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提出了几个有效对策。特别指出“学生的热情”和“教师外在催化剂”在对策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 兴趣缺失 对策 信心 快乐学习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 可见兴趣对数学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石。本文将从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入手,对如何改善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缺失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发学习的热情、兴趣,挖掘潜能
1.让学生体验成功,受到赞扬,积累信心,化被动为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依赖于成功。提高成绩是文科生心目中最现实的成功,所以,要让学生体验成功,首先在考卷难度上应慎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一难一易交替出卷,既体验成功,又避免骄傲放松警惕。
练习难度的选择也应慎重,让学生够得着又不是很容易啃得下,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喜悦。
2.锻炼意志,培养毅力,让学生学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认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文科学生成绩差,不是智商差,往往是意志薄弱、意志反复、动摇。常常下决心,可是在困难面前,在成绩面前,潜意识先害怕起来,不自觉地放弃,不敢挑战困难,不能自我说服、自我突破。
2012届高中毕业生中,笔者任教的农高高三(15)班在高二分班后刚接手时数学成绩基础相对较差,很多学生非常害怕数学而差点放弃数学。在第一次分班后摸底考的讲评课中,当几个中等的同学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在考试中考出特别优异的成绩,笔者就大加嘉奖,大大了鼓舞了这些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尽管他们的成绩不是那么稳定,却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和被认可的喜悦。
二、教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领袖,是“外在”的催化剂,起着重要作用
1.教师情感
(1)教师自身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形象。教师自身首先要热爱数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教师的积极乐观向上将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才能带领学生树立信心。充满活力的教师自然能带领学生朝气蓬勃,让学生学习、生活勇往直前。
数学教师首先自己要由衷热爱数学,才能说服学生爱上数学。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运算,这样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2)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是一名教师所需具备的三颗心,对于文科学生尤为重要。特别是耐心,而耐心源于爱心。
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学生的不足,就会有充足的耐心。
对学生的提问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手头工作多忙,都要认真倾听,耐心细致地回答,注意在答疑中的语气、情绪,掌握好反问的火候和分寸,讲究艺术,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奥秘,成为自觉学习者”的目的。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呈现方式是:能上好课。
(1)课堂节奏、课堂条理要很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对文科学生的课堂最低层次的要求是:听得懂。要让文科生听懂数学课,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节奏,条理要很清晰,语言简洁明了,让学生思路跟得上,能够参与课堂思维互动。节奏也不能太慢,否则学生就会出现思维懒散,容易走神。所以,找到恰到好处的节奏是上好课的关键。
(2)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有激情。
教师课堂的激情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法宝,是调动学生情绪和思考积极性的“强力药剂”。但课堂情绪也需抑扬顿挫,不能一味地激情,避免学生产生“情绪”疲劳。要通过情绪的变化,控制课堂的重难点,调节课堂氛围。
(3)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善于进行鼓励性评价。
“幽默”是润滑剂,是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透过周围“重要他人”的期望与评价完成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当“重要他人”角色的人就是教师、家长。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评价,可以使用体态语言如一个肯定的微笑、询问关切的眼神,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学生内在、教师外在”的共同努力,可使学生有个良性循环的心理环境,以期达到快乐学习的最可爱、最朴素又最难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 兴趣缺失 对策 信心 快乐学习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 可见兴趣对数学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石。本文将从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入手,对如何改善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缺失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发学习的热情、兴趣,挖掘潜能
1.让学生体验成功,受到赞扬,积累信心,化被动为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依赖于成功。提高成绩是文科生心目中最现实的成功,所以,要让学生体验成功,首先在考卷难度上应慎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一难一易交替出卷,既体验成功,又避免骄傲放松警惕。
练习难度的选择也应慎重,让学生够得着又不是很容易啃得下,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喜悦。
2.锻炼意志,培养毅力,让学生学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认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文科学生成绩差,不是智商差,往往是意志薄弱、意志反复、动摇。常常下决心,可是在困难面前,在成绩面前,潜意识先害怕起来,不自觉地放弃,不敢挑战困难,不能自我说服、自我突破。
2012届高中毕业生中,笔者任教的农高高三(15)班在高二分班后刚接手时数学成绩基础相对较差,很多学生非常害怕数学而差点放弃数学。在第一次分班后摸底考的讲评课中,当几个中等的同学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在考试中考出特别优异的成绩,笔者就大加嘉奖,大大了鼓舞了这些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尽管他们的成绩不是那么稳定,却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和被认可的喜悦。
二、教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领袖,是“外在”的催化剂,起着重要作用
1.教师情感
(1)教师自身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形象。教师自身首先要热爱数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教师的积极乐观向上将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才能带领学生树立信心。充满活力的教师自然能带领学生朝气蓬勃,让学生学习、生活勇往直前。
数学教师首先自己要由衷热爱数学,才能说服学生爱上数学。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运算,这样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2)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是一名教师所需具备的三颗心,对于文科学生尤为重要。特别是耐心,而耐心源于爱心。
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学生的不足,就会有充足的耐心。
对学生的提问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手头工作多忙,都要认真倾听,耐心细致地回答,注意在答疑中的语气、情绪,掌握好反问的火候和分寸,讲究艺术,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奥秘,成为自觉学习者”的目的。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呈现方式是:能上好课。
(1)课堂节奏、课堂条理要很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对文科学生的课堂最低层次的要求是:听得懂。要让文科生听懂数学课,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节奏,条理要很清晰,语言简洁明了,让学生思路跟得上,能够参与课堂思维互动。节奏也不能太慢,否则学生就会出现思维懒散,容易走神。所以,找到恰到好处的节奏是上好课的关键。
(2)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有激情。
教师课堂的激情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法宝,是调动学生情绪和思考积极性的“强力药剂”。但课堂情绪也需抑扬顿挫,不能一味地激情,避免学生产生“情绪”疲劳。要通过情绪的变化,控制课堂的重难点,调节课堂氛围。
(3)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善于进行鼓励性评价。
“幽默”是润滑剂,是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透过周围“重要他人”的期望与评价完成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当“重要他人”角色的人就是教师、家长。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评价,可以使用体态语言如一个肯定的微笑、询问关切的眼神,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学生内在、教师外在”的共同努力,可使学生有个良性循环的心理环境,以期达到快乐学习的最可爱、最朴素又最难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