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篇:日本实施“休克疗法”:福兮祸兮

来源 :理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当局此番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基调并不完全出乎市场预料,毕竟从短期经济走向和长期经济趋势看,日本经济都已行至危险的刀锋边缘,不变则只会在短期衰退和长期萧条中愈陷愈深。
  事出有因:重振日本经济?
  去年年底安倍晋三重返首相宝座,他要改变此前几任首相都席不暇暖的窘况,拉高支持率,当务之急就必须重振积重难返的日本经济,由此树立日本国民对未来的信心。他对前日本央行行长白川芳明软磨硬顶、不愿积极配合出台配套的放松银根政策非常恼火,任期未满便让其卷铺盖走人,力荐其属意的黑田东彦接手。而黑田果然一亮相就出手不凡,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日本央行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加大国债发行量,压低国债利率。此前日本央行也曾经频频出台综合性的量化宽松政策,但那时主要是在利率上做文章,意图通过调整利率,调节市场的货币流通量。白川担任行长期间之所以拒绝增加货币供应量,是担心此举将导致增发的货币流向国债,央行无节制地买进国债,显然会增加国债暴跌的风险。由于目前日本的银行几乎已是零利率,根本没有调整的政策空间。在黑田看来,只要央行自主买进国债,国债利率就不至于急剧攀升,所以黑田的着眼点便是扩大货币供应量。国债的利率是货币市场的标杆,对其他贷款利率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日本央行希望此举能拉动企业的设备投资和楼市。此前银行因担心贷款无法收回造成坏账,所以不愿向企业提供贷款,手里有钱就去买国债。如今国债的发行量大增,银行再买进国债风险就要增加,黑田想以此迫使银行将多余的资金贷出去。而企业只有在资金宽松的情况下,才可望搞活企业,使宏观经济出现活力。
  与此同时,通过释放明显的物价上涨信号,让企业和消费者都预期包括地价在内的物价将会走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推动设备投资和楼市趋旺。在黑田看来,只有设法让企业争相加快设备投资,消费者增加购买住房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大量的资金回笼银行,才可望告别通货紧缩。他认为此前央行的政策之所以不能奏效,就是投鼠忌器,畏首畏尾。他这次似乎做好了“下地狱”的思想准备,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背水一战。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柄双刃剑
  尽管黑田对此番出台的政策效应自信满满,但70%的市场分析家却并不看好今后日本的物价上涨能达到预定目标,日本能否由此就走出漫长的通货紧缩隧道,尚有待观察。因为这需要一系列条件的配合,如物价上涨的同时工资是否也会增加?欲真正对出口产业产生推动作用,日元汇率必须贬低至140∶1。而行家们的预测是最多下滑至105∶1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行家的看法是100∶1已达此轮贬值的极限。另外从时间上看,两年就欲使物价上涨2%有点勉为其难,至少需要三四年。
  甘蔗没有两头甜,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日本央行此番的政策同样是一柄双刃剑。此举最令消费者担忧的是:日元贬值后进口物价将趋于上涨,消费者也许就会更捂紧钱包。如果无法拉动消费增长,企业的收益就无法提高,企业员工的收入也就不会增加,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而日本央行内部也有人对此忧心忡忡:央行将纯粹成为一台印钞机。要是将通货膨胀放虎下山,将来势必后患无穷。而且如果如愿以偿实现了物价上涨2%目标的话,那日本央行今后在抛售其持有的国债时就会产生亏损,这无疑将不利于此后的量化宽松政策出台。
  从这一波行情中,很多金融分析家得出一个结论:日本央行此番力度极大的量化宽松政策,最后很可能出现的就是这样的结局—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尤其不应忘却的沉痛教训是: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央行也是采取了放松银根政策,结果却导致大量货币涌向股市和楼市,从而形成了极为严重的泡沫经济,因此使得日本经济的高歌猛进势头戛然而止,蹉跎至今。殷鉴不远,如今为了一时之需,居然置历史教训于不顾,这样的政策显然是无法令人放心的,也很难避免重蹈覆辙。
  长期需要配套财政政策和经济振兴战略
  欲扭转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显然是不够的,日本市场目前关注的是配套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振兴战略究竟何时出台。因为没有相应的财政政策配合,从中长期来看,日本根本不可能实现重建财政的目标。而欲彻底扭转经济颓势,必须实施积极的增长战略。对安倍内阁来说,这显然属于“远水不解近渴”,眼下根本无暇顾及。在7月参议院选举前,安倍内阁也许会推出经济振兴战略,但目前只能是货币政策的单打独斗。靠单项政策来强行闯关,其效果显然是令人置疑的。所以,此番日本央行的政策出台后,国内外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而为其大声叫好的只有日本政府。从1998年《日本银行法》修改以来,日本政府与央行的关系如此融洽、双方的配合如此默契是前所未有的。2000年围绕零利率政策的退出问题,日本政府当时向央行施压,要求暂缓退出。但是时任央行行长速水优却硬是不买账,马上宣布退出这一政策。2006年3月由福井俊彦担任行长的日本央行,又因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问题与政府产生了隔阂。