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1985年6月。载着上海代表团的列车在京沪线上呼啸前行。此行代表团的任务是,携带80余万元善款,送往山海关,用以修缮长城之首——老龙头。这是上海市民响应小平同志发出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号召,在短短一个月里的捐款和集资。80万元,今天来说或许只是小数目,但在每月工资仅三四十元的当时,这已是一笔惊人的钱款。
在上海文联代表中,虽有童芷苓、孙泰等前辈老艺术家,但因主演《阿Q正传》《阿混新传》而暴红全国的滑稽演员严顺开俨然成为最瞩目的人物。
那天上午,火车停靠天津站。坐了一晚火车的严顺开与大家一起走下火车,来到月台舒展身子。就在这时,人群中窜出一个背着木箱卖冰棍的年轻人,像发现新大陆似地突然叫起来:“哎,那不是‘阿混’吗?”边说边上前,“严老师,哈,我见到您了!”严顺开他乡遇知音,忙说,“谢谢!”年轻人更激动了,连忙打开木箱,取出足有半箱的冰棍塞给严顺开,“哥们,我没什么,来,尝冰棍。”
严顺开笑着谢绝,年轻人可不放松:“今天见到您,太高兴了,这点小意思,你一定要赏脸!”如此盛情,“阿混”也没法了,便说,“你的情意我领了,这样吧,我买下了。”说着把钱硬塞给了小青年。
那天,严顺开请客,上海代表团所有人吃上了冰棍。
那天晚上及第二天,代表团下榻在山海关宾馆,十分荣幸,我与严顺开老师同寝一室。面对眼前这位“阿Q”,我真佩服岑范导演的眼光,我们心目中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严顺开。1981年,他初登银幕,主演《阿Q正传》就一炮打响,第二年便荣膺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次年,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桂冠授予了他。接着,严顺开在电影《阿混新传》中饰演“阿混”,再次赢得观众的青睐。
我知道,严顺开的主业是上海滑稽剧团的演员。“一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高材生,怎么会当起了滑稽演员?”一直留存在脑里的疑问,当晚终于有了答案。
《真是乐死人》乐坏主考老师
严顺开,1937年6月生于上海。他自小爱好文艺,尤其喜欢表演。高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可是“相貌”的原因,最后一轮还是被刷了下来。1959年,当严顺开出现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考场上时,他遇到了日后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伯乐——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白英老师。“考中戏时我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结果没想到我唱的那首《真是乐死人》乐坏了白英老师。主考老师都乐了,我马上有信心了,后来的朗诵演得特别好。”严顺开说到中戏难以忘怀。
当年严顺开考入的是该院的表演系。但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为保证学校的质量,也为了同学们的前途,一二年级采用的是“淘汰制”,也就是说,学得不好,学校可以请你“回家”。严顺开一听有点发毛,心想,我好不容易进了中戏,如果成了“回汤豆腐干”,那台坍足了。所以,当时他就下定决心,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学戏。于是,他上课专心致志,下课悉心练习,从模仿到创造,从对着镜子到自由发挥,进步很快。
严顺开坦言,石挥和赵丹是中国电影人中最醉心的两个行者,也是他儿时崇拜的偶像,“他们的表演有劲,传神。说实话,当时考上戏剧学院的同学都有这种感觉,男的以为将来自己都像赵丹,女的感觉都像张瑞芳。可四年下来才知道,其实差多了,演技确非一日之功。”
