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小说家。确切地说,我是一个许久未曾写小说的小说家,没有写小说的时间确实有些久了,久到几乎已经淡忘了小说诸多起码的要素。然而,这些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小说的欲望依然是强烈的。
今天我想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几年前就想动笔写作的故事,却总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搁浅了。故事发生在豪华游轮上,不过这艘游轮并非去往日本韩国,也不是去到歐美国家,或者说,它并非是去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度。
这艘游轮总是会时隔很长一段时间才启航,每一次启航总是会载乘很多客人,场面出奇的热闹,很有些“盛宴”的味道。通常客人们分为两拨,一拨从起始站上了船就直接乘坐到了终点,而另一拨则是中途上船,而后又中途下船。那些中途不下船的客人均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因为一旦决定,游轮公司便会和他们签下一张契约,那是一张有关生与死的契约,签下契约的人用自己的余生去换取一个愿望的达成,而轮船公司的承诺便是完成他们的心愿,取走他们人生中余下的时间,听起来是一桩太公平的买卖。有意思的是,自从这艘游轮存在至今,从未失过信,他们总是能达成客人的各种愿望,正是因为过硬的信誉,常常使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那些中途上船又下船的客人便是游轮公司高薪请来协助签约客人完成愿望的人,他们被称为“过客”。
这艘游轮带着签约的客人们从人生的此岸驶向彼岸,当从彼岸再次驶回来时则早已人去楼空,与去时的“盛宴”相比,回来时游轮显得很是落寞,甚至是带着忧伤的,而游轮的名字被唤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号。
一、父 亲
我不想坐在船舱内,总感觉有些闷,不知是环境使然,还是确实到了一定的年纪。近期的身体更是在周而复始的病痛折磨中每况愈下,抑或是由于其他不得而知的缘故。我拒绝去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我选择站在甲板的一个角落里,虽然身边也不时有人走过,但总体还是安静的。我将身子倚靠在栏杆上,甲板上的海风很大,虽说有些凉意,却并不刺骨,只是拂乱了我的头发,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老人还是能承受的。
我看着眼前偌大的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如同一整块光滑的深蓝色绸缎,海面上不时跃起的小浪花似乎是缎面上点缀着的花色图案,可以想象在这深蓝色的绸缎之下有着很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生物正在生存着,一切都和谐而美好。可惜我们的游轮驶过了海面,犹如一把剪子无声而迅速地剖剪开了这块缎面,而被剪开的缎面瞬间就分为了左右两大块。有意思的是,随着游轮的驶过,缎面重又合上了,仿佛从来未曾被剪开过,海面又恢复了平静。
结伴一起上船的人并不多见,很多都像我这般孤身一人。兴许是大家知道这已是最后的一段人生时光,所以对待身旁的陌生人都出奇地客气和热情,在我看来,热情得有些过度了,沉默反倒是留给自己的了。沉默是好的,终于得空可以想想这一生走过来的路。平时总在忙碌中度过,究竟忙了些什么倒也说不上来。我一辈子没做成啥大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往往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一些当时认为很重要、事后回想起来又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上,比如争吵,和家人的争吵,和同事领导的争吵,和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争吵。
我和我的儿子就常常争吵,不过这些年倒是消停了,他已经有六年九个月零二十五天未曾归家了,我和他基本上也断了联系。老妻在半年前去世了,走之前的那几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不认人了,对过去的事倒是记得清楚,比如她清晰地记得儿子读戏校那会儿的事,见不着儿子,总以为他还在住校,有那么几次想去学校给他送些衣服、饭菜啥的,都被我给拦下了,那场景看着教人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酸楚,而对老妻而言,遗忘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儿子在老妻的追思会上匆匆露过一面,便又离开了。那便是这些年我们父子唯一的一次见面。
他曾经是我的骄傲,可以说是我太过平凡人生的全部希望。我是从那个精神和物质都十分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在厂子里做工的时候,接触到了京剧。那时候流行样板戏,人人都会哼唱几句,而我起先不过是随大流唱唱样板戏而已,茶余饭后的一种娱乐方式,后来竟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京剧,尤其是传统戏,可我知道我这一生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把它作为职业或事业,我没有那样的先天条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超级戏迷。我把这份喜欢放在了心底。后来,在那个有了录音机的年代,我买了很多磁带,在家没事或做家务的时候就播放着哼唱着。
儿子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等他稍稍懂事之后,因为我的这个没事就往剧场跑的习性,他也跟随着我看了不知多少出戏。慢慢地,我竟发现他身上有某一种天赋,于是在他十岁那年戏校京剧班招生的时候我便帮他报了名。考试是我陪他去的,老师让他唱了歌,做了游戏,翻了几个跟头,没想到他顺利地考上了。我记得收到戏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老妻跟我大吵了一架,并闹了好一阵子的别扭,因为让儿子去考戏校的事情我没有和她商量,没有征得她的同意。她不想让儿子去学什么京剧,不想他练功吃苦,更不想他将来吃开口饭、跑码头演出,她想的是他能考上大学,读硕士,甚至是博士,能找一份安安稳稳体体面面的工作,做老师或者搞科研,再不济去到国企里坐坐办公室也是好的。而当时的儿子由于年龄尚小,在我的“诱导”下懵懵懂懂地去考了戏校,他并不知道戏校和别的学校究竟有啥区别,我想他也许只是觉得唱戏好玩,能少做些考卷试题,少参加些考试罢了。那时候戏校是住宿制的,十岁的孩子离开父母过上了集体生活,做父母的总有些放心不下,又每天吃食堂,老妻总念叨我狠心,在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让他每一顿都吃食堂,于是她总会隔三差五地烧些好菜给儿子送到学校去,每次双休日等他回家更是会额外开小灶加餐,而我最关心的是他又新学了哪一出戏,让他唱给我听、演给我看。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很幸福,我在儿子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角儿的光彩,我甚至幻想着他将来工作之后站在舞台正中央的情景。我更卖力地为他买各个流派代表剧目的磁带,磁带淘汰后,我给他买光盘。他在戏校读书比我更能接触到全国各地来演出的剧团和剧目,如果赶上有多余的戏票,无论是啥戏,他都会拉上我一起和他坐进剧场去观看。在我看来,看啥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儿子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读书的时候,他很用功,有时双休日都不回家,说是在学校学戏、练功、吊嗓子练唱。老师们也喜欢他,用他们的话说,有没有天赋唱戏得看祖师爷赏不赏这口饭吃,而我的儿子正是祖师爷相上的那一类孩子。男孩子变嗓期那几年的时光最难熬也最关键了,儿子也不例外,他比班上同龄的孩子要懂事些,那几年他并没有荒废,他依然执著地练功学唱。他学过武生、小生行当,演过诸如《夜奔》《洗浮山》这样的戏,最后随着变嗓期的安然度过,老师建议他专攻老生行当。那一年他毕业公演的时候,正赶上省京剧院来学校挑选演员,其实在省京剧院来之前,儿子的带班老师已经找他谈过,说是希望他能考虑毕业后留校做老师。当年我记得“老师”这一职业远没有现在这么吃香,儿子回家跟我说了之后我也没有多想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选择留校,或许他后来的人生便会完全改变模样。 我记得汇报演出当晚,他演的是《四郎探母·坐宫》一折。我坐在下面观看,我到现在仍然记得当时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仿佛登台演出的那个人是我,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听说省京剧院的专家和领导要来物色演员。说来也怪,那天儿子演得很松弛,发挥得很好,省京剧院的领导当场拍板——让他一毕业就去院里报到。省京剧院啊,这可是省里的大团,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家居然会冒出一个专业的京剧演员来,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演出结束我就请儿子下馆子,狠狠地涮了一顿火锅,父子俩要了一瓶二锅头,就这样喝到了凌晨才回的家。老妻看到我们醉醺醺地踏进家门,嘴上虽然唠叨着“喝酒伤身”,责怪我不该带儿子喝酒之类的话,但心里还是高兴的,这一点我是从她的眉宇间微妙的神态中看出来的,毕竟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了。
在戏校和京剧院这两者之间,我替儿子选择了后者。儿子去到京剧院工作便会开启精彩而绚丽的人生,这是我坚信的。
然而我没有想到,我错了,错得离谱。进入京剧院工作的前两年儿子连一出主戏都没有上过,哪怕是折子戏。他参与演出了不少剧目,可无一不是跑龙套,京剧院的角儿太多了,又有谁会把机会留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呢?更何况,一旦有些许小机会,院里的领导得考虑那些名家门下的徒弟,哪里轮得到儿子呢。这让一向感觉良好的儿子陷入到一种迷茫而挣扎的心态中去,有一度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只能演一些龙套的小角色。因为总是演一些没名没姓的角色,他的收入也很低,低得几乎难以维持他自己的日常開销,而他又是一个要强的人,总觉得既然已经工作,就不能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所以每次我往他衣兜里塞钱时,他都用各种理由婉拒了。
在进入剧团的第三年,儿子谈恋爱了,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反对之前,他便恋爱了。恋爱的对象是团里的一名青衣演员,长得倒是有几分姿色。我本不希望他这么早谈恋爱,毕竟若是真的有了家庭会牵涉掉很多的精力,人这一辈子总该有所侧重,我盼望着他至少先在京剧界崭露头角以后再考虑婚姻的事情,可他却一头扎进了爱河,并投入得一发不可收拾,用他的话来说:人活着总该找点事情做做,既然没有戏演,那么谈场恋爱还是可以的吧。他常常带女孩回家吃饭,说实话我并不太喜欢她,总觉得她言谈之间有些做作,不那么自然和纯朴,她表现得对儿子很在乎很热情。老妻一直私下跟我说只要儿子喜欢就好。这一点我也知道,孩子大了,总有一天是要离开我们的。自从儿子有了女朋友之后,便不太和我交流京剧方面的事情了,他总是早出晚归的,一副很忙碌的样子,只是,手头变得更拮据了,想来谈恋爱确实会多出各种开销。我几次想找机会和他好好坐下来谈谈,让他不要荒废了专业,可我才开了一个头,他便一脸不以为然的模样。
