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各高校逐渐展开,对培养“三观”正有素养的医学人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以下简称我室)从免疫学实验的培养目的入手,强调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哲学思想来“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开展思政课程,为免疫学理论教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唯物辩证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为免疫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医学生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在免疫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全国高校都在着手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也挑起了“思政担”,如何达到理想的思政教学效果,我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以下三点:①实践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②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③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才是硬道理。对此,我室着眼于免疫学实验教学,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利用辩证思维开展“思政”教学,采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理论来引导学生学习免疫学实验,努力塑造学生的哲学修养,进而“立德树人”[2],使学生“先学做人,再做好事”。
一、免疫学实验中的辩证思维教育
首先,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就是从不断的实验操作中发现的,就如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研制推动了免疫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法国Louis Pasteur发现炭疽杆菌经40~43℃较高温度培养之后可明显减低毒力,将其制成了人工监督的活菌苗,接種牲畜可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其后又将狂犬病病原体经过兔脑连续传代获得减毒株,制备减毒狂犬疫苗。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免疫学实验检测亦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方法不断出现,进而发现新的分子、新的基因,更加完善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只有自己亲身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免疫学实验的整个过程,才能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小吞噬细胞实验中,需要利用新鲜的抗凝血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混合液涂血涂片,如果没有认真地实践操作,忽视后续的染色、冲片、镜检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就不能保证良好的实验结果。
其次,强化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体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的哲学思想。理论的创新是在不断汲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上形成的,是在前期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完成的。例如ELISA检测HBsAg[3],可以利用直接法来检测,但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比之前的方法更加特异、敏感和精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最后,强调免疫学实验在科研和临床应用性,体现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加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如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TCR-T以及针对临床实体瘤的个体化疫苗或者细胞治疗技术等在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热门话题。所以一切的医学科技创新都要为社会实践服务,学生掌握了这些免疫学实验,会对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有所益处。
二、免疫学实验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免疫学实验课程思政”是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免疫学实验课程为载体,挖掘蕴含在免疫学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自觉把学生的免疫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恰当融合,把“立德树人元素”渗透免疫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我室挖掘出的“树人元素”,即把爱国教育、诚信敬业教育、创新教育等有机地融入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中。
首先,爱国教育。中国古代免疫学思想影响深远,明朝隆庆年间已有关于种痘的医书记载,将天花患者康复后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吹入未患病的儿童鼻腔可预防天花感染,这种种痘的方法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广泛应用,还传到俄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为种牛痘苗的人工主动免疫治疗的开创提供了经验基础。还有癌症研究者中的华人翘楚——陈列平,1999 年到 2002 年间,陈列平和他的团队率先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一个Ig样的分子,将其命名为 B7-H1(即PD-L1),并且先行用单克隆抗体阻断 PD-1/PD-L1 的结合,抑制小鼠模型中肿瘤生长,这为抗 PD-1/PD-L1 抗体药物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掀开了肿瘤免疫治疗一个划时代的篇章。如今,PD-1/PD-L1 抗体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可遗憾的是与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失之交臂。所以应鼓励学生向医学前辈们学习,在医学科研的道路上努力攀登,为国争光。
其次,敬业诚信教育。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国。”在某些高校里确实存在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不容忽视。在免疫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室着意引导学生尊重免疫学实验,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创新科技教育,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训练,以科研为导向的训练可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精神。具体的实施是在第二课堂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实验,分组开题,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免疫学实验创造性获取更加深入专业的理论知识。免疫学实验涉及的实验技术包括:细菌的接种和培养、革兰染色法、血液中免疫细胞的分类计数、血清抗体的检测等,并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结果的分析并完成研究报告。“学生为主,导师为辅”,通过多种方法设计实验教学环节,强调对理论和技能的整合——“研究”和“创造”[4][5]。
近年来,我室的免疫学实验的思政教育探索才刚刚起步,还在摸索阶段。通过在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刺激和激发了学生对免疫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在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思考免疫学的学习。思政的初步教学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书峰,郭玲,张志仁,等.深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9):1266-1268.
[2]李丽敏,张义明,王家鑫.免疫学自主式实验技术训练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1):130-132.
[3]吕红博,孙晓宏,苏建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胸外科带教技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7):240-241.
[4]聂志诚.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原则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3(3):37-40.
[5]李质馨,王柳行,任旷,等.生殖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学创新,2014(30):127-129.