老师十分扬长他的外形,严顺开在学校大多扮演的是喜剧角色,且大多是小人物,但他从未小看这些角色,而是兢兢业业,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他都斤斤计较,且津津乐道。第一学期他的表演成绩是满分5分。他笑着说,其实演喜剧还有一个好处,看着大家高兴我就来劲儿,越高兴我越来劲。
1963年,严顺开中戏毕业,他被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就是戏剧大师黄佐临。严顺开起先以为是让他演话剧,当他知道自己是进入剧院下属的上海滑稽剧团时,马上明白了领导的意图,果然,没几天,佐临院长就对他说,我们舞台需要喜剧,上海现在缺少好的喜剧演员,你是块“料作”,希望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佐临院长还说,上海滑稽戏中过去有个叫潮流滑稽,什么潮流来了,他就唱什么滑稽戏,这就是贴近时代。作为喜剧演员一定要灵敏,搭准观众的脉搏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一共鸣以后,观众笑声就出来了。
黄佐临没有看错,严顺开就是一块天生的喜剧料。你看他在舞台上永远是搭拉着眉毛,眯缝着眼睛,一脸苦笑的样子,你说他是在笑吧,好像是在哭,但你要说他是哭吧,好像又在笑。后来这成了严顺开喜剧表演的一个风格。他告诉我,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就是悲喜交加,希望观众在笑的同时,能够有所思索,能够掉出一滴眼泪。说到这里,我不由想到“笑”和“哭”,在草书中,这两个字没多大区别,笑与哭融为了一体,或许这就是喜剧艺术的深度,而严顺开深得其道。
《阿Q正传》让他一夜成名
在戛纳国际电影节65年的历程中,中国电影与戛纳的约会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而中国内地电影正式参加角逐“金棕榈”大奖是在1982年,这部被选送去参赛的影片就是由严顺开主演的《阿Q正传》。
198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上海电影制片厂早就决定把鲁迅的名作《阿Q正传》搬上银幕,并组织了强大的主创阵容:导演黄佐临、编剧陈白尘、主演赵丹,而且赵丹将一人分饰阿Q和鲁迅两个角色。不幸的是当年赵丹突然病逝。黄佐临导演也婉言谢绝接拍这部戏。为此上影厂非常着急:谁来导演这部戏?厂领导想到了曾执导经典影片《林则徐》和电影越剧《红楼梦》的导演岑范。据岑范回忆,他当时真是不敢接这个戏。因为他在舞台上曾演过话剧《阿Q正传》,知道把它搬上银幕的难度。同时,他也知道,当年戏剧家洪深曾想把《阿Q正传》改编成话剧,写信给鲁迅,鲁迅认为“此刻没有这样的人可以演阿Q,弄不好会搞成滑稽戏了”。鲁迅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岑范为此辗转不能入睡。后来,当他准备接拍这部电影时,他不仅看了同名的上海滑稽戏、北京青艺话剧,还看了绍兴绍剧团演的话剧,比较中,自己的“阿Q”才慢慢成形。 岑范导演第一眼看到严顺开,便觉得阿Q非他莫属。严顺开后来才知道,原来关于他演阿Q还有过争论。当时有些厂领导担心,觉得让一个滑稽戏演员来演是否合适?但岑范导演坚信他选的角,并表示如果厂里不让严顺开演,那么他也不导了。
其实岑范既有眼光,同时也很较真。在绍兴拍摄时他不时地询问过往的老百姓:“这个阿Q跟你们心里的那个像不像?”因为阿Q是绍兴人,首先就得和当地的氛围合拍。当听到当地人说“像极了”时,岑范放心地笑了。
严顺开十分同意岑范的看法,《阿Q正传》把关键点落在精神上。因为阿Q无大恶,他是劳动人民,没有妻子孩子,也没有老子,孤身一人,没有家,没有朋友哥们,没有后台,什么也没有,如果没有“精神胜利法”,他怎么解脱?受的气又如何排遣?鲁迅对笔下的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严顺开认为,在处理阿Q这个人物时,应强调“哀其不幸”的一面。剧中阿Q“调戏”吴妈是一场重要的戏,应该是感情上的躁动,是“求爱”,并不是流氓行为;另外,阿Q偷窃是因为实在饿极了,偷了人家地里的萝卜,被老尼姑发现还差点被狗咬。这些情节或许会让观众哈哈大笑,但这笑里面有悲哀。所以,严顺开演的是悲剧,同时也是喜剧,有时还有点闹剧。
戏终于拍完了,剧组首先把编剧、著名剧作家陈白尘请到现场。大家知道,老前辈为这个剧本花了很多心思。那天放完样片后,陈白尘站起带头鼓掌。严顺开说,我们当时不知有多高兴!
