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出现了大量新型教育方式。研学旅行活动属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出研学基地的教学资源,不断扩展研学途径,以此开展高效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地理教师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研学基地;研学途径;湿地博物馆
1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各地区开始大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对于活动载体和场所空间的要求比较高。湿地博物馆是具备科普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生态空间,且配置一系列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因此可以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场所空间。某地区博物馆为教育部确定的研学旅行基底,可以成为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湿地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培养生态文明行为。
2 亲近湿地,感悟湿地魅力
某湿地博物馆是以湿地为主体的自然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标本模型、资料图片和复原场景,能够为开展探究式和体验式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2.1 湿地博物馆观察旅行
在湿地科学展区内,讲解员全面讲解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确保学生了解湿地概念与形成,分类功能与作用,同时可以掌握湿地划分标准、分布现状等知识。通過讲解,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湿地知识,还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在湿地展区内,采用湿地动物观察和植物草本观察,能够使学生分辨出不同的市区动物和植物标本,积极探索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成因。利用显微镜观察操作,可以了解植物种子的解剖图与结构组成。采用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湿地的生态群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博物馆内应用多渠道开展科普活动,可以有效结合自然知识和环境教育,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在博物馆内具有湿地农业、杂粮种子等展示图,深入解读湿地的内涵。学生对湿地形成沙盘模型、等高线分布模型、湿度潜水剖面图进行观察,可以正确认知湿地形成原理。通过观察湿地博物馆内的气候调节、物资库、调蓄洪水、污水净化等,可以明确湿地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在研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变化情况看,能够自觉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2.2 博物馆外认知履行
完成馆内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湿地开展认知履行,通过认知和辨别不同植物,能够明确湿地植物的降解污染物原理、沉积物滞留原理、营养物质吸收原理,以此分析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和特点。通过识别湿地内的鸟类,能够明确不同鸟类的分布区域。该博物馆外部建设“观鸟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观鸟乐趣,讨论观鸟地图的内容。优化设计研学旅行路线,开展科学的研学活动内容,能够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湿地知识,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3 研学湿地,体验湿地魅力
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可以使学生全面体会到知识乐趣,能够在体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和探索。在博物馆感知体验区域内,教师和学生可以采用游戏互动方式,深度感知湿地知识。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应当设置多条主题路线,首先,注重探索湿地植物研学路线。其次,湿地精灵研学路线。再者,文化艺术研学路线。最后,运动拓展路线。
3.1 影音体验
在湿地博物馆内配置城市影片和科普片,详细讲解和介绍湿地知识。学生可以采用球幕投影方式了解湿地知识,例如中国湿地分布等。
3.2 光影体验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或者应用电子感官设备,全面了解区域地形、气候环境和水域因素对于湿地形成的影响。采用知识竞猜方式,能够掌握湿地形成要素和种类分布等。采用参与互动方式,可以明确湿地动物和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也可以体验闯关游戏,积极参与到湿地知识问答中,以此建构湿地知识体系。分别在污水区和净水去驱赶鱼类,观察鱼群的反应,以此明确水体质量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采用手影体验方式,能够对不同鸟类的形状进行模仿,参与到仿真游戏中。
3.3 阅读体验
在该湿地博物馆内也包含电子书籍,例如湿地知识介绍手册和历史文化介绍宣传册等。学生阅读电子书籍,可以在观看影视的同时开展目的性阅读。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可以加大学习深度,全面发挥出研学旅行活动的作用和价值。
3.4 骑行体验
骑行体验主要包含以下部分:第一,馆内模拟骑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感音设备蹬踏自行车,在虚拟空间内体验湿地有幸的路线,一路领略湿地的景色;第二,湿地骑行活动,学生可以租赁湿地公园的自行车,沿着湿地开展骑行活动,以此感悟湿地公园的绿化景观,提升旅行舒适度。
3.5 研学体验
学生在湿地公园内可以体验鸟类识别活动,以此明确鸟类在公园内的分布情况,绘制最佳观察地图,同时参与素描速写比赛。学生通过观鸟活动,能够明确鸟类的迁徙路线,以此掌握鸟类文化。通过调查湿地鸟类数量的种类,可以了解湿地建设与鸟类迁徙的影响关系。举办鸟类主题摄影活动,积极宣传鸟类、人类、自然的和谐相处价值。
