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闪而过——快闪现象背后的设计思考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a1583258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快闪文化所具备的多样的解读角度——社会的、美学的、政治的、心理的等;以及它的外延与边界与其他艺术门类和传播媒介的碰撞、拓展;是当下互联网时代产物。我们需要用更快速的眼光和更宽大的视域检视它“一闪而过”的纷繁变化。本文从艺术的角度对快闪文化经行整理解读,透过其与设计学科碰撞的产物,以求获得对设计实践有用的养分。
  关键词:快闪行动;快闪店;事件;临时性景观
  在设计语境下,时间与空间两者是竞争较量又暧昧不分的关系。尝试用空间忽视时间存在的设计是愚蠢的,试图用时间解释辩解空间的说辞是无力的。但快闪现象是时间与空间的合作,不求时间的永恒,不强调对空间的拥有,是雁过留声的低调,一波激起千层浪的高调。
  一、快闪行动
  “快闪”(Flash mob)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离开。
  第一场快闪行动,出现在2003年纽约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类似于这件快闪行动一样,最初相当数量的快闪行动,都具有游戏感和无厘头倾向,体现一种无意义、荒诞化甚至反智化倾向。
  而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快闪行动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人们逐渐将之运用与娱乐、商业、政治等活动中。随着发展,快闪活动也更多地由公关公司或專业人士策划,进行商业广告和宣传噱头。
  二、事件与设计
  快闪文化的通常表现形式是快闪行动作为一种事件发生在公共空间中,快闪文化与设计的碰撞产生的结果同样可视为一种发生在空间中的事件。事件是社会本质的直接表达,“事件”一词来自英文的“eveni”,有“活动、节庆”等多方面的含义。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每个作品也可视为一个艺术产品。艺术是社会的镜子,或受社会制约、或受社会支配。
  从面向国际的奥运会,到面向地区的园林展,是城市社会的一种快闪行动。
  从众多的艺术朝圣国际双年展、主题展,到近年我国上海、深圳、北京、香港等多个城市一度涌现的本土设计周的活动事件,亦是艺术界的一种快闪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街边的流动摊贩与城管的斗争、城市设计展,又何尝不是一场场快闪行动?
  尤其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时代,以互联网和IT技术为引擎,社会生产力关系正在发生剧烈的颠覆性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事件带来话题,话题在商业中带来流量和品牌关注度,是有效的营销方式;话题在社会中传播,被关注、被讨论,引发反思。设计一个作品,就像是设计一个事件;快闪事件作为设计的一个实验场,探索设计的各种可能性,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寻找社会发展的刺激点,对设计领域进步、社会发展都的具有深远的探索意义。
  三、作为商业事件的快闪店
  作为行为活动,快闪文化所产生的影响首先波及到了商业领域,成为一种营销方式,各大时尚品牌的快闪店层出不穷。快闪店,Pop-up space,又称Guerrilla Store(品牌游击店),往往是事先不做任何大型宣传,店铺突然涌现在街头某处,快速吸引消费者,经营短暂时间,随即又消失不见。具有时间限制性、地点自由性、概念创新性的主要特征。在短期内给消费者带来兴奋和新鲜,以满足消费者尝鲜把玩的心态。
  2003年,第一个快闪店在纽约诞生,由市场营销公司Vacant为销售Dr.Martens的限量马丁靴而设立。但它真正引起商业界关注,还要归功于日本时尚教母川久保玲。2004年,川久保玲在德国柏林一家旧书店开设第一间“游击店”,以并不昂贵的房租金额室内前卫的接头艺术设计,仅经营一年就售卖掉全部过季商品。正如她所说:“时尚的本质是朝生暮死,创新是品牌最基本的宗旨。游击店的建立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不同于传统的固定门店,由于快闪店时间短,话题性强,甚至自带关注度和热点属性,带来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根据RET睿意德发布的《中国快闪店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快闪店”已经进入快车道,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到2018年,二三线城市的各类快闪店将占整个“快闪店”市场份额的54%-72%;预计到2020年,快闪店在中国将超过3000家。
  发展到现在,快闪店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短期售卖限量商品的店铺,交互式的体验,为品牌创造影响力才是快闪的关键。
  快闪店对与视觉冲击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的追求,要求在空间设计中元素陈列的个性化、醒目化,空间的场景营造、空间叙事等手法的运用,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介入。
  四、作为城市事件的景观快闪
  城市事件的举办时间都比较短,长则半年,短则只有几个月甚至几周时间,并且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目的性。更重要的是,在事件活动结束之后,其中有的景观仍然保留,而有些景观则要被拆除。在这种特殊的要求下,一种临时的、展示性强、并且灵活多变的景观形式应运而生,在城市事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临时性景观。快闪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联系更多的是嫁接在“临时性”、“非正式”、“介入”这样的概念上。
  从使用寿命的时间角度上来讲,多久为临时性景观,可称之快闪,多久为永久性景观?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玛莎·施瓦茨的许多作品都热衷于采用临时性景观或临时性构件。作品鲁尔谷“力量之线”维持了一个月;轮胎糖果园,展示了一天;面包圈花园(BagelGarden)在主人外出时被猫破坏了;而一般的园林展通常需要维持6个月。
  目前,国际上以“城市事件”作为推动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策略正成为当代城市积极的发展模式。临时性景观概念在新时代下体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海愚园路900米改造城市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设想未能最终落成,已经落成的实践也将在11月30日后陆续被拆除,但这次 pop up 式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公共道路改造的一种可能。不仅仅是一次临时性的场所营造,更是一次策略性的城市化尝试。
  五、小结
  快闪文化是对社会是自下而上、主动的回应,我们需要面对,并且积极参与。商业与公益没有高低之分、短暂与永恒也只是相对的存在。作为社会自上而下主动产生的快闪文化,不论定义它是新兴文化,还是套着时代外衣的老旧思想,都不可否认它是当代的一种民间智慧,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目前在多数关于快闪文化产物的讨论中,还只是商业成功、观众好奇心好玩上。设计在其中更多的是作为营销策划的辅助,还只是附和应对。设计师并没有主动探索、出击,去利用这个试验田、工具、亦或是舞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完善,相信代表最新观念的快闪设计产物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 叶燕锋,快闪空间的朝生暮死_品牌临时空间设计专辑[J],现代装饰,2012年第4期