当然,严顺开也没有想到,《阿Q正传》第二年就被选送戛纳电影节。他记得,影片放映完,还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影片最后有一段旁白说:“阿Q虽然断子绝孙了,其实并没有断子绝孙,而据我们知道直到现在阿Q还有许多子孙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至今不绝。”
对这句话,外国记者没能理解透,就在招待会上发问:“岑导演,影片中说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那就是说现在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岑范答道:“不错,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不过不仅是我们中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可能有,可能在贵国也有像阿Q一样的人吧?”提问的记者笑了,带头鼓掌,底下的掌声遂响成一片。
时隔那么多年,严顺开讲起那段荣誉,就觉得是“碰上了”:鲁迅的原著,陈白尘的剧本,岑范的导演,捧了我一个严顺开,他调侃地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合算!”
严顺开凭借这部影片获得多个奖项。后来,他又出演了《阿混新传》。1988年还自编自导自演喜剧片《阿谭内传》。自此,完成了他的“阿剧”三部曲,并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喜剧表演艺术家的特有地位。
演完“丑爹”进医院
对于严顺开老师,我们一直予以关注。近二十年来,他在舞台上给广大观众同样留下难忘的艺术形象,滑稽戏《阿混新传》《特别的爱》等一次次给广大观众带来了笑声。特别是2005年2006年,他退休后,连续两年导演并主演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滑稽戏《太太万岁》《独养女儿》,在提高滑稽戏剧本的文学性和演员的素质上,在曲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然,严顺开是闲不住的。他也没法闲住。
2009年,电视剧《我的丑娘》的热播,催生了它的姊妹篇《我的老爹》。导演单联全马上想到了严顺开。由他担任男一号“丑爹”汪木根,港台明星江宏恩和翁虹分别在剧中饰演儿子和儿媳妇。可当单导发出邀请时,严顺开却表示年事已高不再接戏。然而,看完近四十万字的剧本后,他又立即给单导打电话同意出演。
但严顺开的这个决定,马上引来了家庭争议。严顺开的老伴和儿子、儿媳担心他的身体,都不主张他外出拍戏。于是,严顺开开始说服家人,他说《我的老爹》是继《阿Q正传》以来最让他满意的剧本;他多少年就盼望能饰演一个和他的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现在机会来了。你们怎么忍心让我这个搞了一辈子表演艺术的人失望?执意要演“丑爹”,家人终于被他说服了。
72岁的严顺开确是“丑爹”角色的不二人选。但他也没想到拍这部戏这么难:“早上8点不到就开拍,拍到晚上12点,拍摄中,我是有哭有笑,有蹦有跳。拍完我就受不了了,手都发麻了。”虽然很累,但严顺开却表态:“我坚守一条底线:无论演小品、拍电影、电视,绝不会让观众失望。不然宁肯不干。”
严顺开说到做到,终于拍摄完成了,并顺利地返回了上海。但想不到的是,两天后,他突然感到自己小腿有些麻痛,当医生的老伴马上建议他到医院作检查。严顺开开始还不以为然,在老伴的执意要求下他才跟去了医院。然而,就在候诊的时候,严顺开突然昏迷倒地,突发脑出血。经医院及时紧急抢救,严顺开才转危为安,躲过一劫。
半年后《我的老爹》在南京首播。这时严顺开病情已稳定,单联全导演奔赴上海和严顺开见了面。当病床上的严顺开听说《我的老爹》拍摄很成功,观众和专家对他的表演非常满意时,严顺开呜呜地哭了。
