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7~12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4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影像学等手段,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年龄、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治疗方案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60岁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35.29%,而≤60岁的患者为18.75%;受照剂量大于50Gy 后,患者的发生几率为76.92%,受照剂量小的患者为33.33%;照射野面积>120cm2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12.12%,照射野面积小的患者为6.25%。联合放疗后的发生几率为33.33%,显著高于非联合放疗15.79%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年龄、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和联合化疗与否等因素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49-02
放射性肺炎主要是因乳腺癌、食管癌、肺癌、恶性淋巴瘤或者胸部其他恶性肿瘤,采用放射方式治疗后,使在放射视野范围内的正常肺组织遭受损伤,进而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1]。放疗后肺部组织遭受损伤的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受到抑制,体质变得较差,极其容易并发产生肺部感染[2]。乳腺癌经三维适形放疗后,主要产生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放射性肺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7~12月间于我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了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而导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为以后制定乳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方案、预防放射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12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9例,年龄26~69岁,平均(46.0±5.5)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硬癌、髓样癌等。手术方式: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依据UICC乳腺癌分期标准,Ⅱ~Ⅲ期需行术后放疗的患者。排除有胸壁放疗史、结缔组织等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precise直线加速器(瑞典医科达公司)6MV-X线对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锁上野下界设在第1肋下缘,胸壁切线野采用体模固定CT模拟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CT图像进行数字化重建,勾画胸壁CTV及心、肺等危及器官,加30°楔形板照射后胸壁剂量均匀,切线照射野设计为沿胸壁设计,尽量使受照射的肺组织达到最少,患侧肺V20<30%,双侧肺V20<20%;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5周。在放疗前、放疗中以及放疗结束后的12个月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胸片CT检查和食道钡透检查[4]。
诊断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标准[5]:患者胸部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在照射野内发现胸部X线平片或肺CT出现有肺组织炎性的改变(渗出或纤维化)。
参考依据全美放射治疗协作组的相关标准[6],对患者的放射性肺损伤做分级:Ⅰ级患者呼吸等无变化;Ⅱ级有轻度干咳或劳累时感到呼吸困难;Ⅲ级患者咳嗽不止,需使用麻醉性止咳药,或稍活动即呼吸困难,但休息时无呼吸困难; Ⅳ级患者为重度咳嗽,对任何止咳药均无效,或者休息过程中感到呼吸困难,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证据间断吸氧或可能需类固醇治疗。V级严重呼吸功能不全,需持续吸氧或辅助通气治疗。
本研究分析的是Ⅱ级以上需积极治疗的放射性肺炎。
1.3 统计学方法
试验采用数据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应用x2检验分析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表现
49例患者中,符合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的共有12例(24.49%),属于Ⅱ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其中10例发生于放疗结束的3~6个月期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属Ⅱ级放射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干咳、胸闷、气促,均为常见症状,主要出现于放疗后的1~3个月期间,通常无需特殊的治疗,症状便可慢慢消失。2例患者属于Ⅳ级,在放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呼吸较困难、咯黄痰,使用激素、维生素和抗生素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
2.2 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
年龄、照射剂量、联合化疗和照射野面积均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年龄过高的患者经三维适形放疗后可增加获得放射性肺炎的几率。这是由于高龄患体质本身较弱,耐受性较差,极易出现放疗并发症。本研究中>60岁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35.29%,和≤60岁的患者18.75%的发生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放射剂量的准确把握程度和肺部受照射总面积也是引起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主要影响因素。放射剂量越大,照射野面积越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就会越高。适度改善照射条件,严格掌握照射技巧,能够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如采用CT法,以精确计算出患者的胸壁厚度,以此来选择最合适患者的射线种类,从而保证靶区吸收剂量的准确性。本研究中总的受照剂量大于50Gy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76.92%,显著高于受照剂量小的患者;照射野面积大于120cm2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12.12%,显著高于照射野面积小的患者(6.25%)。该结果与一些相关文献[7]报道数值相近。
联合放疗的应用可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目前认为,电离辐射能够引起肺泡巨噬细胞等肺内效应细胞产生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从而启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裂,最终可以形成肺间质的胶原沉积,引起血管壁的增厚,进而发生肺组织的纤维化[8]。而非联合放疗的药物可引起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水肿等,最终导致机体的肺损伤。有研究表明,联合放疗的应用会增加放射性肺炎发生几率,肺损伤的耐受也是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联合放疗后的发生几率为33.33%,显著高于非联合放疗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和联合化疗与否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适度把握其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璐,李志斌,张德明,等.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281-284.
[2] 陈昱明,刘惠珠.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3):235-237.
[3] 马秀梅,李莉,戴立言,等.食道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1(28):1438-1441.
[4] 李善萍,袁玲.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11例早期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4-35.
[5] 姚波,王雅隶,许卫东,等.保乳术后乳腺癌三维适形或强调放疗早期毒副反应分析[J].2013,21(2):324-327.
[6] 姚晖,曹伟,杨志刚,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临床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9,15(9):852-854.