这样的热恋状态一直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其间也谈及了婚嫁,可婚房一直是个大问题。我让儿子索性到家里来结婚,这样就不用贷款买房了,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买房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可女方又不乐意,儿子说他们还年轻,等过两年攒些钱下来再结婚也不迟,这点我倒也同意,婚嫁的事情因此暂缓了。
过了很长一阵子,他忽然有一天彻夜未归,打他手机也不接,我和老妻急坏了,又不敢擅自联系他的领导和同事,怕给他造成不好的影响。半夜的时候收到他发来的一条短信,说是不用担心他,他晚些回家。我们就只能坐在沙发上等,足足等了他一夜,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他才回的家。我和老妻看到他的脸色吓了一跳,他的脸如同纸一般苍白,眼睛却是红肿着的,我们不敢问他出了什么事,只听他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我和她分了”,便走进了他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房门,剩下了我和老妻呆呆地站在客厅里。他足足有两天没有走出他的房间。
那段时间家里特别安静,仿佛每一天都过得特别漫长。我们和儿子说话特别注意分寸,后来从他的言语里我们才知道,他的女友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和他分的手。我们家只是工薪阶层,儿子又因为才进单位没两年,职称低,又不怎么上戏,钱自然是有限的。她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生意人,是一个小老板,那人吃她的长相就拼命地追她,给她买了辆奔驰车,买了不少名牌包包和化妆品,她便和他处上了对象。和儿子分手的导火索是那个小老板来京剧院接她下班的情形正巧被儿子无意间撞见了,她这才说出她已经有了新男友,儿子一气之下当场便和她分了手。自那以后儿子改变了很多,开朗阳光的个性在他身上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虽然他嘴上说着“这样的女人不要也罢”的话,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次恋爱伤得他很深。我和老妻拼命托人给他找年龄相仿的女孩,可他一次都没有去看过,为了顾及我们的脸面,总会找一些这样那样的借口。对于工作也懒散了很多,以前不管院里有没有机会、给他上不上戏,他总会一大清早去院里练早功,找琴师吊嗓子。由于不练早功,饮食睡眠不规律,还每天喝上了酒,儿子胖了不少,为此我骂过他好多次,看着他憔悴的模样,心里很难受。作为父母,总是盼着他能好。
这样的状态他维持了大半年,团里忽然通知他在即将新排的戏里饰演男二号,我听说后很高兴,我觉得这也许是能让他走出阴影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毕竟到剧团工作这么些年也没轮到他扮演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可他却表现得不怎么积极。在我反复询问下,他才说出和他分手的那个女朋友也在剧组里,且和他搭档的戏份还不少。从他跟我说出这句话时,我就被一种惴惴不安的情绪萦绕着。有时候人很奇怪,没有机会的时候就盼着有一天能有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一旦机会真的来了,若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倒还不如没有机会的好。
新戏排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儿子被导演换为了男二号的B角。我不知道在排戏过程中儿子经历了些什么,这一次的打击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说得好听是B角,其实是导演没有时间排戏、抠戏,只能坐在一旁看A角排戏的超级替补。戏还没有排完,儿子就告诉我他准备辞职,出去闯一闯。我和老妻极力反对,拼命劝阻,可儿子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很决绝,为此家里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老妻夜里常常睡不着觉,长吁短叹的。我私下也和儿子谈了好多次,可最终还是劝不住他,他竟然用一纸辞职信结束了十几年的唱戏生涯,而后去了横店,在拍摄电视剧的剧组里跑龙套、做群众演员,也许在他的心里既然都是跑龙套,已经无所谓是在京剧院还是在横店的影视剧组里,拍摄影视剧自然薪酬要比京剧院来得高,他长年住在那边,不再归家,成了一个职业的龙套演员,这个剧组走了,那个剧组又来了……刚去的那会儿,他还会隔三差五地给家里打电话,渐渐地变成了几条短信,再后来,连短信都少得可怜,我们收到的只是他汇来的钱。家里又剩下我和老妻两个人了,生活过得比儿子在戏校住宿读书时更为惨淡,毕竟那会儿还有希望。老妻总是责问我放着好好的大学不让他念,为啥要去学劳什子的京剧?我每一天都在她的埋怨声中度过。自打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剧场看过京剧。在家里,为了不刺激老妻,我更是不敢听京剧唱京剧,京剧仿佛成了我们家中的魔咒。 二、儿 子
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我的人生可以重来,从考戏校的那一天开始。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带我去考戏校,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那么痴迷京剧,我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让我毕业后进入京剧院,而不是留校,似乎这一切都是他的选择,而不是我的,也许这就是身为中国小孩的悲哀,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医生,我总是觉得穿上白大褂很帅,长大了一些之后我觉得如果能握上手术刀就更帅了,然而我还没来得及和父母说,父亲已经拉着我去考戏校了。我记得考戏校的那一年我十岁。考试那天老师先让我唱歌,我告诉他们我不会,后来他们就让我唱了国歌,我故意唱得走调了,之后我记得我还做了游戏,翻了跟头,引得他们一阵阵掌声。我想我应该是不会被录取的,谁知陪考的父亲跟老师们一个劲地打招呼,说我发高烧,身体不佳,这才影响了嗓子。没想到后来竟收到了戏校的录取通知书,那会儿母亲很不高兴,在家里总是跟父亲闹别扭,我很希望母亲说服父亲能让我不去戏校报到,可不巧的是我参加学校的模拟考,成绩不是很理想,这成为父亲让我进戏校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走进了戏校。进去之后我才知道那里并不怎么重视文化课,专业学习才是重中之重。在班上我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是最好的,很显然,我的“好”是无用的。渐渐地,我也开始荒废学业了,有时间还不如学戏练功。每周回到家,父亲总会很起劲地问我学了些什么戏码,总会让我唱给他听,演给他看,其实我对于这样的生活很厌烦,却又不想伤他的心,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戏唱戏,直到我进入京剧院遇上了她。
我是找琴师练唱的时候遇见她的,虽然平时我们在一个演员队常常能见着,但也总是点点头打个招呼而已。她应该比我晚些时日进的京剧院,那天她也在找琴师练唱,她的嗓子很清亮,唱的正是《四郎探母·坐宫》的唱段,琴师因为知道我唱过《坐宫》,便指着我让我跟她搭戏,于是我和她对唱了“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那一次唱得很酣畅,连琴师都很沉醉,说我不仅和她嗓音般配,连站在一起都“煞是好看”。后来我们还一起唱了《大登殿》,我唱的是薛平贵,她是苦守寒窑十八年的王宝钏。这一来二去的,我们便常常一起找琴师练唱,能有个练唱的伴儿也挺好,加上都是团里的青年演员,要想登台演出这些传统折子戏的机会本来就少,也只能在台下练练唱过过瘾罢了。从开始的练唱到后来的一起练早功,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饭,下班以后看电影看演出,探讨别人的表演、演唱,我们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就连梦想都很相似——渴望有朝一日能唱上主戏。就这样交往了大半年之后,我将她带到了家中介绍给了父母,原以为他们会很高兴,没想到他们有些意外。后来我想也许我是扰乱了父亲对我的人生规划,他总是期盼有一天我能站到舞台的中央,好在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母亲自然是高兴的。她是一个朴素的女孩,对物质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平时约会我们很少下馆子,路边的面馆、馄饨铺就能把她喂饱,逢年过节她也从没有向我要过什么礼物,有一回情人节我给她买了一束红玫瑰就把她给乐坏了。她是知道我没什么钱的,家境也很一般,但她还是喜欢和我整天粘在一起,我们私下还不止一次谈论过结婚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今后漫漫的几十年人生路上陪伴在我身边的会是她,可一切都从我被她拉去见她父母的那一天开始改变了。我没有想到她的母亲会是一个对物质尤其看重的人,见面的时候,她跟我看似很随意地聊起婚房的事情,我自然是实话实说地告诉她可以住到我家,她还提到了车子、首饰等等,我只能承诺一定会加倍努力给她添置。显然她对我的回答是不满意的,之后还盘问了我父母的情况,当她知道他们只是企业里的普通工人时,便有了许久的沉默。自从那次见面之后我便有了一种不太妙的预感,只是没想到女友很快就受到了家里的压力——让她尽快跟我分手,她信誓旦旦地跟我说,她是不会屈服的,我自然也就相信了。她的母亲并没有就此罢手,她骗她去参加朋友聚会,其实是介绍了一个老板给她认识。那老板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起先她并没有理睬他,可她的母亲拼命给老板制造机会,常常请他来家里做客,又一个劲儿地让她陪同,那老板出手阔绰,早就摆平了她的母亲,经常给她报那种国际旅游团,去欧洲、美洲游玩,给她全程埋单,哄得她屁颠屁颠的。除了有钱,他更是烧得一手好菜,如今的女孩有几个是擅长厨艺的呢?这样悄悄和她相处了小半年,倒是成了她家的常客了,把她的嘴也养刁了。她不再满足于和我去街边的面馆随便吃点了,对吃竟然开始讲究了起来。她的这个变化自然是逃不过我的眼睛,我知道一定是正在悄悄发生些什么。她的衣着开始有了变化——时尚,却又媚俗,热衷于名牌的包包首饰香水,素面朝天的她居然也像团里很多女演员一般开始涂脂抹粉了。我约会她,她也常常找理由不去了。院里和我要好的同事偷偷告诉我有关于她的一些情况,那段时间我感到很苦闷。终于有一天我在单位附近的小马路上看到他来接她,两个人有说有笑的,我当时看到他们亲昵的动作,脑子一热就冲了上去。我问她和他究竟是什么关系,她还没有回答,他便说道是男女朋友,并且是很快就要结婚的男女朋友。我很恼火,反问她如果他们是很快要结婚的男女朋友,那我们算什么?那男人回答道,自然是男性和女性间的普通朋友了。我听了之后气不打一处来,冲上前去便是一拳挥到了他的脸上,只听女友一声尖叫,冲上来想拉我,我怕伤到她,对她吼道,走开,吓得她不敢上前。他哪里是我的对手,我毕竟有武生的底子,只三拳两脚他便倒在了地上,女友被惊得脸色煞白,我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问了她一句:我和他,你选择谁?