湿地植物也可以净化湿地水体,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水葱、芦苇和水柳等,该类植物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还能够净化水体。通过调研活动,能够使学生掌握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原理与作用机理。芦苇属于湿地的标志性植物,可以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美学观赏价值。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可以不断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
湿地也可以净化水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湿地的水体净化作用。学生随机提取水样品,通过博物馆的实验室,可以分析监测水样品。读取和分析水体内的化学物质成分比例,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可以理解和掌握湿地对于水体的净化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作操作能力。 4 大力宣传湿地,提升湿地魅力
生态文明建设属于国家的规划设计的重点,且生态文明知识应当全面深入到群众思想意识中。湿地博物馆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职责与功能,联合自身发展特点,全面应用主题宣传和网络媒体宣传方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以此普及和宣传湿地知识。
4.1 大力开展媒体宣传
通过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湿地,联合相关活动方式,能够积极宣传湿地政策法规,深度挖掘湿地文化,同时制作湿地宣传片。此外,将湿地作为影视拍摄的取景地,联合地区媒体、湿地公园官方网络,积极宣传湿地文化,以此提升湿地的魅力与观赏价值,进一步提升湿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4.2 大力开展主题宣传
湿地公园应当积极举办文化专题活动,例如摄影活动、文章朗读活动和诗词政绩活动。制作湿地植物画册、鸟类画册和美景画册,制作湿地明信片,确保社会各界都应当认识到湿地文化的艺术魅力。此外,通过举办湿地知識竞赛创意、湿地文娱活动,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带动湿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4.3 推广义务宣传,提升湿地活力
湿地博物馆可以和学校合作,在校园内举办湿地主题讲座,在学生群体内普及和宣传湿地知识,以此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湿地保护意识的加强,确保湿地保护行为可以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湿地博物馆还应当培养小小讲解员,使学生参与到湿地知识的宣传与降解活动中,能够积极宣传和保护湿地建设。此外,招募湿地义务环保志愿者,确保湿地环保知识深入人心,带动周边群众投入到湿地保护活动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4.4 配置专业研学人才,开展定期教育与培训
在湿地博物馆配置专业的研学导师,同时和地区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管理研学人才、创意策划研学人才、市场营销研学人才和旅游管理研学人才。同时邀请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定期培训和教育湿地博物馆的研学人才,组织博物馆员工到优秀研学基地进行学习。此外,注重提升师资力量。由于研学旅行活动都是由学校教师负责,缺乏专业的研学人才,因此需要招聘能力强、专业对口的教师,以此符合研学旅行获得要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5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研学条件
通过多渠道筹募资金,争取公益金项目资金,同时和地区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以此获得充足的项目资金费用,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整个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注重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大力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不仅能够保证研学活动开展顺利性,还能够为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活动属于教育体制内的新内容,要求地理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到该项教育活动中,通过应用地理学科的优势特点,能够深入探索研学旅行活动的方式,优化设计研学旅行的相关课程,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可以为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提供服务,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清,侯佩,陈刚,马会丽.古村落研学旅行资源评价及基地策划研究——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例[J].地理教学,2020,25(07):59-64.
[2]周培培,宋宁,宋玉平.研学基地的规划设计要点——以长春北湖湿地公园研学基地规划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10(03):38-39.
[3]李胜桥,李凡,李滨.新时代研学旅行的运营模式与优化发展路径——以云南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02):206-209.
[4]温葵珍. 浅谈博物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以吉州窑博物馆研学基地实践活动为例[C]. .2019年中国博物馆文集汇编(下).:中国博物馆协会,2019:213-217.
[5]李洋,郭晓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营造探究——以凤溪玫瑰教育研学基地为例[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2, (04): 2-5.
[6]苏予.初探如何将红色旅游与研学融为一体——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学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6(11):207-208.
[7]陈志文,张声谅,张向阳.精心谋划立足特色加快推进2.0版基地建设——梅源实践基地顶层设计与有序运作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8(19):39-40+43.
