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游戏于人生:游戏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可以视为观察、试探、行动、接受反馈、回应、做出反馈等依次循环的一个过程。埃里克森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对游戏与人生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基于埃里克森的研究,梳理和归纳游戏与人生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游戏在人的不同阶段如何构建人生任务。最后,笔者游戏将社会工作相结合,从价值、模式和技巧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游戏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游戏;人生阶段;社会工作
   关于游戏的定义,由于理解不同,看问题角度的差异,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争论几乎持续了几个世纪。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一个依次循环的过程,具体包括观察、试探、行动、接受反馈、回应、做出反馈等环节。其指出游戏与人生密切相关,人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游戏,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仪式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新式运动慢慢铸成社会新仪式。游戏的缺失会导致一种特定仪式的死亡,只有当我们全然意识到游戏在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性时,才有助于我们思考人生各个阶段不同任务。
  一、游戏与人生的关系
   在人生的不同心理期,游戏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埃里克森分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游戏的功能包括娱乐、象征性表达、情绪宣泄、社会化发展、控制、释放能量。在不同阶段,人们对游戏的态度各不相同,其对游戏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每个人对于儿童期和成年期关系以及游戏和工作关系的思考。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类所展现出的“共同要素”与同龄人之间的差异,可提取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进行分析,独有要素通常隐含某种线索。埃里克森指出人生的每个时期与“要素”相连,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要素,找到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游戏相对于谈话治疗更好的实现了认知、行为、情绪的共同调动与整合,也同样实现大脑的整合。游戏是很好的表达媒介,游戏可以为来访者提供逃避与否认的空间,进而较好的表现潜意识。如若只是单纯的谈话,来访者容易停留再认知层面,会用惯有防御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游戏中,认知、行为、情绪都是被激活的,有助于流露出无意识。
  二、游戏何以建构人生
   在游戏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达到最佳的关系状态,原发情感为游戏所用,在游戏中得以缓和利用,而不是被压制。笔者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按年龄划分为四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0-12岁(婴儿期、儿童早期、学龄初期、学龄期)、第二层次13-18岁(青春期)、第三层次19-65岁(成年早期、成年期)和第四层次65岁以上(成熟期)。根据每个层次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该年龄阶段游戏进行合理的建构。
  (一)第一层次
   婴儿期、儿童早期、学龄初期、学龄期对个人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发展阶段未能有效整合时,则无法妥善处理自身冲动与外界冲突,进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十分重视0-12岁的游戏设置。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单位,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设置相应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绪”,1999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规程》具体的建议做法给予指导,并指出幼儿园一日游戏为基本活动。
   0-12岁这一年龄阶段的游戏形式以实体游戏为主,游戏主要起启发作用。婴儿情绪是生理性的,并逐渐向情绪性的转换。父母可以通过模仿孩子情绪来与婴儿进行沟通,帮助婴儿识别和标记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实体游戏增强婴儿后期管理情绪的能力和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在儿童时期,游戏设置同样重要。这一时期设置游戏有助于儿童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儿童的游戏是一个训练场,在这个训练场上,儿童逐渐习得了关于在某种角色和愿景的行为,进而会做出富有想象力的选择。另一方面,游戏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形式,它可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出现,帮助儿童区分思维与行为,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促进儿童自律发展。游戏治疗是根据儿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游戏治疗中使用游戏,为儿童提供娱乐机会,有利于增加治疗环境的乐趣,降低儿童对治疗关系的防御。
  (二)第二层次
   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等12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重点强调“合理引导儿童青少年安全合理使用电脑和智能终端设备,预防沉迷和游戏障碍”。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游戏一般以网络游戏为主,社会大众对此持负面评价。
   为何青春期群体的孩子们更容易沉迷于游戏,并引发极端事件?青春期处于“心理断乳期”,青春期的特质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进取心强但自制力弱,而游戏的胜利恰好能满足现实中青少年所缺乏的“成就感”和“人际满足感”,因此其易出现厌学、叛逆、迷恋游戏等偏差行为。很多父母把游戏本身当成孩子出现偏差行为的原因,因而游戏被贴上耽误学业、孩子学坏的标签,父母限制他们玩游戏,游戏的意义重新被建构。真正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方法不是完全禁止,应了解青少年内心需求、尊重和支持孩子,讓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游戏同样有趣。
  (三)第三层次
   此年龄阶段游戏形式主要是网络游戏和现实游戏,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旅行、看电影、职场、婚姻、宗教活动、国家间活动等,皆可视为成年人的游戏。当经济和历史发生变化时,对游戏的建构需要做出有意义的调整。柏拉图表示,我们对游戏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关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关系以及游戏和工作的关系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往往认为游戏无足轻重且毫无用处,跟人类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动机更是没有关联。常见的两种成年人对游戏的态度为:一是将游戏视为繁忙生活的放松,维持社交的方式,二是达到某种目的所作努力。
  (四)第四层次
   此年龄阶段游戏形式主要是回归现实生活,游戏带有回味人生,回归游戏本意。老年人是仪式化智慧的象征,许多成年人都认为老年人已经过了游戏的阶段,但适当的游戏对于老年人再社会化具有帮助作用。首先,当老年人进入角色,失去了过去在工作中的良性互动时,其可通过游戏来融入正常的生活。其次,电子游戏对于老年人神经机制具有刺激作用,游戏可以提高老年人反应速度和认知能力,对于缓解老年痴呆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游戏中的生活元素可增加老年人趣味感与熟悉感,调动老年人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游戏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游戏应用于社会工作的价值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利用游戏对人生的不同阶段进行社会工作干预均有一定成效。在0-12岁阶段,游戏可以激发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儿童和脑瘫儿童等服务对象的自我潜能和发展驱力,以促进其成长发展。在13-18岁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游戏治疗青少年网瘾问题,使其正确认识游戏,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在19-64岁阶段,游戏有利于服务对象建设社会资本,帮助其掌握社交技巧、生存技巧等。在65岁及以上阶段,游戏可以刺激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延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游戏应用于社会工作的模式
   目前游戏应用于社会工作的模式以下三种:一是治疗康复型模式。即以游戏为媒介,对心理和行为存在问题的群体进行治疗矫正,以促使其身心得到治愈。二是互动互助型模式。这一模式强调服务对象与游戏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平等的、开放的互动。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合作情况和心理状况,以便及时的进行介入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情绪和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三是预防发展型模式。这一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支持、知识教育等服务,以帮助不同服务对象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游戏应用于社会工作的技巧
   现有的游戏技巧包括说故事、角色扮演、绘画、棋牌与电子游戏、象征性的游戏技巧和使用自然媒介的游戏技巧[i]。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可根据介入情景的需要对症下药,选择适宜的技巧,以推动服务目标的实现。如在介入受到虐待的服务对象时,社工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拉近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在社工的引导下,服务对象会将其经历投射到游戏角色上。在这个过程中,社工需要给予服务对象较大的自由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经历。
  注释:
  [i]卡迈克尔著,王谨译.游戏治疗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參考文献】
  [1] (美)爱利克·埃里克森著;罗山译.游戏与理智 经验仪式化的各个阶段[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
  [2] 刘斌志,徐世鸿.桌游疗法:社会工作服务的休闲转向及其实践规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01):62-74.