此后走马上任的安倍首相由此与央行结下了芥蒂。《朝日新闻》在4月13日和14日进行的民调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已从3月的65%下滑至60%,这对以高支持率为后盾,孤注一掷地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安倍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其实,不仅是反对党,就在自民党内部,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一些政要也对该政策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非常担忧。而去年刚失去政权的民主党则强烈质疑此举有再度诱发泡沫的巨大风险。而日本经济界更关注的是:后续的政策措施会是什么?日本央行的说帖是:可以采用的措施已经全部出台了。而有关经济学家们则认为,仅靠此番出台的政策,恐怕还难以实现预定目标。日本经济多年积累的问题,指望通过一锤定音的方式来搞定,显然是对问题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如果市场无法期待今后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则这次出台的政策效应是无法长期持续的。实际上去年就有这样的例子。当时由于日元汇率急剧攀升至77∶1的高水平,严重影响了日本的出口产业。于是日本央行在“情人节”前夕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财界当时颇受鼓舞。但此后的两个月中日本央行却按兵不动,市场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再度产生了失望,于是日元汇率又从80∶1以上反弹至原先的水平。显而易见,欲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振兴日本经济,“一锤子买卖”的思路是不靠谱的,必须有一组政策接二连三地推出,才能不断扩大政策效应,例如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时机选择与失业率的下降挂钩等。   在如今的全球化的时代,就算日本的政策效应充分显现,日本经济还会受到世界经济整体走势的影响。如果全球经济走势继续低迷,则完全可能再度出现日元升值和日本股市下跌的局面。对此岂可没有任何预案!黑田东彦的应对方法很简单:完全回避对此政策的风险和副作用的质疑,只是强调目前不必担忧副作用。反正别人相信也好,怀疑也罢,黑田对此坚信不疑,他准备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量化宽松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有待观察
  虽然力度有所不同,但日本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毕竟不是首次,2001年和2006年也分别推出了这一政策,向市场投放的货币量最大为35万亿日元。当时的目的也与目前一样,希望企业和消费者能拥有更充裕的资金,从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以此来振兴经济。但两次宽松均未能达到目的。因为无论银行的资金怎样宽松,由于拥有大量的坏账,因此银行不敢轻易放贷,所以资金都集中在银行手中而未能流向市场。其实不仅是银行惜贷,企业也无意贷款。因为使用资金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贷了款却无法增加营业收入,相反还要支付利息,这无疑会加重企业的负担。目前这样的局面依然如故,尤其是根本无法找到新的增长点。即便资金流增加了,企业也不会去增加设备投资。据今年4月1日公布的日本企业短期观测表明,本年度(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大企业的设备投资预计低于去年,由此可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并未完全恢复。欲让前所未有的超低利率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要出台坚定不移的振兴经济政策,由此才可望刺激消费和投资。
  按照日本央行这一政策的思路,只要物价上涨了,市场就会自发地发挥调节作用,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从而使物价水平再得以平抑。如果日本的资源完全是在国内调配的,这也许可能实现。但目前日本已步入结构性的贸易逆差时代,进口增长的速度明显超过出口。尤其是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日本的核电站陆续停止运行,这些都要靠进口液化天然气和石油来补充。而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不断走高的趋势根本不是日本所能控制的。此外诸如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进口商品的行情也在不断看涨,这些外来的涨价因素绝非通过日本自身的努力所能抵消。如今日本是为通货紧缩头痛不已,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货膨胀的日子也绝不好过。如今物价那么低消费者都不肯买东西,物价飙升后消费者反而愿意慷慨解囊?出现那样的局面又该如何应对?这是货币政策的掌门人必须认真考虑的。过去历届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都是竭力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所以破解通缩的努力始终无法奏效。如今的央行却在有意识地往这一方向引导,这其中的利弊不知黑田是否认真掂量过。显而易见的是:黑田眼下根本管不了这么多。只要今天过得去,哪管它明天洪水滔天,寸草不生!