[8]王玉霞.依托研学基地探索研学途径——临夏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研学旅行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0):243-244.
【关键词】 研学基地;研学途径;湿地博物馆
1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各地区开始大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对于活动载体和场所空间的要求比较高。湿地博物馆是具备科普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生态空间,且配置一系列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因此可以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场所空间。某地区博物馆为教育部确定的研学旅行基底,可以成为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湿地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培养生态文明行为。
2 亲近湿地,感悟湿地魅力
某湿地博物馆是以湿地为主体的自然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标本模型、资料图片和复原场景,能够为开展探究式和体验式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2.1 湿地博物馆观察旅行
在湿地科学展区内,讲解员全面讲解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确保学生了解湿地概念与形成,分类功能与作用,同时可以掌握湿地划分标准、分布现状等知识。通過讲解,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湿地知识,还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在湿地展区内,采用湿地动物观察和植物草本观察,能够使学生分辨出不同的市区动物和植物标本,积极探索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成因。利用显微镜观察操作,可以了解植物种子的解剖图与结构组成。采用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湿地的生态群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博物馆内应用多渠道开展科普活动,可以有效结合自然知识和环境教育,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在博物馆内具有湿地农业、杂粮种子等展示图,深入解读湿地的内涵。学生对湿地形成沙盘模型、等高线分布模型、湿度潜水剖面图进行观察,可以正确认知湿地形成原理。通过观察湿地博物馆内的气候调节、物资库、调蓄洪水、污水净化等,可以明确湿地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在研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变化情况看,能够自觉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2.2 博物馆外认知履行
完成馆内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湿地开展认知履行,通过认知和辨别不同植物,能够明确湿地植物的降解污染物原理、沉积物滞留原理、营养物质吸收原理,以此分析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和特点。通过识别湿地内的鸟类,能够明确不同鸟类的分布区域。该博物馆外部建设“观鸟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观鸟乐趣,讨论观鸟地图的内容。优化设计研学旅行路线,开展科学的研学活动内容,能够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湿地知识,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3 研学湿地,体验湿地魅力
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可以使学生全面体会到知识乐趣,能够在体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和探索。在博物馆感知体验区域内,教师和学生可以采用游戏互动方式,深度感知湿地知识。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应当设置多条主题路线,首先,注重探索湿地植物研学路线。其次,湿地精灵研学路线。再者,文化艺术研学路线。最后,运动拓展路线。
3.1 影音体验
在湿地博物馆内配置城市影片和科普片,详细讲解和介绍湿地知识。学生可以采用球幕投影方式了解湿地知识,例如中国湿地分布等。
3.2 光影体验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或者应用电子感官设备,全面了解区域地形、气候环境和水域因素对于湿地形成的影响。采用知识竞猜方式,能够掌握湿地形成要素和种类分布等。采用参与互动方式,可以明确湿地动物和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也可以体验闯关游戏,积极参与到湿地知识问答中,以此建构湿地知识体系。分别在污水区和净水去驱赶鱼类,观察鱼群的反应,以此明确水体质量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采用手影体验方式,能够对不同鸟类的形状进行模仿,参与到仿真游戏中。
3.3 阅读体验
在该湿地博物馆内也包含电子书籍,例如湿地知识介绍手册和历史文化介绍宣传册等。学生阅读电子书籍,可以在观看影视的同时开展目的性阅读。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可以加大学习深度,全面发挥出研学旅行活动的作用和价值。
3.4 骑行体验
骑行体验主要包含以下部分:第一,馆内模拟骑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感音设备蹬踏自行车,在虚拟空间内体验湿地有幸的路线,一路领略湿地的景色;第二,湿地骑行活动,学生可以租赁湿地公园的自行车,沿着湿地开展骑行活动,以此感悟湿地公园的绿化景观,提升旅行舒适度。
3.5 研学体验
学生在湿地公园内可以体验鸟类识别活动,以此明确鸟类在公园内的分布情况,绘制最佳观察地图,同时参与素描速写比赛。学生通过观鸟活动,能够明确鸟类的迁徙路线,以此掌握鸟类文化。通过调查湿地鸟类数量的种类,可以了解湿地建设与鸟类迁徙的影响关系。举办鸟类主题摄影活动,积极宣传鸟类、人类、自然的和谐相处价值。
湿地植物也可以净化湿地水体,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水葱、芦苇和水柳等,该类植物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还能够净化水体。通过调研活动,能够使学生掌握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原理与作用机理。芦苇属于湿地的标志性植物,可以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美学观赏价值。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可以不断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
