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是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本文主要从想象的特点、想象的种类以及在音乐学习与创作的作用,来论述音乐学习中想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学习;想象;音乐创作;重要作用
前言
音乐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有着一般学习下的心理活动,而且还包含了音乐这门学科学习时的特殊心理活动,这两类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音乐是非语义性、抽象性的艺术,它不同于文学作品有具体的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在音乐学习中,对作品的想象就变得尤为重要,任何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材料加工改造的结果。
一、想象的特点
想象是人们对已有的音乐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性,想象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抽象的行为。
2、可创造性,想象不仅可以再现以前曾见过的场景,还可以在想象中以记忆中的表象为基础,经过分析和加工,创造出过去没有感知过的,甚至不存在的事物。
二、想象的种类及其作用
在音乐活动中的想象,可以根据有无自觉的目的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将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一)无意想象
在音乐学习中无意想象随着意境的出现,便可以产生出无限的遐想,既可以是荒诞无稽的,也可能蕴含着新意。而浮想就往往是许多音乐创作的前奏,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扩大知识领域,积累经验,随时迎接灵感的来临。
(二 )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创作,审美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方向,在以往的音乐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主动的,自觉的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在音乐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特定对象的启发和暗示,在创作与审美意识中形成的相应的音乐表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对自然界音响进行再造想象的模拟。如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器乐作品《野蜂飞舞》(如图1),就是运用半音的快速进行和强弱的不断变化来表现出一群野蜂忽远忽近的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使欣赏者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像是真有野蜂出现。二是借鉴别人的描写,叙述,融入自己的构思再进行加工整理的过程。如奥地利作曲家弗朗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就是根据歌德的同名文学作品而改编和创作的。三是指二度创作(表演)与三度创作(欣赏)的过程。演唱者根据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欣赏者在观看和聆听作品是的进行综合的在创造性想象。
再造想象是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通过再造想象,我们可以生动直观地感知更多的事物,极大地扩大认知范围,它还能帮助我们将音乐作品中的声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使我们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1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脱离开眼前知觉对象的情况下,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独立地创造出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是依靠各种信息提示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音乐形象,而是调集生动丰富的表象独立地创造出新的音乐事物。如偶然音乐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凯奇的音乐作品《4,33”》,就是一种创造想象下产生的。以及他的很多作品还需要演奏者也发挥创造想象,如不用有明确的音高的音符,而是近似的音高曲线记谱,在演奏时演奏者可以以前的感知和经验加入自身过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演。
3、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幻想是中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的幻想,它能激发人的斗志,克服困难。如自己想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练习可以成为音乐家。消极幻想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空想,如幻想自己一觉醒来就可以成为音乐家,这样的想象是脱离现实的,也是不会成功的。
在音乐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幻想的积极作用,通过主观努力,就能在音乐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总结:
音乐是非语义性、抽象性的艺术,它所传达的信息抽象、模糊、变化万千。而在音乐学习和创作中,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正如舒曼所说“音乐家的想象力越是丰富,对事物的感受力越是灵敏,它的作品也就越能鼓舞人、吸引人”。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优秀演奏家必备的素质之一,仅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还是不够的,只有丰富的想象能够赋予乐曲鲜活的生命,只有通过广阔的想象空间,运用丰富的艺术语汇才的诠释艺术作品的内涵,是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吴跃跃.[M]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2008
[2]罗小平 黄虹[M]《音乐心理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第2版
[3]赵宋光.[M]《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4]曹理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音乐学习;想象;音乐创作;重要作用
前言
音乐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有着一般学习下的心理活动,而且还包含了音乐这门学科学习时的特殊心理活动,这两类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音乐是非语义性、抽象性的艺术,它不同于文学作品有具体的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在音乐学习中,对作品的想象就变得尤为重要,任何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材料加工改造的结果。
一、想象的特点
想象是人们对已有的音乐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性,想象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抽象的行为。
2、可创造性,想象不仅可以再现以前曾见过的场景,还可以在想象中以记忆中的表象为基础,经过分析和加工,创造出过去没有感知过的,甚至不存在的事物。
二、想象的种类及其作用
在音乐活动中的想象,可以根据有无自觉的目的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将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一)无意想象
在音乐学习中无意想象随着意境的出现,便可以产生出无限的遐想,既可以是荒诞无稽的,也可能蕴含着新意。而浮想就往往是许多音乐创作的前奏,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扩大知识领域,积累经验,随时迎接灵感的来临。
(二 )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创作,审美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方向,在以往的音乐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主动的,自觉的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在音乐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特定对象的启发和暗示,在创作与审美意识中形成的相应的音乐表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对自然界音响进行再造想象的模拟。如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器乐作品《野蜂飞舞》(如图1),就是运用半音的快速进行和强弱的不断变化来表现出一群野蜂忽远忽近的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使欣赏者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像是真有野蜂出现。二是借鉴别人的描写,叙述,融入自己的构思再进行加工整理的过程。如奥地利作曲家弗朗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就是根据歌德的同名文学作品而改编和创作的。三是指二度创作(表演)与三度创作(欣赏)的过程。演唱者根据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欣赏者在观看和聆听作品是的进行综合的在创造性想象。
再造想象是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通过再造想象,我们可以生动直观地感知更多的事物,极大地扩大认知范围,它还能帮助我们将音乐作品中的声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使我们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1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脱离开眼前知觉对象的情况下,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独立地创造出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是依靠各种信息提示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音乐形象,而是调集生动丰富的表象独立地创造出新的音乐事物。如偶然音乐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凯奇的音乐作品《4,33”》,就是一种创造想象下产生的。以及他的很多作品还需要演奏者也发挥创造想象,如不用有明确的音高的音符,而是近似的音高曲线记谱,在演奏时演奏者可以以前的感知和经验加入自身过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演。
3、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幻想是中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的幻想,它能激发人的斗志,克服困难。如自己想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练习可以成为音乐家。消极幻想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空想,如幻想自己一觉醒来就可以成为音乐家,这样的想象是脱离现实的,也是不会成功的。
在音乐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幻想的积极作用,通过主观努力,就能在音乐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总结:
音乐是非语义性、抽象性的艺术,它所传达的信息抽象、模糊、变化万千。而在音乐学习和创作中,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正如舒曼所说“音乐家的想象力越是丰富,对事物的感受力越是灵敏,它的作品也就越能鼓舞人、吸引人”。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优秀演奏家必备的素质之一,仅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还是不够的,只有丰富的想象能够赋予乐曲鲜活的生命,只有通过广阔的想象空间,运用丰富的艺术语汇才的诠释艺术作品的内涵,是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吴跃跃.[M]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2008
[2]罗小平 黄虹[M]《音乐心理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第2版
[3]赵宋光.[M]《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4]曹理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