  [3]傅丽丽,简杜莹,张灵慧.儿童医疗游戏辅导的项目化运作研究——基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务社工的实践探索[J].中国社会工作,2019(36):39-43.
  [4]陈晓东,张书芳.体验式游戏在小组工作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以L机构服务项目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9,38(04):11-15.
  [5]陈盼盼.桌面游戏小组工作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刘丽凤.结合案例分析游戏在儿童社会工作个案辅导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03):32-35.
  [7]毛颖梅.特殊儿童游戏治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25-26.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高校的文化创意产品十分火热,高校毕业纪念品也有多样的形式。教学楼是学校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通过对市场调研,从多方面了解毕业纪念品的不同形式创新。本文对高校教学楼毕业纪念品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毕业教学楼模型纪念品;高校文化;创意产品   毕业季的到来让许多学生仍留恋母校,通过对许多高校的毕业情况了解,每临近毕业时刻,学校都会通过一些文化创意的产品帮助毕业生有更好的记忆。
期刊
【摘 要】文化创意产品需要以文化内涵为设计灵感,突破对文化表层的简单复制,启发人们发现产品背后的文化基因,最终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而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恰恰与非遗的有形物质保护不谋而合,文化创意产品作为载体,让“非遗”再次以物质形态多元化地融入,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非遗文化;创意产品   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形的遗产形式,非遗大多是无形的、不稳定的、持
期刊
【摘 要】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号召,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那么,实际工作中又該如何去具体落实呢?作者结合实际经验,经认真总结、梳理,对此进行了简要的现实回答。  【关键词】思想;引领;干事创业;事半
期刊
【摘 要】克拉姆斯柯依是巡回画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创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肖像画,画作不但外貌特征准确,而且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了精细的刻画。《无名女郎》是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本文将着重《无名女郎》中的人物精神状态进行分析,同时得到启发,形成自己创作中更多元的艺术观念。  【关键词】克拉姆斯柯依;《無名女郎》;肖像画  一、作品《无名女郎》的创作由来   克拉姆斯科依的肖像
期刊
【摘 要】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作品,它以“神秘的微笑”成为人们好奇的话题。本文从当代视角来解读,用科学的角度挖掘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神奇魅力。  【关键词】达.芬奇;《蒙娜丽莎》;肖像画  一、从现代科学角度看   长久以来,人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都有着不同
期刊
无物常驻。   暖气变寒谷,沧海变桑田。变是万物的本质,赫拉克利特如是认为。变数与物质相生相伴,它使事物变成事件,按照预定的次序拼凑成世界如今的模样。自然风光节变岁移,太平洋板块俯冲插入亚欧大陆,沉陷出马里亚纳海沟;物种群落变化多端,35亿年前混沌中诞生第一棵蓝藻的时候,不可想象如今的物种繁盛欣欣向荣;社会性质千变万化,从石器时代摸棱两可的母系社会,经历奴隶制度转入封建王朝,落到现在的现代化社会,
期刊
作者簡介:谭安旻(1994—),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生学历,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期刊
【摘 要】国内和平稳定的局面,使得各行各业都有了稳定发展的前提。跟随时代的脚步,媒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革新,在这场革新运动中,不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较量,而是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自我调整,从而跟上时代的一次调节过程。本文将从现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新媒体的特点,结合传统媒体自身优势,为发展传统媒体提出策略,以便在新时代更好的发展传统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特点;传统媒
期刊
A Study on Problems in the Service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ollective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in Rural Western Guangdong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LIU Haiying,  (School of Business, Lingn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成型机弯曲成型高弹性材料的模具,通过分析成型过程中的模具零件的运动及让位,设计出合适的结构,使得成型能顺利实现,同时对成型中凸轮的设计作了说明,凸轮的工作角度直接决定了芯模的运动,合理的设计凸轮的大小及工作角度十分重要。  【关键词】芯模;凸轮;成型机  一、引言   高弹性材料成型由于材料的高回弹性,一般难以做到较精确的产品尺寸。通常是采用模具在冲床上完成的,通过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