日前,很想前去看望严老师的我,接到了严师母顾医生的电话,她告诉我,严老师最近得了肺炎,又住进了医院。不过,他原来的病病情稳定,思路很清晰,一切在康复中。但严老师太容易激动,特别是见到熟人。为不惊扰他,能让他好好静养,所以,不希望外界多去打扰他。她特别请我们《上海采风》杂志转达感谢广大观众和读者对严顺开的问候和关心。
愿上海滑稽戏上春晚
严师母还告诉我,尽管严顺开病倒了,这几天临近春节,他又怀念起这全国人民的盛大喜庆时光——春晚。特别是,他对上海滑稽戏冲刺春晚的愿望依然没变。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晚,严顺开受邀参加,他的《阿Q的独白》不仅开创了小品上春晚的先例,而且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自此,他成为上春晚最多的演员之一。从1990年的《难兄难弟》、1993年的《张三其人》、1999年的《爱父如爱子》,到2004年的《讲故事》等等,严顺开的春晚之路从没停过。2007年,70岁高龄的严顺开带着小品《假话真情》第七次冲刺春晚。
然而,上海滑稽戏却迟迟没能“冲”进央视春晚,他认为,原因之一是上海的演员有一种自满的倾向,“认为上海的市场蛮大了,不要弄得太累”。另一原因是“语言障碍”。对此,严顺开不予认同。他认为只要演员不只是依赖方言来搞笑,而是加强表演,上央视春晚“这个事情不是难突破的”。
严顺开举例小沈阳说,小沈阳表演角色的人物性格很到位,每一个情景的戏剧感觉他抓住了,因而观众不会计较他的语言。小沈阳说的是东北普通话,假如上海普通话同样达到这样的效果,上海也能出小沈阳。我认为这是水平问题,水平好讲什么都可以。我讲日本话也能让观众乐。卓别林不讲话也能让观众乐。
所以,严顺开建议,讲一些普通话,哪怕是带些上海方言、上海地方味道的普通话,就像赵本山小沈阳,十句里七八句没听懂,但表演对头就OK 了。当然,关键首先要有好本子,在喜剧人物关系上一定要有戏,在表演感觉上,要在全国观众面前对上路。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上海滑稽戏一定能上春晚。
笔者以为,严顺开说的“上春晚”只是某种标识,其真正的含义应该是,让上海滑稽戏的格局更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上海文联代表中,虽有童芷苓、孙泰等前辈老艺术家,但因主演《阿Q正传》《阿混新传》而暴红全国的滑稽演员严顺开俨然成为最瞩目的人物。
那天上午,火车停靠天津站。坐了一晚火车的严顺开与大家一起走下火车,来到月台舒展身子。就在这时,人群中窜出一个背着木箱卖冰棍的年轻人,像发现新大陆似地突然叫起来:“哎,那不是‘阿混’吗?”边说边上前,“严老师,哈,我见到您了!”严顺开他乡遇知音,忙说,“谢谢!”年轻人更激动了,连忙打开木箱,取出足有半箱的冰棍塞给严顺开,“哥们,我没什么,来,尝冰棍。”
严顺开笑着谢绝,年轻人可不放松:“今天见到您,太高兴了,这点小意思,你一定要赏脸!”如此盛情,“阿混”也没法了,便说,“你的情意我领了,这样吧,我买下了。”说着把钱硬塞给了小青年。
那天,严顺开请客,上海代表团所有人吃上了冰棍。
那天晚上及第二天,代表团下榻在山海关宾馆,十分荣幸,我与严顺开老师同寝一室。面对眼前这位“阿Q”,我真佩服岑范导演的眼光,我们心目中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严顺开。1981年,他初登银幕,主演《阿Q正传》就一炮打响,第二年便荣膺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次年,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桂冠授予了他。接着,严顺开在电影《阿混新传》中饰演“阿混”,再次赢得观众的青睐。
我知道,严顺开的主业是上海滑稽剧团的演员。“一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高材生,怎么会当起了滑稽演员?”一直留存在脑里的疑问,当晚终于有了答案。
