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为科幻带来了什么?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一部名为《三体Ⅲ:死神永生》的小说在网上被频频提及。读过前两部小说的读者,无一不对这部即将出版的小说表现出殷切的期盼;更多人则是在朋友的口耳相传中,产生了读这部本土科幻小说的兴趣。很快地,第一批读过小说的读者的读后感在网络上流传,众口一致的褒扬让《三体》成为不可错过的一部小说。小说创作者刘慈欣更被形容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这股《三体》的热潮燃烧了整整一年:各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连续五天分析“三体”畅销之谜;“香港书展”上刘慈欣的讲座,吸引上百名读者到场;11月,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四川成功举办……“三体”的热潮不仅在国内科幻读者当中掀起一波持久不退的“高烧”,延烧至许多原本不触碰科幻的读者,更在媒体上引起波澜。
  
  “三体”赢得口碑未赢得票房?
  谈及《三体》对科幻小说产业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专业的导师,同时也是国内科幻文学传播重要推手的吴岩表示,“《三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把整个产业拉动起来了。在这之前大家也想要好作品,也想要受到社会认可,但是没有一部像它这么大分量。其实中国的科幻在有些年代非常红火,比如70年代末。在那次热潮里,叶永烈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一下发行一百多万。”在科幻小说的销售数据里,1978年出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仍雄踞中国科幻小说销量排行榜——它的累积销量达300万册。这个销售数字,也是中国科幻小说至今无法超越的高峰。
  作为类型文学,科幻小说不似其他类别在销售表上有好看的数字。2004年出版的钱莉芳的《天意》,以15万册的销量成为自1983年以来、“三体”之前本土科幻作家单行本发行的最好成绩。绝大多数本土原创科幻小说销量仅为数千册,像刘慈欣这类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作家的作品,有四五万册的销量;一般国外科幻作品的销量为大几千册,有些国外经典作家作品的累积销量能到四、五万册。相比其他类型文学动辄几十万的销售数据,科幻被远远抛在后头。
  80年代末开始出版科幻小说的湖北少儿出版社,对于“三体”带动科幻迎来出版的小高潮不以为然。科普编辑室主任柯尊文在采访中表示,“《三体》对科幻这个类别到底有没有起到带动的作用,还需继续观察。从科幻领域的销量监控来看,《三体》是超级畅销的,一个月有几千册的销量,但是其他科幻小说跟它相比就差得特别远,基本上一个月监控销量也就是一两百本。我觉得现在还谈不上科幻热,《三体》是个案,远没有引起群体效应,带动整个类别的大热。像《三体》的第一本,已经出来五六年了,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销量都没有跟进。”
  
  在“香港书展”期间的采访中,刘慈欣也发表这样的感慨:“科幻和其他类型文学不一样,其他类型文学是静悄悄地在赚钱,它们在媒体上的影响力并不大,但是卖得很多,科幻正相反,它最近在媒体上引起的波澜不小,可是销量还是那样平平淡淡,根本达不到别的类型文学的水平。”在另外一次采访中,刘慈欣的这种看法更量化成一个具体数字:40万册。他说,“在类型文学之中,言情、惊悚、武侠、官场,哪一个类型里没有突破40万册的畅销书?都能找出来。唯独科幻小说没有。这是很丢人的一件事。”
  如果单从销售数据看,刘慈欣这样的重量级作家,即便在“三体热”的加持下,《三体》单本的销量虽远远超过当年《天意》的数字,确实仍未突破40万册。但不可否认,“三体热”或多或少还是带动了其他同类小说的销量。另一位本土科幻小说家韩松在2011年推出的《地铁》,销量接近三万册。这个数据让吴岩感到欣喜,他说:“韩松的小说比较前卫,文学性强,思想内涵深,通常觉得他的书卖不好,但是现在他的书的销量也不错,这的确和‘三体’的热度是有关系的。”
  “对于这样的销售数字,一定要客观地看。”耕耘科幻领域三十几年的《科幻世界》副总编辑姚海军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答。“要以科幻这个类型长期以来的销量来看。《三体》系列的销量已经超过当年的《天意》很多,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数字不同凡响的意义:这是这个类型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标高。确实,纵观所有类型文学,四十万的销量的确不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数字,但也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数字。有些书号称50万,实际往往十万都达不到。对科幻出版,我们应该清醒与客观,否则就会丧失信心,很多事情就没法做了。”
  热衷科幻的文学译者姚人杰(网名“无机客”)道出了“三体热”对于出版最重要的意义。他说:“这种热度无疑给予出版商出版科幻的信心。原先科幻小说再怎么样,似乎都只是局限于一个读者群,而《三体》系列传播范围更广,让许多原本不是科幻小说的读者都知道《三体》和刘慈欣,产生了关注科幻或是潜在的科幻读者。”
  
  “三体热”显现出的问题
  2010年年底,《三体Ⅲ:死神永生》成功在网络上获得口碑之后,如何买到《三体》一度成为困扰想要一窥“《三体》究竟有多好”的读者的最大难题。许多读者反映在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等各大网络书店买不到书,不仅如此,许多地方的实体书店也都买不到,店员甚至闻所未闻有这样一本书。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书太多,怕读者不愿购买的年代,想要买一本书却如此曲折。难道《三体》是在进行“饥饿营销”?
