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教育的最大成果就是提出了创新意识,与这一意识关系紧密的便是个性培养。要让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其基础是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个体具有创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依赖个性的存在,个性与创新是统一的。弘扬人的主体性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人的主体性的开发和提高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主体性增强的历史。人们从追求生存条件得到基本保障,到现在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和精神上满足,而希望自由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体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开拓和创造,从而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积极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培养绝对化误区
1 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首先,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人与人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体质、气质、性格和个人爱好等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造就了人们的不同个性,也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个人的独创性正是在这种各自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知识经济的到来,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不只是一次性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而要为实现人的终身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全面推进素质的需要。 创造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创造性的培养又离不开学生个体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在综合性实践中,学生个性得以良好的发展,其综合性素质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 进行个性化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再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最为敏捷的发散性思维,能从一类对象迅速而轻易的转变到另一类内容完全不同的对象上面,对一个物体它能想到这个物体许多侧面,表现出不拘泥前人理论的敢想敢干。尤其对于独生子女而言,独立、自制的这种独立性人格表现得更充分。因而,在创新教育中,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坚持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意识,体现其主体性,才能有助于更好的发展。所以注重学生个性, 挖掘其潜能,将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人才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只有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了解那些使自己独一无二的品质,才会变得更有力。假如不了解自己的个性,那就只能是顺从他人的要求,而这些人更多地只是表达他们自己的需要。爱因斯坦、达尔文、海涅、拜伦、爱迪生在小学时表现出的智力并不超九,学习成绩也不都很好。但是,由于他们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他们的智力都得到了超常发展,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天才。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不仅教师,连家长也都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智力也比一般人低。”可见,智力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必然条件,相反,那些常常被忽视的非智力因素却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就潜能发展的观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生理和心理未致成熟。但是,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的发展,不仅有赖于适当的社会环境条件,而且需要个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国内外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表明,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和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或个性特征对于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个性化教育的重点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但是,它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动机和个性特征,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潜力的发挥。
总之,重视个性化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力,这在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已越来越显其重要。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指出,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习、挖掘和培养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培养教育,并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个性也有良与不良之分,对不良个性要及时纠正,不要使其危害集体和自身的健康成长。个性化也不能被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否则将如同集体性与共性被过分强调一样有害。
2 强调注重个性培养,但不能走进个性绝对化误区
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如果片面追求,过分强调人的本质的自然性,而忽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现象,就会把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到极端地走向个性绝对化的境地,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理解为自由性。那种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的选用,还是教学语言的处置,都无条件的适应于教育对象发展的现有水平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是片面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些将会在我们的创新教育中产生负效益。教育作为人类培养新生一代的社会事业,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是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注重个性培养,不是提倡个性绝对化。这两者间的问题究其根本植根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发展的矛盾性。教师代表社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重视人的社会价值的培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其自身的兴趣与追求,更重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发展,两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可片面地处理这一矛盾,要用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论述,来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中的难点,以此作为科学理论基础,才能使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偏离。
3 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案例
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 每次上课都走神, 不听讲, 也不做作业,沉默寡言,也不愿和别人交流, 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怪人。我找他谈过几次话,批评了他好几次, 却不见成效。后来我慢慢发现, 他的想法有一些怪异。有一次考政治,他一个字也没写,只是写了名字, 就趴在桌子上哭了一节课。我知道如果我拿着他的卷子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你为什么不做卷子? 为什么只是趴着哭?你打算怎么办?这些都不会有用的,因此我没有下课就找他, 而是收卷子的时候装作不知道。卷子收上来了, 我也没找他。等到晚上放学的时候, 他悄悄的来到了办公室。我用温和的眼神看了看他, 没说一句话。我看到他的眼神中含有一丝恐惧, 一丝哀怨。 就这样沉默了几分钟, 他终于开口了, “我可以拿回我的卷子吗?”“为什么?”我问他。“我没做。”他回答。我什么也没说, 只是把卷子递给了他,并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这时他说老师我明天交给你,转身就走了。第二天他来了,拿着那份卷子,仍旧一道题也没做。看了我一会儿, 他说我能和你谈谈吗?终于我们之间有了一次交流的机会。他从他的初中开始谈起,讲了许多关于他的过去,他的老师,他的班级, 他的朋友,及他的成绩。终于,我明白了。他的悲伤,他的沉默是因为他不适应这个环境,他的思想仍然沉浸在对以往的回味中。他不喜欢高中的政治教材,他喜欢时事政治,因此我采用了相应的对策,我告诉他,我可以为他辅导,课本只要求记忆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他非常高兴,所以就每天来和我探讨一些时事方面的问题。这样他的兴趣上来了,他的成绩也就跟着上来了。他逐渐的培养了自信,话也多了起来,不再是以前的怪人了。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如果一味地强迫学生去适应环境,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效果。而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因材施教,反而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育中真正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生命的价值,尊重和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予以开发和运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强调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提高人的素质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在本质上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统一。社会的任何进步是个体的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学校教育是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发展。只有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价值。通过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创造的活动,自我教育的活动等手段。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体特点的民主化教育才能使学生不断克服与社会发展不相容的个性,从而培养优良的个性,成为全面素质得以良好发展的社会的人。