《真是乐死人》乐坏主考老师
严顺开,1937年6月生于上海。他自小爱好文艺,尤其喜欢表演。高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可是“相貌”的原因,最后一轮还是被刷了下来。1959年,当严顺开出现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考场上时,他遇到了日后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伯乐——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白英老师。“考中戏时我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结果没想到我唱的那首《真是乐死人》乐坏了白英老师。主考老师都乐了,我马上有信心了,后来的朗诵演得特别好。”严顺开说到中戏难以忘怀。
当年严顺开考入的是该院的表演系。但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为保证学校的质量,也为了同学们的前途,一二年级采用的是“淘汰制”,也就是说,学得不好,学校可以请你“回家”。严顺开一听有点发毛,心想,我好不容易进了中戏,如果成了“回汤豆腐干”,那台坍足了。所以,当时他就下定决心,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学戏。于是,他上课专心致志,下课悉心练习,从模仿到创造,从对着镜子到自由发挥,进步很快。
严顺开坦言,石挥和赵丹是中国电影人中最醉心的两个行者,也是他儿时崇拜的偶像,“他们的表演有劲,传神。说实话,当时考上戏剧学院的同学都有这种感觉,男的以为将来自己都像赵丹,女的感觉都像张瑞芳。可四年下来才知道,其实差多了,演技确非一日之功。”
老师十分扬长他的外形,严顺开在学校大多扮演的是喜剧角色,且大多是小人物,但他从未小看这些角色,而是兢兢业业,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他都斤斤计较,且津津乐道。第一学期他的表演成绩是满分5分。他笑着说,其实演喜剧还有一个好处,看着大家高兴我就来劲儿,越高兴我越来劲。
1963年,严顺开中戏毕业,他被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就是戏剧大师黄佐临。严顺开起先以为是让他演话剧,当他知道自己是进入剧院下属的上海滑稽剧团时,马上明白了领导的意图,果然,没几天,佐临院长就对他说,我们舞台需要喜剧,上海现在缺少好的喜剧演员,你是块“料作”,希望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佐临院长还说,上海滑稽戏中过去有个叫潮流滑稽,什么潮流来了,他就唱什么滑稽戏,这就是贴近时代。作为喜剧演员一定要灵敏,搭准观众的脉搏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一共鸣以后,观众笑声就出来了。
黄佐临没有看错,严顺开就是一块天生的喜剧料。你看他在舞台上永远是搭拉着眉毛,眯缝着眼睛,一脸苦笑的样子,你说他是在笑吧,好像是在哭,但你要说他是哭吧,好像又在笑。后来这成了严顺开喜剧表演的一个风格。他告诉我,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就是悲喜交加,希望观众在笑的同时,能够有所思索,能够掉出一滴眼泪。说到这里,我不由想到“笑”和“哭”,在草书中,这两个字没多大区别,笑与哭融为了一体,或许这就是喜剧艺术的深度,而严顺开深得其道。
《阿Q正传》让他一夜成名
在戛纳国际电影节65年的历程中,中国电影与戛纳的约会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而中国内地电影正式参加角逐“金棕榈”大奖是在1982年,这部被选送去参赛的影片就是由严顺开主演的《阿Q正传》。
