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7月1日即将颁布实施《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出台更加规范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了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本文从审计、预算、药品、会计科目、资产评定、会计报表等几方面阐述了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区别及管理重点。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比较;分析
财政部宣布我国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试点城市施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针对于1999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称旧制度),新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称新制度)更加规范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了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本文就新旧财务制度比较谈一些个人粗浅看法。
一、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起到制约,促进作用
注冊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使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得以增强。旧制度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没有做严格要求,使得一些医院只顾埋头做账,却忽视了对已往发生经营业务的审核、评价、总结;新制度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对政府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同时确保资金投入及使用安全,为形成规范、透明、有效的重要监督机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到医疗卫生行业,对于推进医疗机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务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新制度详尽的阐明了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监督可以揭示医院财务经营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维护了财务制度及金融法律的严肃性,从而促进增加收入,节约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及财务制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医院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的法制观念。
二、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维护预算完整性、严肃性
新制度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并详细规定预算各个环节的方法、原则、程序;新制度要求医院不仅要严格执行预算,而且要将预算逐级分解和落实,并定期分析对比调整,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比如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每月制定全院预算执行情况表及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表,建立相应预算执行报警制度,将预算执行情况和科室核算挂钩,使预算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旧制度管理下,部分医院会将年初收支预算束之高阁,对于是否超预算,超多少不甚关心,“只顾低头走自己的路,让预算自己执行去吧!”,预算管理成了纸上谈兵,与经营管理相背离。
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目的是维护医院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医院肓目追求收入扩大;虚收入的产生,使日益累计的大额超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如长年不销账,就会使资产不实,财务报表数据不能体现医院真实经营状况。新制度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医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原则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相衔接。
三、合理弱化药品收支,单独核算科研收支
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合理弱化药品收支;同时为了体现了医院的业务特点,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设计者的主张应该是杜绝以药养医,重视科技兴院。
四、强化成本核算,完成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效率
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旧制度对成本核算没有严格细化,医院很多支出都是属于涵盖全院意义的支出,如水电费、煤款、物业管理费等这些按人员摊销的成本,但数据由于是人为平均摊销,所以不是很精准,成本核算没有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新制度突出成本管理的层层目标,明确成本核算对象,细化成本分配过程,详细说明成本范围,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使成本核算和科室核算挂钩,可以促使科室负责人及员工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成本监督,主动参与成本管理,由被动执行经济管理制度,变为自觉遵守,从而发挥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
五、增加合并分割部分会计科目,费用提取方法和比例发生变化
新制度增加“应付票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退还额度”“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待冲基金”等科目;分割了“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待摊费用”,“结余分配”科目;合并了“药品”和“库存物资”以及“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等科目。通过对目前的医院会计科目体系的修订、补充及完善,不仅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也更好地反映和控制医院的全部经济活动。
旧制度坏账准备提取是“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余额按比例3%~5%合计提取,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例如“其他应收款”科目中“医保中心”,是“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占比例较大的二级科目,该科目中体现医疗机构每年不能拨回的医保超支款和暂时不能拨回的医保保证金和每月医保统筹结算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不予计提,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不能冲销,妨碍了资金的周转,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不仅会使业务收入不实,也会使资产虚增。新制度要求定期计提,定期核销,坏账准备累计计提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使医院的流动性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真实体现。
六、固定资产评定标准提高,管理方式逐步贴近企业化
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的评定标准:管理设备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业设备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旧制度要求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反映在医院财务报表的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即折余价值。原有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形成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越来越大,固定资产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使账面上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新制度要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借记“医疗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长期投资”,核算各种清理费用及投资成本。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是融资贷款的一种模式,它既使医院(承租人)在保留资产使用权的前提下获得所需的资金,又在融资的过程中,让医院可以毫不间断地使用资产。
七、秉承稳健性原则,增加“医疗风险基金”科目
在当前的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只有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公用支出一其他”科目,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未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由于缺乏财务风险保险,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导致巨大的经济赔偿必然会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使医院财务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不利于反映当期成本支出。秉承会计稳健性原则,新制度新增“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是指从医疗支出中计提,专门用于支付医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从而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
八、引入现金流量表,科学及时反映医院营运资金流向
旧制度中财务报告并未引入现金流量表,单凭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总表是无法了解医院现有现金流的使用状况,有的医院日常上报现金流量日报表,该表仅能反映每日经营收支流水,由于存在票据报销时间差,有时与货币资金实际账面余额存在出入,且日报表亦不能评价医院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也不能科学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新制度增设现金流量表,有利于更好地披露医院运营货币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有利于有效分析和及时评价医院的财务经营状况;有利于预测和评价医院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是医院领导者设计医院发展方向和制定医院经营方针的重要数据导航。
