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到的是曾经愤世嫉俗的韩寒在走过一段路之后,依然保有“相信”的初衷。这个“相信”,不是相信世界一定会变好,而是如江河所想,相信再怎么糟糕的世界,始终存在美好的部分
韩
寒的《后会无期》果然如他本人,成为一个月以来最受争议的电影。爱者极爱,厌恶者也极其厌恶。稍嫌断裂的故事情节,冷不防就来一下的笑点,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也许是因为对它本身并没有过度的期待,我没有极爱或者极厌恶的情绪,有的是“哦!这里有点不合理”,但转念一想,这世界有合理过吗?不过就是讲一个故事,自成一格的世界不也挺好的?
韩寒的电影始终是喜剧。就像那些演员,他们明明演得那么认真,却那么好笑。因为好笑,不自觉中看电影的人会放松,也就自然而然进入电影中,发现不够完整的情节并不妨碍每个角色完整的内心世界。断裂与空缺之处,给予观影之人思考的空间,至于怎么接上的问题,每个人有各自的诠释。所以,我认为,这种断裂,既是缺点,也是优点。
我对韩寒的了解并不多,虽有几本他的小说,但还没认真看过一本。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青春》。《青春》收的是他在新浪博客的几十篇完整博文,虽是各自独立的散文,可当时我就像看小说似的一口气就看完了,且看完之后文思泉涌,立刻写了篇书评。他的文字,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特质,虽以戏谑的方式批判时事,但骨子里的态度是严肃的。我想这是一种手段,就像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笑点,总是不经意就点中你的笑穴,目的是先吸引你的目光,得到注视之后,便有机会让笑的人想一想。
确实,在这个信息发达、一切要求简单、快速的新时代,人们的记忆力也衰退不少,看得多也忘得快,能让人记住的肯定是自我风格强烈的东西。就算有巨大的争议,但只要能被记住已是一种本事。
爱情是内心柔软的关键
我对韩寒最初的印象是言之有物、幽默风趣的愤青,令人意外地,我在电影的3段爱情中却看到了他的浪漫情怀。无论是小学老师江河(陈柏霖饰)对妓女苏米(王珞丹饰)的爱情,还是摩托车骑行者阿吕(钟汉良饰)对妻子小学时的一见钟情,或是浩汉(冯绍峰饰)对同父异母的妹妹刘莺莺(袁泉饰)的日久生情,都能感受到韩寒对待爱情的纯真情怀。
一般人很少会对廉价宾馆散落的妓女名片多看两眼,除非想叫小姐。江河从头到尾却对印有苏米照片的名片凝视良久且珍视有加,因为他不只看到欲望,还看到爱情。之后一连串荒谬的交集,交浅却言深的举动,都说明了他眼里只有苏米这个人,与她的职业无关,也没有不良动机。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穿过别人在乎的一切,只看到自己眼里的对方。如果理性和尖锐是面对世界最好的自我保护,那么,无可救药的浪漫便是柔软内心的自然反射。也许会受一点伤,那也无妨啊,真诚地去爱一个人不仅是为了获得对方的爱,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内心那个纯真美好的自己。韩寒应该也是觉得柔软比尖锐更好的人,背向世界的同时,往往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浩汉见通信十多年的笔友刘莺莺那段,算是整部电影最狗血的部分,两人竟然同父异母且暗生情愫,不过演员的表演使得这种尴尬处境显得云淡风轻。与一直当老师的江河相较,幼年便失去父亲、年少时就得出去闯荡的浩汉理所当然更相信日久生情。对于浩汉来说,与刘莺莺的感情仿佛是人生唯一的寄托,只要有一个把自己放在心上的女孩,不管亲眼见证的世界有多糟糕,都能得到释然。
然而,当爱情也事与愿违时,该怎么办?我看到浩汉向她道歉时眼里的黯然,可这黯然却因为刘莺莺紧接着淡淡说出的“喜欢就会放肆,爱就会克制”而消逝。浩汉在两人书信中热情洋溢、毫无节制的文字证明他真的很喜欢她,而她在父亲过世后依然不动声色地继续与他通信,或许潜意识上也情不自禁地想與他联系,是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表面看来淡漠的她对他确实也日久生情了。因为有情,即便道出令人尴尬的真相,就算不知道以后能否继续联系,也不重要了。曾经在信里白纸黑字的真情流露,不也同样是柔软内心的真实所在?所以,表面看到的失去未必是真正的失去,日渐累积的情感不会因关系的改变而不知所踪。看起来没有爱了,其实爱一直都在,这也许不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爱,但只要你真正感觉到爱,谁又能说它不是呢?
