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种非常危险的入侵性害虫——红火蚁近年在我国台湾和香港登陆,对中国大陆和亚洲其他地区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介绍了红火蚁的危害以及对红火蚁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 防治效果;防控对策
前 言
目前,一种名为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 的有害生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造成严重危害。红火蚁不仅取食农林植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还捕食土栖动物、叮咬家禽家畜,甚至攻击人类,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一、认识红火蚁
红火蚁为膜翅目,蚁科的一种社会性昆虫,具有筑巢群居的生活习性。蚁巢出口处一般会有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明显“蚁丘”。一个成熟红蚁群体会在蚁巢上方堆积高10~ 30 cm、直径30~ 50cm 的明显蚁丘( 如图①)。中国大陆的土著蚂蚁一般都不会形成如此明显的蚁丘,这是简便而快速辨认红火蚁的一个方法。但是,红火蚁未成熟的蚁丘并不明显高耸(图②) ,容易与其它种类的蚁丘混淆造成误判。红火蚁的成熟工蚁红褐色 (图 ③),体长3~ 6mm具两个明显凸起的腰节 ( 腹柄节与后腹柄节),头宽015 mm,明显小于腹部宽度。触10节,末端两节明显膨大呈棒状。成熟兵蚁体色红褐,体长约为工蚁体长的015~ 1倍,头宽约115 mm也小于腹部宽度。
二、红火蚁潜在的危害性
2.1、对生态的破坏。红火蚁为杂食性土栖动物,可通过建造蚁巢,取食植物的根系、幼芽、嫩茎、种子和果实,破坏土壤结构,危害农林植物,影响农田、林地等栖息地及周围的生态。此外,该虫还可伤害海龟 、蜥蜴 的卵和幼仔,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以及树鸭、崖燕和燕鸥等鸟类的卵和幼雏,捕食农田、林地内的土栖动物。
2.2、对经济的影响。红火蚁取食农林植物,捕食为植物传粉的蜜蜂,致死猪、牛等牲畜和家养动物,破坏农业灌溉系统,干扰农作物的收割,影响农、林,畜牧业生产和收入;红火蚁可滋生在交通信号机箱、供电仪表、路灯等公共设施中,造成这些设施的损坏,影响電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能咬掉绝缘设备或携带泥土进入设备中,造成电路短路,导致企业、厂矿的停产、停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3、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红火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被该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斑、红肿、痛痒、变粗畸形或发高烧,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可能产生过敏性的休克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红火蚁食物种类多,土栖隐蔽性高,可生存在农田、菜园、绿地、林地以及城市的公园、校园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对周围环境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极易在入侵地定殖;在传播途径方面,该虫不仅可通过迁飞和随水流等方式自然扩散,还能随受蚁巢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等带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和栽培介质等途径人为扩散。
2.4、危害对象的经济重要性。红火蚁主要在水稻田、蔬菜园、农舍、林地以及城市的公园绿地、行道树、铁轨、空地等处筑巢,破坏蚁巢周围的原有生态环境,其危害对象主要是粮食作物、草本木本植物、人类、家禽牲畜及其他动物。而这一切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具有很重要的经济重要性,一旦遭受危害,必将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三、红火蚁的防治