总之笔者认为,事物是发展的,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其就会显示出不足。我相信即将执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也会随着医改和经济发展而日臻完善。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比较;分析
财政部宣布我国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试点城市施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针对于1999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称旧制度),新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称新制度)更加规范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了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本文就新旧财务制度比较谈一些个人粗浅看法。
一、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起到制约,促进作用
注冊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使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得以增强。旧制度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没有做严格要求,使得一些医院只顾埋头做账,却忽视了对已往发生经营业务的审核、评价、总结;新制度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对政府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同时确保资金投入及使用安全,为形成规范、透明、有效的重要监督机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到医疗卫生行业,对于推进医疗机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务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新制度详尽的阐明了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监督可以揭示医院财务经营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维护了财务制度及金融法律的严肃性,从而促进增加收入,节约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及财务制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医院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的法制观念。
二、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维护预算完整性、严肃性
新制度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并详细规定预算各个环节的方法、原则、程序;新制度要求医院不仅要严格执行预算,而且要将预算逐级分解和落实,并定期分析对比调整,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比如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每月制定全院预算执行情况表及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表,建立相应预算执行报警制度,将预算执行情况和科室核算挂钩,使预算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旧制度管理下,部分医院会将年初收支预算束之高阁,对于是否超预算,超多少不甚关心,“只顾低头走自己的路,让预算自己执行去吧!”,预算管理成了纸上谈兵,与经营管理相背离。
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目的是维护医院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医院肓目追求收入扩大;虚收入的产生,使日益累计的大额超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如长年不销账,就会使资产不实,财务报表数据不能体现医院真实经营状况。新制度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医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原则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相衔接。
三、合理弱化药品收支,单独核算科研收支
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合理弱化药品收支;同时为了体现了医院的业务特点,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设计者的主张应该是杜绝以药养医,重视科技兴院。
四、强化成本核算,完成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效率
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旧制度对成本核算没有严格细化,医院很多支出都是属于涵盖全院意义的支出,如水电费、煤款、物业管理费等这些按人员摊销的成本,但数据由于是人为平均摊销,所以不是很精准,成本核算没有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新制度突出成本管理的层层目标,明确成本核算对象,细化成本分配过程,详细说明成本范围,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使成本核算和科室核算挂钩,可以促使科室负责人及员工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成本监督,主动参与成本管理,由被动执行经济管理制度,变为自觉遵守,从而发挥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
五、增加合并分割部分会计科目,费用提取方法和比例发生变化
新制度增加“应付票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退还额度”“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待冲基金”等科目;分割了“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待摊费用”,“结余分配”科目;合并了“药品”和“库存物资”以及“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等科目。通过对目前的医院会计科目体系的修订、补充及完善,不仅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也更好地反映和控制医院的全部经济活动。
旧制度坏账准备提取是“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余额按比例3%~5%合计提取,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例如“其他应收款”科目中“医保中心”,是“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占比例较大的二级科目,该科目中体现医疗机构每年不能拨回的医保超支款和暂时不能拨回的医保保证金和每月医保统筹结算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不予计提,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不能冲销,妨碍了资金的周转,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不仅会使业务收入不实,也会使资产虚增。新制度要求定期计提,定期核销,坏账准备累计计提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使医院的流动性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真实体现。
六、固定资产评定标准提高,管理方式逐步贴近企业化
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的评定标准:管理设备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业设备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旧制度要求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反映在医院财务报表的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即折余价值。原有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形成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越来越大,固定资产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使账面上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新制度要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借记“医疗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长期投资”,核算各种清理费用及投资成本。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是融资贷款的一种模式,它既使医院(承租人)在保留资产使用权的前提下获得所需的资金,又在融资的过程中,让医院可以毫不间断地使用资产。
七、秉承稳健性原则,增加“医疗风险基金”科目
在当前的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只有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公用支出一其他”科目,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未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由于缺乏财务风险保险,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导致巨大的经济赔偿必然会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使医院财务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不利于反映当期成本支出。秉承会计稳健性原则,新制度新增“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是指从医疗支出中计提,专门用于支付医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从而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
八、引入现金流量表,科学及时反映医院营运资金流向
旧制度中财务报告并未引入现金流量表,单凭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总表是无法了解医院现有现金流的使用状况,有的医院日常上报现金流量日报表,该表仅能反映每日经营收支流水,由于存在票据报销时间差,有时与货币资金实际账面余额存在出入,且日报表亦不能评价医院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也不能科学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新制度增设现金流量表,有利于更好地披露医院运营货币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有利于有效分析和及时评价医院的财务经营状况;有利于预测和评价医院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是医院领导者设计医院发展方向和制定医院经营方针的重要数据导航。
总之笔者认为,事物是发展的,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其就会显示出不足。我相信即将执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也会随着医改和经济发展而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