相信一见钟情的人,骨子里肯定是浪漫的,一个浪漫之人,人生便有无限可能,这“可能”当然有好有坏,有可能是入天堂,也有可能坠入地狱。日久生情的确是比较安全的情感,也许会白头到老,但也可能出现意外,有时候慢慢地就不爱了,谁说得准呢?爱情本就变幻莫测,没有绝对,唯一相同的是再怎么愤世嫉俗的人在爱情面前都有柔软的一面。柔软,让人相信美好,拥有什么样的爱情,不知不觉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也间接影响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态度。电影里的爱情,也让两位性格与价值观看似南辕北辙的男主角,殊途同归。
韩寒相信的,我也很想相信
看完电影后,我认为江河才是电影里的主心骨。一开始,江河真的很不起眼,外表不修边幅,在偏远的东边小岛当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小学老师,知识渊博,温和有礼,却老爱对人讲道理,实际上哪里都没去过。他看起来太一板一眼,生活中,这样的人肯定不太招人待见。然而,他却是这趟旅程中的关键人物,一切都因他的“相信”而改变。他相信苏米,于是不管她是妓女还是骗子,二话不说就带她一起走;他相信缘分,带走了路上差点撞到的狗狗;他相信阿吕,于是不顾浩汉的反对就让蓬头垢面的阿吕搭顺风车。后来,苏米走了,带走了他的爱情;阿吕也走了,开走了他与浩汉的车,还将两人抛在空无人烟的偏远路上。浩汉因此几乎与他反目,他依旧坚信说再多谎的人也会有几句真话,温水煮青蛙也会有一线生机。
江河是一个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在浩汉的眼中,他既傻又温吞,始终安于现状不愿改变。一旦想跳出逐渐加热的锅,立刻会被盖上的锅盖阻绝,活活烧死。所以浩汉对他说:“你不适合在这个社会生存。”
确实,这个社会比江河的想象更复杂更败坏,不是一味地相信就能变美好,但也正因如此,愿意不改初衷地去相信美好始终存在,如此坚持且带点傻气的人格特质亦显得特别珍贵。许多人说电影的结局让人想哭,十年前的我可能也会想哭,但十年后此刻的我却很平静地接受这个结局。 我看到的是曾经愤世嫉俗的韩寒在走过一段路之后,依然保有“相信”的初衷。这个“相信”,不是相信世界一定会变好,而是如江河所想,相信再怎么糟糕的世界,始终存在美好的部分。因为这份可贵的对世界的信任,才会不管面临什么挫折,受过怎样的伤害,都会坚持下来:只要不停下来,继续往前走,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人生充满变数,不是相信与充满热情就肯定越来越好,但如果连一点相信与热情都没有,肯定只会越来越坏。
平凡不过是顺其自然
看电影之前,我对朴树的那首歌《平凡之路》其实很无感。虽是十年沉寂后的人生体会,我却认为,朴树并非平凡之人,他已经历过平凡人所难求的绚烂,然后才会说平凡之路是唯一的路。若他始终默默无闻,还会这么唱吗?
