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隨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城市规划早已过时,其发展潜力以及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城市规划的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是分析了传统城市规划存在的缺陷,然后说明了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最后指出城市规划转型的发展方向以及城市规划转型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城市规划转型
1、引言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城市病也越来越凸显。现在,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文化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过于注重空间形态的发展,这种规划理念并不能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开始对城市规划实施转型的政策。城市规划转型的目的是从整体向局部逐步推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空间规划理念改变的起始点就是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目前,城市规划也在慢慢的被主体功能区规划所影响。
2、传统城市规划存在的缺陷
2.1 将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忽视了环境的效益
多数地方政府从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看到了漏洞,并且利用这个漏洞积极地从土地上获取经济效益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少数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更是无节制的扩张城市建设用地。这样做的弊端是城市的可建用地面积越来越多,但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自然资源承载力越来越低。
2.2 只看到了眼前的局部利益,没有总体的考虑
传统的城市规划通常没有从全局出发,而是由地方政府站在各自的立场来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的所有政策都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思想。这种不从全局考虑规划的政策会使区域性生态保护以及区域性基础设施缺乏总体考虑,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反而使政府失去更多的长远利益,甚至会使城市化的进程变得缓慢。
3、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转型关键驱动力
3.1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根本依据
合理的对城市土地空间进行规划,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的基本理念是区域规划。目前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他方式的规划还没有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关系。如果单是从目的层面来讲,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最好依据,也是空间规划的思想核心。每一个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及任务都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思想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合理布置空间来满足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从城市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再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本质上就是逐层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各类土地空间的管控要求,所以可以说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各层次城市规划的根本依据。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城市规划的转型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有效性。在过往的城市规划中,人们都将重点放在了刚性规划、物质技术规划和静态规划。专家的意见以及建议由于需要的投资成本较大,基本会被忽视;城市居民的意见也鲜少被采纳。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城市规划没有办法达到最重要的有效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城市规模也在慢慢变大,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但城市贫困以及城市蔓延的问题至今都没有被彻底解决: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城市之间出现的恶性竞争等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城市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不匹配性。如果将重点放在宏观层面比较,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规划在规划理念、规划目标、规划依据、规划方法、规划空间以及规划内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差距最明显的就是在规划理念方面,这种差距和不匹配性完全可以促使城市规划必须与时俱进,尽早完成转型。
4、城市规划转型的发展方向
4.1 以综合目标规划取代经济目标规划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促使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地区都将经济目标的规划放在第一位,这种现象的存在给我国的城市化带来了很多困扰,比如城市蔓延、城市贫困、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低、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等。如果一味的发展城市的GDP而过多的浪费国家资源,就会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缺乏全面的综合目标规划作为指导。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目的而忽略环境等发展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转型是最好的出路。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状况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城市的地域情况以及资源分布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公民都应有享受平等服务的权利,包括平等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条件等等。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应该制定一个综合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包含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生活服务、资源的统筹以及社会的保障。
4.2 以政策性引导规划取代技术型建设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划分主体功能区,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绩效考的机制以及政策引导的机制来构建一个区域性的空间结构,并且规范空间规划的具体流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区域政策的引导将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方向盘”,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过程中,政策机制的引导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地方政府各自独立的公共政策为指导,而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孤立的公共政策将会丧失其引导功能,城市的规划也就不能完全有效落实,容易造成城市规划的静态性。在小区域的范围内,静态规划可能会取得一时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区域性规划中,可能没有任何作用。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转型中,政策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用政策的引导来取代技术型的建设规划,以此来显示出城市规划的政策性以及公共性的本质。
5、城市规划转型的相关措施 5.1 大力推行规划实施绩效考核机制
在城市规划转型实施过程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来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十分有意义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是否完善以及这个制度是否能被有效的实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转型能否有效实施有着很大的联系。为了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城市规划的转型,十分有必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政府官员选任挂钩。这样城市规划的发展和转型工作才能从根源上得到保障。
5.2 促進多规协同发展
在大数据的时代,各个层面的规划应该协同发展。将发展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每个城市共同的目标,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防灾避险规划等,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重要的环节将他们无缝衔接,将城市规划和专业规划之中有效的东西考虑到城市规划的空间中去,多规合一的协同规划方式能够充分实现城市主体功能效能、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三效合一。
5.3 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间
城市空间是城市主体功能落实深化的物质载体。在城市规划转型过程中,主体功能的空间组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必须仔细研究空间组合,将主体功能在平面和立体空间、内部和外部空间、硬软质空间中一一进行落实。先对城市进行大功能区的划分,然后再对空间细节、环境设计、基础设施、土地兼容性、经济集约度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以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基本的目标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和安排。
5.4 切实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普遍较低,这就导致了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大打折扣。如果公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来,城市规划就能更为合理,城市规划的实施阻力也会更小。如果想让公众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来,就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等宣传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公众参与对国家对公众的好处;二,构建城市信息的平台,公众如果有很好的意见就可以将意见发送到信息平台,这样也可以使政府的决策更优;三,完善奖惩的制度,如果公众能够提出很好的建议,政府就可以给他们相应的奖励来鼓励他们。
6、结束语
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城市规划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是切实可行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转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空间规划改革的起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以政策机制作为规划的指导,明确城市规划的内容以及目标,了解城市发展真实的、急切的需求,保证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方向一致,使城市规划的转型能够成功,城市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林.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J].江西建材,2014,(16):22.
[2]霍令文.主体功能区规划下北流水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J].市场论坛,2014,(01):14—16.