198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上海电影制片厂早就决定把鲁迅的名作《阿Q正传》搬上银幕,并组织了强大的主创阵容:导演黄佐临、编剧陈白尘、主演赵丹,而且赵丹将一人分饰阿Q和鲁迅两个角色。不幸的是当年赵丹突然病逝。黄佐临导演也婉言谢绝接拍这部戏。为此上影厂非常着急:谁来导演这部戏?厂领导想到了曾执导经典影片《林则徐》和电影越剧《红楼梦》的导演岑范。据岑范回忆,他当时真是不敢接这个戏。因为他在舞台上曾演过话剧《阿Q正传》,知道把它搬上银幕的难度。同时,他也知道,当年戏剧家洪深曾想把《阿Q正传》改编成话剧,写信给鲁迅,鲁迅认为“此刻没有这样的人可以演阿Q,弄不好会搞成滑稽戏了”。鲁迅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岑范为此辗转不能入睡。后来,当他准备接拍这部电影时,他不仅看了同名的上海滑稽戏、北京青艺话剧,还看了绍兴绍剧团演的话剧,比较中,自己的“阿Q”才慢慢成形。 岑范导演第一眼看到严顺开,便觉得阿Q非他莫属。严顺开后来才知道,原来关于他演阿Q还有过争论。当时有些厂领导担心,觉得让一个滑稽戏演员来演是否合适?但岑范导演坚信他选的角,并表示如果厂里不让严顺开演,那么他也不导了。
其实岑范既有眼光,同时也很较真。在绍兴拍摄时他不时地询问过往的老百姓:“这个阿Q跟你们心里的那个像不像?”因为阿Q是绍兴人,首先就得和当地的氛围合拍。当听到当地人说“像极了”时,岑范放心地笑了。
严顺开十分同意岑范的看法,《阿Q正传》把关键点落在精神上。因为阿Q无大恶,他是劳动人民,没有妻子孩子,也没有老子,孤身一人,没有家,没有朋友哥们,没有后台,什么也没有,如果没有“精神胜利法”,他怎么解脱?受的气又如何排遣?鲁迅对笔下的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严顺开认为,在处理阿Q这个人物时,应强调“哀其不幸”的一面。剧中阿Q“调戏”吴妈是一场重要的戏,应该是感情上的躁动,是“求爱”,并不是流氓行为;另外,阿Q偷窃是因为实在饿极了,偷了人家地里的萝卜,被老尼姑发现还差点被狗咬。这些情节或许会让观众哈哈大笑,但这笑里面有悲哀。所以,严顺开演的是悲剧,同时也是喜剧,有时还有点闹剧。
戏终于拍完了,剧组首先把编剧、著名剧作家陈白尘请到现场。大家知道,老前辈为这个剧本花了很多心思。那天放完样片后,陈白尘站起带头鼓掌。严顺开说,我们当时不知有多高兴!
当然,严顺开也没有想到,《阿Q正传》第二年就被选送戛纳电影节。他记得,影片放映完,还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影片最后有一段旁白说:“阿Q虽然断子绝孙了,其实并没有断子绝孙,而据我们知道直到现在阿Q还有许多子孙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至今不绝。”
对这句话,外国记者没能理解透,就在招待会上发问:“岑导演,影片中说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那就是说现在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岑范答道:“不错,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不过不仅是我们中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可能有,可能在贵国也有像阿Q一样的人吧?”提问的记者笑了,带头鼓掌,底下的掌声遂响成一片。
时隔那么多年,严顺开讲起那段荣誉,就觉得是“碰上了”:鲁迅的原著,陈白尘的剧本,岑范的导演,捧了我一个严顺开,他调侃地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合算!”