  连刘慈欣都无奈表示,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山西)也买不到《三体》。“总的根源还在于市场太小,出版商的印量不够多。如果市场规模大的话,自然就到处卖了。”作为《三体》的出版商,《科幻世界》的副总编姚海军也坦承确实在发行上存在“买不到书的问题”。
  
  “首先我们是一家杂志社,机缘巧合地,科幻的重担落在我们身上。从1983年开始,没有哪一家出版社系统地关注科幻的发展,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有很多历史的机缘。作为杂志社来说也有自己的缺陷。比如说,新华系统发行很难做得像出版社那样大范围铺货,我们只能以点代面,选择重点城市重点书城。另外,科幻世界其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随刊发行,这个是出版社不具备的。《科幻世界》有大量的粉丝,他们对杂志很有感情,忠诚度也非常高,所以我们书的配送系统和杂志是配套的,主要面对发杂志的发行商,实际上这样效果非常明显,读者在买杂志的时候第一时间知道书的出版,在买杂志的地方就能买到书,可谓精准投放。当然这对外围的读者来说是会造成不便,我们正在努力改变。”
  另一方面的现实是,作为一家一年只有二十几个品种,每一个品种销量都不多的出版商,显然并不是所有大书城愿意合作的对象。包括网络书店,在他们过去的印象中,科幻书的销量并不好,所以进货时要的量很少。“刚开始做的时候,人家未必要你的货,因为供货量很少,像所谓的《三体》的断货,我们也非常着急。现在经销商都拒绝出版单位主发,而是他们要多少本你就得发多少。有书店发来单子说要五本,你就只能给他们配送五本,等他们卖光了再补货就会出现书畅销的时候断货的现象。我们何尝不想他们进的量很多,但这需要磨合。让经销商去认识这类书在市场有多大的销量,让它有印象这种书最后进到多少是合适的。不过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虽然我们的供货量依旧很少,但是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每一个品种的质量很好,销量都还不错。”
  
  2011年春天,《科幻世界》与京东网合作,推出“刘慈欣作品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买不到《三体》的问题。“刘慈欣套装”更长期占据京东网套书销售的前茅。谈及与京东网的合作,姚海军表示,他们一直想找一个理念上相同的合作伙伴共同地来把刘慈欣的书往前推一步。“他们也有很多想法,正好促成了这个事。以后这方面还会加强合作,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方便地购买我们的书。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当然这不仅仅需要我们的努力,还需要环境的改变。”
  事实上,京东网确实是科幻小说卖得最好的网站。京东网以前主要做电脑耗材,去年开始贩卖图书。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科幻书消费或潜在消费群体——电脑发烧友、游戏玩家。三辉图书版权部经理,也是《时间回旋》、“面相师三部曲”等出版品的编辑谢品巍,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估计京东是在囤积科幻选题。他们的消费群体可能就对这个类型感兴趣。”
  “三体热”之后,各大网站都开始销售《三体》乃至其他科幻小说。姚海军说:“有时候你就是要持续地去做,我们不去抱怨这些,你要坚持去做这个市场,要把图书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过去那么多年的坚持,今天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只要坚持做,是会改变的。包括读者的观念的改变、经销商对科幻的认识。我们感觉到比较欣慰的是,这个改变已经发生,我们的第一本科幻书上市时,发行人员一个个求着发行商来发科幻书,而现在‘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已经成为颇有含金量的品牌,发行商开始主动找我们要货。很多人在外面可能体会不到这种坚持的辛劳与成就感。”
  
  如何面对“三体”带来的出版热
  “三体”系列在媒体上引起的波澜,让不少人看到科幻出版的春天,更带动大陆出版界近年来最大一波科幻出版的小高潮——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涉足科幻出版的出版社屈指可数。今年开始,有二、三十家出版社正在规划或已经涉足科幻题材的出版。
