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与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食管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且在术前1周内行DCE-MRI扫描的5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CE-MRI扫描,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手术后活体标本进行病理分级,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及未分化组。对2名医师测量所得DCE-MRI各定量参数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分级间DCE-MRI各定量参数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DCE-MRI各参数值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效能。

结果

56例患者中,高分化组8例、中分化组39例、低分化组9例、未分化组0例。不同病理分级组间平均Ktrans、75%Ktrans、最大Kep、平均Kep、75%Kep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632、0.594、0.725、0.489,P均<0.05)。平均Ktrans、75%Ktrans诊断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856,其中75%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诊断阈值为0.693/min,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78.5%。

结论

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定量参数对预测病理分级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皮肤牵张器作为目前临床上闭合创面的新兴治疗方法,已经获得多学科领域的认可,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历经不断改善和调整,已经在部分科室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主要就皮肤牵张器的基础理论、历史、分类及应用等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5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将35例奇数号、30例偶数号患者分别纳入常规补液组(男25例、女10例)和PiCCO监测补液组(男21例、女9例),其年龄分别为(48±9)、(44±8)岁,均按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联合造影检查在邻近体腔的慢性窦道创面的临床诊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笔者单位创面修复中心门诊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7~87岁)接受内窥镜联合造影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诊疗的、邻近体腔的慢性窦道创面患者,对其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以下指标:(1)涉及体腔的窦道创面和瘘管发生率。(2)一般检查和内窥镜联合造影的涉及体腔的窦道创面检出率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在各类慢性伤口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各类慢性伤口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28~75(52±6)岁。术前伤口面积为2.0 cm×0.5 cm~17.0 cm×5.0 cm,深度1~6 cm,创基面积3 cm×3 cm~17 cm×8 cm,深部腔隙容积为7~55 mL。入院后2~7 d进行手术,单次
虽然烧伤救治技术较前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患者并未明显减少,有的患者畸形仍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于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治疗,手术仍占主导地位。除皮片移植外,功能部位、暴露部位更多切除瘢痕后移植皮瓣,特别是扩张后皮瓣或穿支皮瓣、扩张后游离皮瓣或穿支皮瓣、预构皮瓣等,以做到既完美修复,又减少供区损伤。对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在积极手术的基础上应兼顾术后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扩张皮瓣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大面积烧伤所致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3~54岁;共14处瘢痕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其中面颈部8处、肘部2处、腕及手部4处。于胸腹部置入扩张器,按扩张器额定容量的2~3倍注射生理盐水扩张,扩张满意后手术切除瘢痕,松解挛缩畸形。根据受区缺损所需切取扩张后皮瓣移植,
目的探讨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整复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48岁,平均17.4岁;依据腋窝瘢痕挛缩的特点,分为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9例;术前肩关节外展角度为20~150°,平均68.33°。瘢痕挛缩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12 cm×4 cm~33 cm×11 c
目的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笔者单位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各1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别纳入传统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3~79岁)、骨水泥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5~80岁)。传统组患者行常规清创+负压封闭引流,骨水泥组患者行常规清创+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回顾性统计2组患者入院时及术
MR钆对比剂在MRI增强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范围广泛。出于安全性使用方面的考虑,以及在钆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应用方面不断有新的发现和证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和质量控制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了《钆对比剂临床安全性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旨在向我国广大临床医师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家建议,让放射科医师了解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策略,更加重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