3.1、从预防入手。加强从红火蚁分布的国家和我国现有分布区域调运物品的检疫,检疫重点是可能携带红火蚁的植物种子、草皮、苗木、盆栽等园艺产品、栽培介质、原木和木质包装、集装箱箱体或货物包装等传播介质,一旦发现,立即进行熏蒸或热处理,以防止红火蚁从国外传入,降低在国内扩散蔓延的风险。
3.2浇灌药液。采用药剂浇灌蚁巢是目前防治红火蚁常用的方法。浇灌药液时,沿着蚁巢向下渗流,24h 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浇灌方法对人类接触风险比较高,安全性差,但当红火蚁发生后,需要马上控制时一般采用药剂浇灌法。夏季高温,红火蚁喜欢停留在蚁巢深处,蚁巢由庞大的隧道系统组成,浇灌的杀虫药剂很难达到虫体,药液已流失,因此夏季高温防治效果较差。春秋两季一般温度在21~ 30°c采用药液浇灌方法,效果较好。浇灌杀虫药剂时,先用少量药液缓慢覆盖蚁巢,然后大量浇灌。一般15cm左右的蚁巢灌药液量大约3.5~ 4L。药液量是影响浇灌技术防治效果的关键因子,在某种意义上讲比药剂浓度还重要。浇灌时应注意在蚁巢周围0.5~ 1m 范围内都要药液湿润。一般处理一次不能完全奏效,几天后会在处理过的蚁巢3~ 5m内形成一些小的蚁巢。因此在第一次处理后几天,要在附近检查新蚁巢的出现,再浇灌一次。在药剂浇灌蚁巢后土壤干燥前,要防制小孩和宠物进入处理场所。
3.3、广泛施药。红火蚁大发生的地域,蚁巢数量比较多,一般要采用大面积广泛施药。这种广泛处理多以毒饵或颗粒剂为主。这种处理缺点是会影响本地的蚁群,导致蚁群优势种的变化。红火蚁蚁巢密度很高时,广泛处理可以很快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公共场所可以在春秋季广泛使用毒饵控制红火蚁。如果夏季受到红火蚁侵袭时,可用毒饵或浇灌的方法处理蚁巢,但高温时效果会差些。
3.4、撒施毒饵。毒饵一般是由药剂与引诱剂组成,主要是用于防治独立蚁巢的红火蚁。工蚁可以将毒饵带到蚁巢内饲喂蚁后,蚁后死亡后,工蚁在蚁巢内还要活动一段时间,一般是几个星期后才死亡。毒饵杀灭速度较慢,但操作方法比浇灌简单,且对环境污染小。在药液浇灌比较困难、人或非靶标生物接触风险比较低以及清除蚁巢不是很紧迫的场所可以使用毒饵。毒饵的有效成份在高温、高湿、阳光直射时很易分解,因此在使用毒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在傍晚使用;( 2) 除蚁巢外,同时在蚁巢周围要投放一定的毒饵量;( 3) 雨后6h 内不要使用毒饵,雨后容易形成向土壤下渗的水滴,毒饵也容易腐败,使其引诱作用下降,效果降低。
3.5、积极开展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监测技术、检疫技术、防治技术、防治机制等基础研究。为加强对红火蚁的监管力度,应抓紧组织制定相应的监测、检疫操作办法和调查统计标准,出台防控( 应急) 预案等部门规章,研究提出防治办法和标准作业程序。
3.6、生物防治。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探索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红火蚁种群。如美国科学家从南美引进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小芽胞真菌和一种火蚁寄生蚤蝇,打算用来防治红火蚁。现有的实验表明,采用这两种生物控制红火蚁至少可以削弱红火蚁种群的优势,为土著蚂蚁提供了与之竞争的机会。
四、结束语
红火蚁由于其具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高繁殖力,快速成长及缺乏天敌的条件下,使其在新环境能快速扩展。再加上便捷的交通运输、农产品运送便利及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上的认识不足,更有利其扩散传播。因此,为防止红火蚁入侵我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高度关注红火蚁的疫情动态,加强对来自红火蚁发生国家或地区的种子、草皮、苗木、盆景等园艺产品、栽培介质、原木和木质包装等要认真组织查验,一旦发现红火蚁,要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疫情,并及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防止其侵入。
参考文献
[ 1] 张润志,任立,刘宁;严防危险性害虫红火蚁入侵[ J] 昆虫知识2005
[ 2] 李德山,李建光,红火蚁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 植物检疫2005