女友愣愣地看着我,嘴唇哆嗦着,半晌,才回答道,他。
我笑了。在她没有回答之前,我还曾幻想过她的其他回答,我笑自己的傻,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怎么离开的,我只记得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送他去医院吧。那天傍晚的阳光特别刺眼。我离开了那里,但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了酒吧,喝了个通宵,后来不知怎地竟在酒吧里睡着了,等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我虽然很不想回家,但终究还是回了家。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我越来越发现唱京剧不能当饭吃,梦想更是不靠谱的东西,人总归是要现实起来的,也许是我以前不够成熟。我曾经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改变现状,就像我以為我唱得好就能上戏,就能演主角,可现实是我只能跑龙套罢了。我拿着跑龙套的钱,却还要坚持每天练功、练唱,我突然发现我撑不下去了,我原先想成为角儿的想法简直好似乌托邦般虚无缥缈。我不想再去练早功了,也不想去练唱了,没有人看到我,没有人重视我,更没有人给我机会。我偷偷跟着一些其他院团的人去跑快递,开网店,企图改变我一塌糊涂的经济。我看似每天早起外出,父母以为我去了院里,其实我每天都在外面混,戏校的文凭不高,如今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像我这样的。我在外面确实赚了些小钱,可也只够自己零花。因为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工作结束后我常和他们一起喝喝酒放松放松。这种生活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们的演员队队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让我第二天就去新成立的剧组报到,并说导演选中我担任这部新戏的男二号。我当时很是吃惊,问了队长为何选中我,队长也回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嘱咐我,机会难得,好好把握。 第二天一早我便去剧组报到了。见到了导演,是一个有些发福了的中年男人,也见到了被导演选中的其他演员,让我吃惊的是前女友竟然也在组里,看了剧本、听了导演的阐述我才知道在戏里我和她的对手戏很多,这让我的心里很不舒服。我承认我还未走出那段情感给我带来的负面情绪。相反她的状态不错,看我的眼神也很平静,仿佛我们一直就是普通同事而已。戏里我和她演一对深爱着对方的恋人,却因为战争因为那个时代,不能在一起,只能把感情悄然地埋藏在心底,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感一直折磨着两个人。撇开我和她的这层关系,即便就戏论戏,这个人物也较难把握。我从来没有演过现代戏,在角色的塑造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在戏校里演出的均是传统戏,一招一式都是老师们口传心授的,有基本的程式和套路。可这个戏完全不同,对于导演提出的要求我总是拿捏得不准确,再加上每次和她对感情戏时我总会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这让导演对我的表现很不满意,好几次他都有想换人的意思,可被她找了各种理由挡了回去。有一次排戏加班到很晚,等大家都散去之后,我叫住了她,我告诉她我准备让导演换其他演员,我觉得这个角色不适合我,没想到我刚说了这两句话她便气得哇哇叫了起来,她问我,你不是一直在等机会吗?现在机会好不容易来了,却为何不好好把握?
我告诉她我以前是一直在等机会,可现在不需要了,也许我就不是唱戏的料。那天她听了我的话,哭了。我还是第一回看到她哭,我把那个男人打得倒在地上的时候,我都没见着她哭,她的眼泪流得很汹涌,这倒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从她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我才弄明白了一件事情,原来我这个男二号的角色并不是导演定的,因为他对我并不熟悉,而是她通过关系和导演打了招呼,导演这才选上了我。她的话宛如暴风骤雨一般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以为她是在帮我,可我不需要她的同情,我看着她,向她递去了手帕,并说道,你这又是何苦?你并不亏欠我,我要的更不是你的怜悯。
我再也不想看到她了,不想她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主动向导演提出演男二号的B角,导演同意了。这个消息还没等我走出排练厅就传遍了全院,传出的统一版本是因为我的演技差而被导演勒令换人了。于是好多人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我。我不是一个喜欢申辩的人。剧团就是这样,好些演员总是喜欢打击同行,哪怕这个同行和你八竿子打不到一处。损人不利己的人海了去了,而她还在帮我向那些无聊的人解释,说是我主动要求更换饰演男二号的演员。其实那是多余的。之后我没有和父母过多的商量就辞去了京剧院的工作,这些年的剧团生活让我生厌,我决定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城市,经朋友介绍我去到了横店做起了一名跑龙套的影视演员。
三、父 亲
在我登上这艘“地球最后的夜晚”号游轮之前,我便已经想好了最后的愿望,其实说出来也很简单,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时,我只是想见上儿子一面,和他一起同台合演一出京剧,这是我渐渐老去之后的唯一念想了。虽然这两年觉得身体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但这个念想却日益清晰起来,我想我必须在脑子还不糊涂的时候实现这个愿望,我不愿像老妻那般认不清人了记不得事了,却在心底还留有遗憾。
四、儿 子
我被这家信誉和口碑很好的游轮公司通知登上游轮跟人合演一出京剧,给我的报酬是我在横店工作一年的薪水。我自然欣然前往,况且这出京剧我烂熟于胸,父亲曾经带我去剧场看过,我听他唱过。巧的是,在戏校时老师更是教过这出戏,剧名是《乌盆记》。我很喜欢这出传统戏,堪称经典。所以对我来说,跟人合演这出戏是没有任何难度的,还能狠狠地赚上一笔,那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自从离开京剧院之后,我就是为了钱而活着的。这些年回想自己年轻时候和她的荒唐事,竟倏忽发现她当初的选择并没有什么不对。她当年如果真的选择和我生活在一起,或许现在我们正陷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境地。我离开京剧院的第二年听说她就结婚了,和那个追求她的老板,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扮相俊美,嗓音条件也好,这些年在团里也混到了一个二路青衣唱唱,评到了二级演员。那个老板是极力反对她唱戏的,一直让她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没想到她死活不愿意,听我两个朋友说,他们的夫妻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的。不过总归比我强些,我终日混迹在横店,隔三差五就进入不同的剧组,见到不同的演员,有红得发紫的,有总也红不起来的,有过气的,还有更多和我一样漂在横店的临时演员。除了跑龙套,我有时也会做替身演员,因为我有武功的底子。不少导演都知道我,他们通常找我做动作片、武侠片的替身,片酬自然比龙套高出不知多少倍了。我常常会给家里寄些钱过去,但我很少回家。我想父母对我一定很失望,其实我因为做替身演员常常弄得伤痕累累,自然是回不了家的。若是春节没有戏拍,我会回去,但这样的机会不多。父亲曾给我打过几个电话,告诉过我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我很害怕回家面对逐渐老去的父母,我怕回去之后自己便再也没有勇气迈出家门了。母亲走之前我一连几天做了相同的梦,梦里她哭着叫着让我回家。梦醒之后我仍心有余悸,本打算回家,却因为做替身演员时脸部受了伤便耽搁了下来。不曾想接到的却是父亲让我回家参加葬礼的电话,生离死别的那一天还是终于来到了,无论我多害怕那一天的到来。
母亲的告别仪式租借的是一个蛮小的厅,在郊区。来的亲人不多,场面很有些清冷,流程也很简单,一小时不到就结束了,我怕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就匆匆离去了。那天我没有回横店,而是去了一家电影院,看了几场通宵电影。电影院里最后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很困,却又睡不着。后来我收到了一条前女友发来的信息:节哀,别又一个人躲起来。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我的眼泪忍不住“刷”的一下流了下来,止也止不住。我没有回复她,我知道她并不需要我的回復。第二天天一亮,我就回到了横店。
登上游轮的当晚,给我发邮件邀请我上船的中间人便找到了我,约我在船上的咖啡馆和上家客户碰面。我穿上了仅有的一套西服,梳洗干净,在约定的时间到达了咖啡馆。意料之外的是我竟然在咖啡馆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父亲。我本想转身离去,却被中间人叫住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巧遇”。我不知道父亲为何出现在游轮上,当我被告知父亲居然是我的上家客户时,我呆住了。因为我知道这里的游戏规则——用余生换取一个愿望的实现。我的眼前仿佛瞬间有一道闪电划过一般,难道演出京剧《乌盆记》便是他的愿望?他想跟我合演那出戏?我忽然想起好久之前他反复在我耳边唠叨过:“儿子啊,若是有一天咱们父子两个能同台合演一出《乌盆记》,我这一生也算是值了。”一想到他曾说过的这句话,我的鼻子竟一阵阵发酸。 我和父亲面对面地坐着,谁都没有开口说话,倾听着中间人开始介绍情况,他并不知晓我们的父子关系,等他全部介绍完之后,我听到父亲对他说道,小伙子,我想单独和他谈些演出时的具体细节。说着他指了指我。
中间人点着头,很快便离去了。
我看着父亲,父亲也看着我,我们就这样沉默着。他苍老了很多,头发已经由原先的花白变为了雪白。我知道我的面容也改变了很多,毕竟没日没夜地拍戏,长期的熬夜、受伤、抽烟、酗酒……
半晌,父亲开了口,我听到他在说,你……他停顿了一会儿,确切地说,并不是“一会儿”,而是很久,然后他又接着说道,好吗?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良久,我点着头,回答道,好。
他笑了。笑的时候嘴角和眼角边出现了好些道皱纹,看着教人的心都绞了起来,然后他说道,那就好。他忽然又补充说道,以后一个人了,要照顾好自己。
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刺了一下,很疼很疼,嘴里却又发不出任何声音。母亲走后,我在这世间便只剩下父亲了,他话语中的“以后”其实也就是和他演出完《乌盆记》之后罢了,我拼命地忍住眼泪不让它滚落下来。我低低地问他,一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嗓子不知何时竟已沙哑,我问他,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他平静地看着我,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没有回答。
我又问他,你真的想演,跟我说啊,又为何要这样……
他笑了笑,说道,以前说过,不止一次……我知道你挺忙的,没啥,总是要走的,你妈已经走了,如今剩下我一个人也是你的负担……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打断了他,我说,下船吧,跟他们说下船,解除合同,《乌盆记》我陪你演,下船去演。
我的话让父亲沉默了。他愣愣地看着我,而后用平静的语调说道,孩子,我们不能坏了人家的规矩,人家也不允许。
我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我伸手一把抹去了。这一刻,父亲却别转过了头,没有看我,我想他是故意的。
只听他说道,听说这里的剧场设施很好,舞台、灯光、音响都是最好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摇了摇头。剧场已经无所谓了,在哪里演、演什么都已不重要。
父亲叹息了一声,说道,我这辈子没上过舞台,一直坐在台下看了很多的表演。他停顿了一会儿说道,我有些困了,先去睡了,明天我们对对戏。然后他也没有等我的回答,便起身走了。当他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时,我忽然开始后悔刚才为何没有答应他一起去看看剧场的要求,他的愿望总是那么简单。我起身去追他,可当我跑至咖啡馆门口时,哪里还有他的人影。我缓缓地行走在夜色中的甲板上,游轮上的喧哗从我的身边滑过,我没有目的地游走在船上的各个角落,耳边始终响起的是父亲那句:听说这里的剧场设施很好,舞台、灯光、音响都是最好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找到了服务生打听剧场的方位,而后去到那边。剧场的门并没有锁上,我轻轻地伸手推开了,没想到虽然没有演出,剧场内却是燈火通明,台上有一个熟悉的人影正背对着我站立着。我愣愣地看着,我知道那便是父亲的背影,没想到他还是来了,在我看来,他对于舞台有一种痴迷的情感。
我无声地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他,他伫立在舞台的中央好久,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看不到他此刻脸上的表情。时间宛如凝固了一般。父亲说得对,那个舞台确实很好,也只有在这样豪华的游轮上才可能有。在父亲慢慢转身的那一刻,我闪进了侧门旁的黑色幕布后面,想来他是看不见我的。
五、父 亲
终于能和儿子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排练了,这好像梦中曾经多次出现过的场景,没想到有一天真的能实现。看到他又穿上了练功的衣裤,戴上了髯口,仿佛又回到了他在戏校读书那会儿。那会儿他年少青春,我和老妻也正值中年,若是真的能回过去,该有多好。这次再见他,沧桑写满了他的脸庞和眼睛,这些年他一定经历了很多。我没有跟他提及我的身体状况,想着等演好《乌盆记》,没两天便要分别了,说这些也没啥意义。他和我一样,都是不擅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也许正是因为属于同一类人,我能感觉得到他的很多细微的想法。为了这场演出,游轮方特地给我们请了专业的乐队,而我其实对于张别古的所有念白、唱段早已烂熟于心,儿子来演绎刘世昌也是手到擒来,对戏无非也就是两人的配合而已。他的嗓子许久没练唱,这费了些许时间,不过逐渐开始恢复了起来。在化妆间他穿鞋袜的时候我看到他右脚脚腕处有缝合的痕迹,我问他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受的伤?他说横店拍武戏时受了伤,早好了。我又追问究竟是什么伤。他开始支支吾吾地不说,在我反复逼问下,才说道是大筋断了。我呆呆地看着他,竟然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他这些年在外面究竟是吃了多少苦?为何从没听他说起过?他选择不归家是否还有些其他的原因呢?我不敢再想下去。
和儿子对戏的时间总是那么快,我很想和老天商量,能够慢一些慢一些再慢一些。我演的张别古比起儿子饰演的刘世昌,唱段少了很多,为了和他同台,我很早就开始复习,看碟片里的调度,背念白唱词,好在是传统骨子老戏,观众都比较熟悉。
演出放在下午。游轮特地给我们组织了满满一剧场的观众。站在幕侧我偷偷往台下打量,只见座无虚席,且观众们很早便进场,安静地等候着大幕拉开。等这一天我似乎等了很久,久到了一辈子。我鼻梁上的丑角的白色“豆腐块”是儿子给我画上去的,真想一直画着,不用卸去。我终于也可以站在了舞台的中间,站在灯光下,最最重要的是和儿子同台。若不是这出戏他应该尚在横店,也许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登上舞台唱京剧,而我仍然坚定地认为他骨子里拥有的是京剧角儿的天赋,他为京剧而生。我从未后悔过我当初为他选择了京剧专业。
儿子越演越顺,渐渐进入了状态。京胡在拉奏着“反二黄”,他叫头道,张别古,老丈啊!然后唱起了《乌盆记》中刘世昌最经典的唱段:
未曾开言泪满腮,尊一声老丈细听开怀。
张别古念白道:你是哪儿人呢? 刘世昌接唱道: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离城十里太平街。
张别古问道:南阳人?你姓什么叫什么,是干什么的呢?
