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麻栗坡彝族白倮人初探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彝族白倮人是我国比较稀少的一个彝族支系,麻栗坡城寨村保存了本民族许多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样式。研究其民族文化及习俗与周围民族的差异对了解其民族发展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彝族;白倮人;民族文化;习俗
  一、 部族来源
  城寨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东部的董干镇新寨村委会,距县城134公里,国土面积8.99平方公里,海拔1352.00米,年平均气温15.90℃,属山区,现居住着的94户人家411人全是白倮人。白倮人祖先的迁徙传说与苗族和羌族等少数民族的迁徙传说有一定的相似性,老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昆仑山,世代传唱的古老歌谣里说是某年发生了特大自然灾害,祖先经历了长期的迁徙,其中一部分白倮人进入麻栗坡县境内,在城寨筑城开荒定居,成现城寨。
  二、 白倮人的“荞菜节”
  “荞菜节”,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龙日,是白倮人独有的也是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节日。白倮人对荞菜节视同过大年,是祭祀祖先、娱神娱人的盛大民族节日。
  “古歌”里說白倮人是从天上搬下来的,早年的生活就如在天上般丰裕。后来白倮人聚居的村落发生了一场大火,房屋和粮食被烧得精光,只在反盖着的碗下发现一小堆荞籽完好无损,把荞籽撒播在田间很快成熟,人们就用这些荞子做种栽种。荞菜开花即将丰收,白倮人为记住荞的救命之恩,定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龙日过“荞菜节”。还要组织人到荞菜地里喊荞魂回家,请荞与祖先共享节日的快乐。全村男女老少换上手工缝制的新装,在古树林里敲响古老的铜鼓,尽情地歌舞,连续三天。
  三、 铜鼓舞
  城寨村有两对铜鼓,分“一公一母”,公小母大,公鼓高45厘米,直径50厘米,重约40公斤左右,响音洪亮。母鼓高45厘米,直径57厘米,重约60公斤,响音大而低沉。鼓面中间有个太阳星,光芒四射,鼓身上的花纹组成波纹圈状,鼓身中空无底。对比1976年云南楚雄万家坝23号墓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铜鼓,可以发现两者外形及纹饰相似,同属万家坝型铜鼓。
  白倮人的铜鼓舞起源于白倮人丧葬,而敲击铜鼓在苗族和瑶族的丧葬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在白倮人中有古老的传说,白倮人如果死了老人,全寨男女老少都要来分食死人肉。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一个叫李满娘的姑娘想改变寨子里死了老人再吃人肉的想法。后来,满娘的父母死了,村里人提着刀子来要分肉吃,哥哥李一夭说:“人人都是父母生,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我们,他们死了,我们却分他们的肉吃,实在不近情理,这种习俗应该改变了。”李一夭宰杀了一头大黄牯牛后,把牛肉分给大家,代替传统的食人肉习惯。事情得到满意的解决,人们敲起了铜鼓,男女老少和着鼓声跳起了铜鼓舞纪念故人。这类食人传说在壮族、布依族、苗族、瑶族等民族的传说或诗歌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铜鼓舞”为一人击鼓,众人男前女后随着鼓点节奏按逆时针方向转圈起舞,进行中会加入一些“丧歌”唱段,气氛庄严肃穆。基本特点是起左脚抬右手。男性动作幅度较大,女性动作幅度较小,共有30多个套路动作随铜鼓点变化而变化,一般一个动作要反复数次,节奏多为四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拍子,一般以村寨广场为演出场地,老年人、中年人、儿童都能参与娱乐,属全民性集体舞蹈,白倮人在铜鼓舞中加进了彝族白倮人自然信仰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其他还有二胡舞、荞菜舞等。
  四、 服饰和民居
  白倮人制作一套衣服要经过种棉、采棉、纺纱、水煮、洗晒、上色、再煮、再洗晒、拉线、成锭、上机织布、蜡点图案、缝制成衣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要花费白倮妇女一年的时间。在蜡点技艺中,不描绘底图,用针点上烤熔的蜡,蜡签直接在衣裙、头帕等布料上点绘,技艺精巧。服饰上有各种各样的代表性的图案符号,如镶龙纹为祖母辈用,绣X、S形为父母辈用,花裙上绣上横S形红线纹表示已婚未育妇女;少女的裙子,则以圆点为主,另外还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图案进行装饰。男性的服饰相对简单,一二米长的头帕圈起戴于头上,黑白相间的条纹呈井字形,多数是黑、白、蓝三色搭配,图案代表天地万物,星星、太阳、月亮、河流、荞麦等。