  [2] 张胤,现代城市事件中临时性景观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3] 维多利亚·亚历山大(英),艺术社会学,江苏美术出版社[M],2013
  作者简介
  王红梅(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单位:四川大学,研究方向: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及其关系进行了正确的定位,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原初状态。但私有制的发展打破了这一状态,产生了异化。异化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产生并加剧,导致了生态的恶化。通过分析异化,马克思找到了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源,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理想状态。而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私有制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实现自然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经世致用之学。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进而促成和谐社会的形成必将获得有意的成效。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和谐思想;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期刊
摘 要:骷髅一直以来作为死亡的象征在中国画中出现鲜少出现,作为风俗画中较少出现的一类意象,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在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其画面风格及内容都极具研究性,“骷髅”的内在含义更是使得这幅画变得晦涩而神秘。将中国绘画史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骷髅”绘画列出,研究骷髅在绘画或艺术中所代表的含义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骷髅幻戏图》;画家创作;艺术内涵  一《骷髅幻戏图》的画面构成与寓意
期刊
摘 要:“赔命价”习惯规范由来已久,在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中,藏族“赔命价”习惯规范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在藏区呈现出生机勃勃、历久弥新的发展态势。藏族“赔命价”制度在四川藏区长期扮演着“地区法律”的角色,对藏区刑事案件的处理起着举足轻重的裁断作用。在国家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今天,藏区人民仍广泛认同和普遍适用“赔命价”制度来调解纷争,这不仅说明“赔命价”规范本身存在合理性,也体现着国家法“鞭长莫及”
期刊
摘 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浅谈油画静物中感情因素与技法运用。油画静物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经历了多次的反复,是多种文化碰撞的产物,静物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画家们一直钟爱的题材。美术史发展到欧洲早期的时候,绘画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的活动和走兽动物;到了中世纪慢慢向宗教活动转变,内容大多为神灵;历史发展到文艺复兴时,一些画家从宗教的潮流中走出来,慢慢将实现放到现实和静物中。所以静物
期刊
摘 要: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传播,藏传佛教女性信仰者和出家修行者数目不断增加,对藏传佛教尼众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马尔康地区是藏汉文化重要的交流区域,也是藏文化中、嘉绒、康巴和安多等文化习俗交汇区域。该地区的藏传佛教有其自身的特点,尼众及尼众修行点的形成、发展有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马尔康;尼众;修行  一、马尔康地区自然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基
期刊
摘 要:古往今来,竹是坚贞、高洁情操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对竹颇为青睐。人们出除了在诗词歌赋中咏竹外,文人们还常常将竹的形象以笔墨的形式来寄托情丝。如吴镇、郑板桥 赵孟頫 柯九思等文人。本文通过对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理解,进而了解文同苏轼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存世的作品,并对文与可《墨竹图》轴中竹的艺术特征做了分析,并同郑變的“胸无成竹”论做了区分,阐述了“胸有成竹”在艺术创作中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 要:山西吕梁地区的离石马茂庄出土了大量汉代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不仅展现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与意识形态关系,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空间造型意识表现形式,更是影响到后来的艺术形式,是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本文浅析离石汉画像石的装饰题材,来探索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画像石;离石;装饰题材  一、汉画像石概况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巩固逐渐走向兴盛的历史时期,汉代当时在政治上推崇儒术,经济上实行
期刊
摘 要:我国对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逐步开展,首当其冲的是要探究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来有效地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基于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对中国剪纸艺术现状作简要分析,探索数字化技术保护与传播剪纸艺术的必要性和模式。  关键词: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播  中国剪纸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和视觉上的享受。据考古推测,剪纸
期刊
一、欧盟内部的利益博弈  欧盟到目前为止一共有28个成员国(英国虽然已经公投决定“脱欧”,但脱欧程序仍未完成,在此仍将其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其成员国包括了西北欧、东欧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在国家的大小、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历史文化、国际影响力、各自的“朋友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甚至是巨大的差异,因而在对各自的国家利益的追求以及对外政策的制定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对于“解禁”问题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