个月,当果实颜色由青变黄,果面色泽鲜艳有亮度时为最佳食用期,应及时采收。若需长途运输,宜在果实8分熟时采收,经后熟,该品种仍可保持较好品质。
3 参考文献
[1] 赵忠梅.小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1(2):121,123.
[2] 孟宪英,张新龙,贾忠清,等.樱桃番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4):188-189.
[3] 徐水勇,钟凤林.“农友”小番茄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8):136-137.
[6] 李志强,丁俊杰,张红铎,等.无公害樱桃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9(7):35-36.
[4] 覃一静.水果番茄新品种——翠红、朱丽引种栽培技术[J].广西热作科技,2000(4):16-17.
[5] 覃一静.番茄新品种翠红、朱丽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1(2):16-17.
[6] 黄英.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11):29-30.
[7] 孙尚忠,方秋香,冒海军,等.日光温室无公害樱桃小番茄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0(6):157.
[8] 谭光辉.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64,168.
[9] 宁贤,李春惠.番茄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80-81.
[10] 冯吉慧.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及高产因素分析[J].农村科技,2014(1):55-56.
关键词 番茄;金玲珑;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95-02
2007年,农友种苗有限公司以“T97-3281”为母本,“T97-3280”为父本交配杂交得新组合“T-3060”,该组合经过3年4作田间、区域试作,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抗病性强、产量高、耐裂果、口感好,可用于市场推广,2009年命名为金玲珑。2011—2012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在厦门、漳州等县区对金玲珑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栽培,示范推广面积达666.7 hm2,产量可达87 t/hm2以上,比当地常年种植品种金币高6 t/hm2以上,产值比当地常年种植品种高2.25万元/hm2以上。2013年该品种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将该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中早熟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播种至始收85~110 d,植株生长健壮,分枝性强,耐热性强。第一花序着生于第7~8節,果实高球形,果色橙色亮丽,单果重22 g左右,果纵径4.2~4.5 cm,横径3.7~3.9 cm,含糖量约8.5%,果实硬度高,肉质厚脆,不易裂果,耐贮运。经漳州农业检验监测中心品质检测,每100 g鲜样蛋白质含量为1.73 g,可溶性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6.18 g,VC含量为47.1 g。经翔安区农林水技术推广中心田间病害调查,枯萎病、青枯病、霜霉病、早疫病等较对照品种金币轻。
2 栽培技术
2.1 土壤选择
番茄不宜与茄果类连作,要选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种植。
2.2 播种育苗
高档优质的小番茄一般采用大棚栽培,播种时间为8—9月。目前多用穴盘育苗方法,一般采用70~100孔穴盘和壮苗二号。壮苗二号先加水搅拌到含水量70%左右(用手紧捏,有水从指缝渗出),然后装盘,一般一包50 L壮苗二号可装10盘左右。装盘后播种,播种深度0.5~1.0 cm,播种后浇透水,覆盖遮阳网,5~7 d出土,出土后水分保持见干见湿,防止徒长及病害发生。自2片真叶开始5~6 d浇1次叶绿精1 500倍液,苗5~6叶时可以定植。此育苗方法操作简便,所育苗质量好。
2.3 整地
2.3.1 整畦。一般进行整畦的过程中以高畦为好,畦宽为1.2 m左右。为了取得良好的结果,畦面要覆盖地膜。
2.3.2 施肥。番茄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确保其生长正常,结果多,要重施基肥。一般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复合肥、过钙,其用量分别为30~45 t/hm2、750~1 200 kg/hm2、750 kg/hm2。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适量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生石灰的用量为750~1 500 kg/hm2。番茄对硼肥的需求较大,在缺硼的地区要施入一定量的硼肥,其用量一般以15.0~22.5 kg/hm2为宜。基肥的施用方法是:施肥前先在畦面中央挖一条深沟,然后将基肥均匀施入沟中,再拉平畦面。
2.4 定植
炼苗指通过降温、降湿、控制水分等方法,使苗木的质量提高,增加成活率,炼苗的时间一般为定植前的7~10 d。定植的标准一般是苗长到6片真叶。定植的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当地的气候状况等决定,一般厦门地区定植的密度为1.80万~2.25万株/hm2,一般按株距为50~80 cm,双行“品”字定植,也可单行定植。定植最好选在晴天,定植后应浇透定根水,同时可适当加些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
2.5 田间管理
2.5.1 水肥管理。在番茄苗定植成活后,如果种植地为裸地,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同时进行培土,时间一般为结果前。番茄前期生长缓慢,需水肥量较小,定植1周左右施1次提苗肥,以氮肥为主,施尿素75 kg/hm2 [1]。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主,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以有效预防前期徒长。进入结果期和采收期后应及时补充肥水。正常情况下,当第1穗果坐稳后,施1次促果肥。一般施三元复合肥300~450 kg/hm2或适量腐熟的粪水。穗果膨大时应保持持续的肥水供应,同时应在不同的生长期配合叶面喷施“三精肥料”,即生长期使用“叶绿精”增强植株长势,开花结果期使用“开花精”等硼肥促进开花坐果,结果后使用“甜果精”高钾肥提高糖分转化。叶面肥要根据实际生长情况交替使用,时间一般以晴天下午进行为佳,可以有效促进叶片生长,防止植株早衰,提高产量和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多施磷肥,减少番茄裂果的产生,提高贮运性。果实采收前应适当控制水分供应,以有利于果实糖度积累,提高品质。
