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田径课程设计

来源 :体育博览·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ouw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田径课程的设计对促进高职学生的身体发展及运动技能的撑握与提高有着良好的作用。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学生自主选课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田径课程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本文从高职田径课程的现状出发,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述了高职田径课程的设计原则、观念及重点,旨在构建高职田径课程新体系,培养新型田径运动人才。
  关键词:高职田径教学课程设计
  
  “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是体育运动之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受高职院校学生自主选课及长期以来田径教学中只重视项目的技术动作的教学等因素的影响,高职田径课程设计存在许多问题。
  
  一、高职田径课程安排面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选课的片面性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田径课程,目的是调动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却导致高职院校的某些田径项目从未开设过相关课程,原因是没有或极少有学生选修,致使该田径项目无法授课。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某些田径项目(如铅球、铁饼、长距离跑)枯燥、运动量大,高职学生选课呈现片面性。
  
  (二)教师授课的单一性
  传统的高职田径课程设计,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示范能力和田径技术水平,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方面,示范动作的标准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形象,因此多数高职田径教师在设计田径运动教学课程时,总是把自己善长的课程内容多安排一些。长期如此,学生对田径运动技术的全面性很难有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的性别也会影响在田径运动课程内容上的选择,有的教师偏重于选择跑跳类类的田径项目,有的教师则偏重于选择投掷类的田径项目。运动项目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无法避免的。
  
  二、高职田径课程设计方向
  
  (一)掌握高职田径教学课程的设计原则
  田径运动知识和技能是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高职田径课程教学质量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着重要影响。高职田径教学课程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编排高职田径教学课程应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兼顾场地设施、气候等具体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特点。在高职田径课程设计中,要从项目的内容、规则、难度、组织方法等多种因素上进行科学的安排。
  (2)适宜的难度负荷原则:包括心理和身体两方面。高职田径课程设计以学生经过一定智力和体力上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完成为宜。
  (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推动个体从事各种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设计高职田径课程设计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在高职田径运功中体验到乐趣和喜悦。
  (4)创新性原则:在高职田径课程设计中,要不断创新设计内容和比赛方式,使高职田径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善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已有的项目进行充实、完善、改进和提高、积极开发和研究新项目,以其娱乐、新奇、刺激等显著特点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二)改变高职田径课程设计观念
  在传统的高职田径运动的课程设计观念中,教师往往把田径场上摘金夺银作为田径运动的终极形式,过多强调了它的竞技作用,忽略了它的健身等多元功能。因此,在高职田径课程设计中要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作用,挖掘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意志品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丰富课程设计的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吸引更多的学生从事田径运动。
  
  (三)高职田径课程设计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实现素质教育是高职田径教育追求的目标,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在高职田径课程的设计中要重视和突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全面的现代高职田径运动人才。重视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认知能力:田径健身锻炼能促进人的感知觉能力的发展,调整大脑皮层的神经功能,协调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敏性,使人的思维品质获得特殊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高职田径课程中要注重走、跑、跳、投等各练习的协调性、灵活性的设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2)情感发展:面对失败和挫折能处之坦然,保持良好的情绪,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成熟情感的表现方式。高职田径课程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竞技技能,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发展因素,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高情绪的调节能力。
  (3)社会适应能力: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应鼓励和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是促进个体完善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高职田径课程设计中,教师要适当的选择既需要个体的自主性活动,更需要同伴之间的协作配合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运动中体会竞争和合作,加深对规则、秩序、策略的理解等,培育自信,在挫折中磨练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目标。
  总之,高职田径课程的设计成败决定着高职田径教学效果的好坏,任何一个高职田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高职田径课程的设计。
  (责任编辑:何中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