  面对科幻在出版市场突然受到的关注,从1991年开始在大学里开“科幻文学”课程的吴岩表示“谨慎”。他认为在现在的这股热潮中,如果出版方想要出版国外的科幻作品还可以,但在本土原创方面就有问题——原创作家的人数屈指可数,而二三线有潜力的作者虽然科技方面的构想都很不错,但生活积累不足,作品在打动人心方面还很不够。从事科幻领域十几年的姚海军则“喜忧参半”。他认为,类型小说有更多人来关注是一件好事,说明已经在走出边缘的状态。但是有了这么多人关注,如何关注?用什么样的方式关注?这就是一个问题。
  “科幻这个市场毕竟还是在培育阶段,也就是今年才感觉到一点热度。《科幻世界》做了三十多年来培育这个市场,加上最近几年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这个市场,才呈现出现在这个面貌。‘三体’带来的效应,让科幻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可是对于这样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姑且不论国内出版的跟风热,看一看美国和日本科幻的发展。美国的科幻产业,以杂志为例,它有几家专营科幻的杂志社,每家杂志之间势均力敌,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是风格差异化之间的竞争。每本杂志有鲜明的编辑风格,因此团结了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这种竞争的结果显而易见,美国的科幻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的面貌,不同风格的文章都有它的发表园地。而日本的科幻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做科幻的出版社很多,他们会注重自己的原创力量的培养。比如早川书房,它们主要做单行本的出版,很有远见地创办一本《科幻杂志》,培养自己的原创力量。通过这本杂志,他们年轻创作者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其中更好的作者,进一步发行作品的单行本。然而中国的状况是,现在‘刘慈欣热’大家开始关注科幻,可是关注的是少数的几位作家,谁去培养未来的刘慈欣?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不好太多去论述这种竞争的好与坏,但我觉得美国和日本这种才是好的竞争。这种方式会促进科幻的繁荣,而不会杀鸡取卵。”
  图书市场一直都有突然的热,“琼瑶热”、“三毛热”、“武侠热”、“奇幻热”。“奇幻热”可能更适合拿来与科幻做比较,因为它也是类型文学。一下子暴热之后,出版社竞争很激烈,什么样的稿子都能出,对少数几位作家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可是又怎么样呢?那种热很快就过去了,奇幻出版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我觉得好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不一定是一下子暴热,关键在于积淀是不是够,作家队伍的建设整体,创作质量的提升,这些是不是做得很到位。如果这些做得很到位,这种热度会持续地升温,它的发展会是非常健康的。”姚海军将出版科幻的眼光,放得非常长远。
其他文献
“我就是一个科幻迷,科幻迷看了那多科幻小说就想要开始写作。”已是中国科幻史上标志性人物的刘慈欣,如此轻描淡写自己最初的创作。  生于1963年的刘慈欣,成长于“文革时期”。同那个年代的许多同龄人一样,青少年时期,他深受俄罗斯文学的熏陶,喜欢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的厚重以及带着粘滞感的语言,影响了他日后的文字表达。“我的语言风格很想追求像俄罗斯文学那样平实、厚重的质感,结果平实学来了,厚重却没学
期刊
当出版产业链的上游业者预言着纸本书的大限将至,作为图书展销的场所——书店,必须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与转向,发掘新的顾客价值。谈及实体书店的未来,业者最常提及的是“复合式经营”,但也有业者指出,“复合式”或许意味着图书在整体营收中的被边缘化。  关于书店的定义,有人说:书店=书+店。走访三城的四位书店业者,听到他们一致说:一家书店的核心始终是书。一家自称“书店”或在自己空间内致力图书销售和阅读推广的场
期刊
谢品巍  看好反乌托邦式、  近未来式的科幻小说  三辉图书版权部经理、  科幻类小说编辑    三辉从2007年开始涉足科幻小说出版。我们做的都是引进国外版权的科幻作品,题材主要是反乌托邦式或是近未来式(以现实为基础的未来构想,即虽然描写的是未来社会,科技和环境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但却在社会上有现实感,包括文化、生活方式等),我们并不在意作品是否出自名家,只要符合我们的定位:希望能够用未来的一种
