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期间,校园本该异常安静,但在渝水区各中小学校园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校园内塔吊耸立、车来车往,建筑材料堆积成山,施工人员挥汗如雨,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据了解,目前该区已经投资近2000万元启动了20个校建项目和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这些校建工程在暑假期间进入施工高潮,并有大部分项目在今秋开学前竣工投入使用,一个个“升级版”的现代化美丽校园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教育优先:一个永恒的主题
“教育是奠基工程,我们再困难,也要倾力把教育办好。”渝水区主要领导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他们“舍得”办大教育和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区发展的大盘子上,渝水区始终把教育当作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前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做到了“五个优先”: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工作优先考虑,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
为改变过去“校舍年年建,面貌没有变”的状况,该区果断决定,集中一至两年的时间,加大校建投入,把全区大部分学校改造成“学校布局科学化、校园建筑现代化、校园环境园林化、生活设施便捷化”的现代化学校。为把这一蓝图尽快变成现实,该区今年就已经启动了20个校建项目,仅上半年就投入校建资金1300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148万平方米。同时,还投资570多万元,启动了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对全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全面进行翻新和改造。其中包括教学楼内外墙粉刷、水磨石地面改造、门窗翻新和新建锅炉房、洗澡堂等。“农民建房是赚一年做一年,等房子全建起来了却已经落伍了。搞校园建设不能走这条路,必须集中财力,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渝水区主要领导对校园建设有着这样的理解。
教育均衡:一个和谐的音符
这里有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有宽敞的多媒体阶梯教室,有适合晚上运动的灯光球场,有就餐时也可以看电视的学生食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都很难相信这是一所农村中学。近日,笔者来到渝水区良山中学,领略了这个美丽新校园的风采。校长简桂芽告诉笔者,以前学校由于距离企业太近,学生学习受到很大的干扰,加上位于集镇,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压力。去年投资600多万元整体搬迁这里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并且校园环境、基础设施都不比城区学校差。
其实,校园建得比城里还好的学校,在渝水区已不是少数。近年来,渝水区委、区政府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可谓使足了力气:设立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每年区财政拿出300万元下拨到乡镇学校,用于消除学校危房,仅2006年,全区就消除危房和土木结构校舍面积达7270平方米,新建和改建校舍建筑面积达1.1813万平方米。今年又陆续启动20个农村学校校建项目。在进一步调整学校网点布局的同时,按照“四有”标准,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目前已建成29所。今年将全面完成全区中小学校锅炉房和洗澡堂建设;全面启动了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地面接收站覆盖了全区所有农村学校,全区中小学已实现“校校通”;开展城乡教师“手拉手”活动,增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内涵:一次全新的探索
一走进市七中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校园内一房一舍会“说话”,一草一木总关情,名人雕像和名言警句点缀在鲜花草坪中,每座建筑都成了具有思想内涵的景点,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而这仅仅是渝水区提升办学品位,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缩影。
实现教育的优质化,除了要有漂亮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必须有一流的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内涵发展成为追求教育优质化的必然选择。为了激励学校在完善教育管理上下工夫,渝水区实施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全面开展学校管理及办学水平等级达标活动,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同时,为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每年进行师德考评,开展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了教师素质。此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学校办学特色,“千校一面”的办学格局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学校正显现出日益鲜明的“个性”特征。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渝水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的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和人文化工程。学校在进行校园规划、校舍建设、景点设计等方面,均考虑到了涵盖学校师生精神面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使学校的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了会“说话”的老师。同时,各学校还以出精品、树品牌为目标,健全“三团”(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组织,经常性开展“三类”(文艺类、美术类、体育类)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本栏责任编辑 雷杰能
E-mail:jxjyljn@126.com
教育优先:一个永恒的主题
“教育是奠基工程,我们再困难,也要倾力把教育办好。”渝水区主要领导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他们“舍得”办大教育和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区发展的大盘子上,渝水区始终把教育当作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前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做到了“五个优先”: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工作优先考虑,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
为改变过去“校舍年年建,面貌没有变”的状况,该区果断决定,集中一至两年的时间,加大校建投入,把全区大部分学校改造成“学校布局科学化、校园建筑现代化、校园环境园林化、生活设施便捷化”的现代化学校。为把这一蓝图尽快变成现实,该区今年就已经启动了20个校建项目,仅上半年就投入校建资金1300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148万平方米。同时,还投资570多万元,启动了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对全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全面进行翻新和改造。其中包括教学楼内外墙粉刷、水磨石地面改造、门窗翻新和新建锅炉房、洗澡堂等。“农民建房是赚一年做一年,等房子全建起来了却已经落伍了。搞校园建设不能走这条路,必须集中财力,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渝水区主要领导对校园建设有着这样的理解。
教育均衡:一个和谐的音符
这里有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有宽敞的多媒体阶梯教室,有适合晚上运动的灯光球场,有就餐时也可以看电视的学生食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都很难相信这是一所农村中学。近日,笔者来到渝水区良山中学,领略了这个美丽新校园的风采。校长简桂芽告诉笔者,以前学校由于距离企业太近,学生学习受到很大的干扰,加上位于集镇,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压力。去年投资600多万元整体搬迁这里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并且校园环境、基础设施都不比城区学校差。
其实,校园建得比城里还好的学校,在渝水区已不是少数。近年来,渝水区委、区政府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可谓使足了力气:设立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每年区财政拿出300万元下拨到乡镇学校,用于消除学校危房,仅2006年,全区就消除危房和土木结构校舍面积达7270平方米,新建和改建校舍建筑面积达1.1813万平方米。今年又陆续启动20个农村学校校建项目。在进一步调整学校网点布局的同时,按照“四有”标准,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目前已建成29所。今年将全面完成全区中小学校锅炉房和洗澡堂建设;全面启动了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地面接收站覆盖了全区所有农村学校,全区中小学已实现“校校通”;开展城乡教师“手拉手”活动,增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内涵:一次全新的探索
一走进市七中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校园内一房一舍会“说话”,一草一木总关情,名人雕像和名言警句点缀在鲜花草坪中,每座建筑都成了具有思想内涵的景点,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而这仅仅是渝水区提升办学品位,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缩影。
实现教育的优质化,除了要有漂亮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必须有一流的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内涵发展成为追求教育优质化的必然选择。为了激励学校在完善教育管理上下工夫,渝水区实施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全面开展学校管理及办学水平等级达标活动,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同时,为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每年进行师德考评,开展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了教师素质。此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学校办学特色,“千校一面”的办学格局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学校正显现出日益鲜明的“个性”特征。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渝水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的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和人文化工程。学校在进行校园规划、校舍建设、景点设计等方面,均考虑到了涵盖学校师生精神面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使学校的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了会“说话”的老师。同时,各学校还以出精品、树品牌为目标,健全“三团”(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组织,经常性开展“三类”(文艺类、美术类、体育类)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本栏责任编辑 雷杰能
E-mail:jxjylj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