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马良书相识十余年,总是亲切地称他为老马,称谓的由来,想必是因他的平实、宽厚与笃定,让人彻彻底底地放心与信赖。老马的人品,是不多见的厚道淳朴,圈中朋友皆为赞许。老马的学问,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心生钦佩。他的专业学习经历,用一个不太合乎今日时宜的词汇,那叫一个“根正苗红”。他受教于专业艺术学院,并不断得到国内最好名家的指点,可谓转益多师,在学习绘画艺术方面一路坦途。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投到著名画家徐勇民(今湖北美术学院院长)的门下读硕士研究生。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后不久,他又毅然决定继续深造,并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大名家刘巨德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绘画创作实践与中西艺术比较研究。三年的研习探究,他再创佳绩,论文获得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对于一个长期从事绘画实践的研究者而言,我们能体会这份不易,也更品出了老马的不平凡——执着与坚韧的品质,做一事必成一事。
同为湖北美术学院校友,又皆居北京,在画展上观摩老马的作品,是经常的事。十几年过来,我见证到他不懈的探索与艺事的精进,由衷钦佩并为他高兴。他的为人始终不变,他的绘画可是变化不居,他的探索是多向的:手法多样、题材多种、画面效果各异,每每带给我们变化的新意,总在意料之外,平添了许多赏画的乐趣。老马的文笔也好,为朋友作的画评,常可见到。文章亲切平易,解读作品精准到位,读起来朗朗上口,看着不累,有阅读快感。可以说,把绘画实践与理论双修到老马这个状态的画家确实少见。多年来,老马把深厚的理论学养与绘画实践融为一体,不断拓展绘画表现的路子。他的中国画,从重色彩、到色、墨结合,再到纯水墨,从工笔到写意,无不深入探索,并渐渐拥有了独有的面貌。
近期老马的画作多为水墨,主要有山水、静物两类。他的水墨不是刻意讲形式、观念的实验水墨,也不是对时代变化充耳不闻的传统水墨,而是充满新意的水墨山水。20世纪中国画的巨大变革,画界几乎无人不晓,每位有创新意识的画家都时时面对数个问题,如何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表现新的时代景观与人物,另一方面,传统的绘画语言如何焕发新质与新意,抑或语言与题材,一并求新求变,这更是双重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的老马,用画面呈现自己的不断思考与探索。
《门前清溪过绿田》《南山春烟》《田园春浓》这一系列作品,激发同为湖北人的浓重乡情,虽然不知道老马表现的是否是家乡风物,但那恰是我儿时或现在回乡时的田园景象,这一切却极少为其他国画家描绘。出现在我们视野的南方乡土春日景色:远山蒙蒙,阡陌错落,池水清澈,桃林深处掩映人家。初看疑是桃花源,但实为今日南方平凡的新乡景。画面秀美明丽,清新不俗,只一瞥就满目春色,盈盈入心。虽是现实景色,却在老马的笔下十分入画,生动而不乏诗意。山川草木,依循传统水墨渗化的各种变化,有墨韵流溢的效果。用笔上不拘成法,只捕捉其基本形体意态,甚而还汇入西画之法,静潭的倒影、民居的投影,都可以既记录安详的流光,也成为画面不可缺少的墨色层次。如果上述系列,以色彩抢先入眼,那么,《细雨南塘》《晨曦微白》《水明风清田野家》这些水墨画作,则只在黑白中求变化,一片朦胧中,林木人家静谧无声,又蕴藏郁郁的生气。这组作品,雅静恬淡,画中景象,是实写,更是意写。分不清是作者赋予了景物诗意情调,还是江南景物就是这样的清秀素净,总之,老马传达了他对生活的诗意领会,为观者带来浓浓的诗性美。
老马多变,他并不定格在空灵秀逸的美,也不停留在清晨微明或春日好光景,他敏感于季节光阴的流变,也将探索的触角伸得更远。古时王微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其对季节的美学体味,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家,后来郭熙对四时景物之不同的观察与理论阐述,是更进一步发挥发展。老马的画,内在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他没有概念的表现山水,《阳坡大田》《阳坡冬麦》《冬天的阳坡大山》都是富有季节感的山景,若说前者春山淡怡而如笑,这里便是冬山惨淡而如睡。春的融怡与冬的暗淡,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景式的构图,高远的空间,繁密的景物,表达南国冬日景色的沉寂一面。
自然的山川草木,古往今来的画家对之总有别样的眷念。所以,老马对之也投注了大量的心力加以表现。而今,时光流转,都市生活已然成为我们的日常境况,室外川流不息,室内却安静如斯,一窗之隔,便区分了喧闹与宁静,窗前的瓶花,就这样静守一屋的祥和,对瓶花这一时时绽放的美好事物,老马在黑白、疏密、浓淡中,加以吟咏玩味。作为画面的主角,瓶花总是外形饱满,情态各异。花朵,只作意象表现,与窗帘、桌布图案的形态相互穿插、对比、映衬,形成密而不堵,繁而不闹,节奏分明的装饰效果。在黑白灰的把玩中,明亮或微弱的光芒,若隐若现。《暗香》《清晖》等作品,无不反映出老马对生活的诗意观察与感受,这正是他艺术表现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特点。
