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有可能蜕变成为驯兽式的活动。”一个高智商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欲一旦泯灭于最富于想象的年龄阶段,这个人的一生发展也就很有限了。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创设课堂有效情境非常重要。
【镜头一】本人执教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为一次区域性教研活动,听课教师较多,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气氛所包围,上课铃声未响前就毕恭毕敬地坐在教室里。学生的紧张容易导致上课的冷场,基于此点,本人做了以下安排。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游戏吗?(喜欢)那我先让大家猜两个谜语好吗?
第一个:一块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种水果的名称)
学生在思索……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但是没有一个答对的。有的还在思考,但好多学生都带着问号等着老师给答案。
师:想知道答案吗?(想)答案就是“草莓”,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1:羊来到草地上,把草吃完了,草就没有了,所以是“草莓(没)”
师:真不错!(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再来第二个:
一群狼来到羊圈里。(打一种水果的名称)
学生稍一思索,纷纷举手。(一起说吧)
学生齐答:杨梅。(为什么)
生2:狼把羊全吃了,羊没有了,就是“杨梅(羊没)”。
师:好的,就是“杨梅”。那为什么这个你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生3:因为这个和第一个方法一样。
生4:因为有前面的作基础,第二个就好猜了。
师:对呀,因为有了前面的作为基础,所以后面的就好猜多了。其实学习数学也一样,有时经常要用到以前的知识作为基础,来解决新的问题……
学生紧张的心情被缓解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自始至终都在用旧知识的基础理解新知识。
【镜头二】听浙江省教坛新秀叶老师上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出示题目:三(1)班同学有5人参加作文比赛,4人参加数学比赛。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
师:谁能告诉我答案?
生1:一共有9人。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吗?
生1:5 4=9(人)。
师:嗯,好的。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默然……
师:那老师告诉你,正确答案是:三(1)参加比赛的同学共有8人。为什么只有8人呢?
生思考……(举手回答)
生2:可能是因为有一个学生两个比赛都参加了。
师:什么意思?谁能再来重复一遍。
生3:就是说有一个学生同时参加了语文、数学比赛。
师:能不能用语文中的一个关联词语来说说。
生4:有一个学生既参加了语文比赛又参加了数学比赛。
师:好的。我们来看这个班级的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出示信息)……
你对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意见要提吗?
生5:老师为什么不提参加比赛的同学有重复的呢?
师:对呀,老师为什么不提有同学重复呢。我们数学讲究清楚、简洁,你能不能画图来解释一下。
生动手画图……
学生的自主学习无疑基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教师创设的情境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天空。
第一冲击波: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对某一个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习过程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镜头一中,教师为缓解紧张气氛,以谜语形式开课,巧妙结合数学解题策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顺利进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整节课的学习,学生轻松利用旧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在镜头二中,教师利用一个看似极其简单的话题,却展现出了令学生想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度被激发,“不可收拾”。从而自主深入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顺利展开教学,让学生轻松理解“交集”的现象与内涵。
第二冲击波:有效情境,点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
上述课堂中学生之所以能展开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求,之所以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受到了教师课前“有心”的思维点击,唤醒了学生思维深处的记忆和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有思考才有行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打开了,课堂活动也就生动了。好多学生在课堂中利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想到了通过数格子、剪拼等多种方法来展开探讨,从而来探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一个看似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情境,却在无意中点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唤醒了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以无穷的学习源泉,让学生从容应对面临的数学问题。
第三冲击波:有效情境,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矛盾
社会活动家称矛盾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动力,数学家言矛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如何有效地将这一观念进行转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努力的。叶老师在本课中的教学,设置简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现有水平和本位知识形成自然冲突,但又留给学生猜测、思考的空间,从而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给学生自主学习无限动力。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发展学生判断、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和知识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新课程中的教学情境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探索,它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我们应在教学中,拓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置有效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中自主学习。
(责任编辑:李雪虹)
【镜头一】本人执教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为一次区域性教研活动,听课教师较多,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气氛所包围,上课铃声未响前就毕恭毕敬地坐在教室里。学生的紧张容易导致上课的冷场,基于此点,本人做了以下安排。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游戏吗?(喜欢)那我先让大家猜两个谜语好吗?
第一个:一块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种水果的名称)
学生在思索……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但是没有一个答对的。有的还在思考,但好多学生都带着问号等着老师给答案。
师:想知道答案吗?(想)答案就是“草莓”,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1:羊来到草地上,把草吃完了,草就没有了,所以是“草莓(没)”
师:真不错!(其他学生也恍然大悟)再来第二个:
一群狼来到羊圈里。(打一种水果的名称)
学生稍一思索,纷纷举手。(一起说吧)
学生齐答:杨梅。(为什么)
生2:狼把羊全吃了,羊没有了,就是“杨梅(羊没)”。
师:好的,就是“杨梅”。那为什么这个你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生3:因为这个和第一个方法一样。
生4:因为有前面的作基础,第二个就好猜了。
师:对呀,因为有了前面的作为基础,所以后面的就好猜多了。其实学习数学也一样,有时经常要用到以前的知识作为基础,来解决新的问题……
学生紧张的心情被缓解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自始至终都在用旧知识的基础理解新知识。
【镜头二】听浙江省教坛新秀叶老师上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出示题目:三(1)班同学有5人参加作文比赛,4人参加数学比赛。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
师:谁能告诉我答案?
生1:一共有9人。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吗?
生1:5 4=9(人)。
师:嗯,好的。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默然……
师:那老师告诉你,正确答案是:三(1)参加比赛的同学共有8人。为什么只有8人呢?
生思考……(举手回答)
生2:可能是因为有一个学生两个比赛都参加了。
师:什么意思?谁能再来重复一遍。
生3:就是说有一个学生同时参加了语文、数学比赛。
师:能不能用语文中的一个关联词语来说说。
生4:有一个学生既参加了语文比赛又参加了数学比赛。
师:好的。我们来看这个班级的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出示信息)……
你对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意见要提吗?
生5:老师为什么不提参加比赛的同学有重复的呢?
师:对呀,老师为什么不提有同学重复呢。我们数学讲究清楚、简洁,你能不能画图来解释一下。
生动手画图……
学生的自主学习无疑基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教师创设的情境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天空。
第一冲击波: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对某一个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习过程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镜头一中,教师为缓解紧张气氛,以谜语形式开课,巧妙结合数学解题策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顺利进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整节课的学习,学生轻松利用旧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在镜头二中,教师利用一个看似极其简单的话题,却展现出了令学生想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度被激发,“不可收拾”。从而自主深入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顺利展开教学,让学生轻松理解“交集”的现象与内涵。
第二冲击波:有效情境,点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
上述课堂中学生之所以能展开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求,之所以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受到了教师课前“有心”的思维点击,唤醒了学生思维深处的记忆和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有思考才有行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打开了,课堂活动也就生动了。好多学生在课堂中利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想到了通过数格子、剪拼等多种方法来展开探讨,从而来探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一个看似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情境,却在无意中点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唤醒了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以无穷的学习源泉,让学生从容应对面临的数学问题。
第三冲击波:有效情境,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矛盾
社会活动家称矛盾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动力,数学家言矛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如何有效地将这一观念进行转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努力的。叶老师在本课中的教学,设置简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现有水平和本位知识形成自然冲突,但又留给学生猜测、思考的空间,从而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给学生自主学习无限动力。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发展学生判断、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和知识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新课程中的教学情境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探索,它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我们应在教学中,拓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置有效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中自主学习。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