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家认为“艺术是心灵的体操”。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表现,根据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要求,从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人生信念,提高抗挫能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社会竞争力等四个方面阐述高校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国外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并且已经发展到运用音乐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康复已为人们重视。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占30%~40%的比例,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者大约为10%。笔者认为,高校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绝不能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我们必须要重视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美化心灵的塑造功能,因此,把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深入研究艺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美化心灵的塑造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标准
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学界众说纷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和米特乐曼提出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的标准”。即:(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十条标准”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特殊要求,笔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归纳如下:自我认识和自我能力判断充分而客观;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的恋爱观和较强的性防范意识;理想切合实际,社会竞争力强;人格完整统一。
2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面对大学里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法适应,缺乏自信心;自律能力差,实现了上大学的目标以后,茫茫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总觉得别人应该照顾和帮助他,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也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虚荣心强、受挫能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处在恋爱与性冲动、性压抑的矛盾之中,性心理失常,防范能力差;一些适应能力差的新生遇到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怕别人笑话,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光靠单纯的政治说教是很不够的,而艺术教育正好可以发挥“心灵的体操”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地使不健康的心理自我得到矫正。
3 高校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就有重要美学著作《乐记》作了深刻论述。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艺术教育是现代大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无不在字里行间和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感受,对提高人的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有很好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一位高智商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他个性孤僻和缺乏进取心而失去竞争机会。同样,他可能由于情绪不稳定和对人际关系缺乏经验而无法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感到压抑。总之,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和强烈、震撼的艺术感染力来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潜移默化地使人以和谐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问题。
3.2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高校艺术教育和艺术的专业教育不同。两者虽然在教育媒体和手段上都是让受教者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技巧的训练,但艺术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出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研究者,是精英教育;而高校艺术教育是大众教育、素质教育,其目的不在于培养作家、艺术家,而是陶冶人性。高校可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文艺比赛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他们的艺术才能。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学校现有大学生艺术团、教工合唱团、美术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话剧协会、摄影协会、古筝协会等多个学生艺术社团,且经常举办各种艺术讲座、文艺比赛和文艺活动。通过这种文艺比赛使他们学会相互沟通、互相学习、彼此欣赏知识与技巧,进而认识到个体存在对集体的价值所在,增强应对未来的自信心,在不断追求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大学生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统一起来,使他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最终超越自我。
3.3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人生信念,提高抗挫能力
大学生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目标、锻炼坚强的意志,以面对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种种困难。艺术生长于人类生命活动中,反过来又以它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生命活动,使人的生命活动沿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生活的美化以及艺术化,是人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以及文化的最高阶段。如从《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等歌曲中让学生体验到民族精神,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描写国家繁荣昌盛的作品中能得到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贝多芬遭遇不幸却能迎接生活的挑战,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在他创作的《命运》、《悲怆》、《热情》等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中,表现着欢乐的情绪,洋溢着战斗的气息,透射着坚定的信念,折射着光明与希望。
3.4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社会竞争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繁忙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惜花时间练琴,听音乐唱片,他曾经强调“我的许多科学成就,都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了新的发现”。科学研究证明,艺术教育能促进智力的开发,对人们的创造才能具有显著的作用。中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当代科学界的巨擘,很多人都酷爱艺术,有的弹琴唱歌,有的绘画写字;反观他的本职本业,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倒相得益彰,这不是偶然的。从创造心理学来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往往包含着非逻辑的诱因。科学创造不仅需要冷静的逻辑推理,更需要一种激情、一种良好的愉悦的精神状态,而艺术正哺育了科学家们的精神之美,培养科学家丰富的想象能力,启迪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从而促进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艺术实践活动是需要通过自己动手与相互合作结合的方式来创造性完成的。因此,艺术教育既能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爱好和才能,又能让他们在创造中调动各类积极因素,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总之,高校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展开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孙柏.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J].金融博览,2006(01):63.