作者简介:周莲娣(197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对感染性疾病免疫调节机制。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唯物辩证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为免疫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医学生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在免疫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全国高校都在着手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也挑起了“思政担”,如何达到理想的思政教学效果,我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以下三点:①实践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②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③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才是硬道理。对此,我室着眼于免疫学实验教学,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利用辩证思维开展“思政”教学,采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理论来引导学生学习免疫学实验,努力塑造学生的哲学修养,进而“立德树人”[2],使学生“先学做人,再做好事”。
一、免疫学实验中的辩证思维教育
首先,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就是从不断的实验操作中发现的,就如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研制推动了免疫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法国Louis Pasteur发现炭疽杆菌经40~43℃较高温度培养之后可明显减低毒力,将其制成了人工监督的活菌苗,接種牲畜可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其后又将狂犬病病原体经过兔脑连续传代获得减毒株,制备减毒狂犬疫苗。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免疫学实验检测亦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方法不断出现,进而发现新的分子、新的基因,更加完善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只有自己亲身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免疫学实验的整个过程,才能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小吞噬细胞实验中,需要利用新鲜的抗凝血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混合液涂血涂片,如果没有认真地实践操作,忽视后续的染色、冲片、镜检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就不能保证良好的实验结果。
其次,强化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体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的哲学思想。理论的创新是在不断汲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上形成的,是在前期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完成的。例如ELISA检测HBsAg[3],可以利用直接法来检测,但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比之前的方法更加特异、敏感和精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最后,强调免疫学实验在科研和临床应用性,体现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加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如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TCR-T以及针对临床实体瘤的个体化疫苗或者细胞治疗技术等在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热门话题。所以一切的医学科技创新都要为社会实践服务,学生掌握了这些免疫学实验,会对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有所益处。
二、免疫学实验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免疫学实验课程思政”是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免疫学实验课程为载体,挖掘蕴含在免疫学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自觉把学生的免疫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恰当融合,把“立德树人元素”渗透免疫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我室挖掘出的“树人元素”,即把爱国教育、诚信敬业教育、创新教育等有机地融入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中。
首先,爱国教育。中国古代免疫学思想影响深远,明朝隆庆年间已有关于种痘的医书记载,将天花患者康复后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吹入未患病的儿童鼻腔可预防天花感染,这种种痘的方法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广泛应用,还传到俄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为种牛痘苗的人工主动免疫治疗的开创提供了经验基础。还有癌症研究者中的华人翘楚——陈列平,1999 年到 2002 年间,陈列平和他的团队率先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一个Ig样的分子,将其命名为 B7-H1(即PD-L1),并且先行用单克隆抗体阻断 PD-1/PD-L1 的结合,抑制小鼠模型中肿瘤生长,这为抗 PD-1/PD-L1 抗体药物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掀开了肿瘤免疫治疗一个划时代的篇章。如今,PD-1/PD-L1 抗体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可遗憾的是与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失之交臂。所以应鼓励学生向医学前辈们学习,在医学科研的道路上努力攀登,为国争光。
其次,敬业诚信教育。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国。”在某些高校里确实存在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不容忽视。在免疫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室着意引导学生尊重免疫学实验,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创新科技教育,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训练,以科研为导向的训练可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精神。具体的实施是在第二课堂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实验,分组开题,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免疫学实验创造性获取更加深入专业的理论知识。免疫学实验涉及的实验技术包括:细菌的接种和培养、革兰染色法、血液中免疫细胞的分类计数、血清抗体的检测等,并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结果的分析并完成研究报告。“学生为主,导师为辅”,通过多种方法设计实验教学环节,强调对理论和技能的整合——“研究”和“创造”[4][5]。
近年来,我室的免疫学实验的思政教育探索才刚刚起步,还在摸索阶段。通过在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刺激和激发了学生对免疫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在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思考免疫学的学习。思政的初步教学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书峰,郭玲,张志仁,等.深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9):1266-1268.
[2]李丽敏,张义明,王家鑫.免疫学自主式实验技术训练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1):130-132.
[3]吕红博,孙晓宏,苏建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胸外科带教技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7):240-241.
[4]聂志诚.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原则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3(3):37-40.
[5]李质馨,王柳行,任旷,等.生殖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学创新,2014(30):127-129.
作者简介:周莲娣(197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对感染性疾病免疫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