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市规则启动后,连续亏损的ST股开始焦躁与不安,*ST二重是其中最受煎熬的那个。按照最新的股市退市规则,如果*ST二重不能在明年实现扭亏,它将退市。
*ST二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动引发的。按照其重型装备制造业的主业发展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相关产业的全球性产能过剩,*ST二重在市场经营层面确实遭遇了尴尬,主业无法为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来源。同时,由于处在国企的体制里,其在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也存在着无可避免的弊端,特别是治理上不灵活。如此种种,导致*ST二重进入“死亡”倒计时。
债务绝境
*ST二重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公司短期借款70.96亿元,应付账款34.06亿元,应付票据8.1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就高达22.51亿元。*ST二重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最多,为49.22亿元,其次是应收账款35.49亿元,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69.96亿元,在建工程18.41亿元,货币资金只有4亿元。
10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四川省高院的民事裁定书称:将*ST二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园航天路50号的房产(在建工程)及其建设用地使用权予以查封;或者冻结*ST二重银行存款以及查封*ST二重的其他等值财产。而提起诉前保全的申请人是农行德阳旌阳支行、交行德阳分行等共计6家银行,这6家债权人债权合计20.58亿元。
这意味着,*ST二重如今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短期债务问题。
事实上,面对着巨额的债务以及公司运营能力的持续低迷,*ST二重管理团队一直以来也没有放弃“治疗”。公司早在9月底便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路运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二重集团(镇江)重型装备厂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及公司所拥有的与风电业务相关的产成品存货等资产出售给控股股东,转让价格合计为36.81亿元。在*ST二重管理层看来,这一举动是为了为配合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联合重组战略目标,并进一步盘活现有资产。
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出卖资产挽救企业的做法显然没有奏效,退一步讲,即便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进程看也无济于事。
内外交困
从整个市场形势的角度,我们或许可以洞察出*ST二重当下困境的原因。
首先,全球经济虽然处于温和复苏的轨道,但整个经济形势的相对低迷却让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处于相对低谷。同时,虽然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概念正逐渐催热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概念的追捧,但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技术以及装备的需求远不如人们设想的那般强烈。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特斯拉,虽然顶着新能源汽车的光环,但它在全球市场赚取更多的还是人们的眼球,而非现金,这就是为何特斯拉的亏损额会不断放大的原因。对*ST二重来说,寄望于国内以及海外市场复苏,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其短期内在海外市场很难实现突破。
其次,国内市场的情形也不容乐观。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依靠房地产等作为主要拉动力的方式正逐渐面临转型,这对包括*ST二重在内的所有装备制造企业都是挑战。同时,国内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风电、水电、火电等项目的论证与规划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短期内也不会带来巨量的市场需求。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政府性采购项目对*ST二重的政策性支持,但这无法解决*ST二重如今积重难返的难题。从这些方面看,*ST二重更像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尚未找到转型的方向。
重塑治理
作为一个纯正的央企,或许我们不用担心*ST二重的未来走向,因为市场上一直流行一个说法,不管出于什么考虑,*ST二重的相关利益方都将“誓死”保住这个壳,哪怕是后期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重新寻求上市,这个壳资源都会保留下来。
未来如果整个外部市场环境足够好,足够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营,*ST二重自然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但如果指望其实现爆炸式增长,这种难度或许就有点大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其在治理结构上的独特性。从资产属性上讲,*ST二重在市场上虽然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但它仍然是处在国资委体系之下的一个相对市场主体,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完全市场化运作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正如中石化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那样,如今的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上,非常可行的一条道路就是实现股权多元化,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彻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国资委将作为监管者角色及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出资人角色,不再是既充当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
对*ST二重来说,当前在实现出售相关资产后,比较可行的路径就是以公司股权结构的市场化(或者是剥离相关敏感资产后的市场化),让外部资本进入这一平台,并通过整合外部资本进行重新造血。在实现组织结构的颠覆后,势必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以及战略方向产生影响。与此同时,*ST二重必须进行产业板块及业务内容的重新梳理,以确定主业方向及未来发展目标。
