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碎片式的新闻夹杂在大量明星热搜及民生新闻里,尽管总是能激起一些或同情或刻薄的对抑郁症患者的评论,但很快又会被下一个热搜、下一个更夺人眼球的新闻盖过。当流量退去之后,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却依然颇多。
或许,当我们认真地思考“焦虑”“抑郁”和“压力”,当我们认真对待“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时,一些悲剧或许能够被及时阻止。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
世界卫生组织对抑郁症的定义是: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患者心情郁闷,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产生负罪感,或自尊心不足,睡眠和食欲紊乱,身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症可能长期存在,或经常复发,从而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学习能力或日常生活能力。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
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研究文章,中国的抑郁症12个月的患病率为3.6%,而终身患病率则达到6.9%——依据这个数据,可以推算出中国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这也就意味着,每15个人中可能就有1个是抑郁症患者。我们的身边,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可能有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恶化的极端形式是自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自杀已经是造成15-29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自杀造成的死亡数量达到了每年80万人,这远超战争和凶杀——但它引起的关注,远没有战争和凶杀多。
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女性抑郁患者是男性的两倍。但是比起男性抑郁者,女性比较不冲动和不暴力。而男性更不愿意寻求医疗协助,而是诉诸酒精、毒品和暴力。
至今人们仍然不能确切地找出诱发抑郁症的具体病因,但至少能确定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要素以较为复杂的交互关系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如何诊断抑郁症?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是美国精神学会编写的被广泛使用且权威的各类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在抑郁障碍一节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为:排除近期生活中发生重大变故、正在戒烟/戒酒/戒毒,或正在服用某些可能引起抑郁的药物的情况。存在以下情况的至少一条:
(1)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情绪抑郁”;
(2)每天大部分时间兴趣或愉悦感丧失。
并且存在以下情况的至少五条:
(1)经常哭泣,或多数时间感到沮丧、空虚或绝望;
(2)多数时间对(几乎)所有活动丧失兴趣和愉悦感的体验;
(3)一个月内体重无原因地变轻或增长大于5%,或多数时间保持食欲剧增或剧减;
(4)多数时间失眠或睡眠过多;
(5)(他人认为)多数时间容易被激怒,或者显得迟缓、迟钝;
(6)多数时间感到疲惫,或者“缺乏能量”;
(7)多数时间为自己“毫无价值”“能力不足”而自责,甚至自罪;
(8)多数时间思考能力下降,或者难以决断;
(9)反复出现结束生命的念头或意向,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具体的自杀计划,甚至出现自杀的尝试。
并且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了两周,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到学习、工作和生活,本人为此感到痛苦不堪。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我们如果自己诊断的话,对上述语言的理解可能与专业医生存在很大的出入,并且诊断手册只能作为医生临床诊断的辅助性工具,因此,抑郁症诊断还是需要专业医生的专业评估。
抑郁情緒≠抑郁状态≠抑郁症
如果存在以上某一症状甚至多个症状,那是否就是患了抑郁症?