期刊
作为大陆的知名作家,韩寒的作品早在2002年就被引进台湾。至今为止,一共有六家台湾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八本作品,大部分为小说。2010年,新经典文化出版韩寒博客选集《青春》和《出发》,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向台湾读者介绍韩寒。《青春》在台湾的成功,可作为大陆畅销作家作品引进台湾,获得口碑和票房的范例之作。  在与韩寒的经纪人路金波谈作品授权时,新经典文化总编辑叶美瑶被告知:“韩寒所有的小说都已经授权完了,我
期刊
回顾彼时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继而主导全球美学思潮的现代主义设计,其核心概念不外乎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然而,正由于如此过于追求功能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理性工具思维,往往使其产品充满了冷漠感,缺乏人性与文化情怀,同时它也打破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且剥除了在地(Local)文化风貌的结果,亦使得绝大多数设计作品千篇一律(比方近期在台湾出版界最广为人知的例子,2011年博客来网络书店于文学祭活动当中
期刊
翻过2011年,在电子书蓬勃向上及实体书店连续倒闭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图书出版业受到严重的质疑,如同2012的玛雅末日预言一样,2011年的图书市场经历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正在经历着的,未来会发生的,如幻灯片在眼前掠过。    年末,时至深冬,图书市场也陷入了一年之中的淡季,开卷数据显示,11月综合指数持续下跌,仅为280.13,较上月减少了38.95点,环比下降12.21%,同比
期刊
曾有人说,光合作用的倒下,消失的不止是一家书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前文所说,方所并非是一家书店,而是以书店为主题的新型复合店,以书店延展开,与服饰、美学生活馆、咖啡互动组合。  不妨对方所进行一次解构。    设计格调  方所藉由空间设计的巧思,创造了各种弧形和方形的连接和对立,呈现了场所对个性的包容和均衡美感。  主调注重自然特色,木、竹、铜、铁、纸、布、石,所有方所空间的构成元素,均采
期刊
商务印书馆根据旗下23间门市在2011年1月至12月的图书销售,于1月4日公布去年香港图书市场主要现象分析;同时发放2011年畅销书排行榜,依中文书(小说/散文创作类及非小说类)及其它主要题材分类统计,反映港人阅读口味及习惯。    重现超级畅销书,带动图书零售市场  过去五年,自《哈利波特》单本及《小团圆》销售逾万册以来,香港市场鲜有超级畅销书。然而,年内数本着作相继狂卖:受电影带动下的《那些年
期刊
快乐老年快乐游:人文历史游  作者:良卷文化  页数:226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定价:人民币39.00元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浓重深厚的人文情怀。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景点、每一处遗迹,都有着别具韵味的故事。本书即以“人文历史”为切入点,为您介绍优美风光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百病一药灵  作者:刘文华、贾冬  页数:240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定价:人民币3
期刊
我先看到了小敏的理性,然后看到她的感性。  当看到封面上暗影里垂首妇人如油画般的静谧画面时,我并不知道那就是苦难本身。翻过背面,折页上写着:“她,一次又一次,利用红灯的空档,缓步踱进忙碌的车阵中行乞。当绿灯即将亮起,她退回街边坐下休息。低头,是疲累还是沮丧?”这跟阅读这本《追寻角落的微光》的过程有着类似的感受。对旅人来说,印度是一个处处存在着冲突意象的国度,贫穷与富有,洁净与肮脏,建设与破败,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