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它首先是一门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具有对音乐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研究
在当代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转型时期,素质教育体现了整体优化的教育结构,它把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对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变革在教育中的必然反映。时代在呼唤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生气勃勃地给学校带来一股新的活力。
一、 浅谈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传导与渗透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曲,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
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再有,就是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击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音乐是一种文化,学习音乐就像学习语文、学习数、理、化一样,在学习中让孩子们获得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 音乐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产生最早的是音乐、舞蹈和绘画。从广阔的人文视野来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音乐本身就属于文化修养范畴。音乐文化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就音乐文化本体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偏重于乐理知识与音乐技能的传授训练,而忽略了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传导作用。
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教育思想中的文化意识,首先提高了艺术教育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对音乐活动的主动参与,这就体现了音乐教育本身的文化行为明确的目的性。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音乐教育的活动过程也是传递文化、体验文化的一种审美过程,更是艺术教育功能的多元化体现。人的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从认识过程来说,是由感性的发展,进而到达理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学生,要关注他们的感性文化素质的培养,重视他们的情感教育。在这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独到的优势,它既有美育学科的审美功能,也有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功能。对于青少年学生品格的完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从浅层自发的观赏兴趣引发到深层的内心体验,然后升华为一定的理性发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质量的教材,同时需要行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1. 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
艺术欣赏不仅仅是听听音乐、看看表演,还包括音乐表现中存在的欣赏内涵和艺术技能技巧、音乐常识,尤其是对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对音乐美的因素的感知。首先,教师要运用艺术的语言,精心设计欣赏课引人入胜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次,在欣赏过程中,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启发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闸门;最后,设计耐人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留下美好的记忆,使学生对艺术的探求,继续向课外作有机的延伸,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所以说,音乐教学是一种完整的审美教育。在审美活动中,通过音乐形象来理解和体察作品所包含的客观世界,丰富积累感性认识。教师以音乐文化理念渗透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音乐美的感染下,逐步激发培养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现有知识的积累,在兴趣的支持下引导学生通过对美的追求,也就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完成审美过程,进而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良好效果,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真正的“艺术化”,在欢乐的气氛中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新局面。
2. 增强时代意识,诱发创造活力
审美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审美是人的生命活动向精神领域的延伸。从生动多彩的感能、感受开始,经过感性体验,想象与联想,得到精神升华。
当今时代的中学生知识面宽,兴趣广泛,反应灵活,追求个性张扬,对富有冲击力的现代派流行艺术很崇尚。在音乐课教学中,我们不排斥通俗音乐作品进入课堂,而要下功夫做好的是师生间“需求”与“导向”工作。
音乐欣赏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名曲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美、珍贵,更崇敬音乐大师作曲技法的独特高超,真正感悟到“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是世界通用的人类共同语言”。
四、 结语
音乐对人的素质的作用和影响是多元的,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得到锻炼提高。音乐训练和表演还有助于学生自制力、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表现手段,所构成音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积淀着人类的审美理想,有利于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格逐渐得以完善。音乐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学校音乐教育具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我们要遵循音乐教育的本体规律,以音乐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为契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具有广阔开放的胸怀,接受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使音乐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以爱为根本的文化传递。学生参加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创造。音乐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促進人向完美发展,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全国音乐核心期刊——音乐生活.2016,06.
作者简介:
辛丽娟,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研究
在当代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转型时期,素质教育体现了整体优化的教育结构,它把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对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变革在教育中的必然反映。时代在呼唤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生气勃勃地给学校带来一股新的活力。
一、 浅谈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传导与渗透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曲,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
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再有,就是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击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音乐是一种文化,学习音乐就像学习语文、学习数、理、化一样,在学习中让孩子们获得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 音乐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产生最早的是音乐、舞蹈和绘画。从广阔的人文视野来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音乐本身就属于文化修养范畴。音乐文化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就音乐文化本体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尤其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偏重于乐理知识与音乐技能的传授训练,而忽略了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传导作用。
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教育思想中的文化意识,首先提高了艺术教育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对音乐活动的主动参与,这就体现了音乐教育本身的文化行为明确的目的性。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音乐教育的活动过程也是传递文化、体验文化的一种审美过程,更是艺术教育功能的多元化体现。人的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从认识过程来说,是由感性的发展,进而到达理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学生,要关注他们的感性文化素质的培养,重视他们的情感教育。在这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独到的优势,它既有美育学科的审美功能,也有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功能。对于青少年学生品格的完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从浅层自发的观赏兴趣引发到深层的内心体验,然后升华为一定的理性发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质量的教材,同时需要行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1. 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
艺术欣赏不仅仅是听听音乐、看看表演,还包括音乐表现中存在的欣赏内涵和艺术技能技巧、音乐常识,尤其是对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对音乐美的因素的感知。首先,教师要运用艺术的语言,精心设计欣赏课引人入胜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次,在欣赏过程中,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启发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闸门;最后,设计耐人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留下美好的记忆,使学生对艺术的探求,继续向课外作有机的延伸,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所以说,音乐教学是一种完整的审美教育。在审美活动中,通过音乐形象来理解和体察作品所包含的客观世界,丰富积累感性认识。教师以音乐文化理念渗透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音乐美的感染下,逐步激发培养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现有知识的积累,在兴趣的支持下引导学生通过对美的追求,也就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完成审美过程,进而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良好效果,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真正的“艺术化”,在欢乐的气氛中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新局面。
2. 增强时代意识,诱发创造活力
审美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审美是人的生命活动向精神领域的延伸。从生动多彩的感能、感受开始,经过感性体验,想象与联想,得到精神升华。
当今时代的中学生知识面宽,兴趣广泛,反应灵活,追求个性张扬,对富有冲击力的现代派流行艺术很崇尚。在音乐课教学中,我们不排斥通俗音乐作品进入课堂,而要下功夫做好的是师生间“需求”与“导向”工作。
音乐欣赏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名曲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美、珍贵,更崇敬音乐大师作曲技法的独特高超,真正感悟到“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是世界通用的人类共同语言”。
四、 结语
音乐对人的素质的作用和影响是多元的,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得到锻炼提高。音乐训练和表演还有助于学生自制力、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表现手段,所构成音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积淀着人类的审美理想,有利于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格逐渐得以完善。音乐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学校音乐教育具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我们要遵循音乐教育的本体规律,以音乐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为契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具有广阔开放的胸怀,接受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使音乐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以爱为根本的文化传递。学生参加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创造。音乐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促進人向完美发展,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全国音乐核心期刊——音乐生活.2016,06.
作者简介:
辛丽娟,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