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班”的老区情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淮安区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从扶贫扶智入手,从人才培养上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他们从全区朱桥镇、宋集乡等13个乡镇挑选3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在区开放大学、工业中专联合办一个“红星班”,三年的学杂费全部由区老促会资助。三年来,在探索扶贫扶智上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创新之路。

政治上引导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淮安区老促会、扶贫协会在办“红星班”初始,把握办班方向:既要让贫困学生家庭脱贫,更要让贫困学生思想脱贫。他们每学期由老促会、扶贫协会领导上两次政治辅导课。辅导内容是老区的诞生、老区精神、国家扶贫攻坚政策、创业型人才成功经验等课程,使学生懂得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的根,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三年来,他们和工业中专学校组织“红星班”学生先后瞻仰了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淮安区“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纪念塔”、“车桥战役纪念馆”,向学生传播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在参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后,“红星班”里卲丹辰同学说:“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他们用忠勇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孟佳凤同学说:“作为‘红星班’的一名学生,我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弘扬老区精神,用汗水浇灌知识,用心血赢得智慧,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服务老区。”区老促会和扶贫协会还定期了解“红星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贫困家庭学生往往会有一种自卑感,会长殷长干到学校作了辅导报告,勉励“红星班”的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内生动力,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志向,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上实践 培养学生成为创业型人才


  “红星班”的学生都是来自贫困家庭,他们期盼早日就业走向社会创业。为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区老促会、扶贫协会和工业中专学校商定,“红星班”在教学形式上,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更注重社会技能实训。安排“红星班”学生在学校15个实训基地实训常态化,主要是实训汽车修理、机械、化工、建筑设计、电脑等项目。特困残疾学生史文杰因一只手残疾而报考计算机班,学校派最好的老师单个手把手教他,因成绩优秀现在已经就业。开辟校外社会实践课堂。他们先后开辟了惠特隆汽车配件、江苏人造共创草坪、双环齿输、康乃馨织造、国信燃气发电、江苏康乃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不定期的组织“红星班”的学生到这些大企业开展实训参观交流活动,提升他们技能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组织“红星班”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红星班”的张久久同学在淮安市举办的第一届技能大赛中获得建筑制图一等奖,第二届技能大赛中获建筑测量项目一等奖和两个三等奖。

素质上提升 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奉献社会的追梦者


  “红星班”从一开始办班,区老促会和扶贫协会就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用周恩来精神教育学生,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奋进者。他们和学校组织“红星班”学生瞻仰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在课堂上讲周恩来故事,用周恩来崇高精神、高尚品质、伟大风范,感召“红星班”的学生心灵。讲好老区红色故事,激发“红星班”学生做饮水思源不忘老区回报老区的志愿者。讲好淮安区跨越发展的故事,激发“红星班”学生做拼搏进取热爱家乡的建设者。

经济上激励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拼搏精神


  淮安区老促会、扶贫协会和工业中专联合办“红星班”的初始时,就遵循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助学金和奖学金相结合的原则。“红星班”30名学生三年的学杂费由区老促会资助外,班里还设立奖学金。三年学习期满后,凡考上大学本科的奖励3000元,考上大专的奖励2000元。同时提出了“心怀感恩,珍惜机遇,牢记使命,自强自立、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内生动力和拼搏精神。“红星班”的同学们树立信心,勤奋苦读,互勉互励,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今年毕业对口高考取得好成绩。