刘世昌唱道:刘世昌祖居有数代,商农为本有家财。奉母命京城做买卖,贩卖绸缎倒也生财。前三年也曾把货卖,收清账目转回家来。行至在定远县交界,霎时间老天爷降下雨来。路过赵大窑门以外,借宿一宵惹祸灾。赵大夫妻将我谋害,他把我尸骨何曾葬埋!烧成乌盆窑中卖,幸遇老丈讨债来。可怜我冤仇有三载,有三载!老丈啊!
张别古说道:我听明白了,你姓刘,叫刘世昌,做买卖路过赵大家,借宿一宵,那两口子见财起意,把你给害死了。啊呀,他们害你,你找他们去,别找我啊,趁早走吧。
刘世昌接唱道:因此上随老丈转回家来。
张别古说道:我常听人说鬼怕脏东西,我那尿盆三天都没倒了,我呀照顾了他吧。说着便拿起尿盆一边往刘世昌身上泼去,一边又道,我说你走不走,走不走?不走,你招家伙吧,啊呀,都溅回来了。
刘世昌唱道:劈头盖脸洒下来,其臭难闻我的口难开。可怜我命丧他乡以外,可怜我身在望乡台。父母盼儿儿不能奉待,妻子盼夫夫不能转来。望求老丈将我带,你带我去见包县台。倘若是把我的冤仇来解,但愿你福寿康宁永无灾。
他一口气唱完了这段核心唱段,这段刘世昌对张别古诉说冤情的唱词,那一声声悲情地叫着我“老丈啊”,竟不知为何让过去那些年的种种情景在我眼前晃动了起来,那如泣如诉的唱腔仿佛在说着儿子离开京剧院的满腹委屈,在说着他多年在异乡工作的艰辛不易,在说着我和老妻在家苦苦等候他所受的煎熬。
只听得剧场内掌声雷动,观众连连叫好的声音此起彼伏。我高兴得落下了眼泪。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震惊和欣喜,我知道京剧在他的心里仍然是有位置的,而我愿意用余下来的时间作为代价做一回他的配角。
六、儿 子
和父亲合演《乌盆记》,心中多少有些紧张,毕竟这些年未曾上过舞台。再加上这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同台,也是最后一次。这样想着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描述的哀伤。《乌盆记》是老师让我改行学唱老生时的启蒙戏,尽管后来再也没有唱过,但重新拾起来还是很顺手。舞台距离我已经越来越远,只是偶尔在梦里才会见着。对于京剧我早已没有了任何的念想,那些少年时代的梦想恍如隔世,我每日只是机械般地生活,赚钱,然后及时行乐。可我没有想到如今站在台上居然能听到如潮水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我看到站在我面前的父亲的泪水,滑过他上着油彩的脸庞,我明显感觉到了我的心在这一刻萌动了起来,我忽然有些明白父亲为何会登上这艘游轮,为何会用时间换取这一次的同台,也许他并不是为了他的什么心愿,而是为了我。
再精彩的演出也终究会落幕。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去吃了夜宵。他带我去吃了火锅,犹如毕业公演结束那会儿我被京剧院挑上一般,他带我去吃的也是火锅,只是心情完全不同。那一次的火锅是我这一生吃得最香的,而今晚的火锅我不知道究竟吃了些什么。我和父亲什么话都没有说,他只是一味地给我夹着菜。那一夜我失眠了,因为第二天一早我便要下船了,但我忽然不想走了。
那天一早我和游轮方面的负责人发生了争吵,我真的想和父亲一起驶向那个未知的彼岸。负责人把父亲叫来了。父亲给了我一张光盘,说这是昨晚演出时游轮请专业人员来录制的,光碟里还包括了台前幕后的花絮,比如我们化妆、穿服装、开嗓子等等。他让我拿上光盘留作纪念,他还说,生活里有些规矩是不能破坏的。说着,他便把我拥入了怀中。我居然靠在父亲的肩膀上哭了,像一个孩子一般无助。我用力地抱着他,我不想松开他,我知道一旦松手,就意味着失去。父亲轻抚着我的脑袋,慈祥地看着我,然后轻轻地说道,回趟家,把家里的房子賣了吧,这是我们唯一能留给你的了,别去住,住着就会想起太多的往事,那不好。孩子,按你自己的想法去活,以后没有什么可以牵绊住你了。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哽咽着反复说道,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被父亲拉着下了船的。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说着:爸爸,别抛下我,我不想成为孤儿,我不想一个人活着,真的不想……
当我再次在泪眼蒙眬中抬头看向父亲时,他已经站在启航的游轮上。他的身体靠在栏杆那边,正向我挥舞着手告别,好像他不过是暂时出门旅游一般,而我只是那个给他送行的儿子。
我嘴里一个劲地叫着“爸”,那个我已经多年不曾叫出声的字眼,如今叫来居然有些生疏。我拼命地朝着游轮跑去,他却离我越来越远,我想伸手去抓住他,他的面孔却越来越模糊起来,渐渐地我看不清他的面孔了,看不清游轮了,连一丁点的影子都不见了,只有我还呆呆地站立在码头上。
身旁那些走过的路人,经过我的身旁,好似我像空气一般不存在,无人向我投递目光,仿佛这艘“地球最后的夜晚”号游轮从来就没有靠岸停泊过,仿佛父亲从来都不曾来过,仿佛我从来就是一个人站在这里,茫然地站立着。
为什么又写起了小说?
这些年写戏写得比较多——戏曲、话剧,甚至影视,也身陷于剧团的很多具体事务,逐渐有些怠慢了小说,正如我在这篇小说的第一段所写的那般,其实倒是我真实的内心写照,我一直想再次出发、再次回归小说,但写小说需要心境、心情、灵感等等。不过只要有想法,再困难总是可以做到的。也许,离开得愈久,思念就愈强烈。写小说真的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小说的叙述语言有着她独特的味道,让我迷恋。她伴随着我走过了无数个日夜,走过了少年时代,走过青春……如今我希望它能继续伴随着我走向不惑。刊发的那些文章,出版过的那些书籍,都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和小说道白一句,我回来了。
怎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
进入剧团工作十多年了,这里的生活是我很熟悉的,那些编剧、导演、演员、琴师……在我眼前是鲜活的,我却鲜于写这一类的题材,这次恰好《小说界》的约稿和主题激发了我,小说的构思也慢慢地诞生了,构思的时间远比动手写作的时间要长很多。因为工作忙碌的缘故,我只能利用下班回家后或者周末休息的碎片时间来创作,节假日的大好时光基本给了剧团的常规演出,好在情绪是连贯的,这点很重要。当然,如果能再给我多一些篇幅的话,我想我会写得更从容一些。
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读者什么?
