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达,1982年生人,今年三十岁。
三十而立的俞达,事业该是什么状态呢?也许身处外企,经过多年的努力,坐上中层管理者的位置;或者追随自己的理想,自主创业,几年的坚持让本来一头雾水的工作逐渐云开雾散;又或者从航空管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留在了机场,在蓝天白云中,偿自己一个心愿。但“形势所迫”,俞达回到了父亲辛苦耕耘的江阴市良丰外贸包装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销售经理。
“不能爱一行干一行,就只能干一行爱一行”
留学六年,俞达说,如果不是父亲工厂里缺人手,他会留在新西兰也说不定。
2004年,由于缺乏企业管理人员,俞达的姐夫被推向了“战场”。“姐夫的到来确实让公司增色不少,但干这一行太辛苦了,2008年姐夫考上了公务员,就回了老家。”俞达也因此归国进入了良丰包装。
“年轻人嘛,谁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拼一番事业,我当时宁愿在外企打工,都不愿意在父亲的企业里做事,因为你干得再好,也是站在了父亲的肩膀上。”虽然心有不甘,但考虑到父亲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俞达还是留了下来,“不能爱一行干一行,就只能干一行爱一行了。”
“只有做过销售的人才能了解我们这个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只有通过销售占领市场,我们才有出路。”秉持“市场第一”的原则,进入良丰包装后,俞达的选择与父亲当年起步时一样——“从销售做起”。
“当时我跑了很多家客户,都没人理。态度好的,推辞说已经有固定供应商了,态度不好的,有时还会把你骂一顿。”局势让初来乍到的俞达感到“很吃力”。
良丰包装的产品以工业包装为主,最具特色之处在于拥有危险产品包装的生产能力,“在江阴,就只有我们一家能做,相当于垄断”。如何让这个“特色”得到客户认可是俞达不断思考的问题,“我想了些办法,其中一项就是做广告”。与父辈们对互联网的抵触不同,俞达认为身处互联网时代,就应该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制造企业影响力。因此,俞达开始在阿里巴巴、百度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讯息。“那一段时间,如果你搜寻‘包装’、‘纸箱’等关键词,出来的信息前三条中肯定有我们良丰包装。”经过一段时间的广告宣传,“效果还是可以的”。“公司的知名度打出来了。很多客户主动上门询问,之前联系的大客户对我们的印象也有了很大改观。”回想往事,俞达心中感慨,“那段时间,酸甜苦辣都算经历过了”。
“我喜欢这个行业”
俞达是个勤快人,不仅勤于工作,还勤于思考。周末也闲不了的俞达直说“这个行业太繁琐,事情比较多,都是小事情”。四年的销售经历,让这个行业新秀开始头头是道地为我们分析包装行业中的种种迷思,还笑称“曾经给人列举过工业包装的十大局限性”。低层次、低门槛、恶性竞争、劳动密集、没有品牌是俞达对包装行业的认识。在这样一个“粥多僧少”的行业,仍然有人坚持着这份事业,“因为它是永不没落的产业。”俞达如是说,“但它不适合年轻人。”话锋一转,俞达又笑了,“不过我喜欢这个行业。”虽然困难重重,俞达对行业已有执着。
目前,俞达虽然主要负责销售业务,但也开始涉足管理工作。作为距离客户需求最近的部门,通过与客户的接洽,了解他们的需求,俞达对公司的生产管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有时,我们生产的纸箱钉子打错了,本来需要打两排,却只打了一排,客户反馈到我们这里,我们就需要进行分析检查。”俞达说,虽然任何公司的产品都不能100%保证零出错,但错误的出现还是能够反映出公司在生产、管理流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未来一到两年,俞达便会接管整个公司,谈及未来发展,俞达保持着谨慎,毕竟经济大环境不尽人意,他亲眼看到了周围一些工厂由于种种问题停产关门,“稳住这个企业”就成为俞达的首要任务。但如何“稳住”,俞达说有个例子给了他很大启发。一个包装企业的老板,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但利润才1000多万元,每年还需要为工厂投入几百万元,相当于辛苦一年也就挣几百万元。利润微薄让人不禁质疑:“做这行还有什么意思?”这位老板却认为,包装方面的业务可作为一个稳定的收入,包装企业完全可以发展多元化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观点和俞达的想法不谋而合。稳定中寻找突破是俞达的方向:“未来我可能涉及金融行业,或者跟大的包装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项目。”
十年前,俞达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在父亲的支持下,出国深造。十年后,俞达为稳住父亲的事业,回国做起了他眼中那些繁琐、辛苦的工作。回想国外六年,俞达刚到新西兰的那天中午,拿着长途卡不会用,找人帮忙打通电话报了平安。到了租房处,房东太太端进一杯牛奶,味太腥,无法下咽,昏睡至傍晚,街市凄冷,人影稀疏,俞达独自咽下一碗面。也许从那时起,辛苦与努力便与俞达如影随形。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付出后的美丽收获。而立之年,祝福这位行业新秀走得更好。