然而,我听到电影最终响起的《平凡之路》时,却突然懂了所谓的“平凡”并非世俗定义的平凡,而是电影再三强调的顺其自然。我们都知道,人生要顺其自然,可是却很少人能做到顺其自然,总是纠结于得失,然后用尽心机,不是成功成为人生胜利组,便是一蹶不振一辈子愤世嫉俗。这种人的代表,便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有丰富工作经历、朋友遍布各地、在哪儿上厕所都有人递纸的浩汉。
而与世无争本想以老师为终生职业的江河就是浩汉的对照,没有远大的抱负,不想往大城市挤,只想在小地方安逸度日的他,就社会眼光看来不外乎是个窝囊没出息的男人。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始终在自己的小世界安然自得,直到这段由中国最东之岛穿越至最西之岛的旅程,不知不觉改变了他的人生。电影最后说,江河将他们不可思议的旅程写成了小说,小说受到热烈追捧,并改编成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因此,江河从不为人知的小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大受欢迎的作家,也让远走的苏米回到他身边,更让本来早已杳无人迹的东极岛摇身一变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
这个结局无疑令很多理想主义者伤心,似乎不管再怎么脱俗的人,始终脱离不了世俗那一套。然而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江河的“成功”并非他汲汲营营的成果,而是顺其自然。他对足迹踏遍世界没有野心,甚至可以说哪儿都不想去,这段旅程是为了到最西边去教书,没想到被动的旅行却给了他更宽阔视野,他不是为了想当作家而写书,而是因为一路上的体会而想将其变成文字。
带有目的性的书写与自然而然的书写有本质上的区别,有时结果也许相同,但心态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随着小说的大受欢迎,接二连三的事与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不谋而合,也许有人会说终究逃离不了社会的框架,可我看到的却是框架之外那段重要的人生旅程带来的自然改变。
比如这个社会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许多人是因为必须有婚姻而结婚,应该传宗接代而生孩子。可也有些生性爱自由的人本来没打算结婚,却因为别人的敦促或者有了孩子等变化而结了婚。然后他们本来觉得钱只要够用就好,却在有了家庭孩子之后,为了给家人更舒适的生活想赚更多的钱。走入婚姻和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看来与一般人的追求无异,但过程却截然不同。
以前我也觉得结果最重要,但现在我认为顺其自然的过程与当中的体会更为重要,就好比必须走入婚姻与心甘情愿走入婚姻,虽有相同的结果,心态却大相径庭,不同的心态也将决定往后人生细节的更好与更坏。也唯有经过一段旅程,才会明白人生没有真正的自由,只要你还有在乎的人,还眷恋着俗世的美丽。
了解社会的现实与人生的极限并没有什么不好,虽然改变不了世界,但世界却能因我们的理解而有更多元的面貌,这或许也是另一种好。而珍惜自己,则是不管世界再怎么变,都不能放弃的坚持。
曾经看过韩寒做嘉宾的访谈节目,他内敛的气场比某些人刻意张扬的气场更强大,他不浮夸,也不过分谦虚。与社会和解不代表放弃自我坚持,而是懂得以更宽阔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一如他的电影中,没有以哪个角色为主角,每个角色都自成不同的视角。你看到谁,你就是谁。或者可以说,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影子,却又不是自己。
比起完整的叙事结构,高超的拍摄技术,韩寒让我们看到了电影本身应该给观众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导演独有的人生观與不容动摇的价值观。细究《后会无期》,确实有各式各样的缺点,它不是最好的电影,但绝对是一部真诚的电影,也是一部看过就不会忘记的电影。
韩
寒的《后会无期》果然如他本人,成为一个月以来最受争议的电影。爱者极爱,厌恶者也极其厌恶。稍嫌断裂的故事情节,冷不防就来一下的笑点,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也许是因为对它本身并没有过度的期待,我没有极爱或者极厌恶的情绪,有的是“哦!这里有点不合理”,但转念一想,这世界有合理过吗?不过就是讲一个故事,自成一格的世界不也挺好的?
韩寒的电影始终是喜剧。就像那些演员,他们明明演得那么认真,却那么好笑。因为好笑,不自觉中看电影的人会放松,也就自然而然进入电影中,发现不够完整的情节并不妨碍每个角色完整的内心世界。断裂与空缺之处,给予观影之人思考的空间,至于怎么接上的问题,每个人有各自的诠释。所以,我认为,这种断裂,既是缺点,也是优点。
我对韩寒的了解并不多,虽有几本他的小说,但还没认真看过一本。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青春》。《青春》收的是他在新浪博客的几十篇完整博文,虽是各自独立的散文,可当时我就像看小说似的一口气就看完了,且看完之后文思泉涌,立刻写了篇书评。他的文字,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特质,虽以戏谑的方式批判时事,但骨子里的态度是严肃的。我想这是一种手段,就像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笑点,总是不经意就点中你的笑穴,目的是先吸引你的目光,得到注视之后,便有机会让笑的人想一想。
