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姑娘走过了雪域/轻轻的脚步留下许多爱的怀念/有一位姑娘美丽了雪山/灿烂的微笑藏在炊烟升起的帐篷/善良的姑娘你在哪里/白发苍苍的阿妈依旧守护着你的温暖/可爱的姑娘你在哪里……这首《爱的怀念》,歌唱的是一位29岁的姑娘——熊宁,她善良、美丽、平凡、短暂的一生,深深感动了无数的普通人,她如春燕衔泥般默默地从事慈善事业,她如天使般善良的光辉深深打动着无数的人们。
1978年8月24日,熊宁出生在古城西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2000年,从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2008年3月10日出车祸前,她与丈夫黄晨在西安经营一家室内装饰品公司,收入稳定,是个普通而幸福的女孩。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女孩,却从没忘记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她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更看作是自己人生的追求和幸福的源泉。
2006年岁末的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特别需要志愿者。从此,她的身影便频频出现在那里。熊宁坚持每周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西安市福利院的员工说,熊宁她对那些不漂亮、有残疾的孩子们格外关注,经常带他们回家,给孩子洗澡、理发,带孩子们去看病。她总说,漂亮的孩子大家都喜欢,而我要把更多的爱给残疾的孩子。
熊宁还带动朋友参加公益活动。她的朋友高红说:“熊宁生前多次到青海看望贫困地区的藏族孩子,去年还和丈夫认下了藏族孩子昂文求达做干儿子。而且她还和我相约,明年夏天一起去青海支教。”
2006年夏天,熊宁只身一人第一次来到了西宁和玉树。这位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独生女,开始关注起高原藏族牧民的生存状况。第二年7月,她拉着丈夫黄晨一起来到西宁、玉树,并下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为这里做一些善事。就是那次在玉树,她把11岁的藏族少年昂文求达认做了义子。这个藏族少年的父亲在几年前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有一所贡奔香巴林民族技能(孤儿)学校,大部分是来自青海、西藏、云南等地的藏族残疾孩子,而这里所有的老师都是来自各地的志愿者。熊宁没来过这里,却为这里捐了1万元钱。
在熊宁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个记录本,记载着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帮助孤儿院学校几百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是自己的帮助计划,还是已经付诸了行动的备忘,人们已不得而知。 熊宁于2006年10月、12月和2007年3月三次到玉树藏族自治州为学校和牧民捐款捐物。
好友高红评价:“熊宁好得你都不敢相信她是真的。”就因为玉树的一些孩子提到“哆啦A梦”,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回到西安后,熊宁拉着高红跑了一下午的市场,最终没能找到那种铅笔,却买回了绘有这种图案的润唇膏和抹脸油。
在熊宁年轻的心中,有个非常美丽的梦想。就是想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办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一样,办一家面向贫困人群的银行,帮助贫困者改变人生。
今年正月初六(2月12日)上午,熊宁给一年多前在玉树认识的藏族大姐巴桑电话拜年时得知那里遭遇了大雪灾。 3月6日毅然和丈夫黄晨离开温暖的家,与志愿者刘璞、赵海涛一起驾车前往玉树帮助藏族灾民。车的后备箱里,堆满了他们募集来的救灾物资,除了防寒服、毛裤棉帽,还有冻疮膏、擦脸油、各种药品和新买来的成捆的袜子、手套和口罩。
在海拔4000多米、漫天飞雪的青藏高原上,熊宁他们把学习用品、润唇膏、药品送给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第二寄宿小学的孩子们;他们寻找草原上散居的牧民帐房,将衣服、冻疮药等急需物品发放到灾民手里;为给脸和手被严重冻伤的藏族男孩才文戴上了暖和的围巾和帽子,熊宁在雪地里跋涉了1个多小时…… “孩子们快乐了,我就快乐!”熊宁用这样平实的话语回答友人对自己爱心行动目的的疑问。赵海涛说:“在给孩子穿上暖和的棉衣后,我从熊宁拥抱藏族孩子时的眼神里,看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熊宁在返回镇上的途中还反复向同伴们强调,“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她后悔这次带的东西太少,催促丈夫黄晨赶紧再回一趟西安,多运些救灾物资过来。
然而,熊宁在把温暖送给藏族同胞后,却在返回西宁的途中因车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熊宁的事迹因为她的离世才变得广为人知,很多人感到惊讶,熊宁做了那么多好事却从没张扬,不事张扬的唯一解释就是,熊宁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不图回报、毫无利己的善良动机。 悄然行善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熊宁就具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从这个漂亮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美与善的统一。也正是这种悄然行善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使得熊宁的品行弥足珍贵。
其实熊宁所做的善举并没有巨额的金钱支撑。但熊宁尽自己的能力,用全身心的爱和实际行动去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她做的虽然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却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或不屑去做的。
谈到女儿,熊宁父亲熊金宝说:“不要把她说得那么伟大,她其实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她只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而已。”但我们要说:熊宁是我们时代最美丽的姑娘!