2.5.2 植株调整。为了促进番茄的生长,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及时对番茄植株进行调整。可以采取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和疏花疏果等方法。当番茄分枝增加的时候,要及时建立支架并进行整枝打杈,以使植株通风透光良好。立支架的时间是定植后10~15 d,在第一花序开放前结束。番茄支架分为“井”字形和“人”字形,生产中常用“井”字架。搭架后绑第1次蔓,以后每隔40 cm绑1次。整枝有以下几种:一是双干整枝,即除主杆外,留第一花序下叶腋所生的1根侧枝,其余的侧芽全部摘除。二是三干整枝,除留主杆外,再在主杆外选留最壮的侧枝2条[2]。在整枝时,应在晴天下午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番茄易落花落果,为了提高坐果率,可在花蕾期用2,4-D或番茄灵液涂果柄或花序。 2.6 病虫害防治
2.6.1 猝倒病。发生该病后幼苗的茎基部出现病斑,形状为水渍状。病斑的颜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收缩成线状,子叶尚未萎蔫而从病变处倒伏,然后干枯。该病最终会以病株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造成成片的猝倒和死亡。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幼苗长势不好、播种的密度较大及大水或者雨水漫灌造成苗床冷湿等。防治该病的方法主要有2种:①物理措施,如加強通风透光、调节温度和湿度等[3]。②化学药剂防治,如用百菌清、普力克、杀毒矾800倍液喷施。
2.6.2 早疫病。发生该病,叶片上最初会表现出水浸状,然后变为褐色的小斑点,最后扩大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黑斑,黑斑的最中间呈现出暗灰褐色,一般在边缘表现出浅绿黄色的晕环。该病对叶柄也有危害,会让叶柄产生椭圆形的轮纹状斑点,呈现出棕黑色[4]。植株的茎部感染该病后,病斑常发生在分枝处,其形状为椭圆形或者是菱形,颜色为褐色,稍凹陷,具有同心轮纹,植株发生折断多发生在出现病斑的位置。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土壤湿度较大、通风状况差。发生该病后一般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治药剂的种类主要有扑海因、瑞毒霉、多菌灵、杀毒矾800倍液。
2.6.3 晚疫病。该病在幼苗时期就开始发病,病斑由叶片向茎杆蔓延,主要的症状表现在茎部和叶柄,其颜色主要呈现出黑褐色,有病斑的地方逐渐腐烂,植株易折倒。该病在植株长大后最先发病的部位为植株的下部。病害不严重时,在清晨露水未干的时候,能够在叶子背面观察到水浸状,隔天就会变为褐色的病斑,潮湿时边缘着生白色霉层。后期病斑蔓延到植株茎杆,使其呈现出黑色腐败状,植株容易萎蔫或者折断。该病在温度为18~22 ℃、湿度较高、通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一般采用化学药剂喷防,常用药剂主要有瑞毒霉、瑞毒霉锰锌、百德富、杀毒矾800倍液。
2.6.4 枯萎病。该病的发生状况并不明显,早期仅表现为植株下部的叶片逐渐变为黄色,后叶片变黄的现象逐渐向整个植株蔓延。黄叶多出现在一侧,另一侧则表现正常。染病植株的根部变为褐色,茎维管束已经变为褐色。潮湿时,茎基部常产生粉红色霉层。病株初期在晴天表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叶片黄枯而死。重茬连作、移栽或者是中耕伤根、土壤酸性较大都是造成该病发生的原因。为了避免该病的发生,可以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5-6]。
2.6.5 青枯病。该病在pH值较低的土壤中容易发生,发生造成的损失非常大。病菌在植株苗期就浸染潜伏,直至结果初期才逐渐表现出症状。首先表现为植株顶端的叶片开始萎蔫,然后下部叶片逐渐凋萎,最后中部的叶片凋萎。发病的初期,病株中午萎蔫,夜间恢复正常。该病发病快,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染至全株。如果土壤湿度不大,且气温偏高,则很快植株会染病死亡[7-10]。该病在碱性和中性的土壤中不容易发生,在土壤呈微酸性时,比较容易发生。在30~37 ℃时病菌生长良好。连续阴雨天、光照不充足、天气突然放晴,容易导致该病的流行。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调节土壤pH值至微碱性,已发病病株在种植穴灌石灰水消毒,在畦沟撒石灰,然后喷施农用链霉素,或络氨铜等1 000倍液。也可用77%可杀得600~8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隔10 d 1次,连续2~3次。
2.6.6 斑潜蝇。在棚室内设置长条形黄板,诱集、粘杀斑潜蝇成虫。也可用48%乐斯本1 000倍液、1.8%爱福丁2 000~2 500倍液、5%抑太保2 000倍液轮换防治。
2.7 采收
从播种至采收大约需3个月,第一花穗开花至采收约为2个月,当果实颜色由青变黄,果面色泽鲜艳有亮度时为最佳食用期,应及时采收。若需长途运输,宜在果实8分熟时采收,经后熟,该品种仍可保持较好品质。
3 参考文献
[1] 赵忠梅.小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1(2):121,123.
[2] 孟宪英,张新龙,贾忠清,等.樱桃番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4):188-189.
[3] 徐水勇,钟凤林.“农友”小番茄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8):136-137.
[6] 李志强,丁俊杰,张红铎,等.无公害樱桃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9(7):35-36.
[4] 覃一静.水果番茄新品种——翠红、朱丽引种栽培技术[J].广西热作科技,2000(4):16-17.
[5] 覃一静.番茄新品种翠红、朱丽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1(2):16-17.
[6] 黄英.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11):29-30.
[7] 孙尚忠,方秋香,冒海军,等.日光温室无公害樱桃小番茄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0(6):157.
[8] 谭光辉.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64,168.
[9] 宁贤,李春惠.番茄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80-81.
[10] 冯吉慧.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及高产因素分析[J].农村科技,2014(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