  城寨全部是杆栏式建筑,在其他彝族民居中鲜有,而在文山壮族民居中常见。木楼分上下两层,楼上供家人居住,底层关牲畜、家禽。整座房屋除屋顶用瓦片外,其余全部用木料。木楼修建过程中只用斧子,劈出各种挂口、方木、圆木、木板,然后环环相扣,不仅工艺精美,还劈出花廊走道。
  五、 独特的文化传承
  白倮人城寨里的“寨老”是寨子里推选出来的,60岁以上的、最有威望的老人,倮语称:嘎哎。主管“老人亭”和主持城寨白倮人各种大形民俗活动。如下种仪式、过“荞菜年”,六郎节(在老人亭里念)、尝新节、杀年猪、春节、生病“磨鬼”、找“灵树”、送“火鬼”、建房、丧事、婚事、离婚仪式、节日祭祀等。
  白倮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以倮语为母语,30岁以上的妇女都不会讲汉话,本民族语言保留比较完整。他们传递信息的方式都是口头传唱或是用图像传递。图像传递主要是靠服饰来完成。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谚语、谜语、民间歌谣、史诗等,就全靠一代又一代口头传播。除一月有春节外,四月有荞菜节,六月六日有陆狼节,七月有小米节,八月有尝新节,九月有补偿新节等。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传说或故事,还有关于建筑、丧葬、舞蹈等的传说,流传有历史歌、建房歌、月亮歌、荞菜歌、生产生活歌、犁牛歌等数十首民歌。
  因为白倮人在不断地迁徙过程中,不断遭受到其他民族的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中累战累败,形成了拒绝与外族通婚的传统,在今天也只有很少人通婚。
  2007年,铜鼓舞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城寨村的陆孝宗、陆友权分别被列为国家、州级铜鼓舞代表性传承人;陆天文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俗类代表性传承人;莫文安为州级民间建筑传承人;陆成琼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民间美术师。这些将对保护彝族白倮人的文化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纪兰慰.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3).
  [2]李道和.中国食人传说传承简论[J].民族文学研究,2011(4).
  [3]王静文.文山壮族铜鼓舞和彝族铜鼓舞的比较[J].民族音乐,2010(05).
  作者简介:
  毕海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观念的深入人心,游泳,作为最热门的消暑运动正不断地得到大众的喜爱。然而,对于游泳俱乐部的经营而言又存在着极大地挑战。正如大多数民众所了解参与的,游泳仅仅是夏天消暑的娱乐活动,则游泳俱乐部难免会存在分明的旺、淡两季,会给俱乐部带来较为明显闲置状态。这就不由得促使游泳俱乐部经营者改善游泳环境、通过新颖完善的游泳体验服务不断改进人们对游泳的看法,让人们不再仅仅把游泳当成消暑娱乐,而
财政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聚财是一种本事,用钱也是一门学问,这其中当然也存着解放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九五”期间大理州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包涵着理财观念
摘 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短小精炼的视频和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些年来,微课程逐渐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教学模式,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本文从微观课程的优势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出发,将计算机教学应用到微课程上,提出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并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的微课资源,在课前、课后利用微课
中学档案管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科学的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能够有效优化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学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用与现代教育的实际需求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深入创新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