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儒学就其历史上的传播形态而言,孔教会、办刊、新兴宗教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思考其发展形态,则须涵括移民和后移民二者的政治与文化演变因素。早期东南亚儒学多半在文人雅士之间传播,较具精英个性,但在传播与本地化过程中,已逐渐朝向民间与宗教性的发展倾向。东南亚产生的"在地儒学"研究侧重于追溯儒家思想在不同地域的发生起源、传播形态与媒介,以及其本土化、通俗化与宗教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