老马的画,大至对故园的眷恋与表现,小至家居室内一景一物,都来自内心真切的体验与亲切的记忆,他的画清雅秀美,诗意盎然,自成一格。他的笔法,随性清秀,他的墨色,润泽多变,他的画面,参和中西之法,常有色彩、明暗的变换,一看便知是中西调和道路的实践者。像他这样,依从自己内心,踏实地在艺事上勤耕不缀,一定会将这条前人开拓的道路,延伸至更远处,我期待着,也坚信着,并祝愿着。
同为湖北美术学院校友,又皆居北京,在画展上观摩老马的作品,是经常的事。十几年过来,我见证到他不懈的探索与艺事的精进,由衷钦佩并为他高兴。他的为人始终不变,他的绘画可是变化不居,他的探索是多向的:手法多样、题材多种、画面效果各异,每每带给我们变化的新意,总在意料之外,平添了许多赏画的乐趣。老马的文笔也好,为朋友作的画评,常可见到。文章亲切平易,解读作品精准到位,读起来朗朗上口,看着不累,有阅读快感。可以说,把绘画实践与理论双修到老马这个状态的画家确实少见。多年来,老马把深厚的理论学养与绘画实践融为一体,不断拓展绘画表现的路子。他的中国画,从重色彩、到色、墨结合,再到纯水墨,从工笔到写意,无不深入探索,并渐渐拥有了独有的面貌。
近期老马的画作多为水墨,主要有山水、静物两类。他的水墨不是刻意讲形式、观念的实验水墨,也不是对时代变化充耳不闻的传统水墨,而是充满新意的水墨山水。20世纪中国画的巨大变革,画界几乎无人不晓,每位有创新意识的画家都时时面对数个问题,如何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表现新的时代景观与人物,另一方面,传统的绘画语言如何焕发新质与新意,抑或语言与题材,一并求新求变,这更是双重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的老马,用画面呈现自己的不断思考与探索。
《门前清溪过绿田》《南山春烟》《田园春浓》这一系列作品,激发同为湖北人的浓重乡情,虽然不知道老马表现的是否是家乡风物,但那恰是我儿时或现在回乡时的田园景象,这一切却极少为其他国画家描绘。出现在我们视野的南方乡土春日景色:远山蒙蒙,阡陌错落,池水清澈,桃林深处掩映人家。初看疑是桃花源,但实为今日南方平凡的新乡景。画面秀美明丽,清新不俗,只一瞥就满目春色,盈盈入心。虽是现实景色,却在老马的笔下十分入画,生动而不乏诗意。山川草木,依循传统水墨渗化的各种变化,有墨韵流溢的效果。用笔上不拘成法,只捕捉其基本形体意态,甚而还汇入西画之法,静潭的倒影、民居的投影,都可以既记录安详的流光,也成为画面不可缺少的墨色层次。如果上述系列,以色彩抢先入眼,那么,《细雨南塘》《晨曦微白》《水明风清田野家》这些水墨画作,则只在黑白中求变化,一片朦胧中,林木人家静谧无声,又蕴藏郁郁的生气。这组作品,雅静恬淡,画中景象,是实写,更是意写。分不清是作者赋予了景物诗意情调,还是江南景物就是这样的清秀素净,总之,老马传达了他对生活的诗意领会,为观者带来浓浓的诗性美。
老马多变,他并不定格在空灵秀逸的美,也不停留在清晨微明或春日好光景,他敏感于季节光阴的流变,也将探索的触角伸得更远。古时王微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其对季节的美学体味,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家,后来郭熙对四时景物之不同的观察与理论阐述,是更进一步发挥发展。老马的画,内在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他没有概念的表现山水,《阳坡大田》《阳坡冬麦》《冬天的阳坡大山》都是富有季节感的山景,若说前者春山淡怡而如笑,这里便是冬山惨淡而如睡。春的融怡与冬的暗淡,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景式的构图,高远的空间,繁密的景物,表达南国冬日景色的沉寂一面。
自然的山川草木,古往今来的画家对之总有别样的眷念。所以,老马对之也投注了大量的心力加以表现。而今,时光流转,都市生活已然成为我们的日常境况,室外川流不息,室内却安静如斯,一窗之隔,便区分了喧闹与宁静,窗前的瓶花,就这样静守一屋的祥和,对瓶花这一时时绽放的美好事物,老马在黑白、疏密、浓淡中,加以吟咏玩味。作为画面的主角,瓶花总是外形饱满,情态各异。花朵,只作意象表现,与窗帘、桌布图案的形态相互穿插、对比、映衬,形成密而不堵,繁而不闹,节奏分明的装饰效果。在黑白灰的把玩中,明亮或微弱的光芒,若隐若现。《暗香》《清晖》等作品,无不反映出老马对生活的诗意观察与感受,这正是他艺术表现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特点。
老马的画,大至对故园的眷恋与表现,小至家居室内一景一物,都来自内心真切的体验与亲切的记忆,他的画清雅秀美,诗意盎然,自成一格。他的笔法,随性清秀,他的墨色,润泽多变,他的画面,参和中西之法,常有色彩、明暗的变换,一看便知是中西调和道路的实践者。像他这样,依从自己内心,踏实地在艺事上勤耕不缀,一定会将这条前人开拓的道路,延伸至更远处,我期待着,也坚信着,并祝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