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使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20-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运用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它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研究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的,从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的衣、食、住、行着手,进而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也必须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点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并同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要求。当前需要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 需要解决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解决好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处理好这方方面面的关系, 需要我们的民族在思想理论素质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科学的理论作用是巨大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过一段关于理论与群众关系的经典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正在指引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协调、凝聚、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的核心精神纽带, 把全国各族人民都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时代的发展、理论的发展都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三、如何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在理解人和社会活动时“,习惯于用他们的思维而不是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 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可见,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也是一切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根据。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研究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对于“大众”主体的变化,需求的多样发展,我们必须加以辨别和区分,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对于群众合理的符合实际的需求要创造条件加以满足。当然,这种区分、引导和限制不是人为主观的,而必须是人民群众实在的现实需要。对于党和国家来说,要始终抓住“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要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解决“大众”关心的重大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十七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等。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对于这些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能否解决以及如何解决,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只有这样,理论才能使群众信服,才能为群众所掌握,也只有这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大众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从在校大学生心理现状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来自学业竞争、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为有效解决这些心理障碍,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并通过开设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和测量、建立心理档案、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与转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障碍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项措施:加强与就业工作部门的协作;完善社团组织,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团员素质表现表,与就业能力进行科学对接,构建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    在党中央
【摘要】本文从浙江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着手,进行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预测,提出要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必须将其纳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架构中去构建,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配置、调节和导向功能去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市场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经济发展活跃,虽然国家和地方、高校都在倡导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去,但从实际就业去向看,毕业
【摘要】本文立足高职就业工作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已占“半壁江山”,它能否发挥这种作用,一定层度上取决于其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如果毕业生就业质量无法保证,将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高职教育的质量核心是通过毕业生质量来反映,毕业离校后在工作岗位上所体
文字与图片的关系,索绪尔的语言学,能指与所指的概念,能指的确定性含义以及所指的符号性.我们借用来进行比喻,能指就是文字,它的确定性是会在历史中相对时间内终结的,而图像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诞生,互联网金融也给证券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
2016年9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联合研究中心主办,由北京语言大
面对油田改革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企业内部多方关系与工作的出发点需要进一步调整,而政工工作未来或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油田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
本文以开放式教育的理念为出发点,对新世纪法学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从法学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三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出了我国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方向:讲授法的保留
【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尤为严峻。本文对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对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给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建议    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其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底生活保障线,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