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见义”与古书解读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见义”又叫“互文”、“互见”、“互言”、“互词”、“参互”等,是古汉语里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上下文义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表达方式所自甚早,先秦文献中就繁有其例,汉魏以降更是数见不鲜。首先注意到这种语言现象的当是汉代,如《左传·隐公元年》:“公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浊浊。”’东汉·服虔注:“入言公,出言姜,明俱出入,互相见。”从理论上阐述这种现象的则是唐代,唐·贾公彦《仪礼疏》:“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