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科属综合内科,患者经常因补钙、抗过敏等治疗而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输入过程中时有发生药液渗漏出血管外,漏入皮下,导致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皮肤发红、发紫、皮疹、疼痛、蜕皮,甚至出现蜂窝组织炎、皮肤组织坏死等现象。采用25%硫酸镁注射液加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先冷敷后热敷的方法治疗36例,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10月发生葡萄糖酸钙渗漏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50~60岁2例,60~70岁14例,70~80岁17例,80岁以上3例,局部肿胀直径1.5~10cm,外渗时间1小时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红。
方法:一旦發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用5ml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抽吸输液针头及细管内未进入皮下的药液,还可改变针头方向,尽可能向多个方向抽吸未进入组织内的残余药液,然后用25%硫酸镁注射液10ml滴在1块无菌纱布上,外敷在渗漏肿胀最明显的部位,用塑料薄膜或保鲜袋环绕包住纱布及其患肢,最后用胶布固定。第1步冷敷,时间12~24小时为宜,用冰毛巾或冰袋放在塑料薄膜上面,因为有塑料薄膜,纱布中的硫酸镁不宜被湿毛巾里的水渗透,也防止药液渗入湿毛巾,应用塑料薄膜既可保持药液的浓度还可保持薄膜内温度恒定,3次/日更换纱布,冷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冻伤;第2步热敷,12~24小时后更换纱布重新滴上25%硫酸镁10ml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ml(5mg),外包塑料薄膜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每2小时更换纱布1次、持续热敷,待渗漏部位肿胀消退,红斑消失,疼痛消失,皮肤颜色及弹性恢复正常为止,2~4天,根据严重程度可增加天数,此种方法操作简单有效,药物不复杂,取材方便,便于护士和家属操作。
结果
33例患者渗漏部位肿胀消退,红斑消失,疼痛消失,局部皮肤颜色及弹性恢复正常;3例渗漏部位肿胀吸收较慢,皮肤有紫红及轻微疼痛,经外科治疗如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烤电、涂药等各种治疗十几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采用25%硫酸镁和盐酸消漩山莨菪碱先冷敷再热敷的方法,应用于发生葡萄糖酸钙渗漏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为酸性较大(pH=4)的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渗出到血管外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渗溶液可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脱水、萎缩和坏死,产生局部无菌性炎症;同时还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水肿,周围组织缺血、缺氧,造成一系列局部损伤,从而导致组织坏死。
先冷敷可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少渗漏药物的吸收,促进葡萄糖酸钙在渗漏部位的局部灭活,局限损伤部位,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再用硫酸镁和654-2热敷,热敷可以使血管扩张,促进外渗葡萄糖酸钙的吸收和分散;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还可通过镁离子的渗入,改善组织和组织间隙内细胞的渗透压,促进局部渗出液的吸收,达到消肿的目的;山莨菪碱为胆碱能神经阻断药,可解除血管痉挛,促进局部微循环功能的恢复,改善渗漏部位的血氧供给,从而保护了皮肤组织细胞,二者联合运用有协同作用,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钙剂吸收。
治疗葡萄糖酸钙渗漏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医疗条件较差,技术力量薄弱,药物种类少的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马泽萍.静脉输液渗漏的防治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
2王艳,陈慧敏.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药源性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4):95-97.
3李洪翠.654-2在治疗及护理中的新用途.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5):2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10月发生葡萄糖酸钙渗漏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50~60岁2例,60~70岁14例,70~80岁17例,80岁以上3例,局部肿胀直径1.5~10cm,外渗时间1小时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红。
方法:一旦發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用5ml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抽吸输液针头及细管内未进入皮下的药液,还可改变针头方向,尽可能向多个方向抽吸未进入组织内的残余药液,然后用25%硫酸镁注射液10ml滴在1块无菌纱布上,外敷在渗漏肿胀最明显的部位,用塑料薄膜或保鲜袋环绕包住纱布及其患肢,最后用胶布固定。第1步冷敷,时间12~24小时为宜,用冰毛巾或冰袋放在塑料薄膜上面,因为有塑料薄膜,纱布中的硫酸镁不宜被湿毛巾里的水渗透,也防止药液渗入湿毛巾,应用塑料薄膜既可保持药液的浓度还可保持薄膜内温度恒定,3次/日更换纱布,冷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冻伤;第2步热敷,12~24小时后更换纱布重新滴上25%硫酸镁10ml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ml(5mg),外包塑料薄膜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每2小时更换纱布1次、持续热敷,待渗漏部位肿胀消退,红斑消失,疼痛消失,皮肤颜色及弹性恢复正常为止,2~4天,根据严重程度可增加天数,此种方法操作简单有效,药物不复杂,取材方便,便于护士和家属操作。
结果
33例患者渗漏部位肿胀消退,红斑消失,疼痛消失,局部皮肤颜色及弹性恢复正常;3例渗漏部位肿胀吸收较慢,皮肤有紫红及轻微疼痛,经外科治疗如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烤电、涂药等各种治疗十几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采用25%硫酸镁和盐酸消漩山莨菪碱先冷敷再热敷的方法,应用于发生葡萄糖酸钙渗漏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为酸性较大(pH=4)的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渗出到血管外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渗溶液可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脱水、萎缩和坏死,产生局部无菌性炎症;同时还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水肿,周围组织缺血、缺氧,造成一系列局部损伤,从而导致组织坏死。
先冷敷可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少渗漏药物的吸收,促进葡萄糖酸钙在渗漏部位的局部灭活,局限损伤部位,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再用硫酸镁和654-2热敷,热敷可以使血管扩张,促进外渗葡萄糖酸钙的吸收和分散;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还可通过镁离子的渗入,改善组织和组织间隙内细胞的渗透压,促进局部渗出液的吸收,达到消肿的目的;山莨菪碱为胆碱能神经阻断药,可解除血管痉挛,促进局部微循环功能的恢复,改善渗漏部位的血氧供给,从而保护了皮肤组织细胞,二者联合运用有协同作用,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钙剂吸收。
治疗葡萄糖酸钙渗漏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医疗条件较差,技术力量薄弱,药物种类少的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马泽萍.静脉输液渗漏的防治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
2王艳,陈慧敏.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药源性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4):95-97.
3李洪翠.654-2在治疗及护理中的新用途.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