形式上探索 扶贫路上任重道远


  三年来,“红星班”30名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倾注了淮安区老促会、扶贫协会、淮安工业中专學校领导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探索了联合办“红星班”的初步经验。虽然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计划到2020年实现,但是老区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特殊灾害致贫的现实不可回避。因此,扶贫任务永远在路上,“红星班”将继续办下去。
  在借鉴首届“红星班”办班经验的基础上,“红星班”第二届已于今年9月份开学。在继续对“红星班”的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教育的基础上,他们把助学和家庭扶贫结合起来,动员老促会“四有会员”结对帮扶“红星班”特困学生家庭,动员“百名理事”认领一个“红星班”的特困家庭,帮其脱贫致富。同时计划选择几个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关心老区、支持老区、乐于奉献的企业作为“红星班”的实践基地,进行和工人有同等报酬的实践操作培训。他们的目标是:为“红星班”学生升学架桥,就业铺路,创业搭梯,做扶贫济困“补短板”之事,让老区精神在扶贫济困路上熠熠发光。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区老区开发促进会)
其他文献
2018年7月1日至8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新四军课题组来到杭州,寻访在浙抗日老战士。浙东地区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八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何克希、谭启龙、张文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领导江南军民长期在这里战斗,建立敌后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直至抗战胜利。  新四军课题组赴浙江采访,得到了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黄明明副秘书长的帮助。黄明明的父亲是鲁迅的学生、著名翻译家、文学
期刊
彭雪枫在战场上是一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在生活中又是一位爱民亲民的活菩萨。他戎马一生,心系百姓,每驻军一处都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造福百姓之事,在淮北大地上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新新沟、新四沟和雪枫堤  兴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于民的大事、善事。彭雪枫一到淮北,看到百姓苦于水患,总是想办法军民联合兴修水利,消除水患,造福百姓。  1939年9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皖北地区新
期刊
1950年2月,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政委王仲良来到杭州,住在西湖边的一栋小楼里。当谭震林、谭启龙等省委领导来看望他时,他拿出了一袋沉甸甸的银元说:“这原来是三北地委的公款,北撤时我交给住王家埭的堂兄王性善保管,这次回家乡带过来一并交给组织,这个任务也算完成了。”谭震林、谭启龙听后很惊讶,说三北地委的公款能保存到现在真不容易,快打开看看。王仲良就叫警卫员把银元倒在中间的会议桌上。这些银元呈暗灰色,没有
期刊
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李一氓历经艰险,辗转抵达苏北。1942年3月,在参加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后,他被调往苏北淮海区,任区党委副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作为行署主任,李一氓面临的是一个百端待举的局面。在从事行政领导的同时,他依然有着很深的文化情结。  李一氓发现淮海区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淮海戏,这是以民间艺人走村串户卖艺为生的一种小戏曲,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如果将这种地方小戏
期刊
1944年春,因在京山县连连遭袭,侵华日军从武汉调了一个团的日伪军,驻扎在京山境内的曹武街和顾家场一带,企圖在此安插楔子,分割京山抗日根据地,进而寻找机会歼灭京山抗日武装。  面对敌情变化,京山县委书记王家吉,县抗日民主政府主席黄定陆,县大队大队长张泽普等主要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给予日伪军以迎头痛击。  经过缜密侦察,程少康很快搞清楚了敌人的部署:曹武街北城门楼上设有
期刊
这几年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的乡村旅游业十分红火,长江三角洲的游客纷至沓来,甚至新疆、东北等远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水口乡呈现出一派乡村旅游繁忙兴旺发达的景象。今年1月,浙江长兴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被最终认定为浙江省首个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下辖顾渚、水口、金山、徽州庄、龙山五个行政村,核心区域面积16.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特色民宿、
期刊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十年征程中,纵横驰骋,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斗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锤炼而成的意志品质和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在变化,但铁军精神如同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铁军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即铁的
期刊
在南京市天津新村社区,一位年近九旬清瘦老人的身影,不时映入人们的眼帘:臂戴红袖标,巡逻小区的有他;帮弱助贫,带头募捐的是他;社区老年协会开会学习,发言最积极的数他。有时即使见不到身影,也能看到他的名字,小区的宣传广告栏里,歌颂精神文明的反腐败的诗词文章,最多的还是他。小区内是这样,小区外也常传出他做的好事善事。一个本当颐养天年的人,却像个旋转的陀螺,忙个不息。他,就是江苏省纪委离休干部王应勇。一生
期刊
读书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只有历练到一定层次,我们才能发自内心地把读书当成一件幸福的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名言常被家长挂在嘴边,成了我们最初读书的动力。  儿时,成长中的我们既爱读书同时又被动着读书。喜欢的书,比如连环画、奇幻武侠以及奥秘探索,或许还是大部头,我们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只想把书捧在手中不放下,以至于有人上课看或者半夜蒙着被子看。不喜欢的书,拿着像是点燃的爆竹,只要有机
期刊
苏中海安老区南莫镇柴垛村远离镇区,资源匮乏,产业单一,是海安地区典型的“交通边缘村”、“经济空壳村”。2014年初,海安市发改委与柴垛村结成扶贫对子。5年来,海安市发改委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真情,结合该村实际,尽心尽力以脱贫创富为己任,主动谋划想办法,精准帮扶找路子,招引项目落地见效,争取80万元资金“造血”扶贫,不仅帮助50户贫困户200多名贫困人员找到了一条脱贫路,而且使得该村贫困面貌的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