我一直觉得应该说是读者从我的小说中看到了什么,不同的读者看到的自是截然不同。小说中父与子的情感,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两代人对于戏曲的深深依恋和表述情感的不尽相同,“京剧”没落贵族般的生存现状,都让我一边写作一边感觉到心痛。尤其在选用京剧《乌盆记》中的那两段唱词时,特别是刘世昌的“劈头盖脸洒下来”唱段中的这几句唱词:“可怜我命丧他乡以外,可怜我身在望乡台。父母盼儿儿不能奉待,妻子盼夫夫不能转来。望求老丈将我带,你带我去见包县台。”这段唱词和儿子的心境特别吻合,我能想象得出当他面对着父亲演唱时的心情,他和刘世昌一样有家不能归,虽然知道家中有老父老母在等着自己,他的内心深处希望有一个人能引领他的灵魂。父与子的同台合演又何尝不是一次精神层面的引领?整个写作过程,我写得很平静,直到在接近结尾的地方,不知为何我的眼泪竟然会喷涌而出,怎么止都止不住。这样的状态很久不曾遭遇了,也许是想到了人生中很多必须要面对却又无力改变的东西吧。
今天我想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几年前就想动笔写作的故事,却总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搁浅了。故事发生在豪华游轮上,不过这艘游轮并非去往日本韩国,也不是去到歐美国家,或者说,它并非是去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度。
这艘游轮总是会时隔很长一段时间才启航,每一次启航总是会载乘很多客人,场面出奇的热闹,很有些“盛宴”的味道。通常客人们分为两拨,一拨从起始站上了船就直接乘坐到了终点,而另一拨则是中途上船,而后又中途下船。那些中途不下船的客人均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因为一旦决定,游轮公司便会和他们签下一张契约,那是一张有关生与死的契约,签下契约的人用自己的余生去换取一个愿望的达成,而轮船公司的承诺便是完成他们的心愿,取走他们人生中余下的时间,听起来是一桩太公平的买卖。有意思的是,自从这艘游轮存在至今,从未失过信,他们总是能达成客人的各种愿望,正是因为过硬的信誉,常常使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那些中途上船又下船的客人便是游轮公司高薪请来协助签约客人完成愿望的人,他们被称为“过客”。
这艘游轮带着签约的客人们从人生的此岸驶向彼岸,当从彼岸再次驶回来时则早已人去楼空,与去时的“盛宴”相比,回来时游轮显得很是落寞,甚至是带着忧伤的,而游轮的名字被唤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号。
一、父 亲
我不想坐在船舱内,总感觉有些闷,不知是环境使然,还是确实到了一定的年纪。近期的身体更是在周而复始的病痛折磨中每况愈下,抑或是由于其他不得而知的缘故。我拒绝去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我选择站在甲板的一个角落里,虽然身边也不时有人走过,但总体还是安静的。我将身子倚靠在栏杆上,甲板上的海风很大,虽说有些凉意,却并不刺骨,只是拂乱了我的头发,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老人还是能承受的。
我看着眼前偌大的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如同一整块光滑的深蓝色绸缎,海面上不时跃起的小浪花似乎是缎面上点缀着的花色图案,可以想象在这深蓝色的绸缎之下有着很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生物正在生存着,一切都和谐而美好。可惜我们的游轮驶过了海面,犹如一把剪子无声而迅速地剖剪开了这块缎面,而被剪开的缎面瞬间就分为了左右两大块。有意思的是,随着游轮的驶过,缎面重又合上了,仿佛从来未曾被剪开过,海面又恢复了平静。
结伴一起上船的人并不多见,很多都像我这般孤身一人。兴许是大家知道这已是最后的一段人生时光,所以对待身旁的陌生人都出奇地客气和热情,在我看来,热情得有些过度了,沉默反倒是留给自己的了。沉默是好的,终于得空可以想想这一生走过来的路。平时总在忙碌中度过,究竟忙了些什么倒也说不上来。我一辈子没做成啥大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往往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一些当时认为很重要、事后回想起来又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上,比如争吵,和家人的争吵,和同事领导的争吵,和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争吵。
我和我的儿子就常常争吵,不过这些年倒是消停了,他已经有六年九个月零二十五天未曾归家了,我和他基本上也断了联系。老妻在半年前去世了,走之前的那几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不认人了,对过去的事倒是记得清楚,比如她清晰地记得儿子读戏校那会儿的事,见不着儿子,总以为他还在住校,有那么几次想去学校给他送些衣服、饭菜啥的,都被我给拦下了,那场景看着教人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酸楚,而对老妻而言,遗忘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儿子在老妻的追思会上匆匆露过一面,便又离开了。那便是这些年我们父子唯一的一次见面。
他曾经是我的骄傲,可以说是我太过平凡人生的全部希望。我是从那个精神和物质都十分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在厂子里做工的时候,接触到了京剧。那时候流行样板戏,人人都会哼唱几句,而我起先不过是随大流唱唱样板戏而已,茶余饭后的一种娱乐方式,后来竟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京剧,尤其是传统戏,可我知道我这一生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把它作为职业或事业,我没有那样的先天条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超级戏迷。我把这份喜欢放在了心底。后来,在那个有了录音机的年代,我买了很多磁带,在家没事或做家务的时候就播放着哼唱着。
儿子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等他稍稍懂事之后,因为我的这个没事就往剧场跑的习性,他也跟随着我看了不知多少出戏。慢慢地,我竟发现他身上有某一种天赋,于是在他十岁那年戏校京剧班招生的时候我便帮他报了名。考试是我陪他去的,老师让他唱了歌,做了游戏,翻了几个跟头,没想到他顺利地考上了。我记得收到戏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老妻跟我大吵了一架,并闹了好一阵子的别扭,因为让儿子去考戏校的事情我没有和她商量,没有征得她的同意。她不想让儿子去学什么京剧,不想他练功吃苦,更不想他将来吃开口饭、跑码头演出,她想的是他能考上大学,读硕士,甚至是博士,能找一份安安稳稳体体面面的工作,做老师或者搞科研,再不济去到国企里坐坐办公室也是好的。而当时的儿子由于年龄尚小,在我的“诱导”下懵懵懂懂地去考了戏校,他并不知道戏校和别的学校究竟有啥区别,我想他也许只是觉得唱戏好玩,能少做些考卷试题,少参加些考试罢了。那时候戏校是住宿制的,十岁的孩子离开父母过上了集体生活,做父母的总有些放心不下,又每天吃食堂,老妻总念叨我狠心,在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让他每一顿都吃食堂,于是她总会隔三差五地烧些好菜给儿子送到学校去,每次双休日等他回家更是会额外开小灶加餐,而我最关心的是他又新学了哪一出戏,让他唱给我听、演给我看。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很幸福,我在儿子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角儿的光彩,我甚至幻想着他将来工作之后站在舞台正中央的情景。我更卖力地为他买各个流派代表剧目的磁带,磁带淘汰后,我给他买光盘。他在戏校读书比我更能接触到全国各地来演出的剧团和剧目,如果赶上有多余的戏票,无论是啥戏,他都会拉上我一起和他坐进剧场去观看。在我看来,看啥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儿子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读书的时候,他很用功,有时双休日都不回家,说是在学校学戏、练功、吊嗓子练唱。老师们也喜欢他,用他们的话说,有没有天赋唱戏得看祖师爷赏不赏这口饭吃,而我的儿子正是祖师爷相上的那一类孩子。男孩子变嗓期那几年的时光最难熬也最关键了,儿子也不例外,他比班上同龄的孩子要懂事些,那几年他并没有荒废,他依然执著地练功学唱。他学过武生、小生行当,演过诸如《夜奔》《洗浮山》这样的戏,最后随着变嗓期的安然度过,老师建议他专攻老生行当。那一年他毕业公演的时候,正赶上省京剧院来学校挑选演员,其实在省京剧院来之前,儿子的带班老师已经找他谈过,说是希望他能考虑毕业后留校做老师。当年我记得“老师”这一职业远没有现在这么吃香,儿子回家跟我说了之后我也没有多想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选择留校,或许他后来的人生便会完全改变模样。 我记得汇报演出当晚,他演的是《四郎探母·坐宫》一折。我坐在下面观看,我到现在仍然记得当时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仿佛登台演出的那个人是我,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听说省京剧院的专家和领导要来物色演员。说来也怪,那天儿子演得很松弛,发挥得很好,省京剧院的领导当场拍板——让他一毕业就去院里报到。省京剧院啊,这可是省里的大团,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家居然会冒出一个专业的京剧演员来,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演出结束我就请儿子下馆子,狠狠地涮了一顿火锅,父子俩要了一瓶二锅头,就这样喝到了凌晨才回的家。老妻看到我们醉醺醺地踏进家门,嘴上虽然唠叨着“喝酒伤身”,责怪我不该带儿子喝酒之类的话,但心里还是高兴的,这一点我是从她的眉宇间微妙的神态中看出来的,毕竟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了。
在戏校和京剧院这两者之间,我替儿子选择了后者。儿子去到京剧院工作便会开启精彩而绚丽的人生,这是我坚信的。
然而我没有想到,我错了,错得离谱。进入京剧院工作的前两年儿子连一出主戏都没有上过,哪怕是折子戏。他参与演出了不少剧目,可无一不是跑龙套,京剧院的角儿太多了,又有谁会把机会留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呢?更何况,一旦有些许小机会,院里的领导得考虑那些名家门下的徒弟,哪里轮得到儿子呢。这让一向感觉良好的儿子陷入到一种迷茫而挣扎的心态中去,有一度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只能演一些龙套的小角色。因为总是演一些没名没姓的角色,他的收入也很低,低得几乎难以维持他自己的日常開销,而他又是一个要强的人,总觉得既然已经工作,就不能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所以每次我往他衣兜里塞钱时,他都用各种理由婉拒了。