确实,在这个信息发达、一切要求简单、快速的新时代,人们的记忆力也衰退不少,看得多也忘得快,能让人记住的肯定是自我风格强烈的东西。就算有巨大的争议,但只要能被记住已是一种本事。
爱情是内心柔软的关键
我对韩寒最初的印象是言之有物、幽默风趣的愤青,令人意外地,我在电影的3段爱情中却看到了他的浪漫情怀。无论是小学老师江河(陈柏霖饰)对妓女苏米(王珞丹饰)的爱情,还是摩托车骑行者阿吕(钟汉良饰)对妻子小学时的一见钟情,或是浩汉(冯绍峰饰)对同父异母的妹妹刘莺莺(袁泉饰)的日久生情,都能感受到韩寒对待爱情的纯真情怀。
一般人很少会对廉价宾馆散落的妓女名片多看两眼,除非想叫小姐。江河从头到尾却对印有苏米照片的名片凝视良久且珍视有加,因为他不只看到欲望,还看到爱情。之后一连串荒谬的交集,交浅却言深的举动,都说明了他眼里只有苏米这个人,与她的职业无关,也没有不良动机。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穿过别人在乎的一切,只看到自己眼里的对方。如果理性和尖锐是面对世界最好的自我保护,那么,无可救药的浪漫便是柔软内心的自然反射。也许会受一点伤,那也无妨啊,真诚地去爱一个人不仅是为了获得对方的爱,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内心那个纯真美好的自己。韩寒应该也是觉得柔软比尖锐更好的人,背向世界的同时,往往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浩汉见通信十多年的笔友刘莺莺那段,算是整部电影最狗血的部分,两人竟然同父异母且暗生情愫,不过演员的表演使得这种尴尬处境显得云淡风轻。与一直当老师的江河相较,幼年便失去父亲、年少时就得出去闯荡的浩汉理所当然更相信日久生情。对于浩汉来说,与刘莺莺的感情仿佛是人生唯一的寄托,只要有一个把自己放在心上的女孩,不管亲眼见证的世界有多糟糕,都能得到释然。
然而,当爱情也事与愿违时,该怎么办?我看到浩汉向她道歉时眼里的黯然,可这黯然却因为刘莺莺紧接着淡淡说出的“喜欢就会放肆,爱就会克制”而消逝。浩汉在两人书信中热情洋溢、毫无节制的文字证明他真的很喜欢她,而她在父亲过世后依然不动声色地继续与他通信,或许潜意识上也情不自禁地想與他联系,是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表面看来淡漠的她对他确实也日久生情了。因为有情,即便道出令人尴尬的真相,就算不知道以后能否继续联系,也不重要了。曾经在信里白纸黑字的真情流露,不也同样是柔软内心的真实所在?所以,表面看到的失去未必是真正的失去,日渐累积的情感不会因关系的改变而不知所踪。看起来没有爱了,其实爱一直都在,这也许不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爱,但只要你真正感觉到爱,谁又能说它不是呢?
相信一见钟情的人,骨子里肯定是浪漫的,一个浪漫之人,人生便有无限可能,这“可能”当然有好有坏,有可能是入天堂,也有可能坠入地狱。日久生情的确是比较安全的情感,也许会白头到老,但也可能出现意外,有时候慢慢地就不爱了,谁说得准呢?爱情本就变幻莫测,没有绝对,唯一相同的是再怎么愤世嫉俗的人在爱情面前都有柔软的一面。柔软,让人相信美好,拥有什么样的爱情,不知不觉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也间接影响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态度。电影里的爱情,也让两位性格与价值观看似南辕北辙的男主角,殊途同归。
韩寒相信的,我也很想相信
看完电影后,我认为江河才是电影里的主心骨。一开始,江河真的很不起眼,外表不修边幅,在偏远的东边小岛当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小学老师,知识渊博,温和有礼,却老爱对人讲道理,实际上哪里都没去过。他看起来太一板一眼,生活中,这样的人肯定不太招人待见。然而,他却是这趟旅程中的关键人物,一切都因他的“相信”而改变。他相信苏米,于是不管她是妓女还是骗子,二话不说就带她一起走;他相信缘分,带走了路上差点撞到的狗狗;他相信阿吕,于是不顾浩汉的反对就让蓬头垢面的阿吕搭顺风车。后来,苏米走了,带走了他的爱情;阿吕也走了,开走了他与浩汉的车,还将两人抛在空无人烟的偏远路上。浩汉因此几乎与他反目,他依旧坚信说再多谎的人也会有几句真话,温水煮青蛙也会有一线生机。
江河是一个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在浩汉的眼中,他既傻又温吞,始终安于现状不愿改变。一旦想跳出逐渐加热的锅,立刻会被盖上的锅盖阻绝,活活烧死。所以浩汉对他说:“你不适合在这个社会生存。”
确实,这个社会比江河的想象更复杂更败坏,不是一味地相信就能变美好,但也正因如此,愿意不改初衷地去相信美好始终存在,如此坚持且带点傻气的人格特质亦显得特别珍贵。许多人说电影的结局让人想哭,十年前的我可能也会想哭,但十年后此刻的我却很平静地接受这个结局。 我看到的是曾经愤世嫉俗的韩寒在走过一段路之后,依然保有“相信”的初衷。这个“相信”,不是相信世界一定会变好,而是如江河所想,相信再怎么糟糕的世界,始终存在美好的部分。因为这份可贵的对世界的信任,才会不管面临什么挫折,受过怎样的伤害,都会坚持下来:只要不停下来,继续往前走,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人生充满变数,不是相信与充满热情就肯定越来越好,但如果连一点相信与热情都没有,肯定只会越来越坏。
平凡不过是顺其自然
看电影之前,我对朴树的那首歌《平凡之路》其实很无感。虽是十年沉寂后的人生体会,我却认为,朴树并非平凡之人,他已经历过平凡人所难求的绚烂,然后才会说平凡之路是唯一的路。若他始终默默无闻,还会这么唱吗?