严顺开凭借这部影片获得多个奖项。后来,他又出演了《阿混新传》。1988年还自编自导自演喜剧片《阿谭内传》。自此,完成了他的“阿剧”三部曲,并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喜剧表演艺术家的特有地位。
演完“丑爹”进医院
对于严顺开老师,我们一直予以关注。近二十年来,他在舞台上给广大观众同样留下难忘的艺术形象,滑稽戏《阿混新传》《特别的爱》等一次次给广大观众带来了笑声。特别是2005年2006年,他退休后,连续两年导演并主演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滑稽戏《太太万岁》《独养女儿》,在提高滑稽戏剧本的文学性和演员的素质上,在曲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然,严顺开是闲不住的。他也没法闲住。
2009年,电视剧《我的丑娘》的热播,催生了它的姊妹篇《我的老爹》。导演单联全马上想到了严顺开。由他担任男一号“丑爹”汪木根,港台明星江宏恩和翁虹分别在剧中饰演儿子和儿媳妇。可当单导发出邀请时,严顺开却表示年事已高不再接戏。然而,看完近四十万字的剧本后,他又立即给单导打电话同意出演。
但严顺开的这个决定,马上引来了家庭争议。严顺开的老伴和儿子、儿媳担心他的身体,都不主张他外出拍戏。于是,严顺开开始说服家人,他说《我的老爹》是继《阿Q正传》以来最让他满意的剧本;他多少年就盼望能饰演一个和他的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现在机会来了。你们怎么忍心让我这个搞了一辈子表演艺术的人失望?执意要演“丑爹”,家人终于被他说服了。
72岁的严顺开确是“丑爹”角色的不二人选。但他也没想到拍这部戏这么难:“早上8点不到就开拍,拍到晚上12点,拍摄中,我是有哭有笑,有蹦有跳。拍完我就受不了了,手都发麻了。”虽然很累,但严顺开却表态:“我坚守一条底线:无论演小品、拍电影、电视,绝不会让观众失望。不然宁肯不干。”
严顺开说到做到,终于拍摄完成了,并顺利地返回了上海。但想不到的是,两天后,他突然感到自己小腿有些麻痛,当医生的老伴马上建议他到医院作检查。严顺开开始还不以为然,在老伴的执意要求下他才跟去了医院。然而,就在候诊的时候,严顺开突然昏迷倒地,突发脑出血。经医院及时紧急抢救,严顺开才转危为安,躲过一劫。
半年后《我的老爹》在南京首播。这时严顺开病情已稳定,单联全导演奔赴上海和严顺开见了面。当病床上的严顺开听说《我的老爹》拍摄很成功,观众和专家对他的表演非常满意时,严顺开呜呜地哭了。
日前,很想前去看望严老师的我,接到了严师母顾医生的电话,她告诉我,严老师最近得了肺炎,又住进了医院。不过,他原来的病病情稳定,思路很清晰,一切在康复中。但严老师太容易激动,特别是见到熟人。为不惊扰他,能让他好好静养,所以,不希望外界多去打扰他。她特别请我们《上海采风》杂志转达感谢广大观众和读者对严顺开的问候和关心。
愿上海滑稽戏上春晚
严师母还告诉我,尽管严顺开病倒了,这几天临近春节,他又怀念起这全国人民的盛大喜庆时光——春晚。特别是,他对上海滑稽戏冲刺春晚的愿望依然没变。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晚,严顺开受邀参加,他的《阿Q的独白》不仅开创了小品上春晚的先例,而且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自此,他成为上春晚最多的演员之一。从1990年的《难兄难弟》、1993年的《张三其人》、1999年的《爱父如爱子》,到2004年的《讲故事》等等,严顺开的春晚之路从没停过。2007年,70岁高龄的严顺开带着小品《假话真情》第七次冲刺春晚。
然而,上海滑稽戏却迟迟没能“冲”进央视春晚,他认为,原因之一是上海的演员有一种自满的倾向,“认为上海的市场蛮大了,不要弄得太累”。另一原因是“语言障碍”。对此,严顺开不予认同。他认为只要演员不只是依赖方言来搞笑,而是加强表演,上央视春晚“这个事情不是难突破的”。
严顺开举例小沈阳说,小沈阳表演角色的人物性格很到位,每一个情景的戏剧感觉他抓住了,因而观众不会计较他的语言。小沈阳说的是东北普通话,假如上海普通话同样达到这样的效果,上海也能出小沈阳。我认为这是水平问题,水平好讲什么都可以。我讲日本话也能让观众乐。卓别林不讲话也能让观众乐。
所以,严顺开建议,讲一些普通话,哪怕是带些上海方言、上海地方味道的普通话,就像赵本山小沈阳,十句里七八句没听懂,但表演对头就OK 了。当然,关键首先要有好本子,在喜剧人物关系上一定要有戏,在表演感觉上,要在全国观众面前对上路。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上海滑稽戏一定能上春晚。
笔者以为,严顺开说的“上春晚”只是某种标识,其真正的含义应该是,让上海滑稽戏的格局更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