在进入剧团的第三年,儿子谈恋爱了,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反对之前,他便恋爱了。恋爱的对象是团里的一名青衣演员,长得倒是有几分姿色。我本不希望他这么早谈恋爱,毕竟若是真的有了家庭会牵涉掉很多的精力,人这一辈子总该有所侧重,我盼望着他至少先在京剧界崭露头角以后再考虑婚姻的事情,可他却一头扎进了爱河,并投入得一发不可收拾,用他的话来说:人活着总该找点事情做做,既然没有戏演,那么谈场恋爱还是可以的吧。他常常带女孩回家吃饭,说实话我并不太喜欢她,总觉得她言谈之间有些做作,不那么自然和纯朴,她表现得对儿子很在乎很热情。老妻一直私下跟我说只要儿子喜欢就好。这一点我也知道,孩子大了,总有一天是要离开我们的。自从儿子有了女朋友之后,便不太和我交流京剧方面的事情了,他总是早出晚归的,一副很忙碌的样子,只是,手头变得更拮据了,想来谈恋爱确实会多出各种开销。我几次想找机会和他好好坐下来谈谈,让他不要荒废了专业,可我才开了一个头,他便一脸不以为然的模样。
这样的热恋状态一直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其间也谈及了婚嫁,可婚房一直是个大问题。我让儿子索性到家里来结婚,这样就不用贷款买房了,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买房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可女方又不乐意,儿子说他们还年轻,等过两年攒些钱下来再结婚也不迟,这点我倒也同意,婚嫁的事情因此暂缓了。
过了很长一阵子,他忽然有一天彻夜未归,打他手机也不接,我和老妻急坏了,又不敢擅自联系他的领导和同事,怕给他造成不好的影响。半夜的时候收到他发来的一条短信,说是不用担心他,他晚些回家。我们就只能坐在沙发上等,足足等了他一夜,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他才回的家。我和老妻看到他的脸色吓了一跳,他的脸如同纸一般苍白,眼睛却是红肿着的,我们不敢问他出了什么事,只听他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我和她分了”,便走进了他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房门,剩下了我和老妻呆呆地站在客厅里。他足足有两天没有走出他的房间。
那段时间家里特别安静,仿佛每一天都过得特别漫长。我们和儿子说话特别注意分寸,后来从他的言语里我们才知道,他的女友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和他分的手。我们家只是工薪阶层,儿子又因为才进单位没两年,职称低,又不怎么上戏,钱自然是有限的。她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生意人,是一个小老板,那人吃她的长相就拼命地追她,给她买了辆奔驰车,买了不少名牌包包和化妆品,她便和他处上了对象。和儿子分手的导火索是那个小老板来京剧院接她下班的情形正巧被儿子无意间撞见了,她这才说出她已经有了新男友,儿子一气之下当场便和她分了手。自那以后儿子改变了很多,开朗阳光的个性在他身上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虽然他嘴上说着“这样的女人不要也罢”的话,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次恋爱伤得他很深。我和老妻拼命托人给他找年龄相仿的女孩,可他一次都没有去看过,为了顾及我们的脸面,总会找一些这样那样的借口。对于工作也懒散了很多,以前不管院里有没有机会、给他上不上戏,他总会一大清早去院里练早功,找琴师吊嗓子。由于不练早功,饮食睡眠不规律,还每天喝上了酒,儿子胖了不少,为此我骂过他好多次,看着他憔悴的模样,心里很难受。作为父母,总是盼着他能好。
这样的状态他维持了大半年,团里忽然通知他在即将新排的戏里饰演男二号,我听说后很高兴,我觉得这也许是能让他走出阴影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毕竟到剧团工作这么些年也没轮到他扮演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可他却表现得不怎么积极。在我反复询问下,他才说出和他分手的那个女朋友也在剧组里,且和他搭档的戏份还不少。从他跟我说出这句话时,我就被一种惴惴不安的情绪萦绕着。有时候人很奇怪,没有机会的时候就盼着有一天能有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一旦机会真的来了,若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倒还不如没有机会的好。
新戏排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儿子被导演换为了男二号的B角。我不知道在排戏过程中儿子经历了些什么,这一次的打击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说得好听是B角,其实是导演没有时间排戏、抠戏,只能坐在一旁看A角排戏的超级替补。戏还没有排完,儿子就告诉我他准备辞职,出去闯一闯。我和老妻极力反对,拼命劝阻,可儿子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很决绝,为此家里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老妻夜里常常睡不着觉,长吁短叹的。我私下也和儿子谈了好多次,可最终还是劝不住他,他竟然用一纸辞职信结束了十几年的唱戏生涯,而后去了横店,在拍摄电视剧的剧组里跑龙套、做群众演员,也许在他的心里既然都是跑龙套,已经无所谓是在京剧院还是在横店的影视剧组里,拍摄影视剧自然薪酬要比京剧院来得高,他长年住在那边,不再归家,成了一个职业的龙套演员,这个剧组走了,那个剧组又来了……刚去的那会儿,他还会隔三差五地给家里打电话,渐渐地变成了几条短信,再后来,连短信都少得可怜,我们收到的只是他汇来的钱。家里又剩下我和老妻两个人了,生活过得比儿子在戏校住宿读书时更为惨淡,毕竟那会儿还有希望。老妻总是责问我放着好好的大学不让他念,为啥要去学劳什子的京剧?我每一天都在她的埋怨声中度过。自打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剧场看过京剧。在家里,为了不刺激老妻,我更是不敢听京剧唱京剧,京剧仿佛成了我们家中的魔咒。 二、儿 子
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我的人生可以重来,从考戏校的那一天开始。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带我去考戏校,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那么痴迷京剧,我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让我毕业后进入京剧院,而不是留校,似乎这一切都是他的选择,而不是我的,也许这就是身为中国小孩的悲哀,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医生,我总是觉得穿上白大褂很帅,长大了一些之后我觉得如果能握上手术刀就更帅了,然而我还没来得及和父母说,父亲已经拉着我去考戏校了。我记得考戏校的那一年我十岁。考试那天老师先让我唱歌,我告诉他们我不会,后来他们就让我唱了国歌,我故意唱得走调了,之后我记得我还做了游戏,翻了跟头,引得他们一阵阵掌声。我想我应该是不会被录取的,谁知陪考的父亲跟老师们一个劲地打招呼,说我发高烧,身体不佳,这才影响了嗓子。没想到后来竟收到了戏校的录取通知书,那会儿母亲很不高兴,在家里总是跟父亲闹别扭,我很希望母亲说服父亲能让我不去戏校报到,可不巧的是我参加学校的模拟考,成绩不是很理想,这成为父亲让我进戏校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走进了戏校。进去之后我才知道那里并不怎么重视文化课,专业学习才是重中之重。在班上我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是最好的,很显然,我的“好”是无用的。渐渐地,我也开始荒废学业了,有时间还不如学戏练功。每周回到家,父亲总会很起劲地问我学了些什么戏码,总会让我唱给他听,演给他看,其实我对于这样的生活很厌烦,却又不想伤他的心,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戏唱戏,直到我进入京剧院遇上了她。
我是找琴师练唱的时候遇见她的,虽然平时我们在一个演员队常常能见着,但也总是点点头打个招呼而已。她应该比我晚些时日进的京剧院,那天她也在找琴师练唱,她的嗓子很清亮,唱的正是《四郎探母·坐宫》的唱段,琴师因为知道我唱过《坐宫》,便指着我让我跟她搭戏,于是我和她对唱了“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那一次唱得很酣畅,连琴师都很沉醉,说我不仅和她嗓音般配,连站在一起都“煞是好看”。后来我们还一起唱了《大登殿》,我唱的是薛平贵,她是苦守寒窑十八年的王宝钏。这一来二去的,我们便常常一起找琴师练唱,能有个练唱的伴儿也挺好,加上都是团里的青年演员,要想登台演出这些传统折子戏的机会本来就少,也只能在台下练练唱过过瘾罢了。从开始的练唱到后来的一起练早功,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饭,下班以后看电影看演出,探讨别人的表演、演唱,我们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就连梦想都很相似——渴望有朝一日能唱上主戏。就这样交往了大半年之后,我将她带到了家中介绍给了父母,原以为他们会很高兴,没想到他们有些意外。后来我想也许我是扰乱了父亲对我的人生规划,他总是期盼有一天我能站到舞台的中央,好在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母亲自然是高兴的。她是一个朴素的女孩,对物质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平时约会我们很少下馆子,路边的面馆、馄饨铺就能把她喂饱,逢年过节她也从没有向我要过什么礼物,有一回情人节我给她买了一束红玫瑰就把她给乐坏了。她是知道我没什么钱的,家境也很一般,但她还是喜欢和我整天粘在一起,我们私下还不止一次谈论过结婚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今后漫漫的几十年人生路上陪伴在我身边的会是她,可一切都从我被她拉去见她父母的那一天开始改变了。我没有想到她的母亲会是一个对物质尤其看重的人,见面的时候,她跟我看似很随意地聊起婚房的事情,我自然是实话实说地告诉她可以住到我家,她还提到了车子、首饰等等,我只能承诺一定会加倍努力给她添置。显然她对我的回答是不满意的,之后还盘问了我父母的情况,当她知道他们只是企业里的普通工人时,便有了许久的沉默。自从那次见面之后我便有了一种不太妙的预感,只是没想到女友很快就受到了家里的压力——让她尽快跟我分手,她信誓旦旦地跟我说,她是不会屈服的,我自然也就相信了。她的母亲并没有就此罢手,她骗她去参加朋友聚会,其实是介绍了一个老板给她认识。那老板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起先她并没有理睬他,可她的母亲拼命给老板制造机会,常常请他来家里做客,又一个劲儿地让她陪同,那老板出手阔绰,早就摆平了她的母亲,经常给她报那种国际旅游团,去欧洲、美洲游玩,给她全程埋单,哄得她屁颠屁颠的。除了有钱,他更是烧得一手好菜,如今的女孩有几个是擅长厨艺的呢?这样悄悄和她相处了小半年,倒是成了她家的常客了,把她的嘴也养刁了。她不再满足于和我去街边的面馆随便吃点了,对吃竟然开始讲究了起来。她的这个变化自然是逃不过我的眼睛,我知道一定是正在悄悄发生些什么。她的衣着开始有了变化——时尚,却又媚俗,热衷于名牌的包包首饰香水,素面朝天的她居然也像团里很多女演员一般开始涂脂抹粉了。我约会她,她也常常找理由不去了。院里和我要好的同事偷偷告诉我有关于她的一些情况,那段时间我感到很苦闷。终于有一天我在单位附近的小马路上看到他来接她,两个人有说有笑的,我当时看到他们亲昵的动作,脑子一热就冲了上去。我问她和他究竟是什么关系,她还没有回答,他便说道是男女朋友,并且是很快就要结婚的男女朋友。我很恼火,反问她如果他们是很快要结婚的男女朋友,那我们算什么?那男人回答道,自然是男性和女性间的普通朋友了。我听了之后气不打一处来,冲上前去便是一拳挥到了他的脸上,只听女友一声尖叫,冲上来想拉我,我怕伤到她,对她吼道,走开,吓得她不敢上前。他哪里是我的对手,我毕竟有武生的底子,只三拳两脚他便倒在了地上,女友被惊得脸色煞白,我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问了她一句:我和他,你选择谁?