[3] 刘红霞,温俊宝,骆有庆;森林有害生物分析研究进展[ J] 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 4] 陈克,范晓虹,李尉民;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 J] 植物检疫 2002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 防治效果;防控对策
前 言
目前,一种名为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 的有害生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造成严重危害。红火蚁不仅取食农林植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还捕食土栖动物、叮咬家禽家畜,甚至攻击人类,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一、认识红火蚁
红火蚁为膜翅目,蚁科的一种社会性昆虫,具有筑巢群居的生活习性。蚁巢出口处一般会有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明显“蚁丘”。一个成熟红蚁群体会在蚁巢上方堆积高10~ 30 cm、直径30~ 50cm 的明显蚁丘( 如图①)。中国大陆的土著蚂蚁一般都不会形成如此明显的蚁丘,这是简便而快速辨认红火蚁的一个方法。但是,红火蚁未成熟的蚁丘并不明显高耸(图②) ,容易与其它种类的蚁丘混淆造成误判。红火蚁的成熟工蚁红褐色 (图 ③),体长3~ 6mm具两个明显凸起的腰节 ( 腹柄节与后腹柄节),头宽015 mm,明显小于腹部宽度。触10节,末端两节明显膨大呈棒状。成熟兵蚁体色红褐,体长约为工蚁体长的015~ 1倍,头宽约115 mm也小于腹部宽度。
二、红火蚁潜在的危害性
2.1、对生态的破坏。红火蚁为杂食性土栖动物,可通过建造蚁巢,取食植物的根系、幼芽、嫩茎、种子和果实,破坏土壤结构,危害农林植物,影响农田、林地等栖息地及周围的生态。此外,该虫还可伤害海龟 、蜥蜴 的卵和幼仔,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以及树鸭、崖燕和燕鸥等鸟类的卵和幼雏,捕食农田、林地内的土栖动物。
2.2、对经济的影响。红火蚁取食农林植物,捕食为植物传粉的蜜蜂,致死猪、牛等牲畜和家养动物,破坏农业灌溉系统,干扰农作物的收割,影响农、林,畜牧业生产和收入;红火蚁可滋生在交通信号机箱、供电仪表、路灯等公共设施中,造成这些设施的损坏,影响電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能咬掉绝缘设备或携带泥土进入设备中,造成电路短路,导致企业、厂矿的停产、停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3、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红火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被该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斑、红肿、痛痒、变粗畸形或发高烧,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可能产生过敏性的休克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红火蚁食物种类多,土栖隐蔽性高,可生存在农田、菜园、绿地、林地以及城市的公园、校园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对周围环境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极易在入侵地定殖;在传播途径方面,该虫不仅可通过迁飞和随水流等方式自然扩散,还能随受蚁巢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等带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和栽培介质等途径人为扩散。
2.4、危害对象的经济重要性。红火蚁主要在水稻田、蔬菜园、农舍、林地以及城市的公园绿地、行道树、铁轨、空地等处筑巢,破坏蚁巢周围的原有生态环境,其危害对象主要是粮食作物、草本木本植物、人类、家禽牲畜及其他动物。而这一切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具有很重要的经济重要性,一旦遭受危害,必将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三、红火蚁的防治
3.1、从预防入手。加强从红火蚁分布的国家和我国现有分布区域调运物品的检疫,检疫重点是可能携带红火蚁的植物种子、草皮、苗木、盆栽等园艺产品、栽培介质、原木和木质包装、集装箱箱体或货物包装等传播介质,一旦发现,立即进行熏蒸或热处理,以防止红火蚁从国外传入,降低在国内扩散蔓延的风险。
