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仅对人的文化和智能水平以及心理性格的成长成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统计资料表明,随着现代人文化教育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也随之增长。例如埃塞俄比亚人口中有文化者只占7%,其预期平均寿命男子为36岁,女子为39岁;巴西有文化的人口占64%,其预期平均寿命男子为58岁,女子为64岁;日本有文化的人口占95%以上,其预期平均寿命男子为75岁,女子为80岁左右。我国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快,有文化的人口大幅度增加,男、女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也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现代医学统计资料分析显示,人的知识水平或者说文化程度不同,对各种疾病的罹患率和死亡率也不同。据湖北武汉1994年对辖区内近几年死亡的47岁至56岁年龄段的9万多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年龄段的死亡者中,大学文化水平者为12.92%;高中文化水平者为16.5%;初中文化水平者为21.32%;小学文化者占23.98%;文盲者占25.26%。在对这9万多例死亡者进行死因分析时同样发现:因罹患结核病致死者中,大学文化程度者致死的相对危险系数为21,高中文化者达到80;初中文化者高达119。在因癌症而致死的病例中,大学文化程度者的相对危险系数是83;高中文化程度者是94,初中文化者是112。在因流感与肺炎所致死亡者中,大学文化水平者的相对危险系数是63;高中文化水平者是76;初中文化水平者是106。在因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者中,也显示出同样的规律: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的发病和致死危险性要比大学文化水平者高出二至三倍。
文化知识水平因素与人的健康和寿命关系密切的原因在于: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者具有科学的心理和思维,易于接受医学知识,自我养生保健能力强,相信生命健康在于运动,能坚持健身锻炼和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卫生习惯。如以损害健康的吸烟行为习惯为例: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吸烟率为60%,而文化较高者仅有18%。有调查资料证明:在滥用化妆品、减肥药而单纯追求容颜美、身材苗条的女士中,文化水平低的占大多数。同时读书少不学习、知识贫乏的人即使进行健身锻炼也往往带有盲目性,不是偶尔锻炼“一曝十寒”,就是难以遵循“因人而异,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科学健身锻炼原则。而且文化水平低,知识贫乏者平时往往不注意自我养生保健,一旦患病也不大相信医学科学,有的甚至去求神拜佛,以至延误治疗康复时机而酿成悲剧,这在文化教育滞后、人群知识水平低的偏僻乡村并非鲜见。
所以,一种新兴的保护身心健康、有益于养生延年的活动:读书学习尤其是读书学习传统方式,即阅读朗诵活动近年来在各地悄然兴起。如日本有很多广播公司开办了阅读中心,不少城市也建立起老年阅读组织,通过阅读延缓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增强健康长寿的自信心。因为阅读尤其是朗诵阅读能增强肺和上呼吸道功能,又能活跃大脑的思维。故此,阅读朗诵被人誉为有益人体健康的“精神体操”。而阅读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可谓源远流长,如汉代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唐代也有人说:“文章之于人也,譬如药,善服有济。”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阅读朗诵诗词治病的典故,如唐代诗人韩愈,有一天感到烦躁不安、头晕脑胀,正准备静坐闭目养神时忽有一少年来访,韩愈示意家人告知身体不适不能相见。然而少年执意要递上一本诗稿让韩愈过目。韩愈只好接过诗稿勉强翻阅,但当读到《雁门太守行》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时情不自禁叹道:“好大气魄!”再往下读到“甲光向日金鳞开”时又一声惊叹:“好壮观的景象!”韩愈立即被诗文意境感染、陶醉,原来烦躁不安,头晕脑胀的感觉也一扫而光了。
读书学习提高人群文化知识水平所产生的防病保健、养生益寿的作用已如上述,而读书学习对每个人的保健养生作用首先是增进读书者的心理健康。《卫生宝鉴》中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生健康长寿之根本。而读书学习增进读者心理健康的原理之一是读书犹如与一种高尚、睿智的心灵对话,能得到如同良师益友般的教诲、启迪与帮助,二是书中的情景和人物若与读者有相似之处,读者会情不自禁将自己想象为书中人、跟书中的角色潇洒走一回,从而历经一次心灵的沐浴洗礼;三是书中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警句或情节,使读者有机会自我省悟,并可能由此获得意外的解脱;四是读资料性书籍尤其是养生健康知识杂志可使读者掌握防病健身技能,缓解因缺乏医学知识而对疾病产生猜疑和恐惧,同时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和健康生活;五是书中的情景与读者产生共鸣可以获得心理支持与信心,这就有可能成为改变病态的转折点,疾病尤其是心理疾病就可能淡化消失;六是书中的趣味性情节和气氛可使读者专注入迷、转移读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从而忘却疾病的痛楚与烦恼;七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后形成良性循环和规律,使大脑神经能长期保持恬静健康的正常状态。
