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喷泉实验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的喷泉实验主要分為两部分:首先,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并把氨气收集在圆底烧瓶中;然后,在圆底烧瓶瓶口塞紧带有导管和胶头滴管的橡胶塞,把导管下端插入水中;最后,把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引发喷泉。上述方法操作烦琐,一不小心就会失败,再次进行实验就比较困难。利用单球管、集气管、多用滴管等设计的微型实验,把氨气的制取、收集及喷泉实验等组合成一套装置,既简化了实验,又便于操作。
  实验用品:单球管(A)、多用滴管(C)、带有集气管(B)的橡胶塞、水槽、带导管的橡胶塞(D)、棉花团、胶皮管,浓氨水、生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酚酞试液、浓盐酸。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1所示组装连接仪器,挤压多用滴管的吸泡,水槽内的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制取、收集氨气。如图1所示,在单球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将多用滴管中吸入适量浓氨水并插入单球管的支管中,两者之间用胶皮管密封连接好,用带有集气管的橡胶塞塞紧单球管的管口。挤压多用滴管的吸泡,滴入几滴浓氨水,我们看到浓氨水与生石灰(或同体氢氧化钠)剧烈反应,说明两者反应生成了氨气。将氨气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管中,过一会儿,将吸有浓盐酸的多用滴管伸到集气管管口,挤压吸泡,检验氨气。如果出现白烟,说明集气管中已经基本集满了氨气。
  3.制造喷泉。先在集气管管口塞紧带导管的橡胶塞(导管上端和橡胶塞平齐,下端插入水槽内),再滴入一两滴浓氨水,补充制取少量氨气。水槽中的水变红色,说明导管中的空气被排出。集气管中的氨气溶于水,逐渐减少,水倒吸进装置内,液面逐渐升高。当液面超过导管上端开始进入集气管中时,剧烈倒吸,形成喷泉。最后整个装置内几乎全部充满红色液体。
  4.废液处理。取下多用滴管,装置内的液体全部回流到水槽中,加入适量盐酸,中和至接近中性时排放。清洗、整理仪器。
其他文献
《化学反应與能量》单元知识训练
期刊
针对单独使用一种方法难以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伺服系统快速、高效的控制问题,设计了基于反步法和最大输出功率原理的端口受控哈密顿协调控制方案。利用反步法解决系统的快
网络课程是课程信息化建设的产物.文章分析了宿迁学陈《:叙字信号处理》,网络课程建设及使用情况,探讨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在对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绣与.呈现形式.进
期刊
为解决传统牵引装置工作效率低、稳定性不高、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课题组研制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电动牵引装置,该装置以XC0608 无刷电机专用集成芯片为核心,采用新型低速轮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错并联技术和Buck型三相单开关整流电路的零电流软开关(zero-current-switching,ZCS)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电路。采用多谐振结构保证Buck电路中的IGBT实现ZCS,续流二
創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