1978年8月24日,熊宁出生在古城西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2000年,从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2008年3月10日出车祸前,她与丈夫黄晨在西安经营一家室内装饰品公司,收入稳定,是个普通而幸福的女孩。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女孩,却从没忘记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她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更看作是自己人生的追求和幸福的源泉。
2006年岁末的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特别需要志愿者。从此,她的身影便频频出现在那里。熊宁坚持每周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西安市福利院的员工说,熊宁她对那些不漂亮、有残疾的孩子们格外关注,经常带他们回家,给孩子洗澡、理发,带孩子们去看病。她总说,漂亮的孩子大家都喜欢,而我要把更多的爱给残疾的孩子。
熊宁还带动朋友参加公益活动。她的朋友高红说:“熊宁生前多次到青海看望贫困地区的藏族孩子,去年还和丈夫认下了藏族孩子昂文求达做干儿子。而且她还和我相约,明年夏天一起去青海支教。”
2006年夏天,熊宁只身一人第一次来到了西宁和玉树。这位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独生女,开始关注起高原藏族牧民的生存状况。第二年7月,她拉着丈夫黄晨一起来到西宁、玉树,并下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为这里做一些善事。就是那次在玉树,她把11岁的藏族少年昂文求达认做了义子。这个藏族少年的父亲在几年前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有一所贡奔香巴林民族技能(孤儿)学校,大部分是来自青海、西藏、云南等地的藏族残疾孩子,而这里所有的老师都是来自各地的志愿者。熊宁没来过这里,却为这里捐了1万元钱。
在熊宁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个记录本,记载着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帮助孤儿院学校几百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是自己的帮助计划,还是已经付诸了行动的备忘,人们已不得而知。 熊宁于2006年10月、12月和2007年3月三次到玉树藏族自治州为学校和牧民捐款捐物。
好友高红评价:“熊宁好得你都不敢相信她是真的。”就因为玉树的一些孩子提到“哆啦A梦”,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回到西安后,熊宁拉着高红跑了一下午的市场,最终没能找到那种铅笔,却买回了绘有这种图案的润唇膏和抹脸油。
在熊宁年轻的心中,有个非常美丽的梦想。就是想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办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一样,办一家面向贫困人群的银行,帮助贫困者改变人生。
今年正月初六(2月12日)上午,熊宁给一年多前在玉树认识的藏族大姐巴桑电话拜年时得知那里遭遇了大雪灾。 3月6日毅然和丈夫黄晨离开温暖的家,与志愿者刘璞、赵海涛一起驾车前往玉树帮助藏族灾民。车的后备箱里,堆满了他们募集来的救灾物资,除了防寒服、毛裤棉帽,还有冻疮膏、擦脸油、各种药品和新买来的成捆的袜子、手套和口罩。
在海拔4000多米、漫天飞雪的青藏高原上,熊宁他们把学习用品、润唇膏、药品送给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第二寄宿小学的孩子们;他们寻找草原上散居的牧民帐房,将衣服、冻疮药等急需物品发放到灾民手里;为给脸和手被严重冻伤的藏族男孩才文戴上了暖和的围巾和帽子,熊宁在雪地里跋涉了1个多小时…… “孩子们快乐了,我就快乐!”熊宁用这样平实的话语回答友人对自己爱心行动目的的疑问。赵海涛说:“在给孩子穿上暖和的棉衣后,我从熊宁拥抱藏族孩子时的眼神里,看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熊宁在返回镇上的途中还反复向同伴们强调,“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她后悔这次带的东西太少,催促丈夫黄晨赶紧再回一趟西安,多运些救灾物资过来。
然而,熊宁在把温暖送给藏族同胞后,却在返回西宁的途中因车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熊宁的事迹因为她的离世才变得广为人知,很多人感到惊讶,熊宁做了那么多好事却从没张扬,不事张扬的唯一解释就是,熊宁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不图回报、毫无利己的善良动机。 悄然行善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熊宁就具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从这个漂亮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美与善的统一。也正是这种悄然行善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使得熊宁的品行弥足珍贵。
其实熊宁所做的善举并没有巨额的金钱支撑。但熊宁尽自己的能力,用全身心的爱和实际行动去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她做的虽然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却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或不屑去做的。
谈到女儿,熊宁父亲熊金宝说:“不要把她说得那么伟大,她其实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她只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而已。”但我们要说:熊宁是我们时代最美丽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