女友愣愣地看着我,嘴唇哆嗦着,半晌,才回答道,他。
我笑了。在她没有回答之前,我还曾幻想过她的其他回答,我笑自己的傻,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怎么离开的,我只记得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送他去医院吧。那天傍晚的阳光特别刺眼。我离开了那里,但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了酒吧,喝了个通宵,后来不知怎地竟在酒吧里睡着了,等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我虽然很不想回家,但终究还是回了家。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我越来越发现唱京剧不能当饭吃,梦想更是不靠谱的东西,人总归是要现实起来的,也许是我以前不够成熟。我曾经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改变现状,就像我以為我唱得好就能上戏,就能演主角,可现实是我只能跑龙套罢了。我拿着跑龙套的钱,却还要坚持每天练功、练唱,我突然发现我撑不下去了,我原先想成为角儿的想法简直好似乌托邦般虚无缥缈。我不想再去练早功了,也不想去练唱了,没有人看到我,没有人重视我,更没有人给我机会。我偷偷跟着一些其他院团的人去跑快递,开网店,企图改变我一塌糊涂的经济。我看似每天早起外出,父母以为我去了院里,其实我每天都在外面混,戏校的文凭不高,如今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像我这样的。我在外面确实赚了些小钱,可也只够自己零花。因为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工作结束后我常和他们一起喝喝酒放松放松。这种生活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们的演员队队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让我第二天就去新成立的剧组报到,并说导演选中我担任这部新戏的男二号。我当时很是吃惊,问了队长为何选中我,队长也回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嘱咐我,机会难得,好好把握。 第二天一早我便去剧组报到了。见到了导演,是一个有些发福了的中年男人,也见到了被导演选中的其他演员,让我吃惊的是前女友竟然也在组里,看了剧本、听了导演的阐述我才知道在戏里我和她的对手戏很多,这让我的心里很不舒服。我承认我还未走出那段情感给我带来的负面情绪。相反她的状态不错,看我的眼神也很平静,仿佛我们一直就是普通同事而已。戏里我和她演一对深爱着对方的恋人,却因为战争因为那个时代,不能在一起,只能把感情悄然地埋藏在心底,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感一直折磨着两个人。撇开我和她的这层关系,即便就戏论戏,这个人物也较难把握。我从来没有演过现代戏,在角色的塑造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在戏校里演出的均是传统戏,一招一式都是老师们口传心授的,有基本的程式和套路。可这个戏完全不同,对于导演提出的要求我总是拿捏得不准确,再加上每次和她对感情戏时我总会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这让导演对我的表现很不满意,好几次他都有想换人的意思,可被她找了各种理由挡了回去。有一次排戏加班到很晚,等大家都散去之后,我叫住了她,我告诉她我准备让导演换其他演员,我觉得这个角色不适合我,没想到我刚说了这两句话她便气得哇哇叫了起来,她问我,你不是一直在等机会吗?现在机会好不容易来了,却为何不好好把握?
我告诉她我以前是一直在等机会,可现在不需要了,也许我就不是唱戏的料。那天她听了我的话,哭了。我还是第一回看到她哭,我把那个男人打得倒在地上的时候,我都没见着她哭,她的眼泪流得很汹涌,这倒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从她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我才弄明白了一件事情,原来我这个男二号的角色并不是导演定的,因为他对我并不熟悉,而是她通过关系和导演打了招呼,导演这才选上了我。她的话宛如暴风骤雨一般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以为她是在帮我,可我不需要她的同情,我看着她,向她递去了手帕,并说道,你这又是何苦?你并不亏欠我,我要的更不是你的怜悯。
我再也不想看到她了,不想她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主动向导演提出演男二号的B角,导演同意了。这个消息还没等我走出排练厅就传遍了全院,传出的统一版本是因为我的演技差而被导演勒令换人了。于是好多人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我。我不是一个喜欢申辩的人。剧团就是这样,好些演员总是喜欢打击同行,哪怕这个同行和你八竿子打不到一处。损人不利己的人海了去了,而她还在帮我向那些无聊的人解释,说是我主动要求更换饰演男二号的演员。其实那是多余的。之后我没有和父母过多的商量就辞去了京剧院的工作,这些年的剧团生活让我生厌,我决定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城市,经朋友介绍我去到了横店做起了一名跑龙套的影视演员。
三、父 亲
在我登上这艘“地球最后的夜晚”号游轮之前,我便已经想好了最后的愿望,其实说出来也很简单,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时,我只是想见上儿子一面,和他一起同台合演一出京剧,这是我渐渐老去之后的唯一念想了。虽然这两年觉得身体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但这个念想却日益清晰起来,我想我必须在脑子还不糊涂的时候实现这个愿望,我不愿像老妻那般认不清人了记不得事了,却在心底还留有遗憾。
四、儿 子
我被这家信誉和口碑很好的游轮公司通知登上游轮跟人合演一出京剧,给我的报酬是我在横店工作一年的薪水。我自然欣然前往,况且这出京剧我烂熟于胸,父亲曾经带我去剧场看过,我听他唱过。巧的是,在戏校时老师更是教过这出戏,剧名是《乌盆记》。我很喜欢这出传统戏,堪称经典。所以对我来说,跟人合演这出戏是没有任何难度的,还能狠狠地赚上一笔,那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自从离开京剧院之后,我就是为了钱而活着的。这些年回想自己年轻时候和她的荒唐事,竟倏忽发现她当初的选择并没有什么不对。她当年如果真的选择和我生活在一起,或许现在我们正陷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境地。我离开京剧院的第二年听说她就结婚了,和那个追求她的老板,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扮相俊美,嗓音条件也好,这些年在团里也混到了一个二路青衣唱唱,评到了二级演员。那个老板是极力反对她唱戏的,一直让她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没想到她死活不愿意,听我两个朋友说,他们的夫妻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的。不过总归比我强些,我终日混迹在横店,隔三差五就进入不同的剧组,见到不同的演员,有红得发紫的,有总也红不起来的,有过气的,还有更多和我一样漂在横店的临时演员。除了跑龙套,我有时也会做替身演员,因为我有武功的底子。不少导演都知道我,他们通常找我做动作片、武侠片的替身,片酬自然比龙套高出不知多少倍了。我常常会给家里寄些钱过去,但我很少回家。我想父母对我一定很失望,其实我因为做替身演员常常弄得伤痕累累,自然是回不了家的。若是春节没有戏拍,我会回去,但这样的机会不多。父亲曾给我打过几个电话,告诉过我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我很害怕回家面对逐渐老去的父母,我怕回去之后自己便再也没有勇气迈出家门了。母亲走之前我一连几天做了相同的梦,梦里她哭着叫着让我回家。梦醒之后我仍心有余悸,本打算回家,却因为做替身演员时脸部受了伤便耽搁了下来。不曾想接到的却是父亲让我回家参加葬礼的电话,生离死别的那一天还是终于来到了,无论我多害怕那一天的到来。
母亲的告别仪式租借的是一个蛮小的厅,在郊区。来的亲人不多,场面很有些清冷,流程也很简单,一小时不到就结束了,我怕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就匆匆离去了。那天我没有回横店,而是去了一家电影院,看了几场通宵电影。电影院里最后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很困,却又睡不着。后来我收到了一条前女友发来的信息:节哀,别又一个人躲起来。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我的眼泪忍不住“刷”的一下流了下来,止也止不住。我没有回复她,我知道她并不需要我的回復。第二天天一亮,我就回到了横店。
登上游轮的当晚,给我发邮件邀请我上船的中间人便找到了我,约我在船上的咖啡馆和上家客户碰面。我穿上了仅有的一套西服,梳洗干净,在约定的时间到达了咖啡馆。意料之外的是我竟然在咖啡馆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父亲。我本想转身离去,却被中间人叫住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巧遇”。我不知道父亲为何出现在游轮上,当我被告知父亲居然是我的上家客户时,我呆住了。因为我知道这里的游戏规则——用余生换取一个愿望的实现。我的眼前仿佛瞬间有一道闪电划过一般,难道演出京剧《乌盆记》便是他的愿望?他想跟我合演那出戏?我忽然想起好久之前他反复在我耳边唠叨过:“儿子啊,若是有一天咱们父子两个能同台合演一出《乌盆记》,我这一生也算是值了。”一想到他曾说过的这句话,我的鼻子竟一阵阵发酸。 我和父亲面对面地坐着,谁都没有开口说话,倾听着中间人开始介绍情况,他并不知晓我们的父子关系,等他全部介绍完之后,我听到父亲对他说道,小伙子,我想单独和他谈些演出时的具体细节。说着他指了指我。
中间人点着头,很快便离去了。
我看着父亲,父亲也看着我,我们就这样沉默着。他苍老了很多,头发已经由原先的花白变为了雪白。我知道我的面容也改变了很多,毕竟没日没夜地拍戏,长期的熬夜、受伤、抽烟、酗酒……
半晌,父亲开了口,我听到他在说,你……他停顿了一会儿,确切地说,并不是“一会儿”,而是很久,然后他又接着说道,好吗?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良久,我点着头,回答道,好。
他笑了。笑的时候嘴角和眼角边出现了好些道皱纹,看着教人的心都绞了起来,然后他说道,那就好。他忽然又补充说道,以后一个人了,要照顾好自己。
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刺了一下,很疼很疼,嘴里却又发不出任何声音。母亲走后,我在这世间便只剩下父亲了,他话语中的“以后”其实也就是和他演出完《乌盆记》之后罢了,我拼命地忍住眼泪不让它滚落下来。我低低地问他,一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嗓子不知何时竟已沙哑,我问他,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他平静地看着我,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没有回答。
我又问他,你真的想演,跟我说啊,又为何要这样……
他笑了笑,说道,以前说过,不止一次……我知道你挺忙的,没啥,总是要走的,你妈已经走了,如今剩下我一个人也是你的负担……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打断了他,我说,下船吧,跟他们说下船,解除合同,《乌盆记》我陪你演,下船去演。
我的话让父亲沉默了。他愣愣地看着我,而后用平静的语调说道,孩子,我们不能坏了人家的规矩,人家也不允许。
我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我伸手一把抹去了。这一刻,父亲却别转过了头,没有看我,我想他是故意的。
只听他说道,听说这里的剧场设施很好,舞台、灯光、音响都是最好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摇了摇头。剧场已经无所谓了,在哪里演、演什么都已不重要。
父亲叹息了一声,说道,我这辈子没上过舞台,一直坐在台下看了很多的表演。他停顿了一会儿说道,我有些困了,先去睡了,明天我们对对戏。然后他也没有等我的回答,便起身走了。当他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时,我忽然开始后悔刚才为何没有答应他一起去看看剧场的要求,他的愿望总是那么简单。我起身去追他,可当我跑至咖啡馆门口时,哪里还有他的人影。我缓缓地行走在夜色中的甲板上,游轮上的喧哗从我的身边滑过,我没有目的地游走在船上的各个角落,耳边始终响起的是父亲那句:听说这里的剧场设施很好,舞台、灯光、音响都是最好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找到了服务生打听剧场的方位,而后去到那边。剧场的门并没有锁上,我轻轻地伸手推开了,没想到虽然没有演出,剧场内却是燈火通明,台上有一个熟悉的人影正背对着我站立着。我愣愣地看着,我知道那便是父亲的背影,没想到他还是来了,在我看来,他对于舞台有一种痴迷的情感。
我无声地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他,他伫立在舞台的中央好久,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看不到他此刻脸上的表情。时间宛如凝固了一般。父亲说得对,那个舞台确实很好,也只有在这样豪华的游轮上才可能有。在父亲慢慢转身的那一刻,我闪进了侧门旁的黑色幕布后面,想来他是看不见我的。
五、父 亲
终于能和儿子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排练了,这好像梦中曾经多次出现过的场景,没想到有一天真的能实现。看到他又穿上了练功的衣裤,戴上了髯口,仿佛又回到了他在戏校读书那会儿。那会儿他年少青春,我和老妻也正值中年,若是真的能回过去,该有多好。这次再见他,沧桑写满了他的脸庞和眼睛,这些年他一定经历了很多。我没有跟他提及我的身体状况,想着等演好《乌盆记》,没两天便要分别了,说这些也没啥意义。他和我一样,都是不擅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也许正是因为属于同一类人,我能感觉得到他的很多细微的想法。为了这场演出,游轮方特地给我们请了专业的乐队,而我其实对于张别古的所有念白、唱段早已烂熟于心,儿子来演绎刘世昌也是手到擒来,对戏无非也就是两人的配合而已。他的嗓子许久没练唱,这费了些许时间,不过逐渐开始恢复了起来。在化妆间他穿鞋袜的时候我看到他右脚脚腕处有缝合的痕迹,我问他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受的伤?他说横店拍武戏时受了伤,早好了。我又追问究竟是什么伤。他开始支支吾吾地不说,在我反复逼问下,才说道是大筋断了。我呆呆地看着他,竟然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他这些年在外面究竟是吃了多少苦?为何从没听他说起过?他选择不归家是否还有些其他的原因呢?我不敢再想下去。
和儿子对戏的时间总是那么快,我很想和老天商量,能够慢一些慢一些再慢一些。我演的张别古比起儿子饰演的刘世昌,唱段少了很多,为了和他同台,我很早就开始复习,看碟片里的调度,背念白唱词,好在是传统骨子老戏,观众都比较熟悉。
演出放在下午。游轮特地给我们组织了满满一剧场的观众。站在幕侧我偷偷往台下打量,只见座无虚席,且观众们很早便进场,安静地等候着大幕拉开。等这一天我似乎等了很久,久到了一辈子。我鼻梁上的丑角的白色“豆腐块”是儿子给我画上去的,真想一直画着,不用卸去。我终于也可以站在了舞台的中间,站在灯光下,最最重要的是和儿子同台。若不是这出戏他应该尚在横店,也许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登上舞台唱京剧,而我仍然坚定地认为他骨子里拥有的是京剧角儿的天赋,他为京剧而生。我从未后悔过我当初为他选择了京剧专业。
儿子越演越顺,渐渐进入了状态。京胡在拉奏着“反二黄”,他叫头道,张别古,老丈啊!然后唱起了《乌盆记》中刘世昌最经典的唱段:
未曾开言泪满腮,尊一声老丈细听开怀。
张别古念白道:你是哪儿人呢? 刘世昌接唱道: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离城十里太平街。
张别古问道:南阳人?你姓什么叫什么,是干什么的呢?