*ST二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动引发的。按照其重型装备制造业的主业发展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相关产业的全球性产能过剩,*ST二重在市场经营层面确实遭遇了尴尬,主业无法为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来源。同时,由于处在国企的体制里,其在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也存在着无可避免的弊端,特别是治理上不灵活。如此种种,导致*ST二重进入“死亡”倒计时。
债务绝境
*ST二重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公司短期借款70.96亿元,应付账款34.06亿元,应付票据8.1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就高达22.51亿元。*ST二重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最多,为49.22亿元,其次是应收账款35.49亿元,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69.96亿元,在建工程18.41亿元,货币资金只有4亿元。
10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四川省高院的民事裁定书称:将*ST二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园航天路50号的房产(在建工程)及其建设用地使用权予以查封;或者冻结*ST二重银行存款以及查封*ST二重的其他等值财产。而提起诉前保全的申请人是农行德阳旌阳支行、交行德阳分行等共计6家银行,这6家债权人债权合计20.58亿元。
这意味着,*ST二重如今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短期债务问题。
事实上,面对着巨额的债务以及公司运营能力的持续低迷,*ST二重管理团队一直以来也没有放弃“治疗”。公司早在9月底便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路运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二重集团(镇江)重型装备厂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及公司所拥有的与风电业务相关的产成品存货等资产出售给控股股东,转让价格合计为36.81亿元。在*ST二重管理层看来,这一举动是为了为配合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联合重组战略目标,并进一步盘活现有资产。
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出卖资产挽救企业的做法显然没有奏效,退一步讲,即便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进程看也无济于事。
内外交困
从整个市场形势的角度,我们或许可以洞察出*ST二重当下困境的原因。
首先,全球经济虽然处于温和复苏的轨道,但整个经济形势的相对低迷却让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处于相对低谷。同时,虽然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概念正逐渐催热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概念的追捧,但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技术以及装备的需求远不如人们设想的那般强烈。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特斯拉,虽然顶着新能源汽车的光环,但它在全球市场赚取更多的还是人们的眼球,而非现金,这就是为何特斯拉的亏损额会不断放大的原因。对*ST二重来说,寄望于国内以及海外市场复苏,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其短期内在海外市场很难实现突破。
其次,国内市场的情形也不容乐观。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依靠房地产等作为主要拉动力的方式正逐渐面临转型,这对包括*ST二重在内的所有装备制造企业都是挑战。同时,国内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风电、水电、火电等项目的论证与规划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短期内也不会带来巨量的市场需求。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政府性采购项目对*ST二重的政策性支持,但这无法解决*ST二重如今积重难返的难题。从这些方面看,*ST二重更像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尚未找到转型的方向。
重塑治理
作为一个纯正的央企,或许我们不用担心*ST二重的未来走向,因为市场上一直流行一个说法,不管出于什么考虑,*ST二重的相关利益方都将“誓死”保住这个壳,哪怕是后期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重新寻求上市,这个壳资源都会保留下来。
未来如果整个外部市场环境足够好,足够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营,*ST二重自然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但如果指望其实现爆炸式增长,这种难度或许就有点大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其在治理结构上的独特性。从资产属性上讲,*ST二重在市场上虽然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但它仍然是处在国资委体系之下的一个相对市场主体,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完全市场化运作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正如中石化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那样,如今的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上,非常可行的一条道路就是实现股权多元化,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彻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国资委将作为监管者角色及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出资人角色,不再是既充当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
对*ST二重来说,当前在实现出售相关资产后,比较可行的路径就是以公司股权结构的市场化(或者是剥离相关敏感资产后的市场化),让外部资本进入这一平台,并通过整合外部资本进行重新造血。在实现组织结构的颠覆后,势必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以及战略方向产生影响。与此同时,*ST二重必须进行产业板块及业务内容的重新梳理,以确定主业方向及未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