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出版发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刊评价体系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面临重定量、轻定性,质量和创新力评价弱,评价主体缺位,影响因子滥用等困境,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质量评价体系,亟待以内容质量为评价中心,根据评价目的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改善“一刀切”的量化评价。以内容质量为中心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质量评价各级指标的确定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专家筛选法,在遵循指标构建原则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体系框架。研究认为,在评价指标方面,应突出内容质量的创新程度、特色风格、期刊声誉等指标。因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主观性,支撑专家的质化评价,应予以合理利用。在评价方法上,需要进行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二者相结合的评价,兼顾普遍性和个别性。在明确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评价主体应由同行专家构成,以减少和避免学术评价中的偶然现象,使得评价更“阳光”,减少学术腐败,提升学术期刊质量。
其他文献
水利工程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阶段下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水利工程已成为区域经济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规划实施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体情况。客观描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继而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意义及具体措施,使水利工程建设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小的影响,实现工程建设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人员的回信和《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印发,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艺术类学术期刊应该抓住机遇,发挥其专业化优势,助力构建中国特色艺术话语体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研究阐发和传承保护工作,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开展。新时代艺术类学术期刊只有沿此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为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科体系、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从地表水、地下水和用水总量3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承载状况(不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进行评价,以地表水、地下水和用水总量承载状况的最差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群、经济区、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最终提出分区管控对策。结果表明:水资源超载区和临界超载区涉及全国53%的国土面积、近60%的人口和GDP,水资源量仅占全国28%;地表水超载与临界超载单元有151个,主要分布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但自然环境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水资源就是人们的生命源泉,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人们的健康安全将会受到影响,生态将会失衡,甚至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相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水污染进行治理,保障生态平衡。本文简要阐述了
为了系统地进行饮用水水源地“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管,文章以里墩水库为例,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水域面积遥感监测和植被覆盖度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监管及土地裸露分析;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人工复核进行工业点源分布分析;并利用地面监测站点的水质信息结合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水质反演。该案例通过多种监管手段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不同时空维度的功能,切实有效地开展了里墩水库环境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系,造成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河道普遍淤积,行洪和排涝能力下降,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人们已经认识到恢复河流生态活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出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河流生态修复主要利用培育水生植物或培养、接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成为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低压电气逐渐被广泛的运用起来,而继电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对于电力设备的保护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更好的了解电器设备的发展原理,才能更好的保证地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期刊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日渐提升。为了有效满足市场需要,各种规模化养殖场与日俱增。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推动了我国畜牧养殖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持续发展,一方面,规模化畜牧养殖为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使人们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但是另一方面,规模化畜牧养殖由于管理等方面的不善,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空气资源、水资源和土壤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基于此,笔者
针对目前市县级智慧水利建设存在的基础感知体系不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分散建设和管理、智慧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结合市县级实际状况构建其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通过统筹已建、在建、拟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构建插件式应用业务系统,实现集中部署、分级应用、智能处理、高效协同,以期推动业务应用的智慧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