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是学生在看待、分析、解决一些问题时采用的非常规思路,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包涵体裁众多,为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发展提供了高质高量的素材,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求异思维的应用是新课改实行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反映,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延伸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将求异思维贯彻落实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求异思维;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
求异思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辨异性的培养,强调通过这种思维教学让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脱离固定模式的限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发挥求异思维的运用作用,教师要设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力每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
1.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课改强调生本教育,这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大体的指引方向。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着下意识的依赖和信任,很多教师会因此产生心理负担,在教育教学或者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唯恐自己犯错。求异思维的运用要求教师消除这种消极顾虑,不要过多考虑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要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提供机会,对于那些主动提问、质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给学生打气,让学生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从而助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1]。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在初次了解课文内容和大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一下对这篇文言文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荆轲不畏强暴、非常勇敢;有的学生认为荆轲有勇无谋、螳臂当车;有的学生认为尽管荆轲刺秦王的结局不好,但是仍然感动人心,悲壮动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对学生的思考方式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方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维思维发展
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压力导致教师在教学时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和方法,让学生自行消化理解,学生多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知识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从短期上分析,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往远了说,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容易让学生养成消极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自主思考的意识,形成一种固态思维,大家对问题的思考方式、看法都一致,习惯用常规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对问题的答案大同小异,没有新意[2]。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思考方式,从多个维度、方面寻求答案。
例如,在学习《囚绿记》这一课文时,教师要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不要划定答案的范围和数量,将教学重点融于课堂问题当中,顺其自然的让学生理解消化,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关于文章题目“囚绿记”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题中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学生在见到这个题目的刹那也会对此产生疑问,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疑问,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上下文,观看常春藤图片,了解写作背景,发现“绿”指的是作者内心的积极与阳光,“囚绿”是作者对光明、自由、民族复兴的向往。通过这种问题导向性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训练学生的语文语言运用能力,助力学生的求异思维。
3.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延伸学生思维
高中语文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和反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积极发掘教材内容,有方向性的拓展教学范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学习《师说》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要直接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义和句型后,引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师说》中的典故和文章意图,揣摩文章思想感情,留给学生充分的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
4.强化教师的的引导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难度较高,涉及面较广,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面对一些语文知识或问题时,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方向、角度进行探究思考,有时还会弄错探索的方向,当学生发生这类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探究方向,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觀能动性。部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理解存在偏差,片面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在一旁点拨、指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不重要了,教师的教学并不重要,这种认知显然是错误的,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的好[3]。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会肯定学生的所有想法,但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盲目自信,教师要正确使用鼓励,把握鼓励的尺度,运用激励性、正向性性鼓励,求异思维中也有不好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求异思维中的好与坏。
例如,在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两位男女主角心心相印,很多学生都被他们之间的小细节感动,但是由于长辈的安排致使贾宝玉和别的女人结了婚,林黛玉也香消玉殒,学生们纷纷感到惋惜,对旧社会的封建思想产生更深的了解,进而迸发反封建思想,理解作者的批判思维。
结束语:
求异思维的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仅要让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满足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还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高云.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1):28.
[2]黄德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实际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22-123+136.
[3]冯晓丽.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202.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福建省 漳州市 363500)
关键词:高中语文;求异思维;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
求异思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辨异性的培养,强调通过这种思维教学让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脱离固定模式的限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发挥求异思维的运用作用,教师要设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力每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
1.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课改强调生本教育,这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大体的指引方向。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着下意识的依赖和信任,很多教师会因此产生心理负担,在教育教学或者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唯恐自己犯错。求异思维的运用要求教师消除这种消极顾虑,不要过多考虑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要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提供机会,对于那些主动提问、质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给学生打气,让学生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从而助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1]。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在初次了解课文内容和大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一下对这篇文言文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荆轲不畏强暴、非常勇敢;有的学生认为荆轲有勇无谋、螳臂当车;有的学生认为尽管荆轲刺秦王的结局不好,但是仍然感动人心,悲壮动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对学生的思考方式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方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借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维思维发展
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压力导致教师在教学时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和方法,让学生自行消化理解,学生多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知识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从短期上分析,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往远了说,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容易让学生养成消极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自主思考的意识,形成一种固态思维,大家对问题的思考方式、看法都一致,习惯用常规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对问题的答案大同小异,没有新意[2]。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思考方式,从多个维度、方面寻求答案。
例如,在学习《囚绿记》这一课文时,教师要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不要划定答案的范围和数量,将教学重点融于课堂问题当中,顺其自然的让学生理解消化,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关于文章题目“囚绿记”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题中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学生在见到这个题目的刹那也会对此产生疑问,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疑问,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上下文,观看常春藤图片,了解写作背景,发现“绿”指的是作者内心的积极与阳光,“囚绿”是作者对光明、自由、民族复兴的向往。通过这种问题导向性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训练学生的语文语言运用能力,助力学生的求异思维。
3.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延伸学生思维
高中语文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和反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积极发掘教材内容,有方向性的拓展教学范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学习《师说》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要直接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义和句型后,引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师说》中的典故和文章意图,揣摩文章思想感情,留给学生充分的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
4.强化教师的的引导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难度较高,涉及面较广,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面对一些语文知识或问题时,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方向、角度进行探究思考,有时还会弄错探索的方向,当学生发生这类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探究方向,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觀能动性。部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理解存在偏差,片面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在一旁点拨、指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不重要了,教师的教学并不重要,这种认知显然是错误的,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的好[3]。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会肯定学生的所有想法,但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盲目自信,教师要正确使用鼓励,把握鼓励的尺度,运用激励性、正向性性鼓励,求异思维中也有不好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求异思维中的好与坏。
例如,在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两位男女主角心心相印,很多学生都被他们之间的小细节感动,但是由于长辈的安排致使贾宝玉和别的女人结了婚,林黛玉也香消玉殒,学生们纷纷感到惋惜,对旧社会的封建思想产生更深的了解,进而迸发反封建思想,理解作者的批判思维。
结束语:
求异思维的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仅要让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满足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还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高云.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1):28.
[2]黄德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实际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22-123+136.
[3]冯晓丽.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202.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福建省 漳州市 3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