总之,个性化教育不仅对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适合当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它对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个性化教育之中,还包含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一种超越了学校教育,一种面向社会的教育。我们希望个性化心理教育也能够像基本的健康教育或基本的素质教育一样,在我们当代的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培养绝对化误区
1 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首先,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人与人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体质、气质、性格和个人爱好等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造就了人们的不同个性,也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个人的独创性正是在这种各自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知识经济的到来,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不只是一次性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而要为实现人的终身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全面推进素质的需要。 创造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创造性的培养又离不开学生个体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在综合性实践中,学生个性得以良好的发展,其综合性素质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 进行个性化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再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最为敏捷的发散性思维,能从一类对象迅速而轻易的转变到另一类内容完全不同的对象上面,对一个物体它能想到这个物体许多侧面,表现出不拘泥前人理论的敢想敢干。尤其对于独生子女而言,独立、自制的这种独立性人格表现得更充分。因而,在创新教育中,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坚持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意识,体现其主体性,才能有助于更好的发展。所以注重学生个性, 挖掘其潜能,将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人才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只有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了解那些使自己独一无二的品质,才会变得更有力。假如不了解自己的个性,那就只能是顺从他人的要求,而这些人更多地只是表达他们自己的需要。爱因斯坦、达尔文、海涅、拜伦、爱迪生在小学时表现出的智力并不超九,学习成绩也不都很好。但是,由于他们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他们的智力都得到了超常发展,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天才。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不仅教师,连家长也都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智力也比一般人低。”可见,智力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必然条件,相反,那些常常被忽视的非智力因素却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就潜能发展的观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生理和心理未致成熟。但是,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的发展,不仅有赖于适当的社会环境条件,而且需要个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国内外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表明,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和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或个性特征对于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个性化教育的重点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但是,它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动机和个性特征,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潜力的发挥。
总之,重视个性化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力,这在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已越来越显其重要。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指出,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习、挖掘和培养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培养教育,并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个性也有良与不良之分,对不良个性要及时纠正,不要使其危害集体和自身的健康成长。个性化也不能被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否则将如同集体性与共性被过分强调一样有害。
2 强调注重个性培养,但不能走进个性绝对化误区
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如果片面追求,过分强调人的本质的自然性,而忽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现象,就会把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到极端地走向个性绝对化的境地,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理解为自由性。那种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的选用,还是教学语言的处置,都无条件的适应于教育对象发展的现有水平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是片面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些将会在我们的创新教育中产生负效益。教育作为人类培养新生一代的社会事业,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是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注重个性培养,不是提倡个性绝对化。这两者间的问题究其根本植根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发展的矛盾性。教师代表社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重视人的社会价值的培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其自身的兴趣与追求,更重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发展,两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可片面地处理这一矛盾,要用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论述,来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中的难点,以此作为科学理论基础,才能使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偏离。
3 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案例
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 每次上课都走神, 不听讲, 也不做作业,沉默寡言,也不愿和别人交流, 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怪人。我找他谈过几次话,批评了他好几次, 却不见成效。后来我慢慢发现, 他的想法有一些怪异。有一次考政治,他一个字也没写,只是写了名字, 就趴在桌子上哭了一节课。我知道如果我拿着他的卷子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你为什么不做卷子? 为什么只是趴着哭?你打算怎么办?这些都不会有用的,因此我没有下课就找他, 而是收卷子的时候装作不知道。卷子收上来了, 我也没找他。等到晚上放学的时候, 他悄悄的来到了办公室。我用温和的眼神看了看他, 没说一句话。我看到他的眼神中含有一丝恐惧, 一丝哀怨。 就这样沉默了几分钟, 他终于开口了, “我可以拿回我的卷子吗?”“为什么?”我问他。“我没做。”他回答。我什么也没说, 只是把卷子递给了他,并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这时他说老师我明天交给你,转身就走了。第二天他来了,拿着那份卷子,仍旧一道题也没做。看了我一会儿, 他说我能和你谈谈吗?终于我们之间有了一次交流的机会。他从他的初中开始谈起,讲了许多关于他的过去,他的老师,他的班级, 他的朋友,及他的成绩。终于,我明白了。他的悲伤,他的沉默是因为他不适应这个环境,他的思想仍然沉浸在对以往的回味中。他不喜欢高中的政治教材,他喜欢时事政治,因此我采用了相应的对策,我告诉他,我可以为他辅导,课本只要求记忆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他非常高兴,所以就每天来和我探讨一些时事方面的问题。这样他的兴趣上来了,他的成绩也就跟着上来了。他逐渐的培养了自信,话也多了起来,不再是以前的怪人了。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如果一味地强迫学生去适应环境,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效果。而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因材施教,反而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育中真正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生命的价值,尊重和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予以开发和运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强调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提高人的素质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在本质上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统一。社会的任何进步是个体的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学校教育是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发展。只有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价值。通过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创造的活动,自我教育的活动等手段。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体特点的民主化教育才能使学生不断克服与社会发展不相容的个性,从而培养优良的个性,成为全面素质得以良好发展的社会的人。
总之,个性化教育不仅对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适合当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它对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个性化教育之中,还包含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一种超越了学校教育,一种面向社会的教育。我们希望个性化心理教育也能够像基本的健康教育或基本的素质教育一样,在我们当代的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