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永远教不会孩子如何游泳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朋友,每次见到我,都一定要我做图书推荐:应该给他13岁的儿子买些什么书?为什么大家都说好的书这孩子就是不爱看?
  一开始,我还真傻乎乎地在头脑里仔细搜索,认真回答。可接连被问了几次,我突然发现,这事情有点儿不太对劲——明明是一个13岁的大小伙子,又不是3岁的娃娃,自己不知道喜欢什么吗?哪里还犯得上他这个当老爸的费心?
  所以,后来我就干脆地回答:“你着什么急啊?他爱看哪本就是哪本。下回你们再去书店,孩子挑好了,你就只管掏钱付账就行了!”
  “可是我们从来不去书店啊!”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听听这句话,“不去书店”的主语是“我们”,而不是“他”——看来,我的这位朋友自己,本身也没有闲来无事泡泡书店的爱好。
  于是我反问他: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啊?结果不出所料,人家平日里除了家电说明书,基本上就只看工作报告了。不过是因为这些天总听到电视里的教育专家念叨,父母要引导孩子多读书,才会义无反顾地把给宝贝儿子挑书、买书的重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所以我只好把刚刚看到的一项科研结论转告他:一个孩子读书的数量和质量,通常只与他的父母的读书习惯密切相关,而与家中书架上陈列的图书数量,或者老爸给挑选的书是什么,完全无关。
  当然,最后那一条是我临时加进去的。我只是想让他理解,就好像母鸡永远教不会孩子如何游泳一样,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很难把自己没有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
  记得今年夏天,我接待过一个母亲的求诊,她的目标是提高9岁儿子的“对抗性”。用她的话来讲,这个小男孩脾气太好,甚至有点儿软弱,总是招人欺负。如果两个孩子约好了每人玩10分钟的玩具,可时间到了,对方总是不给他,而他也没什么意见,只会不吭声在一旁忍着。后来,我找了个合适的时候问这位妈妈:“那你平日里又是怎样处理与别人的冲突呢?”聪明的她立刻就明白了。
  回到读书的话题,讲讲我的一位老同学。她现在正在一家打工子弟的公益学校做“杂科”老师。看到有些好心人捐赠的图书孩子们都不爱看,她感到很可惜,就找到校长询问能不能开展阅读课?当时校长回复说:原来也开过,代课老师还精心地准备了课件,但一直没什么效果,孩子们就是没兴趣,所以就停了下来。可我同学还是坚持一试,最后校长也同意每周给她两个课时作阅读课。
  第一次上课那天,铃声刚一响,她就抱来厚厚的一摞图书搁在窗台上。然后不紧不慢地抽出其中的一本坐下来慢慢看。至于讲台下那些撒欢打滚的孩子们,她一概不管,就跟没看见一样。奇妙的是,一节45分钟的课还没上完,就有几个孩子对他们抱着书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老师感到好奇,凑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师,这书,真的那么好看吗?”
  “你们自己试试呗!”我的这位同学答。
  后来,这些孩子中的大部分,都逐渐开始尝试去看书,去领略书中的奇妙世界。经常是到了下课的时候,孩子手中的书没看完,还会专门记下自己看到了哪里,下次还找老师要那本书接着看。
  想让孩子爱看书,很简单,不是吗?
  (偶然摘)
其他文献
早恋的孩子往往有才情。    一个已经成为朋友的家长打来电话,惊魂未定地说,她的孩子正在早恋。我笑了,说:“恭喜你,这说明孩子无论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是正常的!”她十分不解,约我周末面谈。  正是暮春,我拒绝在室内谈,于是面谈的地点,选在了离我们两家都不远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广场。  朋友焦急地向我诉说儿子的种种“反常”行为,我归纳如下:  一、频繁地给那个女孩儿发短信,而且是在做功课的时候,且电话费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