湿地也可以净化水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湿地的水体净化作用。学生随机提取水样品,通过博物馆的实验室,可以分析监测水样品。读取和分析水体内的化学物质成分比例,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可以理解和掌握湿地对于水体的净化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作操作能力。 4 大力宣传湿地,提升湿地魅力
生态文明建设属于国家的规划设计的重点,且生态文明知识应当全面深入到群众思想意识中。湿地博物馆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职责与功能,联合自身发展特点,全面应用主题宣传和网络媒体宣传方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以此普及和宣传湿地知识。
4.1 大力开展媒体宣传
通过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湿地,联合相关活动方式,能够积极宣传湿地政策法规,深度挖掘湿地文化,同时制作湿地宣传片。此外,将湿地作为影视拍摄的取景地,联合地区媒体、湿地公园官方网络,积极宣传湿地文化,以此提升湿地的魅力与观赏价值,进一步提升湿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4.2 大力开展主题宣传
湿地公园应当积极举办文化专题活动,例如摄影活动、文章朗读活动和诗词政绩活动。制作湿地植物画册、鸟类画册和美景画册,制作湿地明信片,确保社会各界都应当认识到湿地文化的艺术魅力。此外,通过举办湿地知識竞赛创意、湿地文娱活动,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带动湿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4.3 推广义务宣传,提升湿地活力
湿地博物馆可以和学校合作,在校园内举办湿地主题讲座,在学生群体内普及和宣传湿地知识,以此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湿地保护意识的加强,确保湿地保护行为可以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湿地博物馆还应当培养小小讲解员,使学生参与到湿地知识的宣传与降解活动中,能够积极宣传和保护湿地建设。此外,招募湿地义务环保志愿者,确保湿地环保知识深入人心,带动周边群众投入到湿地保护活动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4.4 配置专业研学人才,开展定期教育与培训
在湿地博物馆配置专业的研学导师,同时和地区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管理研学人才、创意策划研学人才、市场营销研学人才和旅游管理研学人才。同时邀请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定期培训和教育湿地博物馆的研学人才,组织博物馆员工到优秀研学基地进行学习。此外,注重提升师资力量。由于研学旅行活动都是由学校教师负责,缺乏专业的研学人才,因此需要招聘能力强、专业对口的教师,以此符合研学旅行获得要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5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研学条件
通过多渠道筹募资金,争取公益金项目资金,同时和地区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以此获得充足的项目资金费用,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整个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注重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大力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不仅能够保证研学活动开展顺利性,还能够为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活动属于教育体制内的新内容,要求地理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到该项教育活动中,通过应用地理学科的优势特点,能够深入探索研学旅行活动的方式,优化设计研学旅行的相关课程,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可以为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提供服务,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清,侯佩,陈刚,马会丽.古村落研学旅行资源评价及基地策划研究——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例[J].地理教学,2020,25(07):59-64.
[2]周培培,宋宁,宋玉平.研学基地的规划设计要点——以长春北湖湿地公园研学基地规划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10(03):38-39.
[3]李胜桥,李凡,李滨.新时代研学旅行的运营模式与优化发展路径——以云南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02):206-209.
[4]温葵珍. 浅谈博物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以吉州窑博物馆研学基地实践活动为例[C]. .2019年中国博物馆文集汇编(下).:中国博物馆协会,2019:213-217.
[5]李洋,郭晓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营造探究——以凤溪玫瑰教育研学基地为例[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2, (04): 2-5.
[6]苏予.初探如何将红色旅游与研学融为一体——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学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6(11):207-208.
[7]陈志文,张声谅,张向阳.精心谋划立足特色加快推进2.0版基地建设——梅源实践基地顶层设计与有序运作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8(19):39-40+43.
[8]王玉霞.依托研学基地探索研学途径——临夏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研学旅行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0):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