[3]刘传明,卢中辉.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转型[J].规划师,2015(8):35-37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城市规划转型
1、引言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城市病也越来越凸显。现在,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文化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过于注重空间形态的发展,这种规划理念并不能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开始对城市规划实施转型的政策。城市规划转型的目的是从整体向局部逐步推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空间规划理念改变的起始点就是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目前,城市规划也在慢慢的被主体功能区规划所影响。
2、传统城市规划存在的缺陷
2.1 将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忽视了环境的效益
多数地方政府从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看到了漏洞,并且利用这个漏洞积极地从土地上获取经济效益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少数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更是无节制的扩张城市建设用地。这样做的弊端是城市的可建用地面积越来越多,但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自然资源承载力越来越低。
2.2 只看到了眼前的局部利益,没有总体的考虑
传统的城市规划通常没有从全局出发,而是由地方政府站在各自的立场来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的所有政策都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思想。这种不从全局考虑规划的政策会使区域性生态保护以及区域性基础设施缺乏总体考虑,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反而使政府失去更多的长远利益,甚至会使城市化的进程变得缓慢。
3、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转型关键驱动力
3.1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根本依据
合理的对城市土地空间进行规划,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目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的基本理念是区域规划。目前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他方式的规划还没有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关系。如果单是从目的层面来讲,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最好依据,也是空间规划的思想核心。每一个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及任务都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思想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合理布置空间来满足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从城市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再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本质上就是逐层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各类土地空间的管控要求,所以可以说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各层次城市规划的根本依据。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城市规划的转型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有效性。在过往的城市规划中,人们都将重点放在了刚性规划、物质技术规划和静态规划。专家的意见以及建议由于需要的投资成本较大,基本会被忽视;城市居民的意见也鲜少被采纳。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城市规划没有办法达到最重要的有效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城市规模也在慢慢变大,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但城市贫困以及城市蔓延的问题至今都没有被彻底解决: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城市之间出现的恶性竞争等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城市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不匹配性。如果将重点放在宏观层面比较,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规划在规划理念、规划目标、规划依据、规划方法、规划空间以及规划内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差距最明显的就是在规划理念方面,这种差距和不匹配性完全可以促使城市规划必须与时俱进,尽早完成转型。
4、城市规划转型的发展方向
4.1 以综合目标规划取代经济目标规划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促使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地区都将经济目标的规划放在第一位,这种现象的存在给我国的城市化带来了很多困扰,比如城市蔓延、城市贫困、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低、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等。如果一味的发展城市的GDP而过多的浪费国家资源,就会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缺乏全面的综合目标规划作为指导。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目的而忽略环境等发展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转型是最好的出路。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状况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城市的地域情况以及资源分布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公民都应有享受平等服务的权利,包括平等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条件等等。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应该制定一个综合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包含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生活服务、资源的统筹以及社会的保障。
4.2 以政策性引导规划取代技术型建设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划分主体功能区,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绩效考的机制以及政策引导的机制来构建一个区域性的空间结构,并且规范空间规划的具体流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区域政策的引导将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方向盘”,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过程中,政策机制的引导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地方政府各自独立的公共政策为指导,而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孤立的公共政策将会丧失其引导功能,城市的规划也就不能完全有效落实,容易造成城市规划的静态性。在小区域的范围内,静态规划可能会取得一时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区域性规划中,可能没有任何作用。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转型中,政策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用政策的引导来取代技术型的建设规划,以此来显示出城市规划的政策性以及公共性的本质。
5、城市规划转型的相关措施 5.1 大力推行规划实施绩效考核机制
在城市规划转型实施过程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来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十分有意义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是否完善以及这个制度是否能被有效的实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转型能否有效实施有着很大的联系。为了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城市规划的转型,十分有必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政府官员选任挂钩。这样城市规划的发展和转型工作才能从根源上得到保障。
5.2 促進多规协同发展
在大数据的时代,各个层面的规划应该协同发展。将发展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每个城市共同的目标,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防灾避险规划等,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重要的环节将他们无缝衔接,将城市规划和专业规划之中有效的东西考虑到城市规划的空间中去,多规合一的协同规划方式能够充分实现城市主体功能效能、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三效合一。
5.3 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间
城市空间是城市主体功能落实深化的物质载体。在城市规划转型过程中,主体功能的空间组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必须仔细研究空间组合,将主体功能在平面和立体空间、内部和外部空间、硬软质空间中一一进行落实。先对城市进行大功能区的划分,然后再对空间细节、环境设计、基础设施、土地兼容性、经济集约度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以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基本的目标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和安排。
5.4 切实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普遍较低,这就导致了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大打折扣。如果公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来,城市规划就能更为合理,城市规划的实施阻力也会更小。如果想让公众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来,就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等宣传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公众参与对国家对公众的好处;二,构建城市信息的平台,公众如果有很好的意见就可以将意见发送到信息平台,这样也可以使政府的决策更优;三,完善奖惩的制度,如果公众能够提出很好的建议,政府就可以给他们相应的奖励来鼓励他们。
6、结束语
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城市规划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是切实可行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转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空间规划改革的起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以政策机制作为规划的指导,明确城市规划的内容以及目标,了解城市发展真实的、急切的需求,保证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方向一致,使城市规划的转型能够成功,城市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林.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J].江西建材,2014,(16):22.
[2]霍令文.主体功能区规划下北流水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J].市场论坛,2014,(01):14—16.
[3]刘传明,卢中辉.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转型[J].规划师,2015(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