[2] 黄璇.论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J].时代文学,2007(05):185.
[3] 彭赛虹.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占30%~40%的比例,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者大约为10%。笔者认为,高校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绝不能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我们必须要重视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美化心灵的塑造功能,因此,把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深入研究艺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美化心灵的塑造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标准
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学界众说纷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和米特乐曼提出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的标准”。即:(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十条标准”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特殊要求,笔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归纳如下:自我认识和自我能力判断充分而客观;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的恋爱观和较强的性防范意识;理想切合实际,社会竞争力强;人格完整统一。
2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面对大学里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法适应,缺乏自信心;自律能力差,实现了上大学的目标以后,茫茫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总觉得别人应该照顾和帮助他,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也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虚荣心强、受挫能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处在恋爱与性冲动、性压抑的矛盾之中,性心理失常,防范能力差;一些适应能力差的新生遇到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怕别人笑话,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光靠单纯的政治说教是很不够的,而艺术教育正好可以发挥“心灵的体操”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地使不健康的心理自我得到矫正。
3 高校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就有重要美学著作《乐记》作了深刻论述。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艺术教育是现代大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无不在字里行间和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感受,对提高人的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有很好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一位高智商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他个性孤僻和缺乏进取心而失去竞争机会。同样,他可能由于情绪不稳定和对人际关系缺乏经验而无法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感到压抑。总之,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和强烈、震撼的艺术感染力来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潜移默化地使人以和谐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问题。
3.2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高校艺术教育和艺术的专业教育不同。两者虽然在教育媒体和手段上都是让受教者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技巧的训练,但艺术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出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研究者,是精英教育;而高校艺术教育是大众教育、素质教育,其目的不在于培养作家、艺术家,而是陶冶人性。高校可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文艺比赛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他们的艺术才能。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学校现有大学生艺术团、教工合唱团、美术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话剧协会、摄影协会、古筝协会等多个学生艺术社团,且经常举办各种艺术讲座、文艺比赛和文艺活动。通过这种文艺比赛使他们学会相互沟通、互相学习、彼此欣赏知识与技巧,进而认识到个体存在对集体的价值所在,增强应对未来的自信心,在不断追求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大学生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统一起来,使他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最终超越自我。
3.3 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人生信念,提高抗挫能力
大学生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目标、锻炼坚强的意志,以面对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种种困难。艺术生长于人类生命活动中,反过来又以它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生命活动,使人的生命活动沿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生活的美化以及艺术化,是人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以及文化的最高阶段。如从《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等歌曲中让学生体验到民族精神,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描写国家繁荣昌盛的作品中能得到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贝多芬遭遇不幸却能迎接生活的挑战,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在他创作的《命运》、《悲怆》、《热情》等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中,表现着欢乐的情绪,洋溢着战斗的气息,透射着坚定的信念,折射着光明与希望。
3.4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社会竞争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繁忙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惜花时间练琴,听音乐唱片,他曾经强调“我的许多科学成就,都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了新的发现”。科学研究证明,艺术教育能促进智力的开发,对人们的创造才能具有显著的作用。中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当代科学界的巨擘,很多人都酷爱艺术,有的弹琴唱歌,有的绘画写字;反观他的本职本业,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倒相得益彰,这不是偶然的。从创造心理学来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往往包含着非逻辑的诱因。科学创造不仅需要冷静的逻辑推理,更需要一种激情、一种良好的愉悦的精神状态,而艺术正哺育了科学家们的精神之美,培养科学家丰富的想象能力,启迪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从而促进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艺术实践活动是需要通过自己动手与相互合作结合的方式来创造性完成的。因此,艺术教育既能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爱好和才能,又能让他们在创造中调动各类积极因素,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总之,高校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展开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孙柏.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J].金融博览,2006(01):63.
[2] 黄璇.论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J].时代文学,2007(05):185.
[3] 彭赛虹.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