3.2浇灌药液。采用药剂浇灌蚁巢是目前防治红火蚁常用的方法。浇灌药液时,沿着蚁巢向下渗流,24h 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浇灌方法对人类接触风险比较高,安全性差,但当红火蚁发生后,需要马上控制时一般采用药剂浇灌法。夏季高温,红火蚁喜欢停留在蚁巢深处,蚁巢由庞大的隧道系统组成,浇灌的杀虫药剂很难达到虫体,药液已流失,因此夏季高温防治效果较差。春秋两季一般温度在21~ 30°c采用药液浇灌方法,效果较好。浇灌杀虫药剂时,先用少量药液缓慢覆盖蚁巢,然后大量浇灌。一般15cm左右的蚁巢灌药液量大约3.5~ 4L。药液量是影响浇灌技术防治效果的关键因子,在某种意义上讲比药剂浓度还重要。浇灌时应注意在蚁巢周围0.5~ 1m 范围内都要药液湿润。一般处理一次不能完全奏效,几天后会在处理过的蚁巢3~ 5m内形成一些小的蚁巢。因此在第一次处理后几天,要在附近检查新蚁巢的出现,再浇灌一次。在药剂浇灌蚁巢后土壤干燥前,要防制小孩和宠物进入处理场所。
3.3、广泛施药。红火蚁大发生的地域,蚁巢数量比较多,一般要采用大面积广泛施药。这种广泛处理多以毒饵或颗粒剂为主。这种处理缺点是会影响本地的蚁群,导致蚁群优势种的变化。红火蚁蚁巢密度很高时,广泛处理可以很快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公共场所可以在春秋季广泛使用毒饵控制红火蚁。如果夏季受到红火蚁侵袭时,可用毒饵或浇灌的方法处理蚁巢,但高温时效果会差些。
3.4、撒施毒饵。毒饵一般是由药剂与引诱剂组成,主要是用于防治独立蚁巢的红火蚁。工蚁可以将毒饵带到蚁巢内饲喂蚁后,蚁后死亡后,工蚁在蚁巢内还要活动一段时间,一般是几个星期后才死亡。毒饵杀灭速度较慢,但操作方法比浇灌简单,且对环境污染小。在药液浇灌比较困难、人或非靶标生物接触风险比较低以及清除蚁巢不是很紧迫的场所可以使用毒饵。毒饵的有效成份在高温、高湿、阳光直射时很易分解,因此在使用毒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在傍晚使用;( 2) 除蚁巢外,同时在蚁巢周围要投放一定的毒饵量;( 3) 雨后6h 内不要使用毒饵,雨后容易形成向土壤下渗的水滴,毒饵也容易腐败,使其引诱作用下降,效果降低。
3.5、积极开展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监测技术、检疫技术、防治技术、防治机制等基础研究。为加强对红火蚁的监管力度,应抓紧组织制定相应的监测、检疫操作办法和调查统计标准,出台防控( 应急) 预案等部门规章,研究提出防治办法和标准作业程序。
3.6、生物防治。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探索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红火蚁种群。如美国科学家从南美引进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小芽胞真菌和一种火蚁寄生蚤蝇,打算用来防治红火蚁。现有的实验表明,采用这两种生物控制红火蚁至少可以削弱红火蚁种群的优势,为土著蚂蚁提供了与之竞争的机会。
四、结束语
红火蚁由于其具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高繁殖力,快速成长及缺乏天敌的条件下,使其在新环境能快速扩展。再加上便捷的交通运输、农产品运送便利及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上的认识不足,更有利其扩散传播。因此,为防止红火蚁入侵我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高度关注红火蚁的疫情动态,加强对来自红火蚁发生国家或地区的种子、草皮、苗木、盆景等园艺产品、栽培介质、原木和木质包装等要认真组织查验,一旦发现红火蚁,要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疫情,并及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防止其侵入。
参考文献
[ 1] 张润志,任立,刘宁;严防危险性害虫红火蚁入侵[ J] 昆虫知识2005
[ 2] 李德山,李建光,红火蚁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 植物检疫2005
[3] 刘红霞,温俊宝,骆有庆;森林有害生物分析研究进展[ J] 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 4] 陈克,范晓虹,李尉民;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 J] 植物检疫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