然而,我听到电影最终响起的《平凡之路》时,却突然懂了所谓的“平凡”并非世俗定义的平凡,而是电影再三强调的顺其自然。我们都知道,人生要顺其自然,可是却很少人能做到顺其自然,总是纠结于得失,然后用尽心机,不是成功成为人生胜利组,便是一蹶不振一辈子愤世嫉俗。这种人的代表,便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有丰富工作经历、朋友遍布各地、在哪儿上厕所都有人递纸的浩汉。
而与世无争本想以老师为终生职业的江河就是浩汉的对照,没有远大的抱负,不想往大城市挤,只想在小地方安逸度日的他,就社会眼光看来不外乎是个窝囊没出息的男人。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始终在自己的小世界安然自得,直到这段由中国最东之岛穿越至最西之岛的旅程,不知不觉改变了他的人生。电影最后说,江河将他们不可思议的旅程写成了小说,小说受到热烈追捧,并改编成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因此,江河从不为人知的小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大受欢迎的作家,也让远走的苏米回到他身边,更让本来早已杳无人迹的东极岛摇身一变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
这个结局无疑令很多理想主义者伤心,似乎不管再怎么脱俗的人,始终脱离不了世俗那一套。然而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江河的“成功”并非他汲汲营营的成果,而是顺其自然。他对足迹踏遍世界没有野心,甚至可以说哪儿都不想去,这段旅程是为了到最西边去教书,没想到被动的旅行却给了他更宽阔视野,他不是为了想当作家而写书,而是因为一路上的体会而想将其变成文字。
带有目的性的书写与自然而然的书写有本质上的区别,有时结果也许相同,但心态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随着小说的大受欢迎,接二连三的事与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不谋而合,也许有人会说终究逃离不了社会的框架,可我看到的却是框架之外那段重要的人生旅程带来的自然改变。
比如这个社会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许多人是因为必须有婚姻而结婚,应该传宗接代而生孩子。可也有些生性爱自由的人本来没打算结婚,却因为别人的敦促或者有了孩子等变化而结了婚。然后他们本来觉得钱只要够用就好,却在有了家庭孩子之后,为了给家人更舒适的生活想赚更多的钱。走入婚姻和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看来与一般人的追求无异,但过程却截然不同。
以前我也觉得结果最重要,但现在我认为顺其自然的过程与当中的体会更为重要,就好比必须走入婚姻与心甘情愿走入婚姻,虽有相同的结果,心态却大相径庭,不同的心态也将决定往后人生细节的更好与更坏。也唯有经过一段旅程,才会明白人生没有真正的自由,只要你还有在乎的人,还眷恋着俗世的美丽。
了解社会的现实与人生的极限并没有什么不好,虽然改变不了世界,但世界却能因我们的理解而有更多元的面貌,这或许也是另一种好。而珍惜自己,则是不管世界再怎么变,都不能放弃的坚持。
曾经看过韩寒做嘉宾的访谈节目,他内敛的气场比某些人刻意张扬的气场更强大,他不浮夸,也不过分谦虚。与社会和解不代表放弃自我坚持,而是懂得以更宽阔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一如他的电影中,没有以哪个角色为主角,每个角色都自成不同的视角。你看到谁,你就是谁。或者可以说,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影子,却又不是自己。
比起完整的叙事结构,高超的拍摄技术,韩寒让我们看到了电影本身应该给观众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导演独有的人生观與不容动摇的价值观。细究《后会无期》,确实有各式各样的缺点,它不是最好的电影,但绝对是一部真诚的电影,也是一部看过就不会忘记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