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正在注重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这种理念背景下,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把握和挖掘课堂中的有效资源,想方设法地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根本的改变,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亮点。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就着力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有以下几点微浅尝试和略想。
一、 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 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2.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思维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的
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不是不要“双基”,而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双基”与创新思维的关系。要求教师不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知识上,而是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二、 探索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1.引导质疑辨析,尽量让学生表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情景,某个学生说不好,可以让别的学生去补充,别的学生也说不到位,还可以让大家去讨论。同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辨析,深入研讨,为学生积极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创新的火花往往是从一些看似不经意地说说之中迸发出来的。
2.鼓励标新立异,尽量让学生想象
鼓励标新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猜测、探索、质疑问难、独立见解等手段,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从直观入手,丰富学生的想象,因为任何想象都是已有表象的加工改造,积累的表象越多、越清晰,想象就越丰富。因此,教师要尽量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教具、学具、图画、投影和多媒体等,促使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
3.提倡大胆设想,尽量让学生创新
设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创新的前奏。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提倡学生勤于设想,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乘法运算的特征时,这种认识还只是一种直觉而朦胧的感性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4.注重学用结合,尽量让学生应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要举日常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比如,计算水电费问题、计算出租费问题、税款的交付问题、利润与成本的比较以及商业间的来往问题等,都与数学有关。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 实施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评价
1.延时评价
不要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和作业,应适当延时,待信息再一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
2.多元评价
传统课堂评价经常采用两元判断,即只在“对”或“错”上评估。这样容易打乱学生的思维和削弱思维活动,应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实情做出多元评价。即不仅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 “繁”与“简” “难”与“易”,是否有创新等。同时还要十分注意评价的“相对性”。有些想法虽有错误,但会对其他同学以警示,通过多元评价,充分挖掘全班同学的潜能,创设了知识共享的氛围。
3.激励评价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认真听取,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问。对于学生的认识,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个人独特认识的要大加鼓励;错误的也不要直接否定,要在肯定学生已经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再想一想或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对于不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大胆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敢创新,形成一种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
一、 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 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2.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思维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的
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不是不要“双基”,而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双基”与创新思维的关系。要求教师不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知识上,而是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二、 探索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1.引导质疑辨析,尽量让学生表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情景,某个学生说不好,可以让别的学生去补充,别的学生也说不到位,还可以让大家去讨论。同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辨析,深入研讨,为学生积极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创新的火花往往是从一些看似不经意地说说之中迸发出来的。
2.鼓励标新立异,尽量让学生想象
鼓励标新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猜测、探索、质疑问难、独立见解等手段,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从直观入手,丰富学生的想象,因为任何想象都是已有表象的加工改造,积累的表象越多、越清晰,想象就越丰富。因此,教师要尽量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教具、学具、图画、投影和多媒体等,促使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
3.提倡大胆设想,尽量让学生创新
设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创新的前奏。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提倡学生勤于设想,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乘法运算的特征时,这种认识还只是一种直觉而朦胧的感性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4.注重学用结合,尽量让学生应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要举日常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比如,计算水电费问题、计算出租费问题、税款的交付问题、利润与成本的比较以及商业间的来往问题等,都与数学有关。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 实施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评价
1.延时评价
不要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和作业,应适当延时,待信息再一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
2.多元评价
传统课堂评价经常采用两元判断,即只在“对”或“错”上评估。这样容易打乱学生的思维和削弱思维活动,应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实情做出多元评价。即不仅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 “繁”与“简” “难”与“易”,是否有创新等。同时还要十分注意评价的“相对性”。有些想法虽有错误,但会对其他同学以警示,通过多元评价,充分挖掘全班同学的潜能,创设了知识共享的氛围。
3.激励评价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认真听取,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问。对于学生的认识,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个人独特认识的要大加鼓励;错误的也不要直接否定,要在肯定学生已经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再想一想或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对于不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大胆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敢创新,形成一种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