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另一个则是一味放手,任其天南海北地说,教师也不作评价,仅仅给出“参考答案”,这两种课堂教学氛围均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前者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从而不愿意思考;后者则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标准答案,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无法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对话式教学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良方,对话是形式,其真正的意义是创建一种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对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裨益。
一、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对话
主题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和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探究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对等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下面,笔者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浏览阅读,提炼关键点
对话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浏览”式阅读。在这一遍的阅读中,学生不需要逐一斟酌字、词、句的用法,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意,提炼出关键点。这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感知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词。例如,在进行文言文《隆中对》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而后对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进行检测,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找出其中的关键点。
(二)提出对话主题,开展对话教学
这一阶段是对话式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根据既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提问,通过提问与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同样以《隆中对》为例。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后,引导学生对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学生一起讨论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他们对话时的心情,让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获得更加感性的认识。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善于总结,串联知识
在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在对话中表现出的思想观点进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总结并非简单的评判对错,而是求同存异,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而在细节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即只需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总体的认知即可。因为对话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对问题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而非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完全一样的“标准答案”。
通过主题式对话,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不同思想与观点,从而便于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刻围绕主题来谈,切忌“跑题”,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引导学生先自己感悟而后进行对话教学
除了主题式对话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再进行教学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得到感悟,从读的过程中精神得以升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一)粗略感知
粗略感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或查阅资料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基本知识,而后对文章所表达的内涵有大概的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可以利用配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其理解文章作情感铺垫。
(二)精读慢赏
在进行了粗略的感知后,学生需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教师可以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品悟与思考。
(三)学会迁移
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这意味着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悟后便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的作品也具有了感悟能力与欣赏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相互评价,这两者均是为了让学生在听到别人的意见之后自己进行反思,思考自己与他人理解的不同,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为全面。
总而言之,对话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与讨论,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更“接地气”,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说、敢说、会说。如此,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不再是空话了。
一、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对话
主题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和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探究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对等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下面,笔者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浏览阅读,提炼关键点
对话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浏览”式阅读。在这一遍的阅读中,学生不需要逐一斟酌字、词、句的用法,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意,提炼出关键点。这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感知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词。例如,在进行文言文《隆中对》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而后对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进行检测,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找出其中的关键点。
(二)提出对话主题,开展对话教学
这一阶段是对话式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根据既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提问,通过提问与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同样以《隆中对》为例。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后,引导学生对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学生一起讨论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他们对话时的心情,让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获得更加感性的认识。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善于总结,串联知识
在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在对话中表现出的思想观点进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总结并非简单的评判对错,而是求同存异,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而在细节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即只需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总体的认知即可。因为对话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对问题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而非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完全一样的“标准答案”。
通过主题式对话,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不同思想与观点,从而便于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刻围绕主题来谈,切忌“跑题”,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引导学生先自己感悟而后进行对话教学
除了主题式对话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再进行教学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得到感悟,从读的过程中精神得以升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一)粗略感知
粗略感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或查阅资料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基本知识,而后对文章所表达的内涵有大概的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可以利用配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其理解文章作情感铺垫。
(二)精读慢赏
在进行了粗略的感知后,学生需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教师可以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品悟与思考。
(三)学会迁移
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这意味着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悟后便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的作品也具有了感悟能力与欣赏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相互评价,这两者均是为了让学生在听到别人的意见之后自己进行反思,思考自己与他人理解的不同,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为全面。
总而言之,对话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与讨论,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更“接地气”,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说、敢说、会说。如此,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不再是空话了。