其实不然。所谓抑郁情绪就是通常所谓的心情低落,但属于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范围,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抑郁状态是生理和心理综合问题的反应。有抑郁状态并非就是患抑郁症,应激反应、创伤反应、躁郁症等都会有持续一段时间的抑郁状态。而抑郁症的确诊是要严格遵守医疗诊断标准进行的。
那么,什么是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是在生活里碰到了一些挫折或者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心情和精神状态变得低落、消沉,可能感觉孤独、彷徨、无力,从而导致应对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变得比较负面和悲观。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在哪里?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抑郁症是病理性的概念,是和身体疾病相对的,是心理上的“病症”。间断性产生的抑郁情绪并无问题,并且通常可以自我消化或通过社交网络等消解。但当这种情况长期连续地出现,且无法排解时,可能就成为了抑郁症,再发展下去或许会出现非正常的自残乃至自杀行为。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需要自卑的事,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人工干预甚至药物辅助。
经年寻找咨询师
有两套疗法应对抑郁症。一种是精神疗法,比如心理咨询。另外一种是物理治疗,包括药物和电击疗法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或者结合使用。心理咨询师又可以和心理医生配合,调整药物,以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所谓的网络心理咨询师不具有正规资质。
至少有两种心理咨询的方法适用于抑郁症。一种是认知行为疗法,即心理咨询师帮助患者认清他们对自己和身边事情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负面思想和行为。J.K.罗琳在失婚又陷入自杀倾向时,医生就建议她采用这种方法。另外一种则是人际心理疗法,该治疗着重于人际关系与症状的改善。
心理咨询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让患者的生活得到近距离检视。谈论自己的抑郁,在近年来被认为是最好的治疗手法。有些事说出来,痛苦就消失了一部分。咨询师通常仔细聆听,力图发现患者真正的心结,以帮助患者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减轻愧疚感。
咨询师还会给出建议,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行为和提高生活质量。再者,抑郁通常跟孤独连结。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抑郁患者改善跟周围人的关系,从而使其获得社会关系上的支撑。很多现代年轻人都是靠自己消化情绪,有时候也因此出现误解和偏见。一位足够智慧的朋友或者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忙开拓个人眼界,理清思路。
一些人抑郁,很可能是之前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错了,这些都需要别人的建议来调整。生活方式的问题并不只是引发精神疾病,它也会导致心脏病、糖尿病等。但是人们明显对于前者的偏见更大。而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更需要其他人的关爱。
因为“爱”的能力,是站在抑郁的对立面的。被有爱的家庭、朋友、周围环境包围的人,更容易恢复“去爱”的能力。药物治疗和精神疗法,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找回这个能力。然而事实上,某些家庭中代际关系很恶劣,只能给当事人增添更多麻烦,所以更需要精心挑选好的心理咨询师。
抑郁症有时候是一个长期抗战。抗抑郁药物需要2~6周才能生效,因为个体差异大,有时还需要试药和换药。药物加心理咨询的效果,比两者分别单独使用更好。80%的患者在双管齐下之后有所好转。
病情好转时极易自杀
在瑞典,无精神疾病的人中,平均每10万人就有8.3人自杀。而有抑郁症的人里,平均每10万人有650人自杀,如果是严重的抑郁症,这个数字竟暴增到3900人。
虽然只有5%~15%的人会承认,但其实许多人一生中都有那么一两次自杀念头,而1%~4%的人甚至曾尝试自杀。很多自杀后活下来的人,事隔多年再去回想,虽然当时过得非常不开心,但是他们庆幸自己没有死。
因为过去觉得无比重要的事情,不代表现在很重要,现在觉得重要的事情不代表未来也很重要,但人生只是一张单程票。大概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曾经坦承有自杀念头的人中,有四成在后来否认曾想过自杀。
人生中的挫折、压力和负面的精神状态,都是自杀的主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发觉自己无法从身边人那里取得正确的协助,又不被理解。
尤其是人类在恐惧和焦虑时,视野会变得狭窄,需要有人来疏导。想自杀的人通常很难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他们极其需要死亡以外的答案。感觉生活一团糟,绝望,对未来悲观,这些都是自杀的显著信号。
而希望是最重要的。只要人们相信事情会转好,就有能力忍耐抑郁。其他防止自杀的重要性格包括乐观、灵活、敏锐,以及相信未来会有好事发生。
积极尋求心理医生帮助,能有效降低自杀概率。只是得到正确的治疗需要运气,就算最好的医生也不能治愈所有患者,而且心理咨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起作用。人们总是等到病重才去看心理医生,又没有耐心长时间治疗以保证病情转好。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患者颇容易自杀的阶段,恰恰是病情转好时。因为这个时候好的状态和坏的状态混合,时而正常,时而低迷,非常消耗人。而且,当病人刚刚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又出现抑郁症状,便会更加丧气,甚至绝望。但要记得,人们落入困境时,有时只需要被有能力的人照顾(包括提供建议),就可能好转。有时候甚至一句话,就能让一个人想通。
正确认识和理解抑郁症,是我们和社会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错误的认知、过度的解读、疾病的泛化……都会让“抑郁症”变成一种吐槽,或者是一种刻板标签,而忽略了它背后一个个真实的人,以及他们真实的情绪和生活。
最后,这是一场持久的战斗,我们才刚刚开始。但开始,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