[7] 刘阳晨,周绍兵,高飞,等.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230例临床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4):363-364.
[8] 吴鹤,叶永来.不同放疗方式导致放射性肺炎的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74-1575.
(收稿日期:2013-09-11)
[关键词] 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49-02
放射性肺炎主要是因乳腺癌、食管癌、肺癌、恶性淋巴瘤或者胸部其他恶性肿瘤,采用放射方式治疗后,使在放射视野范围内的正常肺组织遭受损伤,进而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1]。放疗后肺部组织遭受损伤的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受到抑制,体质变得较差,极其容易并发产生肺部感染[2]。乳腺癌经三维适形放疗后,主要产生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放射性肺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7~12月间于我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了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而导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为以后制定乳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方案、预防放射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12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9例,年龄26~69岁,平均(46.0±5.5)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硬癌、髓样癌等。手术方式: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依据UICC乳腺癌分期标准,Ⅱ~Ⅲ期需行术后放疗的患者。排除有胸壁放疗史、结缔组织等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precise直线加速器(瑞典医科达公司)6MV-X线对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锁上野下界设在第1肋下缘,胸壁切线野采用体模固定CT模拟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CT图像进行数字化重建,勾画胸壁CTV及心、肺等危及器官,加30°楔形板照射后胸壁剂量均匀,切线照射野设计为沿胸壁设计,尽量使受照射的肺组织达到最少,患侧肺V20<30%,双侧肺V20<20%;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5周。在放疗前、放疗中以及放疗结束后的12个月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胸片CT检查和食道钡透检查[4]。
诊断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标准[5]:患者胸部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在照射野内发现胸部X线平片或肺CT出现有肺组织炎性的改变(渗出或纤维化)。
参考依据全美放射治疗协作组的相关标准[6],对患者的放射性肺损伤做分级:Ⅰ级患者呼吸等无变化;Ⅱ级有轻度干咳或劳累时感到呼吸困难;Ⅲ级患者咳嗽不止,需使用麻醉性止咳药,或稍活动即呼吸困难,但休息时无呼吸困难; Ⅳ级患者为重度咳嗽,对任何止咳药均无效,或者休息过程中感到呼吸困难,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证据间断吸氧或可能需类固醇治疗。V级严重呼吸功能不全,需持续吸氧或辅助通气治疗。
本研究分析的是Ⅱ级以上需积极治疗的放射性肺炎。
1.3 统计学方法
试验采用数据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应用x2检验分析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表现
49例患者中,符合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的共有12例(24.49%),属于Ⅱ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其中10例发生于放疗结束的3~6个月期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属Ⅱ级放射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干咳、胸闷、气促,均为常见症状,主要出现于放疗后的1~3个月期间,通常无需特殊的治疗,症状便可慢慢消失。2例患者属于Ⅳ级,在放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呼吸较困难、咯黄痰,使用激素、维生素和抗生素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
2.2 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
年龄、照射剂量、联合化疗和照射野面积均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年龄过高的患者经三维适形放疗后可增加获得放射性肺炎的几率。这是由于高龄患体质本身较弱,耐受性较差,极易出现放疗并发症。本研究中>60岁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35.29%,和≤60岁的患者18.75%的发生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放射剂量的准确把握程度和肺部受照射总面积也是引起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主要影响因素。放射剂量越大,照射野面积越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就会越高。适度改善照射条件,严格掌握照射技巧,能够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如采用CT法,以精确计算出患者的胸壁厚度,以此来选择最合适患者的射线种类,从而保证靶区吸收剂量的准确性。本研究中总的受照剂量大于50Gy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76.92%,显著高于受照剂量小的患者;照射野面积大于120cm2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12.12%,显著高于照射野面积小的患者(6.25%)。该结果与一些相关文献[7]报道数值相近。
联合放疗的应用可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目前认为,电离辐射能够引起肺泡巨噬细胞等肺内效应细胞产生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从而启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裂,最终可以形成肺间质的胶原沉积,引起血管壁的增厚,进而发生肺组织的纤维化[8]。而非联合放疗的药物可引起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水肿等,最终导致机体的肺损伤。有研究表明,联合放疗的应用会增加放射性肺炎发生几率,肺损伤的耐受也是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联合放疗后的发生几率为33.33%,显著高于非联合放疗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和联合化疗与否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适度把握其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璐,李志斌,张德明,等.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281-284.
[2] 陈昱明,刘惠珠.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3):235-237.
[3] 马秀梅,李莉,戴立言,等.食道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1(28):1438-1441.
[4] 李善萍,袁玲.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11例早期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4-35.
[5] 姚波,王雅隶,许卫东,等.保乳术后乳腺癌三维适形或强调放疗早期毒副反应分析[J].2013,21(2):324-327.
[6] 姚晖,曹伟,杨志刚,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临床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9,15(9):852-854.
[7] 刘阳晨,周绍兵,高飞,等.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230例临床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4):363-364.
[8] 吴鹤,叶永来.不同放疗方式导致放射性肺炎的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74-1575.
(收稿日期: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