刘世昌唱道:刘世昌祖居有数代,商农为本有家财。奉母命京城做买卖,贩卖绸缎倒也生财。前三年也曾把货卖,收清账目转回家来。行至在定远县交界,霎时间老天爷降下雨来。路过赵大窑门以外,借宿一宵惹祸灾。赵大夫妻将我谋害,他把我尸骨何曾葬埋!烧成乌盆窑中卖,幸遇老丈讨债来。可怜我冤仇有三载,有三载!老丈啊!
张别古说道:我听明白了,你姓刘,叫刘世昌,做买卖路过赵大家,借宿一宵,那两口子见财起意,把你给害死了。啊呀,他们害你,你找他们去,别找我啊,趁早走吧。
刘世昌接唱道:因此上随老丈转回家来。
张别古说道:我常听人说鬼怕脏东西,我那尿盆三天都没倒了,我呀照顾了他吧。说着便拿起尿盆一边往刘世昌身上泼去,一边又道,我说你走不走,走不走?不走,你招家伙吧,啊呀,都溅回来了。
刘世昌唱道:劈头盖脸洒下来,其臭难闻我的口难开。可怜我命丧他乡以外,可怜我身在望乡台。父母盼儿儿不能奉待,妻子盼夫夫不能转来。望求老丈将我带,你带我去见包县台。倘若是把我的冤仇来解,但愿你福寿康宁永无灾。
他一口气唱完了这段核心唱段,这段刘世昌对张别古诉说冤情的唱词,那一声声悲情地叫着我“老丈啊”,竟不知为何让过去那些年的种种情景在我眼前晃动了起来,那如泣如诉的唱腔仿佛在说着儿子离开京剧院的满腹委屈,在说着他多年在异乡工作的艰辛不易,在说着我和老妻在家苦苦等候他所受的煎熬。
只听得剧场内掌声雷动,观众连连叫好的声音此起彼伏。我高兴得落下了眼泪。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震惊和欣喜,我知道京剧在他的心里仍然是有位置的,而我愿意用余下来的时间作为代价做一回他的配角。
六、儿 子
和父亲合演《乌盆记》,心中多少有些紧张,毕竟这些年未曾上过舞台。再加上这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同台,也是最后一次。这样想着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描述的哀伤。《乌盆记》是老师让我改行学唱老生时的启蒙戏,尽管后来再也没有唱过,但重新拾起来还是很顺手。舞台距离我已经越来越远,只是偶尔在梦里才会见着。对于京剧我早已没有了任何的念想,那些少年时代的梦想恍如隔世,我每日只是机械般地生活,赚钱,然后及时行乐。可我没有想到如今站在台上居然能听到如潮水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我看到站在我面前的父亲的泪水,滑过他上着油彩的脸庞,我明显感觉到了我的心在这一刻萌动了起来,我忽然有些明白父亲为何会登上这艘游轮,为何会用时间换取这一次的同台,也许他并不是为了他的什么心愿,而是为了我。
再精彩的演出也终究会落幕。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去吃了夜宵。他带我去吃了火锅,犹如毕业公演结束那会儿我被京剧院挑上一般,他带我去吃的也是火锅,只是心情完全不同。那一次的火锅是我这一生吃得最香的,而今晚的火锅我不知道究竟吃了些什么。我和父亲什么话都没有说,他只是一味地给我夹着菜。那一夜我失眠了,因为第二天一早我便要下船了,但我忽然不想走了。
那天一早我和游轮方面的负责人发生了争吵,我真的想和父亲一起驶向那个未知的彼岸。负责人把父亲叫来了。父亲给了我一张光盘,说这是昨晚演出时游轮请专业人员来录制的,光碟里还包括了台前幕后的花絮,比如我们化妆、穿服装、开嗓子等等。他让我拿上光盘留作纪念,他还说,生活里有些规矩是不能破坏的。说着,他便把我拥入了怀中。我居然靠在父亲的肩膀上哭了,像一个孩子一般无助。我用力地抱着他,我不想松开他,我知道一旦松手,就意味着失去。父亲轻抚着我的脑袋,慈祥地看着我,然后轻轻地说道,回趟家,把家里的房子賣了吧,这是我们唯一能留给你的了,别去住,住着就会想起太多的往事,那不好。孩子,按你自己的想法去活,以后没有什么可以牵绊住你了。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哽咽着反复说道,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被父亲拉着下了船的。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说着:爸爸,别抛下我,我不想成为孤儿,我不想一个人活着,真的不想……
当我再次在泪眼蒙眬中抬头看向父亲时,他已经站在启航的游轮上。他的身体靠在栏杆那边,正向我挥舞着手告别,好像他不过是暂时出门旅游一般,而我只是那个给他送行的儿子。
我嘴里一个劲地叫着“爸”,那个我已经多年不曾叫出声的字眼,如今叫来居然有些生疏。我拼命地朝着游轮跑去,他却离我越来越远,我想伸手去抓住他,他的面孔却越来越模糊起来,渐渐地我看不清他的面孔了,看不清游轮了,连一丁点的影子都不见了,只有我还呆呆地站立在码头上。
身旁那些走过的路人,经过我的身旁,好似我像空气一般不存在,无人向我投递目光,仿佛这艘“地球最后的夜晚”号游轮从来就没有靠岸停泊过,仿佛父亲从来都不曾来过,仿佛我从来就是一个人站在这里,茫然地站立着。
为什么又写起了小说?
这些年写戏写得比较多——戏曲、话剧,甚至影视,也身陷于剧团的很多具体事务,逐渐有些怠慢了小说,正如我在这篇小说的第一段所写的那般,其实倒是我真实的内心写照,我一直想再次出发、再次回归小说,但写小说需要心境、心情、灵感等等。不过只要有想法,再困难总是可以做到的。也许,离开得愈久,思念就愈强烈。写小说真的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小说的叙述语言有着她独特的味道,让我迷恋。她伴随着我走过了无数个日夜,走过了少年时代,走过青春……如今我希望它能继续伴随着我走向不惑。刊发的那些文章,出版过的那些书籍,都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和小说道白一句,我回来了。
怎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
进入剧团工作十多年了,这里的生活是我很熟悉的,那些编剧、导演、演员、琴师……在我眼前是鲜活的,我却鲜于写这一类的题材,这次恰好《小说界》的约稿和主题激发了我,小说的构思也慢慢地诞生了,构思的时间远比动手写作的时间要长很多。因为工作忙碌的缘故,我只能利用下班回家后或者周末休息的碎片时间来创作,节假日的大好时光基本给了剧团的常规演出,好在情绪是连贯的,这点很重要。当然,如果能再给我多一些篇幅的话,我想我会写得更从容一些。
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读者什么?
我一直觉得应该说是读者从我的小说中看到了什么,不同的读者看到的自是截然不同。小说中父与子的情感,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两代人对于戏曲的深深依恋和表述情感的不尽相同,“京剧”没落贵族般的生存现状,都让我一边写作一边感觉到心痛。尤其在选用京剧《乌盆记》中的那两段唱词时,特别是刘世昌的“劈头盖脸洒下来”唱段中的这几句唱词:“可怜我命丧他乡以外,可怜我身在望乡台。父母盼儿儿不能奉待,妻子盼夫夫不能转来。望求老丈将我带,你带我去见包县台。”这段唱词和儿子的心境特别吻合,我能想象得出当他面对着父亲演唱时的心情,他和刘世昌一样有家不能归,虽然知道家中有老父老母在等着自己,他的内心深处希望有一个人能引领他的灵魂。父与子的同台合演又何尝不是一次精神层面的引领?整个写作过程,我写得很平静,直到在接近结尾的地方,不知为何我的眼泪竟然会喷涌而出,怎么止都止不住。这样的状态很久不曾遭遇了,也许是想到了人生中很多必须要面对却又无力改变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