  经过长达20多年的“重病”折磨,日本早已弱不禁风。如今新上任的“主治医生”却开出了相当于“休克疗法”的猛药,这个“羸弱的病夫”能经得住这番折腾吗?日本央行的这一举措究竟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还是开错药方,导致病入膏肓,也许几个月后就可看出端倪。
其他文献
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商办项目,近期销售状况突然得到改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住宅投资进一步受限,以及未来商办项目前景向好,是重新引发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原因。  商办项目获关注  一直不受市场“待见”的商办项目,近期境况徒然出现转折。  对比近期住宅和商办市场成交数据来看,形成明显的反差,在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减少的同时,商业地产表现出持续回暖。据德佑地产市场中心监测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
期刊
2013年4月28日,“汪辜会谈”20周年。20年沧海桑田,不仅两岸之间,也在“四小龙”之间,消长浮沉的变化是相当惊人的。“四小龙”加上中国大陆这条大龙,合称龙之一族,其中变化值得观察、比较与分析。  先看一些具体指标。以GDP占世界排名看,中国大陆在20年中由第7上升为第2;“四小龙中”唯一上升的是新加坡(简称“星”)上升2名,余皆下降3至10名不等。另有集装箱港口全球排名也很有趣。1993年,
期刊
平时享受信用卡的便利、实惠,却很容易错过最后还款日,时不时要向客服求情免去罚息、滞纳金;开会、出差、应酬,总和时间赛跑,去银行或ATM机还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资卡是这家银行的,信用卡却是那家银行的,一到还款日就得上演“搬家”总动员……这些信用卡还款时的“困难户”,你是其中之一吗?  眼下,一人多卡的情况很是普遍,如果你也遇到过这些情况,是时候做些调整了,而最关键的当然是对自己的信用卡有哪些
期刊
太平“稳赢一号”在实现传统两全保险保障功能的同时,具有终身收益、返还快速、应急可用、自由现金流等多重优势,可以成为高端人士的理财“利器”之一。  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民众面临财富缺乏保障,投资受阻等问题,对于中高富裕阶层而言,更缺乏稳健、高效、自由的投资渠道,基于此,更侧重于资金安全性,且收益持续、稳健的长期保险理财产品呼声鹊起。  近日,太平人寿在全国上市一
期刊
在国内,虽然租到3~5年甚至租赁时间更长的长租房并不多见,但也并非没有可操作性。认清长租房的优势和劣势,有的放矢地去寻找合适的房源和房东,是找到安稳、便利生活的第一步。  在国外,由于租赁市场的相对完善和民众习惯,许多人都会选择长期租住房屋而非一口气买房居住,年轻人租房的比例则更高。而在国内,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改变观念而愿意尝试中长期的租房生活,但考虑到整体市场环境和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往往会遇
期刊
中集B、万科B、丽珠B、东电B……B股正在逐个退出历史舞台,让我们起立,欢送,道一声:别了,B股!  曾经:全球金融创举  也许,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B股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那是因为关于B股的新闻不断,尤其是近年来关于B股退市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如今B股退市大幕已然拉开;说是陌生,由于B股刚设立时不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因此境内真正的B股投资者数量远不及A股,即使境内投资者有所涉及B股,但
期刊
A股的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了A股的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而B股的改革终于是“狼真的来了”。从目前B转H、B转A公布的方案看,政策对流通股东均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有所谓的“兑价”。从个股走势看,B股公司退市开启之后,必然有一波暴发性的上涨行情,对潜伏其中的投资者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雨”。  中集B转H时,公司为除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之外的全体B股股东提供了高出B股现价5%的现金选择权。以中集B股股票停牌前
期刊
初见何采桐,是在田子坊一隅的彩同轩。气质端雅的她一身清丽的水粉旗袍,与这方充盈着茶香与巧思的空间浑然相融。浅笑盈盈,侃侃而谈,不紧不慢但却字字珠玑。所谓懂得生活的女性应该是这样的:她不需时时锋芒毕露,因为她懂得静下心品读人生;她不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为她明白技法远不如心法;不困于平庸,诗意地栖息,用心经营着 “文化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独特美学。  文化生活化  去过田子坊的人可能不一定去过彩同
期刊
什么是企业管控?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影响?简单说来,企业管控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发展壮大而对下属公司或部门采用层级管理控制,进行资源协调分配和控制经营风险的策略和方式,管控的结果是实现企业组织和业务流程高效运作。  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前500强的名单中,华为集团高居榜首。纵观华为这个信息通讯企业的成长历程,也引发了企业家们思考:要让企业管控落地,靠什么?  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总总是抱怨
期刊
大量QE后,美国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ISM指数仍只是回至2007年水平,是美国经济“烂泥糊不上墙”,还是美国经济已“钱”程有限?相信到今年底或最迟2014年便知。笔者不敢予以好评,因为QE出来的钱,不是入了实体经济,而是入了华尔街的赌场。  美股近来有较大波动,加上经济数据欠佳,不少投资者担心美股已升完。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因为量化宽松(QE)只能提供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经济增长,但有借就有还,时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