三十而立的俞达,事业该是什么状态呢?也许身处外企,经过多年的努力,坐上中层管理者的位置;或者追随自己的理想,自主创业,几年的坚持让本来一头雾水的工作逐渐云开雾散;又或者从航空管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留在了机场,在蓝天白云中,偿自己一个心愿。但“形势所迫”,俞达回到了父亲辛苦耕耘的江阴市良丰外贸包装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销售经理。
“不能爱一行干一行,就只能干一行爱一行”
留学六年,俞达说,如果不是父亲工厂里缺人手,他会留在新西兰也说不定。
2004年,由于缺乏企业管理人员,俞达的姐夫被推向了“战场”。“姐夫的到来确实让公司增色不少,但干这一行太辛苦了,2008年姐夫考上了公务员,就回了老家。”俞达也因此归国进入了良丰包装。
“年轻人嘛,谁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拼一番事业,我当时宁愿在外企打工,都不愿意在父亲的企业里做事,因为你干得再好,也是站在了父亲的肩膀上。”虽然心有不甘,但考虑到父亲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俞达还是留了下来,“不能爱一行干一行,就只能干一行爱一行了。”
“只有做过销售的人才能了解我们这个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只有通过销售占领市场,我们才有出路。”秉持“市场第一”的原则,进入良丰包装后,俞达的选择与父亲当年起步时一样——“从销售做起”。
“当时我跑了很多家客户,都没人理。态度好的,推辞说已经有固定供应商了,态度不好的,有时还会把你骂一顿。”局势让初来乍到的俞达感到“很吃力”。
良丰包装的产品以工业包装为主,最具特色之处在于拥有危险产品包装的生产能力,“在江阴,就只有我们一家能做,相当于垄断”。如何让这个“特色”得到客户认可是俞达不断思考的问题,“我想了些办法,其中一项就是做广告”。与父辈们对互联网的抵触不同,俞达认为身处互联网时代,就应该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制造企业影响力。因此,俞达开始在阿里巴巴、百度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讯息。“那一段时间,如果你搜寻‘包装’、‘纸箱’等关键词,出来的信息前三条中肯定有我们良丰包装。”经过一段时间的广告宣传,“效果还是可以的”。“公司的知名度打出来了。很多客户主动上门询问,之前联系的大客户对我们的印象也有了很大改观。”回想往事,俞达心中感慨,“那段时间,酸甜苦辣都算经历过了”。
“我喜欢这个行业”
俞达是个勤快人,不仅勤于工作,还勤于思考。周末也闲不了的俞达直说“这个行业太繁琐,事情比较多,都是小事情”。四年的销售经历,让这个行业新秀开始头头是道地为我们分析包装行业中的种种迷思,还笑称“曾经给人列举过工业包装的十大局限性”。低层次、低门槛、恶性竞争、劳动密集、没有品牌是俞达对包装行业的认识。在这样一个“粥多僧少”的行业,仍然有人坚持着这份事业,“因为它是永不没落的产业。”俞达如是说,“但它不适合年轻人。”话锋一转,俞达又笑了,“不过我喜欢这个行业。”虽然困难重重,俞达对行业已有执着。
目前,俞达虽然主要负责销售业务,但也开始涉足管理工作。作为距离客户需求最近的部门,通过与客户的接洽,了解他们的需求,俞达对公司的生产管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有时,我们生产的纸箱钉子打错了,本来需要打两排,却只打了一排,客户反馈到我们这里,我们就需要进行分析检查。”俞达说,虽然任何公司的产品都不能100%保证零出错,但错误的出现还是能够反映出公司在生产、管理流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未来一到两年,俞达便会接管整个公司,谈及未来发展,俞达保持着谨慎,毕竟经济大环境不尽人意,他亲眼看到了周围一些工厂由于种种问题停产关门,“稳住这个企业”就成为俞达的首要任务。但如何“稳住”,俞达说有个例子给了他很大启发。一个包装企业的老板,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但利润才1000多万元,每年还需要为工厂投入几百万元,相当于辛苦一年也就挣几百万元。利润微薄让人不禁质疑:“做这行还有什么意思?”这位老板却认为,包装方面的业务可作为一个稳定的收入,包装企业完全可以发展多元化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观点和俞达的想法不谋而合。稳定中寻找突破是俞达的方向:“未来我可能涉及金融行业,或者跟大的包装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项目。”
十年前,俞达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在父亲的支持下,出国深造。十年后,俞达为稳住父亲的事业,回国做起了他眼中那些繁琐、辛苦的工作。回想国外六年,俞达刚到新西兰的那天中午,拿着长途卡不会用,找人帮忙打通电话报了平安。到了租房处,房东太太端进一杯牛奶,味太腥,无法下咽,昏睡至傍晚,街市凄冷,人影稀疏,俞达独自咽下一碗面。也许从那时起,辛苦与努力便与俞达如影随形。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付出后的美丽收获。而立之年,祝福这位行业新秀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