[编辑:求索]
统计资料表明,随着现代人文化教育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也随之增长。例如埃塞俄比亚人口中有文化者只占7%,其预期平均寿命男子为36岁,女子为39岁;巴西有文化的人口占64%,其预期平均寿命男子为58岁,女子为64岁;日本有文化的人口占95%以上,其预期平均寿命男子为75岁,女子为80岁左右。我国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快,有文化的人口大幅度增加,男、女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也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现代医学统计资料分析显示,人的知识水平或者说文化程度不同,对各种疾病的罹患率和死亡率也不同。据湖北武汉1994年对辖区内近几年死亡的47岁至56岁年龄段的9万多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年龄段的死亡者中,大学文化水平者为12.92%;高中文化水平者为16.5%;初中文化水平者为21.32%;小学文化者占23.98%;文盲者占25.26%。在对这9万多例死亡者进行死因分析时同样发现:因罹患结核病致死者中,大学文化程度者致死的相对危险系数为21,高中文化者达到80;初中文化者高达119。在因癌症而致死的病例中,大学文化程度者的相对危险系数是83;高中文化程度者是94,初中文化者是112。在因流感与肺炎所致死亡者中,大学文化水平者的相对危险系数是63;高中文化水平者是76;初中文化水平者是106。在因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者中,也显示出同样的规律: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的发病和致死危险性要比大学文化水平者高出二至三倍。
文化知识水平因素与人的健康和寿命关系密切的原因在于: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者具有科学的心理和思维,易于接受医学知识,自我养生保健能力强,相信生命健康在于运动,能坚持健身锻炼和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卫生习惯。如以损害健康的吸烟行为习惯为例: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吸烟率为60%,而文化较高者仅有18%。有调查资料证明:在滥用化妆品、减肥药而单纯追求容颜美、身材苗条的女士中,文化水平低的占大多数。同时读书少不学习、知识贫乏的人即使进行健身锻炼也往往带有盲目性,不是偶尔锻炼“一曝十寒”,就是难以遵循“因人而异,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科学健身锻炼原则。而且文化水平低,知识贫乏者平时往往不注意自我养生保健,一旦患病也不大相信医学科学,有的甚至去求神拜佛,以至延误治疗康复时机而酿成悲剧,这在文化教育滞后、人群知识水平低的偏僻乡村并非鲜见。
所以,一种新兴的保护身心健康、有益于养生延年的活动:读书学习尤其是读书学习传统方式,即阅读朗诵活动近年来在各地悄然兴起。如日本有很多广播公司开办了阅读中心,不少城市也建立起老年阅读组织,通过阅读延缓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增强健康长寿的自信心。因为阅读尤其是朗诵阅读能增强肺和上呼吸道功能,又能活跃大脑的思维。故此,阅读朗诵被人誉为有益人体健康的“精神体操”。而阅读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可谓源远流长,如汉代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唐代也有人说:“文章之于人也,譬如药,善服有济。”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阅读朗诵诗词治病的典故,如唐代诗人韩愈,有一天感到烦躁不安、头晕脑胀,正准备静坐闭目养神时忽有一少年来访,韩愈示意家人告知身体不适不能相见。然而少年执意要递上一本诗稿让韩愈过目。韩愈只好接过诗稿勉强翻阅,但当读到《雁门太守行》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时情不自禁叹道:“好大气魄!”再往下读到“甲光向日金鳞开”时又一声惊叹:“好壮观的景象!”韩愈立即被诗文意境感染、陶醉,原来烦躁不安,头晕脑胀的感觉也一扫而光了。
读书学习提高人群文化知识水平所产生的防病保健、养生益寿的作用已如上述,而读书学习对每个人的保健养生作用首先是增进读书者的心理健康。《卫生宝鉴》中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生健康长寿之根本。而读书学习增进读者心理健康的原理之一是读书犹如与一种高尚、睿智的心灵对话,能得到如同良师益友般的教诲、启迪与帮助,二是书中的情景和人物若与读者有相似之处,读者会情不自禁将自己想象为书中人、跟书中的角色潇洒走一回,从而历经一次心灵的沐浴洗礼;三是书中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警句或情节,使读者有机会自我省悟,并可能由此获得意外的解脱;四是读资料性书籍尤其是养生健康知识杂志可使读者掌握防病健身技能,缓解因缺乏医学知识而对疾病产生猜疑和恐惧,同时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和健康生活;五是书中的情景与读者产生共鸣可以获得心理支持与信心,这就有可能成为改变病态的转折点,疾病尤其是心理疾病就可能淡化消失;六是书中的趣味性情节和气氛可使读者专注入迷、转移读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从而忘却疾病的痛楚与烦恼;七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后形成良性循环和规律,使大脑神经能长期保持恬静健康的正常状态。
[编辑: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