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般认为,麻风的潜伏期大约是4年,胎盘很难传染麻风杆菌。4岁以下的儿童很少发生麻风病,如3岁以下的婴儿偶尔发病可能是严重感染,或者是子宫内感染。但最近发现,甚至停止治疗后复发的结核样型麻风患者的分枝杆菌抗体水平升高。因此认为临床出现活动性症状前抗体水平可以作为麻风的诊断试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麻风的潜伏期大约是4年,胎盘很难传染麻风杆菌。4岁以下的儿童很少发生麻风病,如3岁以下的婴儿偶尔发病可能是严重感染,或者是子宫内感染。但最近发现,甚至停止治疗后复发的结核样型麻风患者的分枝杆菌抗体水平升高。因此认为临床出现活动性症状前抗体水平可以作为麻风的诊断试验。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一例进行性泛发性穿透性毛囊炎伴红皮病,毛发红糠疹样皮疹病例。患者,女,52岁,因瘙痒性皮疹5月于1980年9月入院诊治。皮疹为许多呈鸡皮疙瘩样淡红色毛囊性小丘疹,簇集成片,分布于躯干上部、臀、颈、耳后及上、下肢。耳后红斑表面有鳞屑,头皮正常,足底角化过度,指甲变暗,粗糙,稍增厚,易碎,有条纹。实验室检查除血清IgE稍增高外,其余均正常。疑诊毛发红糠疹,皮肤组织病理象支持临床诊断。约6周后第
作者应用高滴度ANA血清(1:160~1:320)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对核组蛋白有特异性的氨银(AS)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上皮瘤(BCB)作对比检查,结果见表1和表2.
作者报告一例A族链球菌性败血症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患者。女,76岁。入院前一周左手指出现水疱,可能系外伤所致。
本文复习了268例初发的、362例复发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过程及并发症。生殖器疱疹的症状女性比男性为严重。初发生殖器疱疹伴有系统症状的占67%;局部疼痛和瘙痒者占98%;排尿困难者占63%;触痛性淋巴结病者占80%。
角层下脓疱性皮病(SCPD)为慢性良性复发性水疱脓疱性发疹,侵犯间擦和屈侧部位,其组织学上的特征是角层下含有多形核白细胞的小水疱。此病女多于男(4:1),平均发病年龄40-50岁,自1956年Sneddon等首次报道以来,文献陆续报道至少已有150例。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的治疗可从抑制生成、加速排出或消除原卟啉有害作用等途径着手。目前认为EPP皮肤症状的治疗的有效药物是B-胡萝卜素,其作用可能是抑制光激发卟啉所产生的新生态氧。常用剂量为每天150~200mg。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仅报告了3例着色真菌病.1955年,作者报告了第四例.其后,报告增多,迄今已达250例.除着色真菌病外,还报告了47个患有相关疾病的病例,尤其是皮下组织、脑和其他脏器的着色真菌感染.本文主要综述日本的着色真菌病和相关疾病的一些资料,以阐明日本病例中所见的一些特点.发病率:在1955~1980年间,日本的着色真菌病及相关疾病的年发病率,前15年是逐渐升高,1970年明显升高,以
本文报告一例用中子束治疗的照射部位外缘发生的皮肤原发性恶性黑素瘤。患者32岁,女。就诊前一年发现右尺骨缘有一掌内肿块,无压痛,但逐渐增大。3个月后,患侧运动强度降低,腕部不能伸展。体检见肿块直径4cm,右腕伸展限于25内。无明显感觉变化,手指伸、屈以及神经血管检查正常。活检证实为滑膜肉瘤。经确诊后,患者于7周内接受2200rad中子束照射治疗。照后皮肤出现一时性水疱,并有红斑和呈棕褐色。继而脱屑,
作者对农村日托幼儿园的59名儿童作了链球菌皮肤感染自然过程的词查,并在链球菌皮肤感染的高峰季节进行了预防链球菌脓皮病的双盲法研究。现简介如下:受试儿童59人,年龄2~5岁,发育良好,男、女孩数目相近。将这些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外用抗生素软膏,另一组外用安慰剂软膏。抗生素软膏含杆菌肽、新霉素及多粘菌素E。为了解外用抗生素预防链球菌脓皮病的效果,作者将试验时间选择在该病发病的高峰季节――7~10月初。
本文通过对异位性皮炎(AD)病人经皮肤水份丢失的研究而获得了有关表皮屏障功能的资料。皮肤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产生和维持身体器官内外环境之间的广泛屏障作用,而这种屏障功能在于角质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AD病人的干燥皮肤和外观正常的皮肤其屏障功能的差异。本研究共48人,男女均有,年龄在18~30岁,均符合Hanifin和Rajka关于AD的诊断标准。实验病人共分2组,每组16人,Ⅰ组病人屈侧有轻微皮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